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城市现代化建设发展使得自然资源得到了有效运用,在利用自然资源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充分肯定自然在城市发展中的作用,维持良好的生态系统,促进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生态城市;规划设计;方法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一、生态城市的特点
1、和谐性
生态城市的和谐性不仅表现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更表现在人与人的关系上,可以营造出满足人类自身进化需求的环境,使得城市富有生机和活力。文化是生态城市的重要功能,文化个性与文化魅力则是生态城市的灵魂。可以说,和谐性是生态城市建设的核心内容。
2、高效率运转的流转系统
以城市现代化的基础设施为支撑骨架,为人流、物流、信息流、价值流与能源流的运作创造合适的条件,进而通过加速各种流动的有序运动活动中,减少经济损耗和对城市生态的污染。
3、整体性与系统性的规划
生态城市不是单纯追求环境优美,或自身的繁荣,而是在整体协调的新秩序下寻求发展;重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协调,更注重人类生活质量的提高,不会以牺牲后代的利益为代价来保持目前的发展。
4、区域性
生态城市是城乡的统一体,其本身可以说是一个区域概念,是以区域平衡为基础建立起来的,而且城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只有平衡协调的区域,才能确保生态城市的建设和发展。从广义方面看,生态城市的目标在于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而要想实现这个目标,必须在全球范围内加强合作,实现技术和资源的共享,建立全球生态平衡。
二、生态城市规划设计原则
1、坚持生态优先,以环境为本
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根本,因此城市规划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在规划设计中要充分发挥自然基础的功能,在可能的情况下,尽量维持原有的地理环境,以保持原有自然环境不被破坏,并得以有效的保护与延续。各类自然生态景观的设计重在完善基础设施,完善生态功能,提高其生态效益、景观效應和共享性。
2、转变生产生活方式,以实现碳减排为目标
节约城市土地资源,合理配置水资源,在城市建筑、交通、绿地系统等建设活动中,以及居民日常活动中遵循自然生态制衡、循环再生与自我调节规律,遵循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的本质。用生态观念对能源、环境、建材、废弃物处理等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和解决。
3、优化产业结构,构建低碳化产业链
从生态城市建设的需求引导产业发展,结合城市建设的技术与市场发展,积极实现产业由能源消耗指向向科学技术指向转变,建设科技指向的支柱产业;以重点项目带动现代文化产业、服务产业等绿色、低能耗产业的发展。
4、营造生态和谐环境,以建立生态文化体系
生态城市的建设,离不开社会价值观的引导,因此要在全社会树立生态文明价值观与低碳生活观念,建立文化设施,加强价值文化的传播。以社会价值观引导人们自觉参与生态城市的建设,维护生态城市的健康发展。
5、革新观念,建立生态建设保障体系
生态建设保障体系涉及减排目标、新能源开发、碳金融、新节能方式推广、低碳技术研发等内容。专门的组织与管理体系的运作需要体现低碳经济的运行特点。
三、生态城市规划设计的方法
1、做好生态要素调查
在对现代生态城市进行规划设计时,首先要做的就是生态要素调查工作。对于城市而言,能否实现持续稳定发展,直接受到城市所处的生态环境的影响。生态要素的类型是多种多样的,包括植物、阳光、水分、大气等天然因素,以及建筑等人为因素。在对生态因素进行调查后,可以为决策者提供完善的数据,确保城市规划的合理性和可靠性。
2、加强城市环境综合治理力度
要加快旧城有机更新。重点解决城市建成区特别是中心区开发强度过大、人口密度过高、公共设施短缺、交通拥挤、环境脏乱等问题,坚决关停或迁移城区内污染严重的项目,清除违法违章建筑。要促进建筑节能技术的普及推广,改善城市民用燃料结构,减少和控制城市大气污染。以通达、低污染、低能耗为目标,实行公共交通优先的城市交通政策,推进现代通信技术在城市公共交通调度管理中的应用,积极促进城市交通组织和管理的现代化。城市环境综合治理与每一个家庭、每一个人直接相关,必须推动全社会广泛参与,密切合作,共同促进。城市的建设和发展,不仅是物质条件的建设和改善,还要将文化精神、道德意识的建设和改善很好地结合起来,互相促进,协调发展。
3、建立适应城市生态化发展的职能机构
在生态城市的规划设计中,机构以及人员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建立一个适应城市生态化发展需求的职能机构,对城市的规划和设计进行管理,监督城市生态化发展战略的实施,对于生态城市建设而言是非常重要的。
4、做好人口的适宜度规划
城市的繁荣和发展离不开城市人口的流量和工作量。对于我国而言,由于人口众多,城市人口密集,以上海为例,在2013年,有户籍人口1400多万,非户籍常住人口900多万,总人数超过2300万,并且仍在不断的增长中。因此,在进行生态城市建设时,需要充分考虑人口的适宜度问题,了解城市人口的分布、人口组成、增长率等基本情况,这对于提高人口素质、维护环境资源等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5、突出地方本土特色
