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几年来,为适应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形势,深化教学改革,提高大学生英语语言运用的综合能力,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开始进行不断地改革。“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逐步替代“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随着教育学家对学生学习自主性的研究日益深入,课堂展示作为培养学习自主性的有效教学手段愈来愈重要。课堂展示是指借助肢体语言、有声语言及其他工具作介绍说明,同时也是课堂上学生个体或小组向全班讲解课本中某章节或某专题的教学实践活动。就形式而言,课堂展示可以分为个人展示和小组合作展示2种。前者侧重个人的独立性,充分给予个人发展的锻炼机会;后者则侧重于团队合作学习,组员间相互合作,共同完成某一课题[1]。课堂展示突破了课本的局限,有助于师生角色互换,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和师生共学的场景,并以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为目标,鼓励学生朝着自主式、个性化的学习方向发展。
1理论背景
作为教育界的一种新的认识论和学习理论,当代建构主义者主张虽然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但对于世界的理解和赋予意义却是由每个人自己决定的。建构主义理论创建了一个全新的学习观,倡导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教学的中心和认识的主体。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学习过程同时包含2个方面的建构:一方面是对新信息意义的建构,另一方面又包含了对原有经验的改造和重组。而传统的教学模式与之相比则忽略了学生的主动性。
英语教学应在教师指导下以学习者为中心,在强调学习者的主体作用的同时,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的作用从传统的传递知识的权威、知识的提供者和灌输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辅导者或合作者。学生不是简单被动地接收信息,而是学习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建构的主动者。在建构主义教学情景下,学生是主动投入而不是被动地作为听众。这种学习模式大大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更乐于学习,也能学得更多,最后当他们完成任务时,获得的成就感也就更大[2]。
同时建构主义者强调学习社会性。建构主义认为事物的意义不是独立于人们而存在的,而是源自人们的建构。学习者以自己的方式建构对于事物的理解,故而不同的人看到事物的不同方面,不存在唯一、标准的理解。学习者通过与他人之间的合作可以看到不同的观点,从而使自己的理解更丰富、更全面。因此,合作学习受到建构主义者的广泛重视。
2课堂展示在大学英语课堂中的应用
笔者将小组课堂展示运用于大学英语教学实践中,期望通过调查问卷、课堂观察和学生的反思性评价等探索该方法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可行性和实效性。在2010级新生刚入校时,笔者向所教授的来自园艺、会计和食品工艺等专业的学生说明小组课堂展示的要求,并对任务步骤进行描述。由于北京农学院大学英语课堂采取大班授课,学生人数较多,笔者将每个大班学生分成11~12个小组,每个组平均有5~6位成员。随后每学期笔者都会选出教材中的6个单元并进行任务分配。每个组的小组成员商量后选定一个单元的主题,随后,各小组再根据所选主题进行相关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制作。由于每个单元的任务又下分为2个小任务,即主题相关的文化背景介绍和课后相关语法知识的讲解。所以,小组课堂展示活动就分别定在每个单元的第一次课和最后一次课,展示时间为15~20 min。
根据各自的特长及兴趣爱好,小组成员在课下准备时,进行适当的分工与合作,共同完成整个小组任务。组员中有人负责演示文稿的制作,有人进行课堂知识讲解,还有人负责整体策划,各尽所能,相得益彰。
各小组在课外完成制作任务后,在课堂规定的时间内向老师和同学们展示成果。成果的形式多种多样的,有的是针对课本知识点的课件展示与讲解,有的是配合背景知识的影视、音乐欣赏,又或是自创英文歌曲。例如,笔者所教授的班级中有一组学生在讲解《新世纪大学英语综合教程第三册》中第一单元Friendship时,将臧天朔演唱的《朋友》翻译成英文并进行合唱。虽然他们翻译出的歌词不是很精准,但具有创新的展示方式,提高了其他学生学习该英语单元的兴趣。
3结果分析与讨论
经过3个学期的课堂教学实践,笔者对152名所教授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在调查过程中,当被问及“是否喜欢在英语课堂上进行小组课堂展示”时,有58.55%的学生回答喜欢小组课堂展示,另外有31.58%的学生回答非常喜欢这种教学方式。有65.79%的学生认为每组课堂展示的时间应该在控制在5~10 min,这样才能较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回答“通过小组课堂展示你是否有所收获”时,有52.63%的学生认为在这种课堂小组活动中有收获,有21.05%的学生有很大收获。另外,在被问到课堂小组活动带来的最大收获时,有44.08%的学生认为通过这种活动能提高自身口语水平,也有部分学生认为这种活动能够促进团队合作,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并激发学习动力和兴趣。
