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排忧解难”是我刊的保留栏目。
在这个传递爱心的栏目中,每期请一位主持人答疑解惑。希望我们的复信多一些人文关怀,多一些深刻的分析,多一些通俗的解释,多一些轻松的提示……
我们愿与读者朋友们心心相通,努力成为您的心灵之友。
“婚外情”发生之后
Q:我结婚8年,有一个孩子,和丈夫的感情还好。只是他的脾气急躁,不善表达。我们的邻居有时来串门聊天,他比较活跃,我只是喜欢听他聊天,没有其他什么感觉。
一天,我们吵架了,夫妻之间的矛盾展现在外人面前。邻居男人同情地对我说:和这样的男人没法过,干脆离婚……让我当时感到一丝体贴。后来,我给他打电话述说苦恼,他表示同情我。我找到了一种知己的感觉。当丈夫知道这件事找到他时,他把责任全推到我身上,引得我们夫妻关系更加恶化。事后,丈夫不容我解释,还说了一些很刺伤我的话让我原本痛苦的心雪上加霜。我知道自己错了,非常后悔。
A:同样是头疼,原因各不同。“婚外情”的情况也是如此,其中原因更为复杂。你当前最需要的是分辨清楚自己的感情是什么?你和那个男人的关系算得上是婚外情吗?或者说没有走出实质性的一步,勉强算是精神依托。在你的叙述中,这种交往只限于他满足了你精神上依靠的需要,使你有一个倾诉对象而已。当然,对方在你情绪不好时给了你一个信号,是不是“乘虚而入”、居心不良,不便作出判断。
你自知错了,同时你还觉得自己已经受到了伤害,丈夫就不应该再恶语相向。你想让丈夫怎样呢对你麻木不仁,权当没事一样?他心有怒气,心存恼火,说明他还是挺在意你的,不过表达方式是通过攻击你来发泄不满。平心而论,丈夫需要一个发泄途径,你允许吗?尤其是对于一个不善表达自己情感的男人。
你需要理解和接受丈夫的做法,让心中多几分平和。在感情问题上出现不和谐,夫妻双方都是受害者,就你的情况而言,丈夫受到的伤害更大。希望你能意识到这一点。不管怎样,家庭有救,婚姻有望,还是多一些反思为好,静下心来找一找自己的责任,汲取教训。
等你想清楚之后,再和丈夫去交流。交流是双向的,要注意沟通技巧,选择适当的时机。不要总是怪他怎样说,重要的是想好自己应该怎样说。其实,只要你们重新携手,“第三者”就不会构成真正的威胁,祝愿你们一起找回家庭的平静和温馨。
减轻口吃,请你这样做 Q:我有口吃的毛病,因为说话吃力,有时还出现一些多余的动作。20岁的我将要走进大学的校门,为口吃之事我曾多方求助,但效果都不明显。有人说口吃是心病,不是发音器官出了问题,也有人说这是由于模仿而来的。因为口吃,我感到很自卑,希望能指导我一些具体的做法。 A:言语障碍影响社交,导致自卑感,使一些年轻人很苦恼。改变的原则有以下几点:(1)营造轻松的谈话氛围,说话时精神要轻松,应有意识地松弛一下四肢及面部的肌肉。一句话,努力使身心放松,是流利表达的心理基础。(2)一旦能较为正常地与人对话了,就要积极地肯定自己的进步,不要追求完美,奢望一下子达到完全不口吃的目标是不现实的。(3)留心自己口吃减轻时的条件(背景)。比如说:冲口而出时发生口吃较少,偶尔没有意识到“自我”,甚至达到了“忘我”的境界,情况反倒好一些。所以,越是意识到自我的存在,越是感到“我在讲话”,越是在意他人的态度,就越容易口吃。所以,一时“忘我”很重要。(4)模仿某一角色说话(幻想自己暂时成为另一个人),以进入角色的状态与人对话。先单独练习,而后再用到陌生场合,逐渐“迁移”到生活中来。 许多人都可能在一定情境下或多或少、或轻或重地发生口吃,青少年更是如此。因为青少年时期自我意识较强,格外留意自己在别人眼中的形象。许多人都有过口吃现象,不必顾虑重重。