设计应根植于所在的地方。对于任何一个设计问题,设计师首先应该考虑的问题是我们在什么地方?自然允许我们做什么?自然又能帮助我们做什么?我们所常常惊叹桃花源式的乡村布局及美不胜收的民居,实际上它们多半不是设计师创造的,而是当地居者在与场所的长期体验中,在对自然深刻了解的基础上与自然过程相和谐的创造性设计。城市的形成源于“逐水草而居”的生存准则。生态城市建设必须充分利用自然生态基础,只有充分利用自然生态基础建设生态城市,才能建成真正意义上的生态城市。
6、充分利用自然生态基础
在我国大部分南方城市,如杭州、深圳等,都具有良好的自然生态基础,因此,在对生态城市进行建设时,应该对自然生态基础进行充分合理的利用。一方面,要做好自然生态基础的保护工作,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最大限度地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原有面貌;另一方面,要在保护的基础上,进行提高和完善,通过相应的工程技术措施,对自然生态环境的生态效益和共享性进行维持和提高。从实践经验来看,只有对自然生态基础进行充分利用,才能建成真正意义上的生态城市。
7、以尊重自然而展现自然
现代城市居民离自然越来越远,自然元素和自然过程日趋隐形,远山的天际线、脚下的地平线和水平线,都快成为抽象的名词了。如同自然过程在传统设计中从大众眼中消失一样,城市生活中的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场、发电厂及变电站等都市生活支持系统被作为丑陋的对象而有意识地加以掩藏,使人们无从关心环境的现状和未来,也就谈不上对于环境生态的关心而节制日常的行为。
结束语
综上所述,生态城市的建设既符合自然发展规律,又能够满足人们的需求,是未来城市发展的必然方向。生态城市的建设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仍会出现诸多的困难和阻力,面对困难和阻力,我们一定要坚守原则,不能因此而选择放弃原则,回到以破坏换发展,以污染谋利益的道路上,如果现在我们的城市规划中仍然不能将生态环境作为重中之重,那所造成的损失将是未来无法弥补的,而城市的畸形发展所取得的所有成就,也都将不复存在。
参考文献
[1]陈亮.现代生态城市规划设计的理念创新与发展[J].江西建材,2014,15:39.
[2]云利波,魏延军.对生态城市规划设计的研究[J].民营科技,2014,05:119.
[3]周惠峰,邓超,赵泳华.浅谈生态城市规划设计[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4,05:49.
[4]付莲华.浅谈现代生态城市规划设计新构想[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12):99.
关键词:生态城市;规划设计;方法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一、生态城市的特点
1、和谐性
生态城市的和谐性不仅表现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更表现在人与人的关系上,可以营造出满足人类自身进化需求的环境,使得城市富有生机和活力。文化是生态城市的重要功能,文化个性与文化魅力则是生态城市的灵魂。可以说,和谐性是生态城市建设的核心内容。
2、高效率运转的流转系统
以城市现代化的基础设施为支撑骨架,为人流、物流、信息流、价值流与能源流的运作创造合适的条件,进而通过加速各种流动的有序运动活动中,减少经济损耗和对城市生态的污染。
3、整体性与系统性的规划
生态城市不是单纯追求环境优美,或自身的繁荣,而是在整体协调的新秩序下寻求发展;重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协调,更注重人类生活质量的提高,不会以牺牲后代的利益为代价来保持目前的发展。
4、区域性
生态城市是城乡的统一体,其本身可以说是一个区域概念,是以区域平衡为基础建立起来的,而且城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只有平衡协调的区域,才能确保生态城市的建设和发展。从广义方面看,生态城市的目标在于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而要想实现这个目标,必须在全球范围内加强合作,实现技术和资源的共享,建立全球生态平衡。
二、生态城市规划设计原则
1、坚持生态优先,以环境为本
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根本,因此城市规划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在规划设计中要充分发挥自然基础的功能,在可能的情况下,尽量维持原有的地理环境,以保持原有自然环境不被破坏,并得以有效的保护与延续。各类自然生态景观的设计重在完善基础设施,完善生态功能,提高其生态效益、景观效應和共享性。
2、转变生产生活方式,以实现碳减排为目标
节约城市土地资源,合理配置水资源,在城市建筑、交通、绿地系统等建设活动中,以及居民日常活动中遵循自然生态制衡、循环再生与自我调节规律,遵循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的本质。用生态观念对能源、环境、建材、废弃物处理等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和解决。
