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充分就业 构建和谐社会

来源 :经济视角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haichao8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就业对于社会稳定与和谐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党的十六大指出:“就业是民生之本”。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要适应我国社会的深刻变化,把和谐社会建设摆在重要位置,注重激发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增强全社会的法律意识和诚信意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也强调,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保持安定团结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之一。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在2020年实现“社会就业比较充分”,核心措施就是在今后及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将继续实行积极的就业政策。
  
  一、就业问题引发许多社会矛盾
  
  当前,中国人均GDP刚刚超过1000美元。国际经验告诉我们,处于经济起飞的国家,人均GDP在1000-3000美元的阶段,是经济转型时期,各种不同社会群体利益调整、冲撞,社会矛盾突出,社会不安定因素凸显。在这个阶段,各种矛盾处理得好,平安过渡,国家就可能比较顺利地进入更高速发展阶段的轨道;如果处理得不好,各种社会矛盾激化,酿成严重危机,将使社会陷入停滞、徘徊,甚至倒退。
  中国是一个有十几亿人口的大国,情况远比世界其它国家复杂,正处在一个重要而敏感的发展阶段,有很多突出而深层的矛盾和问题亟待解决。如何渡过这个敏感而关键的发展时期,值得全国上下高度警惕,因为这关系到整个国家的发展进程,也关系到每个社会成员及其后代的切身利益。
  就中国的实际来看,当前社会上出现的各种各样的重大矛盾和问题,如收入差距问题、“三农”问题、社会治安问题等,都和就业问题有着密切的关系,就业矛盾不能较好地解决,其他矛盾就不能很好地解决,其他社会关系也就不可能协调。
  有专家对就业程度影响我国居民收入差距的实证研究发现,就业是影响收入差距的一个重要因素,扩大就业是缓解收入差距矛盾的主要途径。从1984年到2001年的18年时间,城镇失业率每上升1个百分点,居民收入差距基尼系数就会上升0.071;而经济增长速度每上升1个百分点,基尼系数只上升0.002.也就是说失业对基尼系数的影响是经济增长影响的35.5倍。
  
  二、我国面临的就业问题
  
  在我国4亿多城乡家庭中,大部分家庭成员是劳动者,就业收入是构成家庭收入的主要部分。如果就业不充分,一些家庭可能陷入贫困状态。中国要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关键是要提高人民的收入水平,缩小收入差距,而这主要是依靠更加广泛人口的就业。当前由于同时处在“二元”经济转换和体制转型过程中,我国就业问题的挑战主要来自三个方面:
  首先,我国目前正处在劳动力结构加速转型的阶段。据估算,到2010年我国还有近2亿农村剩余劳动力需要转移,如果转移不出去,则处于严重的就业不足状态,并且将严重阻碍农民收入的提高,妨碍农村小康的实现。加快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已经成为政府工作的当务之急。
  其次,国有企业的改革也已进入加速和攻坚阶段,出现了大量的新增失业工人,加上前些年大批下岗职工协议期满走出再就业服务中心,这些都将会加剧劳动力市场上的压力。
  第三,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将空前加剧。据统计,2004年,全国毕业的大学生超过250万人,实际需要就业的毕业生将超过300万人,毕业生就业的形势空前严峻。现有的数据表明:教育部制定的高校招生计划是以每年10%至30%的速度增长。2005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达320万,如果按初次就业率70%推算,将有100万大学生找不到工作。另一个数字表明,到2010年前,大学每年毕业生人数将达到350万人以上。按照国际通行的口径,我国高等教育已经走向大众化,高等教育走向大众化也同时意味着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将是一个长期而重大的问题。
  
  三、失业影响社会和谐与稳定
  
  充分就业是社会和谐发展与稳定的基础,世界各国一直也把充分就业作为宏观调控的最重要目标之一。多年来,各国政府几乎不停地在进行着反失业的斗争,因为失业至少在以下几方面对社会和谐发展与稳定构成巨大威胁。
  