口吃现象的发生通常有明显的心理因素,心理感受和口吃现象之间是有联系的。 另外,语言训练方面有:舒缓平稳法、节奏发音法、首字突破法。为什么口吃的人在唱歌、低吟、朗诵时几乎不发生口吃呢?就因为唱歌、低吟、朗诵时有节奏,而且节奏缓慢。所以,应练习用细、慢、轻、柔的语调说话,避免急、快、猛、重的发音方式。这种慢节奏的练习,特别要用在第一句特别是第一个字上,或用在一个节奏单位的第一个字上。这样气流轻缓,发音器官也就不容易出现阻碍。第一字及第一句的语调平缓了,就突破了第一关,会有利于整个讲话的效果。 还有一些辅助性的方法可以尝试:口吃时先停下来,调整一下再说话。遇上难发音的字,可以轻发或“含糊其辞”,一带而过。遇到难发音现象时,可以采取“迂回”战术。就是在前面加上一两个无意义的字,或换个同义词代替一下。要建立信心,经过多次训练,口吃是可以得到矫正的。 失望,削割孩子自信的一把刀 Q:我的儿子刚上初一,做事慢慢腾腾,畏畏缩缩,对学习没有热情,没有信心,一提学习就说自己不行,不愿意去学校。以这样的状态,您可想其学习成绩也不会理想,因为这,刚开学不久就,我们就被老师“请”到学校谈话,说来当父母的也挺没面子的。孩子脑子不笨,曾经带他去测过智商,大夫说他智商中等。我不明白为什么和别人同样上学听课,自己的孩子却跟不上。我很失望。 A:我很理解你的痛苦,一种希望落空的感觉,或许这是不少父母都曾有过的感受。如果经过测量表明孩子的智力没有问题,就是属于正常,在心理学上叫做中常水平。而我们绝大多数人都属于中常水平。这个结果证明孩子并不笨,是不是孩子自认为不聪明而自暴自弃了呢?再说,孩子的发展和成才不完全是由智力单方面决定的,关键的是非智力因素。 回想孩子小时候测智商一事,可能是为了去除家长的担忧,但实际上意义不大,或者说不能算是一个明智之举。或许正是当初一个智商测验,让孩子在你们的心目中成了一个“笨孩子”。此后,你们以这样的态度对待孩子,不止一次地说出或者表示出“你让我很失望”。一个人年幼时不会进行自我评价,自己怎样都是从成年人那里得知的,孩子常常按着大人的评价、意愿去表现和发展自己。我们说的“心理暗示”就是这个意思。一句“没出息”的评语可以毁掉一个孩子,而一个“有希望”的鼓励在一定程度上会拯救一个孩子。来自大人的评价逐渐形成孩子的自我评价,这种评价作为自我意识的重要方面会像标签一样“粘”在人的心上,难于揭掉,甚至会伴随孩子的一生。 你的那些失望感可能比打骂孩子对其心灵的伤害更大,犹如一把很钝的小刀在削割着孩子的自信心。这样的话,如果出自他人之口,也许不会挖掉多少孩子的自信,可父母是最亲近的人,对一个年幼的孩子来说,父母又是最重要的靠山。当孩子切身感受到父母对自己是那样的失望,他会怎样想?他还有什么必要努力向上呢?培养孩子是在其心灵中播撒更多的阳光和雨露,给孩子以信心的同时也要给自己一分信心——为人父母者的信心。不必追悔教育失误,从现在起关注孩子,仍然是一个好开端,一切可望转变。 减少幻想带来的迷茫 Q:我今年26岁,出生于一个贫穷的家庭,家有兄妹六人。小时候父母因吵架,我从小就很内向,不想也不敢和别人交往,朋友极少。我给别人的感觉是孤僻、古怪,他们也不理解我。另外,我自卑的同时内心是很孤傲的,幻想着自己是一个优秀的人,活得比其他人好。理想中的我和现实中的我相差甚远,常常让我感到很痛苦,我该怎么办? A:要想改变自己,我们需要知道到底哪里出了问题。事实上,你目前的心理状态是与 你的成长经历分不开的。家庭对你产生的影响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使你形成了一种消极的自我观念,认为自己家境不好“不如人”,因此感到自卑;而另一方面又在内心中幻想着“穷则思变”,赋予自己过高的期望值和理想状态。