笔者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发现小组课堂展示既调动大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让枯燥的书本知识变成鲜活的语言,可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首先,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课堂展示在收获知识的同时,培养了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不再是被动地坐在教室,等待着教师进行语言灌输;相反,他们积极地参与到英语学习中,独立查找资料,制作课件,通过小组合作解决疑问。其次,在讲解语法知识点时,有的小组会针对所讲内容设计相关练习,让其他学生回答,能够比较有效地实现课堂互动。再者,在介绍相关背景知识时,有的小组会选取一些视频片段,在欣赏视频的同时,加入自己的观点和感受。这样既不会让课堂变得枯燥无趣,又不会让大学英语课堂单纯地变成英文影视欣赏课[3]。此外,通过课堂观察和了解,笔者发现有些性格腼腆、英语口语水平相对较差的学生为了克服自己的缺点会主动地承担上台讲解的任务。通过近2年的锻炼,他们都能主动并自信地进行英语展示,其口语水平也有了相应的提高。
但是这种形式的课堂实践同时也会产生一些问题。首先,由于北京农学院大学英语普遍采取大班授课,班级人数多(笔者所带班级人数均为60人左右),课时紧,小组合作课堂展示时间难免受限,很难保证每个小组成员都能充分地参与其中,并获得同等的上台展示和锻炼的机会。其次,有些小组在对待这种活动时态度不够认真,制作出来的演示文稿会出现一些拼写或语法错误。有时讲解人对展示内容不太熟悉,以致讲解过程有错误。另外,在进行小组展示时,会产生一言堂现象。个别组的组员会依赖其他英语水平较高的组员,有些想法都是交由一人设定,又或是每次都是由同一个人上讲台展示。最后,部分展示者缺乏与听众之间的交流和互动。虽然笔者屡次强调展示者与观众的交流和互动,但教学中能真正做到这一点的小组不多。当然,通过不断的改进,小组课堂展示活动一定会日趋成熟,更好地发挥小组课堂展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作用[4]。
4结语
小组课堂展示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能够有效解决大班授课教师兼顾面小的局面,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于学、乐于听、乐于参与讨论,真正体现课堂教学过程从“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在生生互动中,学生积极运用不同的模式展示自己,在“听、说、读、写、译”各方面提高英语水平。但这种教学实践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学生前期准备不充分,以致展示内容单薄,或者遇不能拼读展示材料中的生词;有时缺乏课堂互动等。因此,作为大学英语教师,应该在教学实践中启发思维,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其能够运用已有的知识,通过独立思考、交流和探索,进行语言实践,探索语言规律,不断巩固和深化,最终实现语言习得。
5参考文献
[1] 张丽华.美国课堂中presentation的启示[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38,48.
[2] 竹旭锋.Presentation在大学英语课堂中的应用——一项基于教学实践的实验报告[J].淄博师专学报,2007(4):41-44.
[3] 吕燕.论合作学习的六要素——以课堂展示为例[J].科教导刊,2010(12):41-42.
[4] 周杏莉.“小组合作课堂展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实践与反思[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5(3):108-112.
1理论背景
作为教育界的一种新的认识论和学习理论,当代建构主义者主张虽然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但对于世界的理解和赋予意义却是由每个人自己决定的。建构主义理论创建了一个全新的学习观,倡导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教学的中心和认识的主体。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学习过程同时包含2个方面的建构:一方面是对新信息意义的建构,另一方面又包含了对原有经验的改造和重组。而传统的教学模式与之相比则忽略了学生的主动性。
英语教学应在教师指导下以学习者为中心,在强调学习者的主体作用的同时,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的作用从传统的传递知识的权威、知识的提供者和灌输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辅导者或合作者。学生不是简单被动地接收信息,而是学习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建构的主动者。在建构主义教学情景下,学生是主动投入而不是被动地作为听众。这种学习模式大大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更乐于学习,也能学得更多,最后当他们完成任务时,获得的成就感也就更大[2]。
同时建构主义者强调学习社会性。建构主义认为事物的意义不是独立于人们而存在的,而是源自人们的建构。学习者以自己的方式建构对于事物的理解,故而不同的人看到事物的不同方面,不存在唯一、标准的理解。学习者通过与他人之间的合作可以看到不同的观点,从而使自己的理解更丰富、更全面。因此,合作学习受到建构主义者的广泛重视。
2课堂展示在大学英语课堂中的应用
笔者将小组课堂展示运用于大学英语教学实践中,期望通过调查问卷、课堂观察和学生的反思性评价等探索该方法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可行性和实效性。在2010级新生刚入校时,笔者向所教授的来自园艺、会计和食品工艺等专业的学生说明小组课堂展示的要求,并对任务步骤进行描述。由于北京农学院大学英语课堂采取大班授课,学生人数较多,笔者将每个大班学生分成11~12个小组,每个组平均有5~6位成员。随后每学期笔者都会选出教材中的6个单元并进行任务分配。每个组的小组成员商量后选定一个单元的主题,随后,各小组再根据所选主题进行相关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制作。由于每个单元的任务又下分为2个小任务,即主题相关的文化背景介绍和课后相关语法知识的讲解。所以,小组课堂展示活动就分别定在每个单元的第一次课和最后一次课,展示时间为15~20 min。
