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际上的“中国威胁论”有很重的舆论操作痕迹,如果担心因为自己的行动而引发南海军备竞赛而自废“武功”,那就落入别有用心者的圈套,损害的是自己的国家利益。
2012年4月起,南中国海迭起波澜,中国海监船与菲律宾军舰之间在中国中沙群岛黄岩岛附近海域的对峙持续了一个多月。6月初,又发生了两起外国炮艇在中国的传统疆域线内追袭、扣押我国渔船的事件,都被中国的渔政执法船化解。然而,在美国战略重心东移,屡屡给东南亚国家撑腰的背景下,今后类似事件很可能继续发生。
南海问题的实质
南海问题的实质是中美关系。2002年11月4日,中国与东盟各国在柬埔寨首都金边签署了《南海各方行为宣言》后,南海局势一度有所缓和。但从2009年开始,美国逐步从伊拉克抽身,战略重心东移,南海局势更加复杂化。南海周边一些国家试图利用美国的支持,谋取自身利益,愿意充当美国的马前卒。美国一直强调其在南海的自由通行权,并加强在南海的活动,3月8日发生了美国海军监测船“无暇”号与中国舰船之间的海上对峙事件。应该看到,虽然美国会利用越南和菲律宾的反华情绪来制约中国,但如果中国与邻国发生军事冲突,美国不会轻易选边站,因为美国的决策者不愿看到中美关系因此受影响。
南海问题主要是经济发展问题。经济因素是各国声索的最重要驱动因素。对南中国海地区资源的国际争夺,在晚清就开始了。鸟粪积累而成的磷矿,成为日本、英国染指的目标,丰富的渔业资源更是周边各国争夺的对象。20世纪70年代当地发现大量油气资源,南海被称为“第二个波斯湾”之后,周边国家纷纷主张自己有开采这些油气资源的利益,并以强硬的方式去捍卫。
解决南海问题的对策建议
在对待南海问题上,首先要做出新的战略选择。“主权在我,搁置争议,共同开发”是符合当时历史条件下的一种战略选择,反映了中国与周边国家平等合作的外交姿态,得到了周边国家的赞同和支持,确保了亚洲20年的和平与发展。但随着事态的发展,中国的战略转变明显滞后,导致周边一些国家有机可乘,得寸进尺,步步紧逼。对此,中国需要做出新的战略选择,本文认为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新的战略选择不冲撞现有的国际秩序,这样既可以减少大国直接介入的可能性,又能有效维护自身权益。具体而言,就是控制大规模冲突,但要有小规模对抗。
二是新的战略选择不求最好,但求不差。理想的战略选择是成本最小化,受益最大化。从历史经验看,最优的战略选择实际上很难做到很难做出,成功的多是次优、良好的战略选择。不求最好,但求不差是现实、理智的态度。
三是抓住战略机遇。毋庸置疑,我们在南海问题上错失了很多机遇。机遇稍纵即逝,抓住机遇需要胆略和勇气。当成功的几率不超过60%的时候就出手,获益较大,当几率超过90%,大家都看清楚的时候就不再是机遇了。现在越南、菲律宾等国就将我和平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当作他们抢占南海的机遇期。
在对待南海问题上,除了要做出新的战略选择,还要综合运用多种手段。
军事手段是基本手段。在双方立场难以协调一致的情况下,真正决定领土归属的潜在力量仍然是军事实力。军事实力是一个基本自变量,其他手段只能作为一个系数起到加成的效果。没有军事实力作为后盾,那么其他任何手段都是没有实际作用的。
法律、行政手段作为辅助手段,在南海问题斗争中也发挥重要作用。如中国农业部南海区渔政局5月13日宣布,从5月16日起,中国南海大部分海域将进入为期两个半月的伏季休渔期。宣布休渔期适用于黄岩岛海域,这就将国内法延伸到了黄岩岛海域,增加了中国对黄岩岛的实际控制。6月21日,越南十三届国会第三次会议通过了《越南海洋法》,将中国的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纳入越南“主权”和“管辖”范围内。同一天,中国民政部官方网站刊登了《民政部关于国务院批准设立地级三沙市的公告》,称中国国务院于近日批准,撤销海南省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办事处,正式设立地级市三沙市,管辖上述三个群岛的岛礁及其海域。中国国家海洋局还在官方网站连续刊文,从历史、现实和法律等方面,对越南的主张进行了驳斥。
最后,在对待南海问题上,要明确我在南海的国家利益。在无政府状态的国际体系中,“恭、谦、让”不是解决国际纠纷的行为准则,各国必须通过自助手段来维护各自的国家利益。中国作为一个主权国家,是有权利也有义务维护自己的国家主权、保卫国家的领土。因此,我应理直气壮宣示在南海的国家利益,并理直气壮地动用各种手段去维护。
国际上的“中国威胁论”有很重的舆论操作痕迹,如果顾忌国际舆论对国际形象的影响,或担心因为自己的行动而引发南海军备竞赛而自废“武功”,那就落入别有用心者的圈套,损害的是自己的国家利益。
