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当前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我国电力企业机构机制不断完善,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加强对电力企业的人力资源的管理,而且人力资源管理对于新形势下的电力企业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阐述,深入分析了供电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并对其中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供电企业;人力资源;问题;改革;管理
一、阐述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1、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
人力资源管理就是预测电力企业人力资源需求,拟定需求计划,及时招聘、选择和提供人力资源。通过有效组织、考核绩效、支付报酬、有效激励、有效开发,保证企业日标实现与个人发展最大化的全过程。
人力资源综合管理就是指根据电力企业战略要求及其所包含的人力资源要素,拟定作为企业战略性资产的人力资源,并进行分析、整合、配置,建立企业人力资源竞争优势的一整套管理思想、方法、制度的集合。它包括电力企业员工价值创造能力的管理,人力资源单项职能的整合,人力资源战略对企业战略的支持等内容。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横跨人力资源管理及企业战略管理两个领域,提供人力资源保障企业战略目标实现,联系人力资源与企业战略,作为企业竞争依靠力量,提供人力资源和组织能力支持。
2、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综合管理的目标
人力资源综合管理既要考虑组织日标的实现,又要考虑员工个人的发展,强调实现组织目标的同时实现员工个人的发展。人力资源管理同标具体包括:保证电力企业的人力资源总量需求、层次需求、专业需求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最大限度地培训、开发和管理企业内外的人力资源,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维护和激励企业内外的人力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潜能,提升和扩充人力资本。
3、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综合管理的内容
通过企业人力资源的需求预测、招聘选择、培训开发、有效组织、考核绩效、支付报酬、有效激励等管理形式,有效运用企业内外的人力资源,保证企业目标实现与员工发展的最大化。人力资源管理内容具体包括:人力资源规划,人员招聘配置,培训开发实施,绩效考核实施,薪酬福利管理,员工关系管理,企业文化管理,人力资源信息。
二、分析当前供电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
1、供电企业面临的社会环境的变化和挑战
当前世界已经踏入了知识经济时代,传统劳动、资本密集型的企业逐渐被知识密集型企业所取代,市场竞争也由产品质量的竞争扩展到服务质量和人力资本的竞争。有效的人力资源规划是市场竞争中获得,虽然供电企业进行了相关的改革,其人力资源状况有了一定的改善,但是和其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供电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这方面还有存在许多的不足和问题,若不有效的处理将不利于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供电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问题分析
供电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重要的工作事务,是指供电企业所聘用的主要从事供电服务、电网维护和营业收费等相关工作的农村电工的管理。它包括人力资源的规劃、人员的测评招聘、岗位的合理分配和资源的合理配置。其关系到农村电网的建设和新电力的发展,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可持续发展,关系到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当前供电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管理方面:受传统人事管理模式影响大,部门职能模糊,绩效管理体系不健全,缺少公平、合理的竞争机制和分配机制。虽然大多电力企业已经将原有的劳资部门和人事部门合并,但其只是简单的工作合并,部门职能模糊,其工作主要是招聘、选拔、考核、发放工资、档案和干部聘任的管理,并不涉及其他深层次的方面,达不到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要求,欠科学、易主观、靠经验,没有脱离旧的人事管理模式的影响。
(2)人员方面:一是存在结构性冗、缺员,人员结构不合理,复合型人才缺失,技术人员少,不利于人力资源的供需匹配;二是由于供电企业的特殊性,其员工长期从事单一职业,专业单一,复合型人才缺失;三是员工的“铁饭碗”心理使得其安于现状缺乏积极性,而这种心理的养成是因为供电企业目前仍处于缺少市场竞争力的垄断企业;四是由于供电企业线长、点多、面广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特点,使得其员工存在失衡的工作心态使得同工不同酬的激励制度形同虚设。
(3)社会方面:缺少社会理解度和责任感。企业责任感弱,忽视员工情感,导致员工的企业认同感和归属感低,制约了员工的技能发挥和责任感的提高,破坏企业形象,成为企业发展的极大隐患。
三、供电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相关建议
1、精兵简政
科学规划岗位分析,加强资源培训开发,重视人才培养,为人力资源队伍提供新鲜血液。减员增效是针对人员冗员而提出来的,只有这样才能给供电企业人力资源的发展寻找到新的出路,疏通其人员能进能出的通道,打破人力资源的“瓶颈”。借助减员增效,将原用于裁减人员的工资投资到其他人力资源上,在遵循“以岗定薪、同岗同薪”的前提下,提高其他职工的薪资待遇,设置全面的补贴,保证员工最基本的福利和保险,解决供电企业人力资源的后顾之忧。
