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经济法教学要从实际出发,强化学生的法学实践能力,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与创新能力。在互联网时代,开展经济法双主体教学模式大有可为。本文针对高校经济法的课程特点,结合教学实践,提出高校在互联网时代经济法双主体教学模式应用的具体设想,并对实践中存在的不足在今后予以完善。
关键词:互联网;双主体;教学改革
移动互联网时代促使传统教学发生了新的变化,大学生在学习经济法课程时,应有新的方法、要求和目标,在此背景下法学教师如何在经济法教学过程中实现教学改革,走出教育困境,是我们要解决的突出问题。在教学改革过程中,应创新教学手段,实现“互联网进课堂”运行机制,促进教学改革措施的完善。
一、经济法双主体教学模式概述
经济法双主体教学模式是让教师和学生都成为课堂的主体,利用和借助互联网,共同参与课堂中的教与学。经济法双主体教学模式能够将传统教学和现代教学相结合,将教师传授和学生探究相结合。一方面,老师作为课堂主体,其作用是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老师通过多种教学手段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主导课程进度。另一方面,学生作为课堂主体,应当积极参与课堂学习,主动参与课堂内容构建,学生通过创作和拍摄小视频以及PPT制作,自主学习,增加主人翁意识,在趣味学习和探索中掌握扎实的法律知识。
二、互联网背景下经济法教学的现状
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互联网+”行动计划,要将教育以及其他行业与互联网的融合。互联网早已悄然普及到高校这一阵地,给高校的教学带来了新挑战。在高校的课堂上,一些学生会低头使用智能手机在上网,这种现象在课间休息时更为严重,一些高校采取极端做法来限制学生远离手机和网络。传统的经济法教学多是采取教师讲学生听的方式,对学生来讲没有太多吸引力,脱离了时代步伐,已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应当尽快实现与互联网融合,引导学生合理的利用互联网进行学习,趋利避害。
三、经济法双主体教学改革的具体实践方法
经济法的教学目标是通过经济法的教学引导学生从现实的生活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法律的兴趣,掌握经济法的基本原理和法律知识,明了法律原理,让学生能够主动学习和探索,运用法律逻辑思维方式分析和解决问题。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引入“互联网进课堂”运行机制。通过学生的自学来释疑,通过课下的思考去探究,通过课上的讨论而提升。具体有以下几个环节:
首先,每章的开头用一个总领案例引出本章所学知识点,案例的设置要尽量贴近生活实际及学生兴趣爱好,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案例末尾设置问题若干,涵盖本章的重点知识点,使学生针对性的带着问题学习。同时,通过互联网将教案和教学要点发给学生,注意先后顺序和难易之分。
其次,将学生分成互助组,以组为单位进行学习、讨论。给不同小组布置相应知识点,学生自己查询资料,学习知识点,理解后结合生活实际拍摄小视频并制作PPT,以清单形式列出问题和收获,课上进行展示、交流和讲解。然后组内自评,其他小组进行质疑、评价。教师重在引导,适时加以点评,控制课堂节奏,并用打分方式进行鼓励。如果学生讲解、点评或归纳不到位,教师可及时补充。
再次,课堂上以问答学习和讨论为主。通过趣味案例教学法、视频教学法和问答法、情景模拟法等教学方法使学生熟练的运用知识,增加学生学习兴趣。通过课堂作业检测及时巩固所学知识。教师要维持班级纪律,观察学习状态,把握课程进度和节奏。对于实践型的经济法学课程,如保险法学、票据法、公司法等,大学生们普遍接触比较少,缺少生活常识和实践经验。此时,教师可借助互联网视频,翻转课堂让学生成为主体,在经济法教学过程中要将至少一半的课堂时间教给学生,增加学生主人翁意识,鼓励学生解放思想,主动思考。弱化老师在课堂中的作用,变填鸭式为引导式。
最后,教师进行知识点总结和归纳。—章节学习完成后要求总结章节知识点大纲,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点,形成条理。教师根据章节内容的难易度设置课堂容量,但要在每节课后适时适量布置下节课学习和探究任务。
四、双主体教学模式应用于经济法教学存在的困难及其解决
(一)提升教师的实践水平和计算机运用能力
双主体教学模式的构建,要求高校教师能够掌握基本的互联网教学手段,熟练掌握PPT、动漫制作、视频剪辑等计算机技术。经济法教师在研习法律法规众多条文的同时,自学或培训相关的教育技术课程,熟悉操作办公软件,如PPT、word的音像插入、链接、引用等技巧。而目前,我国高校法学教师大多适应传统教学模式,实践能力弱,计算机运用能力不足。因此,教师应当下大力气提高计算机运用能力和水平。
(二)学生转变学习习惯,适应主动学习方式
在双主体教学模式中,学生要主动收集资料,准备交流材料,制作PPT,从而为自主学习与讨论提供基础。而在目前,多数本科学生自主学习动力不足,自控能力较差,还是需要教师的适当指引,否则难以完成课程任务。
综上所述,实现“互联网进课堂”运行机制,开展经济法双主体教学模式顺应了时代的发展。双主体教学模式强调经济法教学要从实际出发,强化学生的法学实践能力,激发学习兴趣。将教师传授和学生探究相结合,转变传统教学理念,极大的提高课堂学习效率,促进经济法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
参考文献:
[1]游碧蓉.互联网教学与传統教学的优势整合[J].现代企业,2015(1).
[2]王泽庆.信息与互动:互联网与高校文科教学[J].淮北师范大学学报,2013(6).
[3]孟祥燕.浅析我国高校法学教育的困境及其改革[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2008(1).
[4]张文显,黄文艺.高校法学理论教学存在的问题与改革思路[J].中国大学教学,2004(1).