可结果呢?幻想不但不能“弥补”现实,反倒让你面对两者之间巨大的反差,更难于接受自己,于是陷入更为消极的思维、消极的情绪和消极的自我之中。也就是说,造成你心理问题的根源,是你不能接纳现实自我。 你追求上进固然不错,但你要将“必须”转变为“希望”,“我希望优秀,但首先是做一个平常人”。另外,你喜欢关注一些消极和否定性的东西,于是这些不好的方面就被你无意中放大了。你需要关注自己想做什么、能做什么,通过行为发现自己的可取之处,也就是要刻意地放大自己的优点。对生活中的事情怎样评价?凡事要么“白璧无瑕”,要么一无是处,这样的思维方式因为少了“中间状态”,很容易让自己体验到挫折和失望。其实,生活中的事物绝大多数处于中间状态,区别只是程度问题。多考虑成功的可能,要比思考失败的程度更为积极。一叶未必能知秋,你需要多视角看事物,看看事情别的方面,就不至于看问题以偏赅全。 你可以告诫自己:尽管我现在没有做出什么成绩,但这并不等于说我是一个没有价值的人。比如,比起那些一直没有走进大学校门的人,比起那些毕业后为工作发愁的人,比起那些失业的人,你不是很幸运吗?我们都是平常人,我们的幸福和希望就在平常的生活里,这样就不会让太多“优秀”的空想来折磨自己了。 青春女孩,你的爱失落在何方? Q:我是一个不算漂亮的女孩,已经25岁了,还没找到自己生活的另一半,虽经别人介绍见过几位男青年,但他们都没给我留下好印象。我感觉他们没头脑,和他们没有话说,更谈不上激情。可每当我有心同意时,对方又不愿意了。我身边的女孩大都有了对象,可是我敢说,她们并没有很优秀的素质,有的人很俗气,只不过是脸蛋儿漂亮些。而我在高中时成绩挺优秀,可是人们为什么以貌取人?恋爱上的失败,让我感到命运真是不公…… A:我要说,“以貌取人”并非是人的世俗,而是人之常情。在人际交往中,人们首先是用眼睛来认识一个人的,视觉上的感受总是先入为主,相貌作为第一印象在最初的交往中决定着人们的感觉;而后才是用脑,用心,进一步去认识和品味一个人。不用说,在与异性的交往中,这一点自然就更为明显了。这是人际交往的规律,不能由此而说谁世俗。其实,如果平心而论,你也是这样认识人的。当然,在日常较多的接触或有特殊交往的人际关系中,视觉印象的作用是会后退一步的。 你恋爱受挫,外貌不是主要的原因。你肯定不是一个“丑小鸭”,用你自己的话说,充其量只是“貌不惊人”,即使确实不漂亮,也绝不会丑陋。在女性世界里,称得上“美女”的能有几个?但是,这没有妨碍那么多女孩子找到了自己生活的那一半。这是因为,单就视觉感受方面说,女孩子的青春妙龄,这本身就是足以吸引男孩子的一种魅力。那么,你为什么至今没有找到自己的另一半呢? 不是你的外貌没有吸引力而使那些男孩子离你而去,而是你的排斥心理把男孩子一个个推开了。你在择偶标准上产生了一种高期望心理,在谈恋爱时喜欢取仰视之势,在与那些男青年接触时,你是否给人家一种“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感觉?你是一个自以为不俗的女孩,也不自觉地陷入了“世俗”的择偶观念之中了。在人际交往中,人们常常犯这样一个错误,明明是自己没有接纳别人,却总感觉是别人不接纳自己。你现在就是陷入了这个误区。你说的那些很俗的女孩为什么找到了自己生活的那一半?就因为她们把自己看得很平常,比较容易接纳别人。 建议你学会接纳别人,以平常心待自己,调整自己的择偶标准,使目标现实些。你会发现,原来 有那么多男孩子可以被你接纳,自然也就会有一个男孩子成为你生活中的伴侣。