人力资源的核心职能即是岗位分析,只有这一项做好了,接下来的工作才能顺利的进行。
人力资本增值的重要途径是人才资源培训,它能为人力资源队伍提供新鲜的血液,是组织企业长期发展的必须品。管理者应不断学习和借鉴国内外成功的人力资源管理经验,提升自身的管理水平和创新技能。
2、创新模式,管理实现多元化
推进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创新,加强人力资源规划管理,创建公平合理的竞争机制,科学设计薪酬。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压力,供电企业必须进行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创新,与附俱进,摆脱传统模式的负面影响。
一是科学计酬,向按劳、按资、按效多元化分配发展,在保证企业利益的基础上,拉大薪资结构中的活动工资的比例,以达到拉开分配档次的目的,解决分配过程中职工责、权、利的分离问题;
二是建立一个多层次、多维度、多方法的评价管理系统,通过各种角度进行评价,以确保管理制度的规范性和严谨性;
三是创建合理公平的竞争机制,制定具体的科学的人才评价标准,实行全员竞争上岗,设计科学的考评加薪方法,健全竞争机制制度,形成全企竞争氛围,减少操作中的人为因素,尽量提高其公平合理性,增强员工对企业的信心;
四是加强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管理。人力资源因其的特殊意义,即其是企业中最活跃最重要的资源,要求企业终是其规划和管理。企业应从相关战略目标出发,合理预测未来并制定相应的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战略规划,确保人力资源在数量上和质量上的供需吻合,以保证企业能获得长远的利益保证。
3、参建和谐工作氛围
运用温情战略,增强凝聚力,提高责任感,将供电企业打造成员工温暖的家。企业作为一个员工的聚集地,应当以人才资源的稳定发展和员工的心理发展为己任,适当的提高资金的投入量以达到企业温暖家庭文化创建的效果。积极举各种企业内部文化,给员工送去温暖和爱心;在生活上注重对家庭贫困者的帮助和支持,获取员工的信任,提高员工的归属感与责任感;在工作中,给予员工足够的尊重与支持,加大员工培训的资金投入量,提高员工的素质和自信心,让员工在自我成长与企业成长中获得双赢;重视企业中人力资源的交流与沟通,准确掌握员工思想动态,认真倾听和解决员工的相关问题,在一视同仁的基础上,减少其薪资待遇方面的差距,增强企业凝聚力,保证员工参与工作的积极态度,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电力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求生存,就必须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清楚的认识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正确认识人力资源管理现状,深入分析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的问题,积极寻找相关改革建议,创新企业管理方案,完善企业相关制度,提高员工积极性,发展企业内部积极文化氛围,才能满足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内在需要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客观要求,进行企业可持续性的发展。
关键词:供电企业;人力资源;问题;改革;管理
一、阐述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1、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
人力资源管理就是预测电力企业人力资源需求,拟定需求计划,及时招聘、选择和提供人力资源。通过有效组织、考核绩效、支付报酬、有效激励、有效开发,保证企业日标实现与个人发展最大化的全过程。
人力资源综合管理就是指根据电力企业战略要求及其所包含的人力资源要素,拟定作为企业战略性资产的人力资源,并进行分析、整合、配置,建立企业人力资源竞争优势的一整套管理思想、方法、制度的集合。它包括电力企业员工价值创造能力的管理,人力资源单项职能的整合,人力资源战略对企业战略的支持等内容。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横跨人力资源管理及企业战略管理两个领域,提供人力资源保障企业战略目标实现,联系人力资源与企业战略,作为企业竞争依靠力量,提供人力资源和组织能力支持。
2、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综合管理的目标
人力资源综合管理既要考虑组织日标的实现,又要考虑员工个人的发展,强调实现组织目标的同时实现员工个人的发展。人力资源管理同标具体包括:保证电力企业的人力资源总量需求、层次需求、专业需求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最大限度地培训、开发和管理企业内外的人力资源,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维护和激励企业内外的人力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潜能,提升和扩充人力资本。
3、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综合管理的内容
通过企业人力资源的需求预测、招聘选择、培训开发、有效组织、考核绩效、支付报酬、有效激励等管理形式,有效运用企业内外的人力资源,保证企业目标实现与员工发展的最大化。人力资源管理内容具体包括:人力资源规划,人员招聘配置,培训开发实施,绩效考核实施,薪酬福利管理,员工关系管理,企业文化管理,人力资源信息。
二、分析当前供电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
1、供电企业面临的社会环境的变化和挑战
当前世界已经踏入了知识经济时代,传统劳动、资本密集型的企业逐渐被知识密集型企业所取代,市场竞争也由产品质量的竞争扩展到服务质量和人力资本的竞争。有效的人力资源规划是市场竞争中获得,虽然供电企业进行了相关的改革,其人力资源状况有了一定的改善,但是和其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供电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这方面还有存在许多的不足和问题,若不有效的处理将不利于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供电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问题分析
