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夏朝距今大约有四千年的历史,由于年代久远,加之至今我们仍未发现任何原始的文献与文字记载,我们了解夏朝只能从一些上古典籍及一些传说中略知一二。近年来,考古界通过对夏都遗址的考古工作及“夏商周断代工程”的研究,使我们对夏代的政治、经济及音乐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又有了新的认识。因此编者大量查阅典籍文献,结合最新考古成果编撰此文,使我们得以“管中窥豹”,领略那古朴神秘的夏代音乐。
【关键词】夏代音乐;侈乐;乐舞
夏朝是我国历史上建立的第一个奴隶制王朝,自姒禹开始,“传子不传贤”,反映了氏族民主的禅让制终于被家族世袭制所取代,中国从此跨入了阶级社会的门槛。禹帝生前宣布辅助他治水有功的皋陶为接班人,但是皋陶先禹帝而死,于是禹帝又宣布伯益为接班人。禹帝死,伯益继位,而此时夏部族的势力已经相当强大,其首领禹的儿子启不愿去朝拜伯益,而是自立为帝,宣布建立夏王朝。启可以废除“禅让”制,说明私有财产制度在禹时就基本成熟了。
一、夏启的音乐生活
启继位后,先后平定了几次叛乱,生活上渐渐地骄奢淫逸起来。《山海经.大荒西经》中记载“西南海之外,赤水之南,流沙之西,有人珥两青蛇,乘两龙,名曰夏后启。开上三嫔于天,得《九辩》与《九歌》以下。此天穆之野,高二千仞,开焉得始歌《九招》。”①意思是说启从天上取得《九歌》《九辨》的音乐,回到人间,在天穆野盛大演出,场面极其壮观。《九歌》的源头可以追溯到舜时期的民间祭祀乐舞,是歌颂舜德的传统乐舞。启在这时候观看演出,纯属欣赏娱乐。
为生产力服务的原始乐舞发展到夏代时,其根本性质发生了改变。乐舞不再是人们“众乐”的形式,而成为了统治阶级娱乐享受和为自己歌功颂德的工具。《管子·轻重甲》中记载夏启的宫中,女乐达到三万人,每日她们歌舞的声音传遍都城的大街小巷。“三万”有点夸张,但是人数较多是毋庸置疑的。这一批女乐训练有素,音乐舞蹈技术高超,可以说是我国最早的一批职业艺术家。
二、乐舞《大夏》
另有乐舞《大夏》,在题材上采用“大禹治水”的故事,宣传了大禹专心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英雄形象。由于伴奏乐器是芦苇做的“苇龠”,简称“龠”,因此《大夏》也被称为《夏龠》。表演时,清一色的男演员头戴皮帽、上身赤裸、穿白裙,让人一看就是劳动者的形象。这部作品在表演艺术上有导演、有歌唱、有伴奏、有服装,人数之多、规模之宏大让人叹为观止!然而,征服洪水靠的是千百万劳动人民,而《大夏》歌颂的却是大禹一人的功劳,由此可知,音乐发展至此,已经深深地烙上了阶级的烙印,成为统治阶级为自己歌功颂德、树碑立传的工具,从而达到教化民众的社会功能。
三、夏代乐器
《左传》记载:“夏朝初年,夏启划分天下为九州,令九州州牧贡献青铜,铸造九鼎,将全国九州的名山大川、奇异之物镌刻于九鼎之身,以一鼎象征一州,并将九鼎集中于夏王朝都城。这样,九州就成为中国的代名词。九鼎成了王权至高无上、国家统一昌盛的象征”。②由此得知,夏朝的青铜铸造技术虽没有商朝鼎盛,也已经相当成熟了。近年来随着考古工作的进展,在河南偃师县二里头村发现的二里头文化正是夏朝文化的代表。其中,发现了大量青铜器、陶器及大面积宫殿遗址群。由此看来,夏朝已由石器时代进入了青铜器时代,并且掌握了冶金与铸造技术。与石器时代相比,生产力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离不开正是彼时青铜铸造业的繁荣促就了夏代先进的乐器制造水平。
和原始社会相比,夏代有严谨有序的国家机构在运作,军事力量强大、农业发达,最早的天文历法也始于此时。由于夏代的生产力水平之高造就了夏朝人的审美标准为“以巨为美、以众为观”,不惜耗费珍贵的青铜来铸造巨大的钟以应大管、大磬、大箫及大鼓。