在这个传递爱心的栏目中,每期请一位主持人答疑解惑。希望我们的复信多一些人文关怀,多一些深刻的分析,多一些通俗的解释,多一些轻松的提示……
我们愿与读者朋友们心心相通,努力成为您的心灵之友。
“婚外情”发生之后
Q:我结婚8年,有一个孩子,和丈夫的感情还好。只是他的脾气急躁,不善表达。我们的邻居有时来串门聊天,他比较活跃,我只是喜欢听他聊天,没有其他什么感觉。
一天,我们吵架了,夫妻之间的矛盾展现在外人面前。邻居男人同情地对我说:和这样的男人没法过,干脆离婚……让我当时感到一丝体贴。后来,我给他打电话述说苦恼,他表示同情我。我找到了一种知己的感觉。当丈夫知道这件事找到他时,他把责任全推到我身上,引得我们夫妻关系更加恶化。事后,丈夫不容我解释,还说了一些很刺伤我的话让我原本痛苦的心雪上加霜。我知道自己错了,非常后悔。
A:同样是头疼,原因各不同。“婚外情”的情况也是如此,其中原因更为复杂。你当前最需要的是分辨清楚自己的感情是什么?你和那个男人的关系算得上是婚外情吗?或者说没有走出实质性的一步,勉强算是精神依托。在你的叙述中,这种交往只限于他满足了你精神上依靠的需要,使你有一个倾诉对象而已。当然,对方在你情绪不好时给了你一个信号,是不是“乘虚而入”、居心不良,不便作出判断。
你自知错了,同时你还觉得自己已经受到了伤害,丈夫就不应该再恶语相向。你想让丈夫怎样呢对你麻木不仁,权当没事一样?他心有怒气,心存恼火,说明他还是挺在意你的,不过表达方式是通过攻击你来发泄不满。平心而论,丈夫需要一个发泄途径,你允许吗?尤其是对于一个不善表达自己情感的男人。
你需要理解和接受丈夫的做法,让心中多几分平和。在感情问题上出现不和谐,夫妻双方都是受害者,就你的情况而言,丈夫受到的伤害更大。希望你能意识到这一点。不管怎样,家庭有救,婚姻有望,还是多一些反思为好,静下心来找一找自己的责任,汲取教训。
等你想清楚之后,再和丈夫去交流。交流是双向的,要注意沟通技巧,选择适当的时机。不要总是怪他怎样说,重要的是想好自己应该怎样说。其实,只要你们重新携手,“第三者”就不会构成真正的威胁,祝愿你们一起找回家庭的平静和温馨。
减轻口吃,请你这样做 Q:我有口吃的毛病,因为说话吃力,有时还出现一些多余的动作。20岁的我将要走进大学的校门,为口吃之事我曾多方求助,但效果都不明显。有人说口吃是心病,不是发音器官出了问题,也有人说这是由于模仿而来的。因为口吃,我感到很自卑,希望能指导我一些具体的做法。 A:言语障碍影响社交,导致自卑感,使一些年轻人很苦恼。改变的原则有以下几点:(1)营造轻松的谈话氛围,说话时精神要轻松,应有意识地松弛一下四肢及面部的肌肉。一句话,努力使身心放松,是流利表达的心理基础。(2)一旦能较为正常地与人对话了,就要积极地肯定自己的进步,不要追求完美,奢望一下子达到完全不口吃的目标是不现实的。(3)留心自己口吃减轻时的条件(背景)。比如说:冲口而出时发生口吃较少,偶尔没有意识到“自我”,甚至达到了“忘我”的境界,情况反倒好一些。所以,越是意识到自我的存在,越是感到“我在讲话”,越是在意他人的态度,就越容易口吃。所以,一时“忘我”很重要。(4)模仿某一角色说话(幻想自己暂时成为另一个人),以进入角色的状态与人对话。先单独练习,而后再用到陌生场合,逐渐“迁移”到生活中来。 许多人都可能在一定情境下或多或少、或轻或重地发生口吃,青少年更是如此。因为青少年时期自我意识较强,格外留意自己在别人眼中的形象。许多人都有过口吃现象,不必顾虑重重。口吃现象的发生通常有明显的心理因素,心理感受和口吃现象之间是有联系的。 另外,语言训练方面有:舒缓平稳法、节奏发音法、首字突破法。