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今社会互联网已渗透至各行各业每个角落,也对教育教学产生着重要的影响。本文从高职体育教学特点出发,分析高职体育教学改革现状后,认为高职体育教学因其学制短、学时少,无法满足学生“三自主”选课,高职学生由于专业不同,实习实训的时间也不同,使部分学生无法集中统一上课,而迫切需要互联网帮助其进行教学改革,并提出互联网背景下高职体育教学改革的路径:1.重视“终身体育”理念的培养;2.课堂教学线下为主线上辅助;3.多项目联动建立体育选项课程群。
关键词:互联网+;高职体育;教学改革;诉求;路径
1.互联网+背景
2010年7月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首次提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2012年3月13日教育部印发了《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提出:“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 以优质教育资源和信息化学习环境建设为基础,以学习方式和教育模式创新为核心”。2012年9月5日国务委员刘延东在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讲话中提出“三通两平台”建设。2013年11月29日《中国教育报》刊登了教育部副部长杜占元“改革创新加快推动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文章。2015年5月23日在青岛开幕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习近平总书记致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的贺信中提出:“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2016年6月23日,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的通知,特别提出信息化教学能力将纳入学校办学水平考评体系。
2.高职体育教学的特点及改革现状
2.1高职体育教学的特点
高职体育教学属于大学体育教学范畴,但又不同于大学体育教学,有其自身的特点。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首先,学制短。[1]高职教育一般为3年,又采取工学结合的办学模式,学生在校的时间2年半,更有个别专业实行2+1的模式,在校时间只有2年。此外很多高职院校开设体育课仅有1年,少数高职院校开设1.5年体育课,相比于本科2年的体育课程学习,在时间上大大缩水了,因此学生接受课堂体育教育的时间相对较少。其次,以职业能力为导向。高职体育课教学要在发展一般身体素质的基础上,还要加入职业性身体素质的学习内容,提高职业院校学生的身体素质,从而满足走向工作岗位前的体能需要。最后,以就业为目标。[1]高职学生着重需要训练自身的专业技能,因此在高职学习过程中,学生参加实习、实训或课程实践设计的时间较多,时间的分布也不均匀,这对传统的课堂集中教学式的体育学习方式提出了挑战。
2.2高职体育教学的改革现状
参阅近些年关于高职体育教学改革的文献,2008年高学明在《高职体育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2]中认为高职体育教学必须构建分层次选项教学模式,可以实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2012年许莉在《培养技能型人才目标下的高职体育教学改革》[3]中提出转变体育教学观念,构建科学的体育教学课程和评价体系,改革体育教学方法,优化体育教学手段,增加体育课教学时数,加强体育教学软硬件建设等改革策略。也有部分学者从多媒体和计算机角度对高职体育教学改革进行了研究。例如2014年贾娟在《多媒体视野下高职体育教学改革新思路》[4]中提出改革载体的创新与运用,既丰富了高职体育教学改革的方式方法,也展现了改革的成果。2002年张建平在《计算机技术与高校体育教学的整合》[5]中指出通过分析体育教学的心理环境,初步尝试计算机与体育教学的有机结合,创设体育教学情境,进行创新立意,模拟技术动作,培养战术意识。
3.互联网+背景下高职体育教学改革的诉求与路径选择
3.1互联网+背景下高职体育教学改革的诉求
高校体育课教学是以选项课教学形式开展,目的是让学生们掌握一项运动技能,能够长期进行自我锻炼并使其终身受益,从而达到“终身体育”的目的。众所周知任何一项体育技能的形成都需要经历泛化、分化、巩固和自动化四个阶段,没有重复达到一定数量的练习是不会形成运动技能的自动化,学生在运动技能没有熟练掌握的情况下,参与某一项目的锻炼是不会体会这项运动的快乐,而运动快乐的真实体验是促使其终身坚持下去的最强动力,不正确的运动技术动作会导致运动损伤的发生,使得学生很难终身坚持。一学年的体育选项课教学,如果没有课外活动作为补充的话,很难使一名学生熟练掌握某项运动技能,这就使得“通过高职体育课教学达到终身体育的目的”成为一句空话。实际高职体育教学工作中个别专业的班级实习和实训,使得这部分同学会耽误部分课时的学习,球类项目又会受到阴雨天气的影响,使得球类项目班级内参加实习实训的同学实际学习时间远没有达到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要求,而在课堂上面对本身基础上就已经是参差不齐的学生,对这部分同学进行补差补缺更是难上加难。随着高等职业教育快速的发展,高职院校学生数量急剧增加,师生比例严重失调,体育教师队伍数量相对不足已经成为越来越突出的问题,很多高职院校体育选项课无法满足学生的“三自主”选课,即使选择外聘体育教师也无法解决学生不能选择自身喜爱的项目进行学习的困境。
3.2互联网+背景下高职体育教学改革的路径
3.2.1重视“终身体育”理念的培养。高职体育课的教学受困于学制及教学时间的限制,使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得不利用有限时间进行体育技能的学习和训练,而很少有时间可以进行体育理论知识的普及和推广,缺少必要的体育人文教学,导致学生们对终身体育意识缺乏必要了解,对体育的重要意义和重大作用理解不深,常常认为进行体育锻炼只是简单的打球、跑步和跳操,或是为了应付考试而已,无法有效培養学生树立终身体育意识。我们可以将体育理论知识划分为若干模块,将这些模块放至教学平台供学生们自行下载学习,既节省了课堂教学时间又给予学生足够的体育人文关怀。