[5]宋艳.高校法学教学改革研究[J].教育探索,2010(4).
作者简介:李滨晶,哈尔滨金融学院。
关键词:互联网;双主体;教学改革
移动互联网时代促使传统教学发生了新的变化,大学生在学习经济法课程时,应有新的方法、要求和目标,在此背景下法学教师如何在经济法教学过程中实现教学改革,走出教育困境,是我们要解决的突出问题。在教学改革过程中,应创新教学手段,实现“互联网进课堂”运行机制,促进教学改革措施的完善。
一、经济法双主体教学模式概述
经济法双主体教学模式是让教师和学生都成为课堂的主体,利用和借助互联网,共同参与课堂中的教与学。经济法双主体教学模式能够将传统教学和现代教学相结合,将教师传授和学生探究相结合。一方面,老师作为课堂主体,其作用是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老师通过多种教学手段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主导课程进度。另一方面,学生作为课堂主体,应当积极参与课堂学习,主动参与课堂内容构建,学生通过创作和拍摄小视频以及PPT制作,自主学习,增加主人翁意识,在趣味学习和探索中掌握扎实的法律知识。
二、互联网背景下经济法教学的现状
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互联网+”行动计划,要将教育以及其他行业与互联网的融合。互联网早已悄然普及到高校这一阵地,给高校的教学带来了新挑战。在高校的课堂上,一些学生会低头使用智能手机在上网,这种现象在课间休息时更为严重,一些高校采取极端做法来限制学生远离手机和网络。传统的经济法教学多是采取教师讲学生听的方式,对学生来讲没有太多吸引力,脱离了时代步伐,已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应当尽快实现与互联网融合,引导学生合理的利用互联网进行学习,趋利避害。
三、经济法双主体教学改革的具体实践方法
经济法的教学目标是通过经济法的教学引导学生从现实的生活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法律的兴趣,掌握经济法的基本原理和法律知识,明了法律原理,让学生能够主动学习和探索,运用法律逻辑思维方式分析和解决问题。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引入“互联网进课堂”运行机制。通过学生的自学来释疑,通过课下的思考去探究,通过课上的讨论而提升。具体有以下几个环节:
首先,每章的开头用一个总领案例引出本章所学知识点,案例的设置要尽量贴近生活实际及学生兴趣爱好,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案例末尾设置问题若干,涵盖本章的重点知识点,使学生针对性的带着问题学习。同时,通过互联网将教案和教学要点发给学生,注意先后顺序和难易之分。
其次,将学生分成互助组,以组为单位进行学习、讨论。给不同小组布置相应知识点,学生自己查询资料,学习知识点,理解后结合生活实际拍摄小视频并制作PPT,以清单形式列出问题和收获,课上进行展示、交流和讲解。然后组内自评,其他小组进行质疑、评价。教师重在引导,适时加以点评,控制课堂节奏,并用打分方式进行鼓励。如果学生讲解、点评或归纳不到位,教师可及时补充。
再次,课堂上以问答学习和讨论为主。通过趣味案例教学法、视频教学法和问答法、情景模拟法等教学方法使学生熟练的运用知识,增加学生学习兴趣。通过课堂作业检测及时巩固所学知识。教师要维持班级纪律,观察学习状态,把握课程进度和节奏。对于实践型的经济法学课程,如保险法学、票据法、公司法等,大学生们普遍接触比较少,缺少生活常识和实践经验。此时,教师可借助互联网视频,翻转课堂让学生成为主体,在经济法教学过程中要将至少一半的课堂时间教给学生,增加学生主人翁意识,鼓励学生解放思想,主动思考。弱化老师在课堂中的作用,变填鸭式为引导式。
最后,教师进行知识点总结和归纳。—章节学习完成后要求总结章节知识点大纲,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点,形成条理。教师根据章节内容的难易度设置课堂容量,但要在每节课后适时适量布置下节课学习和探究任务。
四、双主体教学模式应用于经济法教学存在的困难及其解决
(一)提升教师的实践水平和计算机运用能力
双主体教学模式的构建,要求高校教师能够掌握基本的互联网教学手段,熟练掌握PPT、动漫制作、视频剪辑等计算机技术。经济法教师在研习法律法规众多条文的同时,自学或培训相关的教育技术课程,熟悉操作办公软件,如PPT、word的音像插入、链接、引用等技巧。而目前,我国高校法学教师大多适应传统教学模式,实践能力弱,计算机运用能力不足。因此,教师应当下大力气提高计算机运用能力和水平。
(二)学生转变学习习惯,适应主动学习方式
在双主体教学模式中,学生要主动收集资料,准备交流材料,制作PPT,从而为自主学习与讨论提供基础。而在目前,多数本科学生自主学习动力不足,自控能力较差,还是需要教师的适当指引,否则难以完成课程任务。
综上所述,实现“互联网进课堂”运行机制,开展经济法双主体教学模式顺应了时代的发展。双主体教学模式强调经济法教学要从实际出发,强化学生的法学实践能力,激发学习兴趣。将教师传授和学生探究相结合,转变传统教学理念,极大的提高课堂学习效率,促进经济法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
参考文献:
[1]游碧蓉.互联网教学与传統教学的优势整合[J].现代企业,2015(1).
[2]王泽庆.信息与互动:互联网与高校文科教学[J].淮北师范大学学报,2013(6).
[3]孟祥燕.浅析我国高校法学教育的困境及其改革[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2008(1).
[4]张文显,黄文艺.高校法学理论教学存在的问题与改革思路[J].中国大学教学,2004(1).
[5]宋艳.高校法学教学改革研究[J].教育探索,2010(4).
作者简介:李滨晶,哈尔滨金融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