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这个展览,我们可以感受到,尽管司徒乔并非绘画科班出身,却有非凡的艺术创作的热情;他画北京的劳苦穷人,画流亡街头的卖艺父女,他有着作为艺术家关注社会的仁爱与责任感;他画南洋的流霞与彩羽,画新疆的策马奔腾,着眼于广阔的题材;他画默默支持他的妻子和可爱的儿女,流露出他为人夫、为人父的温情。
8月5日,“含泪画下去——司徒乔艺术世界的爱与恨”展览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开幕。人们认识司徒乔,多因读过鲁迅先生所写的《看司徒乔君的画》。在《看司徒乔君的画》中写到,“(司徒乔)有时将他自己所固有的明丽,照破黄埃……如胁下的矛伤,尽管流血,而荆冠上却有天使”。于是,策展方提取了“抱着明丽之心”作为展览的第一个单元。该单元展出了鲁迅于1926年在司徒乔的第一次个人画展上购买的作品《五个警察和一个〇》和司徒乔绘制的鲁迅的肖像等作品。以鲁迅和司徒乔的交集为切入点作为展览的第一单元,这让观者比较有效地进入司徒乔创作的时代背景和理解作品的整体感觉。
此次展览主体分为8个部分:“抱着明丽之心”、“流霞彩羽”、“放下你的鞭子”、“新疆猎画记”、“多少灾黎老异乡”、“玫瑰村”、“未完成的画”以及“为了未完成的画”(司徒乔作品修复与保护),展出作品包括油画、粉画、竹笔画、水彩、书籍插图、手稿草图、素描、速写等作品。
在正式进入展览前,观众就能看到9张平行排列着的司徒乔的肖像照片。不同的侧面、不同的年龄、不同的发型、不同的衣服,却都有一样执着的眼神。不禁想起展览前言中的对司徒乔的描写:“他不愿钻在空中楼阁里恬静地呼吸,而愿睁大眼睛、额筋爆凸、大汗淋漓地跑到泥土和灵魂中大口地喘气……”。
步入展厅,“含泪画下去啊,蠢人!在艺术的牢狱里度过你的一生”映入眼帘,这是司徒乔在燕京大学读书时日记中的一句话,也是此次展览的主题。这句话概括了司徒乔的艺术动力、效果和情绪,这里面有悲苦也有欢欣。随后即为“司徒乔和他的画”板块,辑录了当时的文艺人士对司徒乔的作品评论约30多条,有褒有贬、见仁见智。对于不算陌生的艺术家,业界常常会有“为尊者讳”的顾虑,但本次展览还原了当时的文艺动态,从研究出发,从批评的实际出发,没有回避同时代人对司徒乔艺术的各种臧否,并且通过相对完整的呈现让观众能够客观、全面地了解司徒乔在当时获得的评价。
展览中的《放下你的鞭子》是司徒乔的代表作品,从老人哑然失色的悲愤表情和香姐扬眉撅嘴的神态,扔在地上的皮鞭、纷乱的道具和强烈的色彩,映衬了这一戏剧冲突。在司徒乔不拘细节的信手挥毫中,又一次突破了造型技术的限制,用画家的正义和激情,达到了用绘画艺术宣泄人物性情的效果。
由此展开的“放下你的鞭子”单元也精心呈现。不同于其他单元以淡淡的蓝色作为底色,策展方将这部分的背景施以红色,通过这样暗示观众该单元在这个展览中的重要性及强化作品透露出的“热血精神”。策展方同时将原作从中国美术馆借出,从家属处获得该作的一系列草图,辅以冯伊湄(其妻子)对司徒乔创作该作品的回忆文字,并复制了1938年的同名话剧剧本,截取老电影《八千里路云和月》中的相应桥段滚动播放。这段“年代久远”的视频画面质量欠佳尚可以理解,但是摇摇晃晃的播放方式不禁让人头晕眼花,让“希望尽可能地将《放下你的鞭子》这一名作呈现得更加立体的美好设想”大打折扣——不少的观众实在没有耐性看视频,不久便转身离去。