  1.失业会造成国民财富的巨大损失。失业意味着有能力而且愿意工作的人被逐出生产领域,这部分劳动力资源没有被用以进行国民生产,但却仍然要消费国民财富。经济学家保罗·A·萨缪尔森曾经说过:“在高失业期间的损失是现代经济中有文献记载的最大浪费。”另一个经济学家奥肯也这样描述:“平均说来,失业率在4%以上每超过一个百分点,实际国民生产总值减少约3%。”失业不仅导致资源的浪费和产出的减少,还会给社会带来庞大的失业救济金,从而增加社会的负担。
  2.失业导致贫困加剧,加大分配不公。失业最显见的经济代价是失业者的就业收入损失,生活收入减少。一旦失业长期化,失业者及其家庭将被迫改变他们的生活方式,严重的最终会陷于贫困。国内外事实也证明,体制转型国家失业造成的最令人瞩目的后果就是贫困加剧。在失业期间,由于劳动者没有工作,不仅会浪费现有的工作技能,而且无法积累新的技术与经验,从而又会丧失在未来劳动力市场的竞争力和生产力,进而永久性地丧失获得较高就业收入的机会。这样,社会分配不公的问题更加突出,贫困悬殊现象越来越严重。
  
  3.失业损害身心健康,破坏家庭和谐。失业会使人们的自信心、自尊心丧失,严重的导致再就业屡屡受挫。长期失业还会对失业者家庭具有极大的消极作用。失业者家庭因不堪忍受生活艰难也会出现夫妻反目、婆媳不和、父子关系疏冷甚至家庭破裂、精神崩溃。
  
  4.失业率过高破坏社会秩序,威胁社会稳定。大量失业人口的存在,使得大量劳动者被排斥在正常的经济活动之外,这样容易导致社会的经济利益分配格局失衡,从而造成社会环境的不稳定和大量社会问题的出现。转型中的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尚未完善,如果就业问题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失业人口的基本生活都有可能成为问题,这对社会治安是一个巨大的威胁。心理学家特别是犯罪心理学家指出:失业率与犯罪率成正比。足见就业与社会安定之间存在极其密切的联系。此外,严重的就业问题还会引发政治问题。政府如果能够最大限度地维持就业的增长,把失业率压到尽可能低的水平,老百姓的收入就能持续增长,就能化解改革和调整中的冲击,保持社会稳定。
  
  四、把充分就业当作构建和谐社会的头等大事来抓
  
  1.转变观念,通过“关心就业的增长来关心经济的增长”
  传统观念认为,只要保证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就业的增长也就有了保障。实际上,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常常并不导致相应的就业增长,经济增长只是就业增长的前提和必要条件,但却不是充分条件。如,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增长就不一定带来就业的增长,因为这些产业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不是很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长期持续的高速增长曾经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但是经济增长的就业含量却不断降低,经济增长对就业增长的促进作用已呈现出明显弱化的倾向。据统计,20世纪80年代,我国GDP每增长1%,可增加约240万个就业岗位,而现在只能增加不到100万个,就业弹性明显下降。现在面临的问题是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如何能够最大限度地实现就业的问题。这正是我们构建和谐社会需要解决的矛盾之一。
  必须把扩大就业乃至实现充分就业摆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发展和谐劳动关系。把扩大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和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目标,实现经济发展和扩大就业良性互动,以及扩大就业和提高就业质量的良性互动。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服务业、非公有制经济、中小企业,多渠道、多方式增加就业岗位。
  
  2.强化政府促进就业的公共服务职能,完善相关法规和制度
  统筹做好城镇新增劳动力就业、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加强大学毕业生、退役军人就业指导和服务。实行促进就业的财税金融政策,积极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健全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加强创业培训和再就业培训。深化户籍、劳动就业等制度改革,逐步形成城乡统一的人才市场和劳动力市场,完善人员流动政策,规范发展就业服务机构,扩大再就业政策扶持范围,健全再就业援助制度,着力帮助零就业家庭和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完善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全面实行劳动合同制度和集体协商制度,确保工资按时足额发放。严格执行国家劳动标准,加强劳动保护,健全劳动保障监察体制和劳动争议制度。
  (作者单位:武汉科技大学中南分校)
  (责任编辑:云 馨)
其他文献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要"坚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他说:"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
近年来国内外关于对饮食评价的研究屈指可数,且尚未形成一年人尤其是大学生对焗饭这种食品种类有着很大的偏好。焗饭可以说是中西式菜肴结合的一种利用烤的烹饪方法制作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