3、优化产业结构,构建低碳化产业链
从生态城市建设的需求引导产业发展,结合城市建设的技术与市场发展,积极实现产业由能源消耗指向向科学技术指向转变,建设科技指向的支柱产业;以重点项目带动现代文化产业、服务产业等绿色、低能耗产业的发展。
4、营造生态和谐环境,以建立生态文化体系
生态城市的建设,离不开社会价值观的引导,因此要在全社会树立生态文明价值观与低碳生活观念,建立文化设施,加强价值文化的传播。以社会价值观引导人们自觉参与生态城市的建设,维护生态城市的健康发展。
5、革新观念,建立生态建设保障体系
生态建设保障体系涉及减排目标、新能源开发、碳金融、新节能方式推广、低碳技术研发等内容。专门的组织与管理体系的运作需要体现低碳经济的运行特点。
三、生态城市规划设计的方法
1、做好生态要素调查
在对现代生态城市进行规划设计时,首先要做的就是生态要素调查工作。对于城市而言,能否实现持续稳定发展,直接受到城市所处的生态环境的影响。生态要素的类型是多种多样的,包括植物、阳光、水分、大气等天然因素,以及建筑等人为因素。在对生态因素进行调查后,可以为决策者提供完善的数据,确保城市规划的合理性和可靠性。
2、加强城市环境综合治理力度
要加快旧城有机更新。重点解决城市建成区特别是中心区开发强度过大、人口密度过高、公共设施短缺、交通拥挤、环境脏乱等问题,坚决关停或迁移城区内污染严重的项目,清除违法违章建筑。要促进建筑节能技术的普及推广,改善城市民用燃料结构,减少和控制城市大气污染。以通达、低污染、低能耗为目标,实行公共交通优先的城市交通政策,推进现代通信技术在城市公共交通调度管理中的应用,积极促进城市交通组织和管理的现代化。城市环境综合治理与每一个家庭、每一个人直接相关,必须推动全社会广泛参与,密切合作,共同促进。城市的建设和发展,不仅是物质条件的建设和改善,还要将文化精神、道德意识的建设和改善很好地结合起来,互相促进,协调发展。
3、建立适应城市生态化发展的职能机构
在生态城市的规划设计中,机构以及人员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建立一个适应城市生态化发展需求的职能机构,对城市的规划和设计进行管理,监督城市生态化发展战略的实施,对于生态城市建设而言是非常重要的。
4、做好人口的适宜度规划
城市的繁荣和发展离不开城市人口的流量和工作量。对于我国而言,由于人口众多,城市人口密集,以上海为例,在2013年,有户籍人口1400多万,非户籍常住人口900多万,总人数超过2300万,并且仍在不断的增长中。因此,在进行生态城市建设时,需要充分考虑人口的适宜度问题,了解城市人口的分布、人口组成、增长率等基本情况,这对于提高人口素质、维护环境资源等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5、突出地方本土特色
设计应根植于所在的地方。对于任何一个设计问题,设计师首先应该考虑的问题是我们在什么地方?自然允许我们做什么?自然又能帮助我们做什么?我们所常常惊叹桃花源式的乡村布局及美不胜收的民居,实际上它们多半不是设计师创造的,而是当地居者在与场所的长期体验中,在对自然深刻了解的基础上与自然过程相和谐的创造性设计。城市的形成源于“逐水草而居”的生存准则。生态城市建设必须充分利用自然生态基础,只有充分利用自然生态基础建设生态城市,才能建成真正意义上的生态城市。
6、充分利用自然生态基础
在我国大部分南方城市,如杭州、深圳等,都具有良好的自然生态基础,因此,在对生态城市进行建设时,应该对自然生态基础进行充分合理的利用。一方面,要做好自然生态基础的保护工作,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最大限度地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原有面貌;另一方面,要在保护的基础上,进行提高和完善,通过相应的工程技术措施,对自然生态环境的生态效益和共享性进行维持和提高。从实践经验来看,只有对自然生态基础进行充分利用,才能建成真正意义上的生态城市。
7、以尊重自然而展现自然
现代城市居民离自然越来越远,自然元素和自然过程日趋隐形,远山的天际线、脚下的地平线和水平线,都快成为抽象的名词了。如同自然过程在传统设计中从大众眼中消失一样,城市生活中的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场、发电厂及变电站等都市生活支持系统被作为丑陋的对象而有意识地加以掩藏,使人们无从关心环境的现状和未来,也就谈不上对于环境生态的关心而节制日常的行为。
结束语
综上所述,生态城市的建设既符合自然发展规律,又能够满足人们的需求,是未来城市发展的必然方向。生态城市的建设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仍会出现诸多的困难和阻力,面对困难和阻力,我们一定要坚守原则,不能因此而选择放弃原则,回到以破坏换发展,以污染谋利益的道路上,如果现在我们的城市规划中仍然不能将生态环境作为重中之重,那所造成的损失将是未来无法弥补的,而城市的畸形发展所取得的所有成就,也都将不复存在。
参考文献
[1]陈亮.现代生态城市规划设计的理念创新与发展[J].江西建材,2014,15:39.
[2]云利波,魏延军.对生态城市规划设计的研究[J].民营科技,2014,05:119.
[3]周惠峰,邓超,赵泳华.浅谈生态城市规划设计[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4,05:49.
[4]付莲华.浅谈现代生态城市规划设计新构想[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12):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