展览中心区有一个大型阅读台,将司徒乔有关出版物、信函以及剧本,冯伊湄撰写的司徒乔传记都陈列在此,这个阅读台面向的正是《放下你的鞭子》的原作和视频。这在展览空间提供了一个可以阅读和学习的空间。
5米多的长卷《义民图》当属此次展览中最引人关注的作品。这是该作品自1946年举办的“灾情画展”被封存了68年后的首次亮相。《义民图》是司徒乔用自己发明的竹笔所创作。这幅反映战争灾情的作品共描绘了30多个小人物,以此表现战争灾情,每个小人物旁边,寥寥几笔讲述着他们的故事:有逃难逃了五省好不容易回到家乡、双腿却突然瘫痪的壮年大叔,有在战争中父母双亡的十几岁小男孩,还有一家九口死了八人的大婶……
展览基本上是按照时间顺序进行,但最后专辟了几个单元来展示司徒乔以妻儿作为创作对象的作品及相关内容。司徒乔非常爱妻子和孩子,为他们画过不少生活画像,其中尤以不同时期的冯伊湄像为多。无论速写还是油画都简单朴实却情深意切,足见妻子在他心中的位置。《一封家书——1950年3月乔爹地写给女儿小圆的信》也吸引了众多观众的眼球,这是一封长达10页的长信。信中,与其说司徒乔是把自己视作父亲教导女儿,还不如说把自己看作女儿的朋友与女儿谈心。泛黄的信笺中渗透着父亲对女儿的无限关爱。
通过这个展览,我们可以感受到,尽管司徒乔并非绘画科班出身,却有非凡的艺术创作的热情;他画北京的劳苦穷人,画流亡街头的卖艺父女,他有着作为艺术家关注社会的仁爱与责任感;他画南洋的流霞与彩羽,画新疆的策马奔腾,着眼于广阔的题材;他画默默支持他的妻子和可爱的儿女,流露出他为人夫、为人父的温情。他的艺术品中饱含着质朴的悲悯和感恩、激动和欣喜,包括做事的努力和做人的格调。
对于不少人来讲,整个展览有点“煽情”,这是因为策展方希望把艺术与情感联系起来,做一个有情的展览。但和美院同期形式多样、有趣、独特的实验艺术展相比,偌大的展厅还是显得十分冷清。
8月5日,“含泪画下去——司徒乔艺术世界的爱与恨”展览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开幕。人们认识司徒乔,多因读过鲁迅先生所写的《看司徒乔君的画》。在《看司徒乔君的画》中写到,“(司徒乔)有时将他自己所固有的明丽,照破黄埃……如胁下的矛伤,尽管流血,而荆冠上却有天使”。于是,策展方提取了“抱着明丽之心”作为展览的第一个单元。该单元展出了鲁迅于1926年在司徒乔的第一次个人画展上购买的作品《五个警察和一个〇》和司徒乔绘制的鲁迅的肖像等作品。以鲁迅和司徒乔的交集为切入点作为展览的第一单元,这让观者比较有效地进入司徒乔创作的时代背景和理解作品的整体感觉。
此次展览主体分为8个部分:“抱着明丽之心”、“流霞彩羽”、“放下你的鞭子”、“新疆猎画记”、“多少灾黎老异乡”、“玫瑰村”、“未完成的画”以及“为了未完成的画”(司徒乔作品修复与保护),展出作品包括油画、粉画、竹笔画、水彩、书籍插图、手稿草图、素描、速写等作品。
在正式进入展览前,观众就能看到9张平行排列着的司徒乔的肖像照片。不同的侧面、不同的年龄、不同的发型、不同的衣服,却都有一样执着的眼神。不禁想起展览前言中的对司徒乔的描写:“他不愿钻在空中楼阁里恬静地呼吸,而愿睁大眼睛、额筋爆凸、大汗淋漓地跑到泥土和灵魂中大口地喘气……”。