(作者系国防大学战略学博士生)
2012年4月起,南中国海迭起波澜,中国海监船与菲律宾军舰之间在中国中沙群岛黄岩岛附近海域的对峙持续了一个多月。6月初,又发生了两起外国炮艇在中国的传统疆域线内追袭、扣押我国渔船的事件,都被中国的渔政执法船化解。然而,在美国战略重心东移,屡屡给东南亚国家撑腰的背景下,今后类似事件很可能继续发生。
南海问题的实质
南海问题的实质是中美关系。2002年11月4日,中国与东盟各国在柬埔寨首都金边签署了《南海各方行为宣言》后,南海局势一度有所缓和。但从2009年开始,美国逐步从伊拉克抽身,战略重心东移,南海局势更加复杂化。南海周边一些国家试图利用美国的支持,谋取自身利益,愿意充当美国的马前卒。美国一直强调其在南海的自由通行权,并加强在南海的活动,3月8日发生了美国海军监测船“无暇”号与中国舰船之间的海上对峙事件。应该看到,虽然美国会利用越南和菲律宾的反华情绪来制约中国,但如果中国与邻国发生军事冲突,美国不会轻易选边站,因为美国的决策者不愿看到中美关系因此受影响。
南海问题主要是经济发展问题。经济因素是各国声索的最重要驱动因素。对南中国海地区资源的国际争夺,在晚清就开始了。鸟粪积累而成的磷矿,成为日本、英国染指的目标,丰富的渔业资源更是周边各国争夺的对象。20世纪70年代当地发现大量油气资源,南海被称为“第二个波斯湾”之后,周边国家纷纷主张自己有开采这些油气资源的利益,并以强硬的方式去捍卫。
解决南海问题的对策建议
在对待南海问题上,首先要做出新的战略选择。“主权在我,搁置争议,共同开发”是符合当时历史条件下的一种战略选择,反映了中国与周边国家平等合作的外交姿态,得到了周边国家的赞同和支持,确保了亚洲20年的和平与发展。但随着事态的发展,中国的战略转变明显滞后,导致周边一些国家有机可乘,得寸进尺,步步紧逼。对此,中国需要做出新的战略选择,本文认为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新的战略选择不冲撞现有的国际秩序,这样既可以减少大国直接介入的可能性,又能有效维护自身权益。具体而言,就是控制大规模冲突,但要有小规模对抗。
二是新的战略选择不求最好,但求不差。理想的战略选择是成本最小化,受益最大化。从历史经验看,最优的战略选择实际上很难做到很难做出,成功的多是次优、良好的战略选择。不求最好,但求不差是现实、理智的态度。
三是抓住战略机遇。毋庸置疑,我们在南海问题上错失了很多机遇。机遇稍纵即逝,抓住机遇需要胆略和勇气。当成功的几率不超过60%的时候就出手,获益较大,当几率超过90%,大家都看清楚的时候就不再是机遇了。现在越南、菲律宾等国就将我和平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当作他们抢占南海的机遇期。
在对待南海问题上,除了要做出新的战略选择,还要综合运用多种手段。
军事手段是基本手段。在双方立场难以协调一致的情况下,真正决定领土归属的潜在力量仍然是军事实力。军事实力是一个基本自变量,其他手段只能作为一个系数起到加成的效果。没有军事实力作为后盾,那么其他任何手段都是没有实际作用的。
法律、行政手段作为辅助手段,在南海问题斗争中也发挥重要作用。如中国农业部南海区渔政局5月13日宣布,从5月16日起,中国南海大部分海域将进入为期两个半月的伏季休渔期。宣布休渔期适用于黄岩岛海域,这就将国内法延伸到了黄岩岛海域,增加了中国对黄岩岛的实际控制。6月21日,越南十三届国会第三次会议通过了《越南海洋法》,将中国的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纳入越南“主权”和“管辖”范围内。同一天,中国民政部官方网站刊登了《民政部关于国务院批准设立地级三沙市的公告》,称中国国务院于近日批准,撤销海南省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办事处,正式设立地级市三沙市,管辖上述三个群岛的岛礁及其海域。中国国家海洋局还在官方网站连续刊文,从历史、现实和法律等方面,对越南的主张进行了驳斥。
最后,在对待南海问题上,要明确我在南海的国家利益。在无政府状态的国际体系中,“恭、谦、让”不是解决国际纠纷的行为准则,各国必须通过自助手段来维护各自的国家利益。中国作为一个主权国家,是有权利也有义务维护自己的国家主权、保卫国家的领土。因此,我应理直气壮宣示在南海的国家利益,并理直气壮地动用各种手段去维护。
国际上的“中国威胁论”有很重的舆论操作痕迹,如果顾忌国际舆论对国际形象的影响,或担心因为自己的行动而引发南海军备竞赛而自废“武功”,那就落入别有用心者的圈套,损害的是自己的国家利益。
(作者系国防大学战略学博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