四、夏代民歌
“时日曷丧,予及汝皆亡!”这是载于《尚书·汤誓》中的夏末民歌。歌词有两种解释:一是“老天何时毁灭啊?我宁愿与你同归于尽吧!”一是“太阳何时落山呀,等天黑咱们一起逃亡吧!”都是当时人民对夏桀发自内心的诅咒和反抗,也是宣告夏王朝行将复灭的 送葬曲。夏朝的最后一个国王夏桀,是历史上一个有名的暴君。他在位期间,大量驱使百姓为其建造了无数的宫室台榭,又大肆兴兵对外征伐,使得诸侯纷纷离之而去。而这时,黄河下游的一个夷人部落——商在其首领成汤的领导下兴盛起来。成汤以讨伐暴君夏桀为名,发动了灭夏的战争;夏朝的百姓、奴隶纷纷倒戈,唱着这首民歌,带着商人冲向了夏宫。夏桀兵败,被放逐并死于南巢(今安徽寿县),夏朝宣告灭亡。
五、总结
综上所述,可知夏代音乐在先进的生产力及君主骄奢淫逸的王宫中,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无论从乐舞的规模、编排表演、音乐生活以及乐器的制造和夏代的审美标准来看,都能够当之无愧地称之为“侈乐”;原始时期以天帝、天地间自然神袛和祖先神为三大信仰体系开始转向祖先乃至君王的崇拜,人本意识得以萌生,造就了夏代音乐实现了由原始巫术活动向具有审美价值的音乐活动的转变,不再依附于宗教巫术,脱离了虚妄的巫术性,向着属人的等级法规方向发展,成为中国礼乐文化的源头活水,也使得夏代音乐具有阶级性、职业性与专业性。
注释:
①在西南海以外,赤水的南岸,流沙的西面,有个人耳朵上穿挂着两条青色蛇,乘驾着两条龙,名叫夏后启.夏后启曾三次到天帝那里做客,得到天帝的乐曲《九辩》和《九歌》而下到人间.这里就是所谓的天穆野,高达二千仞,夏后启在此开始演奏《九招》乐曲.
②另有“九鼎”一说为大禹铸造.
参考文献
[1]山海经[M].京华出版社,2010.10.
[2]陈旭.夏商考古[M].文物出版社,2001.
[3]宋振豪.夏商社会生活史[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
[4]杨荫浏.中国古代音乐史稿[M].人民音乐出版社,1981,2.
[5]陈四海.中国古代音乐史[M].陕西旅游出版社,2000.
【关键词】夏代音乐;侈乐;乐舞
夏朝是我国历史上建立的第一个奴隶制王朝,自姒禹开始,“传子不传贤”,反映了氏族民主的禅让制终于被家族世袭制所取代,中国从此跨入了阶级社会的门槛。禹帝生前宣布辅助他治水有功的皋陶为接班人,但是皋陶先禹帝而死,于是禹帝又宣布伯益为接班人。禹帝死,伯益继位,而此时夏部族的势力已经相当强大,其首领禹的儿子启不愿去朝拜伯益,而是自立为帝,宣布建立夏王朝。启可以废除“禅让”制,说明私有财产制度在禹时就基本成熟了。
一、夏启的音乐生活
启继位后,先后平定了几次叛乱,生活上渐渐地骄奢淫逸起来。《山海经.大荒西经》中记载“西南海之外,赤水之南,流沙之西,有人珥两青蛇,乘两龙,名曰夏后启。开上三嫔于天,得《九辩》与《九歌》以下。此天穆之野,高二千仞,开焉得始歌《九招》。”①意思是说启从天上取得《九歌》《九辨》的音乐,回到人间,在天穆野盛大演出,场面极其壮观。《九歌》的源头可以追溯到舜时期的民间祭祀乐舞,是歌颂舜德的传统乐舞。启在这时候观看演出,纯属欣赏娱乐。
为生产力服务的原始乐舞发展到夏代时,其根本性质发生了改变。乐舞不再是人们“众乐”的形式,而成为了统治阶级娱乐享受和为自己歌功颂德的工具。《管子·轻重甲》中记载夏启的宫中,女乐达到三万人,每日她们歌舞的声音传遍都城的大街小巷。“三万”有点夸张,但是人数较多是毋庸置疑的。这一批女乐训练有素,音乐舞蹈技术高超,可以说是我国最早的一批职业艺术家。
二、乐舞《大夏》