为什么口吃的人在唱歌、低吟、朗诵时几乎不发生口吃呢?就因为唱歌、低吟、朗诵时有节奏,而且节奏缓慢。所以,应练习用细、慢、轻、柔的语调说话,避免急、快、猛、重的发音方式。这种慢节奏的练习,特别要用在第一句特别是第一个字上,或用在一个节奏单位的第一个字上。这样气流轻缓,发音器官也就不容易出现阻碍。第一字及第一句的语调平缓了,就突破了第一关,会有利于整个讲话的效果。 还有一些辅助性的方法可以尝试:口吃时先停下来,调整一下再说话。遇上难发音的字,可以轻发或“含糊其辞”,一带而过。遇到难发音现象时,可以采取“迂回”战术。就是在前面加上一两个无意义的字,或换个同义词代替一下。要建立信心,经过多次训练,口吃是可以得到矫正的。 失望,削割孩子自信的一把刀 Q:我的儿子刚上初一,做事慢慢腾腾,畏畏缩缩,对学习没有热情,没有信心,一提学习就说自己不行,不愿意去学校。以这样的状态,您可想其学习成绩也不会理想,因为这,刚开学不久就,我们就被老师“请”到学校谈话,说来当父母的也挺没面子的。孩子脑子不笨,曾经带他去测过智商,大夫说他智商中等。我不明白为什么和别人同样上学听课,自己的孩子却跟不上。我很失望。 A:我很理解你的痛苦,一种希望落空的感觉,或许这是不少父母都曾有过的感受。如果经过测量表明孩子的智力没有问题,就是属于正常,在心理学上叫做中常水平。而我们绝大多数人都属于中常水平。这个结果证明孩子并不笨,是不是孩子自认为不聪明而自暴自弃了呢?再说,孩子的发展和成才不完全是由智力单方面决定的,关键的是非智力因素。 回想孩子小时候测智商一事,可能是为了去除家长的担忧,但实际上意义不大,或者说不能算是一个明智之举。或许正是当初一个智商测验,让孩子在你们的心目中成了一个“笨孩子”。此后,你们以这样的态度对待孩子,不止一次地说出或者表示出“你让我很失望”。一个人年幼时不会进行自我评价,自己怎样都是从成年人那里得知的,孩子常常按着大人的评价、意愿去表现和发展自己。我们说的“心理暗示”就是这个意思。一句“没出息”的评语可以毁掉一个孩子,而一个“有希望”的鼓励在一定程度上会拯救一个孩子。来自大人的评价逐渐形成孩子的自我评价,这种评价作为自我意识的重要方面会像标签一样“粘”在人的心上,难于揭掉,甚至会伴随孩子的一生。 你的那些失望感可能比打骂孩子对其心灵的伤害更大,犹如一把很钝的小刀在削割着孩子的自信心。这样的话,如果出自他人之口,也许不会挖掉多少孩子的自信,可父母是最亲近的人,对一个年幼的孩子来说,父母又是最重要的靠山。当孩子切身感受到父母对自己是那样的失望,他会怎样想?他还有什么必要努力向上呢?培养孩子是在其心灵中播撒更多的阳光和雨露,给孩子以信心的同时也要给自己一分信心——为人父母者的信心。不必追悔教育失误,从现在起关注孩子,仍然是一个好开端,一切可望转变。 减少幻想带来的迷茫 Q:我今年26岁,出生于一个贫穷的家庭,家有兄妹六人。小时候父母因吵架,我从小就很内向,不想也不敢和别人交往,朋友极少。我给别人的感觉是孤僻、古怪,他们也不理解我。另外,我自卑的同时内心是很孤傲的,幻想着自己是一个优秀的人,活得比其他人好。理想中的我和现实中的我相差甚远,常常让我感到很痛苦,我该怎么办? A:要想改变自己,我们需要知道到底哪里出了问题。事实上,你目前的心理状态是与 你的成长经历分不开的。家庭对你产生的影响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使你形成了一种消极的自我观念,认为自己家境不好“不如人”,因此感到自卑;而另一方面又在内心中幻想着“穷则思变”,赋予自己过高的期望值和理想状态。