步入展厅,“含泪画下去啊,蠢人!在艺术的牢狱里度过你的一生”映入眼帘,这是司徒乔在燕京大学读书时日记中的一句话,也是此次展览的主题。这句话概括了司徒乔的艺术动力、效果和情绪,这里面有悲苦也有欢欣。随后即为“司徒乔和他的画”板块,辑录了当时的文艺人士对司徒乔的作品评论约30多条,有褒有贬、见仁见智。对于不算陌生的艺术家,业界常常会有“为尊者讳”的顾虑,但本次展览还原了当时的文艺动态,从研究出发,从批评的实际出发,没有回避同时代人对司徒乔艺术的各种臧否,并且通过相对完整的呈现让观众能够客观、全面地了解司徒乔在当时获得的评价。
展览中的《放下你的鞭子》是司徒乔的代表作品,从老人哑然失色的悲愤表情和香姐扬眉撅嘴的神态,扔在地上的皮鞭、纷乱的道具和强烈的色彩,映衬了这一戏剧冲突。在司徒乔不拘细节的信手挥毫中,又一次突破了造型技术的限制,用画家的正义和激情,达到了用绘画艺术宣泄人物性情的效果。
由此展开的“放下你的鞭子”单元也精心呈现。不同于其他单元以淡淡的蓝色作为底色,策展方将这部分的背景施以红色,通过这样暗示观众该单元在这个展览中的重要性及强化作品透露出的“热血精神”。策展方同时将原作从中国美术馆借出,从家属处获得该作的一系列草图,辅以冯伊湄(其妻子)对司徒乔创作该作品的回忆文字,并复制了1938年的同名话剧剧本,截取老电影《八千里路云和月》中的相应桥段滚动播放。这段“年代久远”的视频画面质量欠佳尚可以理解,但是摇摇晃晃的播放方式不禁让人头晕眼花,让“希望尽可能地将《放下你的鞭子》这一名作呈现得更加立体的美好设想”大打折扣——不少的观众实在没有耐性看视频,不久便转身离去。
展览中心区有一个大型阅读台,将司徒乔有关出版物、信函以及剧本,冯伊湄撰写的司徒乔传记都陈列在此,这个阅读台面向的正是《放下你的鞭子》的原作和视频。这在展览空间提供了一个可以阅读和学习的空间。
5米多的长卷《义民图》当属此次展览中最引人关注的作品。这是该作品自1946年举办的“灾情画展”被封存了68年后的首次亮相。《义民图》是司徒乔用自己发明的竹笔所创作。这幅反映战争灾情的作品共描绘了30多个小人物,以此表现战争灾情,每个小人物旁边,寥寥几笔讲述着他们的故事:有逃难逃了五省好不容易回到家乡、双腿却突然瘫痪的壮年大叔,有在战争中父母双亡的十几岁小男孩,还有一家九口死了八人的大婶……
展览基本上是按照时间顺序进行,但最后专辟了几个单元来展示司徒乔以妻儿作为创作对象的作品及相关内容。司徒乔非常爱妻子和孩子,为他们画过不少生活画像,其中尤以不同时期的冯伊湄像为多。无论速写还是油画都简单朴实却情深意切,足见妻子在他心中的位置。《一封家书——1950年3月乔爹地写给女儿小圆的信》也吸引了众多观众的眼球,这是一封长达10页的长信。信中,与其说司徒乔是把自己视作父亲教导女儿,还不如说把自己看作女儿的朋友与女儿谈心。泛黄的信笺中渗透着父亲对女儿的无限关爱。
通过这个展览,我们可以感受到,尽管司徒乔并非绘画科班出身,却有非凡的艺术创作的热情;他画北京的劳苦穷人,画流亡街头的卖艺父女,他有着作为艺术家关注社会的仁爱与责任感;他画南洋的流霞与彩羽,画新疆的策马奔腾,着眼于广阔的题材;他画默默支持他的妻子和可爱的儿女,流露出他为人夫、为人父的温情。他的艺术品中饱含着质朴的悲悯和感恩、激动和欣喜,包括做事的努力和做人的格调。
对于不少人来讲,整个展览有点“煽情”,这是因为策展方希望把艺术与情感联系起来,做一个有情的展览。但和美院同期形式多样、有趣、独特的实验艺术展相比,偌大的展厅还是显得十分冷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