另有乐舞《大夏》,在题材上采用“大禹治水”的故事,宣传了大禹专心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英雄形象。由于伴奏乐器是芦苇做的“苇龠”,简称“龠”,因此《大夏》也被称为《夏龠》。表演时,清一色的男演员头戴皮帽、上身赤裸、穿白裙,让人一看就是劳动者的形象。这部作品在表演艺术上有导演、有歌唱、有伴奏、有服装,人数之多、规模之宏大让人叹为观止!然而,征服洪水靠的是千百万劳动人民,而《大夏》歌颂的却是大禹一人的功劳,由此可知,音乐发展至此,已经深深地烙上了阶级的烙印,成为统治阶级为自己歌功颂德、树碑立传的工具,从而达到教化民众的社会功能。
三、夏代乐器
《左传》记载:“夏朝初年,夏启划分天下为九州,令九州州牧贡献青铜,铸造九鼎,将全国九州的名山大川、奇异之物镌刻于九鼎之身,以一鼎象征一州,并将九鼎集中于夏王朝都城。这样,九州就成为中国的代名词。九鼎成了王权至高无上、国家统一昌盛的象征”。②由此得知,夏朝的青铜铸造技术虽没有商朝鼎盛,也已经相当成熟了。近年来随着考古工作的进展,在河南偃师县二里头村发现的二里头文化正是夏朝文化的代表。其中,发现了大量青铜器、陶器及大面积宫殿遗址群。由此看来,夏朝已由石器时代进入了青铜器时代,并且掌握了冶金与铸造技术。与石器时代相比,生产力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离不开正是彼时青铜铸造业的繁荣促就了夏代先进的乐器制造水平。
和原始社会相比,夏代有严谨有序的国家机构在运作,军事力量强大、农业发达,最早的天文历法也始于此时。由于夏代的生产力水平之高造就了夏朝人的审美标准为“以巨为美、以众为观”,不惜耗费珍贵的青铜来铸造巨大的钟以应大管、大磬、大箫及大鼓。
四、夏代民歌
“时日曷丧,予及汝皆亡!”这是载于《尚书·汤誓》中的夏末民歌。歌词有两种解释:一是“老天何时毁灭啊?我宁愿与你同归于尽吧!”一是“太阳何时落山呀,等天黑咱们一起逃亡吧!”都是当时人民对夏桀发自内心的诅咒和反抗,也是宣告夏王朝行将复灭的 送葬曲。夏朝的最后一个国王夏桀,是历史上一个有名的暴君。他在位期间,大量驱使百姓为其建造了无数的宫室台榭,又大肆兴兵对外征伐,使得诸侯纷纷离之而去。而这时,黄河下游的一个夷人部落——商在其首领成汤的领导下兴盛起来。成汤以讨伐暴君夏桀为名,发动了灭夏的战争;夏朝的百姓、奴隶纷纷倒戈,唱着这首民歌,带着商人冲向了夏宫。夏桀兵败,被放逐并死于南巢(今安徽寿县),夏朝宣告灭亡。
五、总结
综上所述,可知夏代音乐在先进的生产力及君主骄奢淫逸的王宫中,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无论从乐舞的规模、编排表演、音乐生活以及乐器的制造和夏代的审美标准来看,都能够当之无愧地称之为“侈乐”;原始时期以天帝、天地间自然神袛和祖先神为三大信仰体系开始转向祖先乃至君王的崇拜,人本意识得以萌生,造就了夏代音乐实现了由原始巫术活动向具有审美价值的音乐活动的转变,不再依附于宗教巫术,脱离了虚妄的巫术性,向着属人的等级法规方向发展,成为中国礼乐文化的源头活水,也使得夏代音乐具有阶级性、职业性与专业性。
注释:
①在西南海以外,赤水的南岸,流沙的西面,有个人耳朵上穿挂着两条青色蛇,乘驾着两条龙,名叫夏后启.夏后启曾三次到天帝那里做客,得到天帝的乐曲《九辩》和《九歌》而下到人间.这里就是所谓的天穆野,高达二千仞,夏后启在此开始演奏《九招》乐曲.
②另有“九鼎”一说为大禹铸造.
参考文献
[1]山海经[M].京华出版社,2010.10.
[2]陈旭.夏商考古[M].文物出版社,2001.
[3]宋振豪.夏商社会生活史[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
[4]杨荫浏.中国古代音乐史稿[M].人民音乐出版社,1981,2.
[5]陈四海.中国古代音乐史[M].陕西旅游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