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塑造人文精神的目的,就是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如何做事,最终建立起自己的精神家园,得以安身立命。本文以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为例,对如何塑造高职学生的人文精神进行探讨。
关键词:会计专业 人文精神 人文素质 培养
课 题:湖北省教育科学规划研究课题《高职院校专业课程人文精神内涵挖掘与研究》成果。
一、塑造会计专业大学生人文精神的时代意义
会计专业应用性较强,主要是培养具有较广泛的业务知识和专业技能、较高的外语和计算机水平、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与创新精神的高素质技能型会计人才。高职院校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思想下,推行会计专业教学改革,加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根据企业需求调整课程体系,根据岗位要求整合教学内容,通过校内教师、企业人员的“双师”教学,实现职业资格证书与学历证书的“双证书”教育,这让会计专业高职毕业生具有了一定的实习实训经验、动手操作能力,再加之他们薪酬期望较低,在就业中成为抢手的“香饽饽”。
但笔者在毕业生跟踪调查中发现,这种高就业率的背后,却是就业质量不高、就业稳定度较差、职场晋升空间有限的现状。究其原因,与高职院校培养方式、毕业生自身综合素质、产业结构调整以及用人单位需求有关。当笔者在企业回访中问及这种高就业率、低就业质量的现象时,企业称不少高职毕业生对工作挑三拣四,只讲报酬不讲付出,缺乏敬业精神和责任心,眼高手低,不愿意从基层岗位做起,难以适应企业需求,因为企业更需要的是毕业生的工作态度、敬业精神、团队精神和综合素质。而高职院校在教育中片面追求专业知识和岗位技能,忽视了综合素质培养,导致学校教育与企业需求之间无法“无缝对接”。因此,要想让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真正做到“好就业”“就好业”“就业好”,高职院校在强化专业技能培养的同时,应更多地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和人文精神塑造,培养适应社会转型的可持续发展人才,这才是用人单位的需求所在。
二、塑造会计专业大学生人文精神的途径
随着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完善,企业运行环境日趋复杂多变,对会计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愈来愈高。专业技术素质和人文素质兼备是目前用人单位对会计人才的要求,加强会计专业大学生人文精神塑造迫在眉睫。
1.创建校园人文环境
用历史名人给校园道路、建筑命名,在校园主干道旁悬挂励志名言警句,在教室走廊张贴科学家、创业先锋的照片,营造浓郁的人文氛围;增加学校图书馆中的人文社科类图书比例,建设人文素质培养网站,设置校园文化、艺术审美、哲学思考、史学渊源等版块,方便学生浏览、下载;将人文素质课程的相关课件及教学资源库上传到网站,方便学生自主学习。学校要转变人文精神塑造是社科专业教师职责的观念,教师应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地传递人性、人情、真理;学校还应更新管理理念,完善学校人文素质培养的管理机制,形成人文教育的合力,增强学生对学校的归属感与自豪感。
2.开设人文科学课程
把人文课程纳入专业课程开课计划,开设文学、历史、哲学、艺术、心理学等选修课。同时,在专业教育中注重人文精神挖掘,渗透人文精神和科学理性教育,引导学生对社会、事态进行分析,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在思考中进一步感悟人生,认识社会和自我,完善价值观体系。在账实不符的情况屡屡出现,企业的信誉度频频受到质疑,企业不断被卷入审计风暴的今天,会计专业毕业生如何坚守职业道德、廉洁自律,这就需要深入骨髓的人生信念与人文精神作支撑。
3.开展文化实践活动
教师指导学生开展社团活动、课外兴趣小组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例如举办“大学生校园文化艺术节”,通过辩论赛、知识竞赛、文艺汇演等各种文化艺术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探索人生真谛,培养高雅的艺术修养;邀请校内外专家、学者开设“道德讲坛”“华夏文化讲坛”“创业沙龙”等人文科学讲座,以启迪学生思维,让他们感受文化精髓;组织学生参加“三下乡”、新农村建设调查、志愿服务、企业考察等社会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爱国爱校爱专业的情感。
4.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
大学阶段正是大学生心智成熟、个性定型、精神塑造、价值观及人生观树立的重要阶段,高职院校在加强专业教育、技能教育的同时,有义务引导学生重视人文精神塑造对自我发展的重要性和潜在影响,鼓励大学生通过阅读和理论研究培养科学态度、理性思维,通过参与校园文化和实践活动培养职业个性、职业精神及职业情感,有目的地根据内在需求塑造自我,自觉地把高尚的人格和良好的修养当做人生理想和追求目标。