可结果呢?幻想不但不能“弥补”现实,反倒让你面对两者之间巨大的反差,更难于接受自己,于是陷入更为消极的思维、消极的情绪和消极的自我之中。也就是说,造成你心理问题的根源,是你不能接纳现实自我。 你追求上进固然不错,但你要将“必须”转变为“希望”,“我希望优秀,但首先是做一个平常人”。另外,你喜欢关注一些消极和否定性的东西,于是这些不好的方面就被你无意中放大了。你需要关注自己想做什么、能做什么,通过行为发现自己的可取之处,也就是要刻意地放大自己的优点。对生活中的事情怎样评价?凡事要么“白璧无瑕”,要么一无是处,这样的思维方式因为少了“中间状态”,很容易让自己体验到挫折和失望。其实,生活中的事物绝大多数处于中间状态,区别只是程度问题。多考虑成功的可能,要比思考失败的程度更为积极。一叶未必能知秋,你需要多视角看事物,看看事情别的方面,就不至于看问题以偏赅全。 你可以告诫自己:尽管我现在没有做出什么成绩,但这并不等于说我是一个没有价值的人。比如,比起那些一直没有走进大学校门的人,比起那些毕业后为工作发愁的人,比起那些失业的人,你不是很幸运吗?我们都是平常人,我们的幸福和希望就在平常的生活里,这样就不会让太多“优秀”的空想来折磨自己了。 青春女孩,你的爱失落在何方? Q:我是一个不算漂亮的女孩,已经25岁了,还没找到自己生活的另一半,虽经别人介绍见过几位男青年,但他们都没给我留下好印象。我感觉他们没头脑,和他们没有话说,更谈不上激情。可每当我有心同意时,对方又不愿意了。我身边的女孩大都有了对象,可是我敢说,她们并没有很优秀的素质,有的人很俗气,只不过是脸蛋儿漂亮些。而我在高中时成绩挺优秀,可是人们为什么以貌取人?恋爱上的失败,让我感到命运真是不公…… A:我要说,“以貌取人”并非是人的世俗,而是人之常情。在人际交往中,人们首先是用眼睛来认识一个人的,视觉上的感受总是先入为主,相貌作为第一印象在最初的交往中决定着人们的感觉;而后才是用脑,用心,进一步去认识和品味一个人。不用说,在与异性的交往中,这一点自然就更为明显了。这是人际交往的规律,不能由此而说谁世俗。其实,如果平心而论,你也是这样认识人的。当然,在日常较多的接触或有特殊交往的人际关系中,视觉印象的作用是会后退一步的。 你恋爱受挫,外貌不是主要的原因。你肯定不是一个“丑小鸭”,用你自己的话说,充其量只是“貌不惊人”,即使确实不漂亮,也绝不会丑陋。在女性世界里,称得上“美女”的能有几个?但是,这没有妨碍那么多女孩子找到了自己生活的那一半。这是因为,单就视觉感受方面说,女孩子的青春妙龄,这本身就是足以吸引男孩子的一种魅力。那么,你为什么至今没有找到自己的另一半呢? 不是你的外貌没有吸引力而使那些男孩子离你而去,而是你的排斥心理把男孩子一个个推开了。你在择偶标准上产生了一种高期望心理,在谈恋爱时喜欢取仰视之势,在与那些男青年接触时,你是否给人家一种“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感觉?你是一个自以为不俗的女孩,也不自觉地陷入了“世俗”的择偶观念之中了。在人际交往中,人们常常犯这样一个错误,明明是自己没有接纳别人,却总感觉是别人不接纳自己。你现在就是陷入了这个误区。你说的那些很俗的女孩为什么找到了自己生活的那一半?就因为她们把自己看得很平常,比较容易接纳别人。 建议你学会接纳别人,以平常心待自己,调整自己的择偶标准,使目标现实些。你会发现,原来 有那么多男孩子可以被你接纳,自然也就会有一个男孩子成为你生活中的伴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