3.2.2课堂教学线下为主线上辅助。老师通过整合优秀的网络教学资源或是拍摄微课,将录制的课程资源放至网络教学平台,学生可以自由支配时间进行技术预习、学习和复习,对于因实习和实训耽误课程学习的同学也可以及时在线上查漏补缺,大大提高学习效率,解决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所面临切实问题,真正做到“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
3.2.3多项目联动建立体育课程群。高职院校体育教研室要根据本校专业特点将所开设体育选项课程统筹规划,各项目选项课老师将自身课程依据项目特点拍摄易于学生自学的课程视频,打造具有高职特色的,适应职业类院校学生发展和未来求职需要的体育选项课程群,这些课程群的视频既可以体现项目的精髓和特点又便于学生自我学习,学生可以在平台上选择自身喜爱的项目进行学习,学生通过项目自学自练可以基本掌握该项目的基本动作要领,可以进行简单的课余锻炼,这样学生就可以线下学习一个项目,线上学习其它项目,即使学生无法在线下选择自己喜爱的项目也可以在线上进行弥补,有效解决学生“三自主”选课的问题。
4.结语
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已经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渗透于各行业,并产生了简便、快捷、实效的效果,我们需要运用互联网来对现有的高职体育教学进行改革,让互联网成为我们教学过程中的“好帮手”,但这并不意味着完全否定了传统体育教学。首先,传统体育教学有很多不可替代的优势,经过长期的历史沉淀,积累了很多体育课堂教学经验;其次,体育教师在进行讲授时,和学生进行人性化交流,然后根据学生的反馈做出相应的调整;最后,传统体育教学有利于师生情感交流,也有助于教师教学能力的自由发挥。[6]而这种体育课堂上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是至关重要的,是其它课程所不具备的,也是书本上无法学到的,将直接影响学生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使其终身受益。
参考文献:
[1].谭文秀.浅议高职体育教育的特点和目标[J].科教文汇,2009(6):37
[2].高学民.高职体育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J].教育与职业,2008,(6):63-64
[3].许莉.培养技能型人才目标下的高职体育教学改革[J].教育与职业,2012,(26):141-142
[4].贾娟.多媒体视野下高职体育教学改革新思路[J].教育与职业,2014,(11):141-142
[5].张建平.计算机技术与高校体育教学的整合[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5):685-686
[6].陈志凌,孙娟,高颖博.我国数字化体育教学发展路径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15(4):99-105
关键词:互联网+;高职体育;教学改革;诉求;路径
1.互联网+背景
2010年7月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首次提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2012年3月13日教育部印发了《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提出:“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 以优质教育资源和信息化学习环境建设为基础,以学习方式和教育模式创新为核心”。2012年9月5日国务委员刘延东在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讲话中提出“三通两平台”建设。2013年11月29日《中国教育报》刊登了教育部副部长杜占元“改革创新加快推动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文章。2015年5月23日在青岛开幕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习近平总书记致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的贺信中提出:“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2016年6月23日,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的通知,特别提出信息化教学能力将纳入学校办学水平考评体系。
2.高职体育教学的特点及改革现状
2.1高职体育教学的特点
高职体育教学属于大学体育教学范畴,但又不同于大学体育教学,有其自身的特点。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首先,学制短。[1]高职教育一般为3年,又采取工学结合的办学模式,学生在校的时间2年半,更有个别专业实行2+1的模式,在校时间只有2年。此外很多高职院校开设体育课仅有1年,少数高职院校开设1.5年体育课,相比于本科2年的体育课程学习,在时间上大大缩水了,因此学生接受课堂体育教育的时间相对较少。其次,以职业能力为导向。高职体育课教学要在发展一般身体素质的基础上,还要加入职业性身体素质的学习内容,提高职业院校学生的身体素质,从而满足走向工作岗位前的体能需要。最后,以就业为目标。[1]高职学生着重需要训练自身的专业技能,因此在高职学习过程中,学生参加实习、实训或课程实践设计的时间较多,时间的分布也不均匀,这对传统的课堂集中教学式的体育学习方式提出了挑战。
2.2高职体育教学的改革现状