根据各自的特长及兴趣爱好,小组成员在课下准备时,进行适当的分工与合作,共同完成整个小组任务。组员中有人负责演示文稿的制作,有人进行课堂知识讲解,还有人负责整体策划,各尽所能,相得益彰。
各小组在课外完成制作任务后,在课堂规定的时间内向老师和同学们展示成果。成果的形式多种多样的,有的是针对课本知识点的课件展示与讲解,有的是配合背景知识的影视、音乐欣赏,又或是自创英文歌曲。例如,笔者所教授的班级中有一组学生在讲解《新世纪大学英语综合教程第三册》中第一单元Friendship时,将臧天朔演唱的《朋友》翻译成英文并进行合唱。虽然他们翻译出的歌词不是很精准,但具有创新的展示方式,提高了其他学生学习该英语单元的兴趣。
3结果分析与讨论
经过3个学期的课堂教学实践,笔者对152名所教授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在调查过程中,当被问及“是否喜欢在英语课堂上进行小组课堂展示”时,有58.55%的学生回答喜欢小组课堂展示,另外有31.58%的学生回答非常喜欢这种教学方式。有65.79%的学生认为每组课堂展示的时间应该在控制在5~10 min,这样才能较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回答“通过小组课堂展示你是否有所收获”时,有52.63%的学生认为在这种课堂小组活动中有收获,有21.05%的学生有很大收获。另外,在被问到课堂小组活动带来的最大收获时,有44.08%的学生认为通过这种活动能提高自身口语水平,也有部分学生认为这种活动能够促进团队合作,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并激发学习动力和兴趣。
笔者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发现小组课堂展示既调动大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让枯燥的书本知识变成鲜活的语言,可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首先,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课堂展示在收获知识的同时,培养了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不再是被动地坐在教室,等待着教师进行语言灌输;相反,他们积极地参与到英语学习中,独立查找资料,制作课件,通过小组合作解决疑问。其次,在讲解语法知识点时,有的小组会针对所讲内容设计相关练习,让其他学生回答,能够比较有效地实现课堂互动。再者,在介绍相关背景知识时,有的小组会选取一些视频片段,在欣赏视频的同时,加入自己的观点和感受。这样既不会让课堂变得枯燥无趣,又不会让大学英语课堂单纯地变成英文影视欣赏课[3]。此外,通过课堂观察和了解,笔者发现有些性格腼腆、英语口语水平相对较差的学生为了克服自己的缺点会主动地承担上台讲解的任务。通过近2年的锻炼,他们都能主动并自信地进行英语展示,其口语水平也有了相应的提高。
但是这种形式的课堂实践同时也会产生一些问题。首先,由于北京农学院大学英语普遍采取大班授课,班级人数多(笔者所带班级人数均为60人左右),课时紧,小组合作课堂展示时间难免受限,很难保证每个小组成员都能充分地参与其中,并获得同等的上台展示和锻炼的机会。其次,有些小组在对待这种活动时态度不够认真,制作出来的演示文稿会出现一些拼写或语法错误。有时讲解人对展示内容不太熟悉,以致讲解过程有错误。另外,在进行小组展示时,会产生一言堂现象。个别组的组员会依赖其他英语水平较高的组员,有些想法都是交由一人设定,又或是每次都是由同一个人上讲台展示。最后,部分展示者缺乏与听众之间的交流和互动。虽然笔者屡次强调展示者与观众的交流和互动,但教学中能真正做到这一点的小组不多。当然,通过不断的改进,小组课堂展示活动一定会日趋成熟,更好地发挥小组课堂展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作用[4]。
4结语
小组课堂展示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能够有效解决大班授课教师兼顾面小的局面,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于学、乐于听、乐于参与讨论,真正体现课堂教学过程从“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在生生互动中,学生积极运用不同的模式展示自己,在“听、说、读、写、译”各方面提高英语水平。但这种教学实践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学生前期准备不充分,以致展示内容单薄,或者遇不能拼读展示材料中的生词;有时缺乏课堂互动等。因此,作为大学英语教师,应该在教学实践中启发思维,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其能够运用已有的知识,通过独立思考、交流和探索,进行语言实践,探索语言规律,不断巩固和深化,最终实现语言习得。
5参考文献
[1] 张丽华.美国课堂中presentation的启示[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38,48.
[2] 竹旭锋.Presentation在大学英语课堂中的应用——一项基于教学实践的实验报告[J].淄博师专学报,2007(4):41-44.
[3] 吕燕.论合作学习的六要素——以课堂展示为例[J].科教导刊,2010(12):41-42.
[4] 周杏莉.“小组合作课堂展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实践与反思[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5(3):108-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