供电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重要的工作事务,是指供电企业所聘用的主要从事供电服务、电网维护和营业收费等相关工作的农村电工的管理。它包括人力资源的规劃、人员的测评招聘、岗位的合理分配和资源的合理配置。其关系到农村电网的建设和新电力的发展,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可持续发展,关系到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当前供电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管理方面:受传统人事管理模式影响大,部门职能模糊,绩效管理体系不健全,缺少公平、合理的竞争机制和分配机制。虽然大多电力企业已经将原有的劳资部门和人事部门合并,但其只是简单的工作合并,部门职能模糊,其工作主要是招聘、选拔、考核、发放工资、档案和干部聘任的管理,并不涉及其他深层次的方面,达不到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要求,欠科学、易主观、靠经验,没有脱离旧的人事管理模式的影响。
(2)人员方面:一是存在结构性冗、缺员,人员结构不合理,复合型人才缺失,技术人员少,不利于人力资源的供需匹配;二是由于供电企业的特殊性,其员工长期从事单一职业,专业单一,复合型人才缺失;三是员工的“铁饭碗”心理使得其安于现状缺乏积极性,而这种心理的养成是因为供电企业目前仍处于缺少市场竞争力的垄断企业;四是由于供电企业线长、点多、面广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特点,使得其员工存在失衡的工作心态使得同工不同酬的激励制度形同虚设。
(3)社会方面:缺少社会理解度和责任感。企业责任感弱,忽视员工情感,导致员工的企业认同感和归属感低,制约了员工的技能发挥和责任感的提高,破坏企业形象,成为企业发展的极大隐患。
三、供电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相关建议
1、精兵简政
科学规划岗位分析,加强资源培训开发,重视人才培养,为人力资源队伍提供新鲜血液。减员增效是针对人员冗员而提出来的,只有这样才能给供电企业人力资源的发展寻找到新的出路,疏通其人员能进能出的通道,打破人力资源的“瓶颈”。借助减员增效,将原用于裁减人员的工资投资到其他人力资源上,在遵循“以岗定薪、同岗同薪”的前提下,提高其他职工的薪资待遇,设置全面的补贴,保证员工最基本的福利和保险,解决供电企业人力资源的后顾之忧。
人力资源的核心职能即是岗位分析,只有这一项做好了,接下来的工作才能顺利的进行。
人力资本增值的重要途径是人才资源培训,它能为人力资源队伍提供新鲜的血液,是组织企业长期发展的必须品。管理者应不断学习和借鉴国内外成功的人力资源管理经验,提升自身的管理水平和创新技能。
2、创新模式,管理实现多元化
推进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创新,加强人力资源规划管理,创建公平合理的竞争机制,科学设计薪酬。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压力,供电企业必须进行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创新,与附俱进,摆脱传统模式的负面影响。
一是科学计酬,向按劳、按资、按效多元化分配发展,在保证企业利益的基础上,拉大薪资结构中的活动工资的比例,以达到拉开分配档次的目的,解决分配过程中职工责、权、利的分离问题;
二是建立一个多层次、多维度、多方法的评价管理系统,通过各种角度进行评价,以确保管理制度的规范性和严谨性;
三是创建合理公平的竞争机制,制定具体的科学的人才评价标准,实行全员竞争上岗,设计科学的考评加薪方法,健全竞争机制制度,形成全企竞争氛围,减少操作中的人为因素,尽量提高其公平合理性,增强员工对企业的信心;
四是加强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管理。人力资源因其的特殊意义,即其是企业中最活跃最重要的资源,要求企业终是其规划和管理。企业应从相关战略目标出发,合理预测未来并制定相应的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战略规划,确保人力资源在数量上和质量上的供需吻合,以保证企业能获得长远的利益保证。
3、参建和谐工作氛围
运用温情战略,增强凝聚力,提高责任感,将供电企业打造成员工温暖的家。企业作为一个员工的聚集地,应当以人才资源的稳定发展和员工的心理发展为己任,适当的提高资金的投入量以达到企业温暖家庭文化创建的效果。积极举各种企业内部文化,给员工送去温暖和爱心;在生活上注重对家庭贫困者的帮助和支持,获取员工的信任,提高员工的归属感与责任感;在工作中,给予员工足够的尊重与支持,加大员工培训的资金投入量,提高员工的素质和自信心,让员工在自我成长与企业成长中获得双赢;重视企业中人力资源的交流与沟通,准确掌握员工思想动态,认真倾听和解决员工的相关问题,在一视同仁的基础上,减少其薪资待遇方面的差距,增强企业凝聚力,保证员工参与工作的积极态度,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电力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求生存,就必须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清楚的认识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正确认识人力资源管理现状,深入分析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的问题,积极寻找相关改革建议,创新企业管理方案,完善企业相关制度,提高员工积极性,发展企业内部积极文化氛围,才能满足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内在需要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客观要求,进行企业可持续性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