参阅近些年关于高职体育教学改革的文献,2008年高学明在《高职体育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2]中认为高职体育教学必须构建分层次选项教学模式,可以实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2012年许莉在《培养技能型人才目标下的高职体育教学改革》[3]中提出转变体育教学观念,构建科学的体育教学课程和评价体系,改革体育教学方法,优化体育教学手段,增加体育课教学时数,加强体育教学软硬件建设等改革策略。也有部分学者从多媒体和计算机角度对高职体育教学改革进行了研究。例如2014年贾娟在《多媒体视野下高职体育教学改革新思路》[4]中提出改革载体的创新与运用,既丰富了高职体育教学改革的方式方法,也展现了改革的成果。2002年张建平在《计算机技术与高校体育教学的整合》[5]中指出通过分析体育教学的心理环境,初步尝试计算机与体育教学的有机结合,创设体育教学情境,进行创新立意,模拟技术动作,培养战术意识。
3.互联网+背景下高职体育教学改革的诉求与路径选择
3.1互联网+背景下高职体育教学改革的诉求
高校体育课教学是以选项课教学形式开展,目的是让学生们掌握一项运动技能,能够长期进行自我锻炼并使其终身受益,从而达到“终身体育”的目的。众所周知任何一项体育技能的形成都需要经历泛化、分化、巩固和自动化四个阶段,没有重复达到一定数量的练习是不会形成运动技能的自动化,学生在运动技能没有熟练掌握的情况下,参与某一项目的锻炼是不会体会这项运动的快乐,而运动快乐的真实体验是促使其终身坚持下去的最强动力,不正确的运动技术动作会导致运动损伤的发生,使得学生很难终身坚持。一学年的体育选项课教学,如果没有课外活动作为补充的话,很难使一名学生熟练掌握某项运动技能,这就使得“通过高职体育课教学达到终身体育的目的”成为一句空话。实际高职体育教学工作中个别专业的班级实习和实训,使得这部分同学会耽误部分课时的学习,球类项目又会受到阴雨天气的影响,使得球类项目班级内参加实习实训的同学实际学习时间远没有达到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要求,而在课堂上面对本身基础上就已经是参差不齐的学生,对这部分同学进行补差补缺更是难上加难。随着高等职业教育快速的发展,高职院校学生数量急剧增加,师生比例严重失调,体育教师队伍数量相对不足已经成为越来越突出的问题,很多高职院校体育选项课无法满足学生的“三自主”选课,即使选择外聘体育教师也无法解决学生不能选择自身喜爱的项目进行学习的困境。
3.2互联网+背景下高职体育教学改革的路径
3.2.1重视“终身体育”理念的培养。高职体育课的教学受困于学制及教学时间的限制,使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得不利用有限时间进行体育技能的学习和训练,而很少有时间可以进行体育理论知识的普及和推广,缺少必要的体育人文教学,导致学生们对终身体育意识缺乏必要了解,对体育的重要意义和重大作用理解不深,常常认为进行体育锻炼只是简单的打球、跑步和跳操,或是为了应付考试而已,无法有效培養学生树立终身体育意识。我们可以将体育理论知识划分为若干模块,将这些模块放至教学平台供学生们自行下载学习,既节省了课堂教学时间又给予学生足够的体育人文关怀。
3.2.2课堂教学线下为主线上辅助。老师通过整合优秀的网络教学资源或是拍摄微课,将录制的课程资源放至网络教学平台,学生可以自由支配时间进行技术预习、学习和复习,对于因实习和实训耽误课程学习的同学也可以及时在线上查漏补缺,大大提高学习效率,解决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所面临切实问题,真正做到“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
3.2.3多项目联动建立体育课程群。高职院校体育教研室要根据本校专业特点将所开设体育选项课程统筹规划,各项目选项课老师将自身课程依据项目特点拍摄易于学生自学的课程视频,打造具有高职特色的,适应职业类院校学生发展和未来求职需要的体育选项课程群,这些课程群的视频既可以体现项目的精髓和特点又便于学生自我学习,学生可以在平台上选择自身喜爱的项目进行学习,学生通过项目自学自练可以基本掌握该项目的基本动作要领,可以进行简单的课余锻炼,这样学生就可以线下学习一个项目,线上学习其它项目,即使学生无法在线下选择自己喜爱的项目也可以在线上进行弥补,有效解决学生“三自主”选课的问题。
4.结语
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已经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渗透于各行业,并产生了简便、快捷、实效的效果,我们需要运用互联网来对现有的高职体育教学进行改革,让互联网成为我们教学过程中的“好帮手”,但这并不意味着完全否定了传统体育教学。首先,传统体育教学有很多不可替代的优势,经过长期的历史沉淀,积累了很多体育课堂教学经验;其次,体育教师在进行讲授时,和学生进行人性化交流,然后根据学生的反馈做出相应的调整;最后,传统体育教学有利于师生情感交流,也有助于教师教学能力的自由发挥。[6]而这种体育课堂上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是至关重要的,是其它课程所不具备的,也是书本上无法学到的,将直接影响学生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使其终身受益。
参考文献:
[1].谭文秀.浅议高职体育教育的特点和目标[J].科教文汇,2009(6):37
[2].高学民.高职体育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J].教育与职业,2008,(6):63-64
[3].许莉.培养技能型人才目标下的高职体育教学改革[J].教育与职业,2012,(26):141-142
[4].贾娟.多媒体视野下高职体育教学改革新思路[J].教育与职业,2014,(11):141-142
[5].张建平.计算机技术与高校体育教学的整合[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5):685-686
[6].陈志凌,孙娟,高颖博.我国数字化体育教学发展路径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15(4):99-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