(作者单位:黄冈职业技术学院)
关键词:会计专业 人文精神 人文素质 培养
课 题:湖北省教育科学规划研究课题《高职院校专业课程人文精神内涵挖掘与研究》成果。
一、塑造会计专业大学生人文精神的时代意义
会计专业应用性较强,主要是培养具有较广泛的业务知识和专业技能、较高的外语和计算机水平、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与创新精神的高素质技能型会计人才。高职院校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思想下,推行会计专业教学改革,加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根据企业需求调整课程体系,根据岗位要求整合教学内容,通过校内教师、企业人员的“双师”教学,实现职业资格证书与学历证书的“双证书”教育,这让会计专业高职毕业生具有了一定的实习实训经验、动手操作能力,再加之他们薪酬期望较低,在就业中成为抢手的“香饽饽”。
但笔者在毕业生跟踪调查中发现,这种高就业率的背后,却是就业质量不高、就业稳定度较差、职场晋升空间有限的现状。究其原因,与高职院校培养方式、毕业生自身综合素质、产业结构调整以及用人单位需求有关。当笔者在企业回访中问及这种高就业率、低就业质量的现象时,企业称不少高职毕业生对工作挑三拣四,只讲报酬不讲付出,缺乏敬业精神和责任心,眼高手低,不愿意从基层岗位做起,难以适应企业需求,因为企业更需要的是毕业生的工作态度、敬业精神、团队精神和综合素质。而高职院校在教育中片面追求专业知识和岗位技能,忽视了综合素质培养,导致学校教育与企业需求之间无法“无缝对接”。因此,要想让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真正做到“好就业”“就好业”“就业好”,高职院校在强化专业技能培养的同时,应更多地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和人文精神塑造,培养适应社会转型的可持续发展人才,这才是用人单位的需求所在。
二、塑造会计专业大学生人文精神的途径
随着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完善,企业运行环境日趋复杂多变,对会计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愈来愈高。专业技术素质和人文素质兼备是目前用人单位对会计人才的要求,加强会计专业大学生人文精神塑造迫在眉睫。
1.创建校园人文环境
用历史名人给校园道路、建筑命名,在校园主干道旁悬挂励志名言警句,在教室走廊张贴科学家、创业先锋的照片,营造浓郁的人文氛围;增加学校图书馆中的人文社科类图书比例,建设人文素质培养网站,设置校园文化、艺术审美、哲学思考、史学渊源等版块,方便学生浏览、下载;将人文素质课程的相关课件及教学资源库上传到网站,方便学生自主学习。学校要转变人文精神塑造是社科专业教师职责的观念,教师应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地传递人性、人情、真理;学校还应更新管理理念,完善学校人文素质培养的管理机制,形成人文教育的合力,增强学生对学校的归属感与自豪感。
2.开设人文科学课程
把人文课程纳入专业课程开课计划,开设文学、历史、哲学、艺术、心理学等选修课。同时,在专业教育中注重人文精神挖掘,渗透人文精神和科学理性教育,引导学生对社会、事态进行分析,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在思考中进一步感悟人生,认识社会和自我,完善价值观体系。在账实不符的情况屡屡出现,企业的信誉度频频受到质疑,企业不断被卷入审计风暴的今天,会计专业毕业生如何坚守职业道德、廉洁自律,这就需要深入骨髓的人生信念与人文精神作支撑。
3.开展文化实践活动
教师指导学生开展社团活动、课外兴趣小组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例如举办“大学生校园文化艺术节”,通过辩论赛、知识竞赛、文艺汇演等各种文化艺术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探索人生真谛,培养高雅的艺术修养;邀请校内外专家、学者开设“道德讲坛”“华夏文化讲坛”“创业沙龙”等人文科学讲座,以启迪学生思维,让他们感受文化精髓;组织学生参加“三下乡”、新农村建设调查、志愿服务、企业考察等社会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爱国爱校爱专业的情感。
4.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
大学阶段正是大学生心智成熟、个性定型、精神塑造、价值观及人生观树立的重要阶段,高职院校在加强专业教育、技能教育的同时,有义务引导学生重视人文精神塑造对自我发展的重要性和潜在影响,鼓励大学生通过阅读和理论研究培养科学态度、理性思维,通过参与校园文化和实践活动培养职业个性、职业精神及职业情感,有目的地根据内在需求塑造自我,自觉地把高尚的人格和良好的修养当做人生理想和追求目标。
(作者单位:黄冈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