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经管类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来源 :大学·社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kie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是我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教育部推进教学质量改革、打造“金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简要梳理了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研究进展,分析了经管类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的现实背景,探讨了经管类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面临的困境。在此基础上,本文从强化经管类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建设思路、搭建实验平台、强化师资力量、加快资源建设和完善相关制度等方面,提出了经管类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的对策,对高校推进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经管类专业;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问题与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1)09-0072-03
  虚拟仿真教学是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提高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教育部办公厅关于2017—2020年开展示范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建设的通知》要求推进现代信息技术与实验教学项目深度融合,不断加强高等教育实验教学优质资源建设与应用,拓展实验教学内容广度和深度、提高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质量。可见,虚拟仿真教学得到了国家的大力支持,但各个学科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都在不断摸索中,亦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虚拟仿真教学是指利用信息技术结合实物模拟出现实情境,让学生在模拟的情境下进行探究和学习,这种教学方法生动形象,很接近现实工作场景,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目前在国内,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处于起步探索阶段,还没有统一的概念,但简单来讲,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是应用性课程依赖虚拟现实技术开展的教学活动。关于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近两年,王晓迪、张伯伟、郭馨梅等学者探讨了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如何管理运行、如何开展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如何实现资源共享、如何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祖强、王卫国等学者介绍了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值得关注的新动向;徐明、郭亮、孙建等学者从物理学专业、土木专业以及经济学专业或课程角度提出了虚拟仿真教学的建设内容与目标;罗勇、李虹、董云展等学者针对经管类虚拟仿真实验中心平台建设、支撑体系、运行管理等方面展开研究 [1-8]。综上所述,在仿真教学实验室建设方面,各高校都明显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建立虚拟仿真教学中心是大势所趋,但教学中心的建设重在将虚拟仿真实验课程作为抓手来推进,因此,有必要分门别类地根据不同专业,开展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的平台支撑、教学资源、评价及保障体系研究。
  一、经管类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的现实背景
  (一)传统的经管类实验教学难以适应现代市场的需要
  经管类实验教学由于教学内容偏“软”,一直以来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实验教学整体实力较弱,长期以传统教学模式为主,学生大多只是通过教师给定的实验素材,以文案的形式完成实验报告。因此,学生在传统的实验中不能融入生产和管理等实际场景,不能准确把握现实中工作环境的全貌、全链条和全过程。这种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更重要的是不能适应现代市场对经管人才的需要。而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正是弥补了这一缺陷,其能够通过对现实环境的虚拟仿真,使得学生可以有机会认识和了解传统实验无法完成的现实场景,让学生有更多机会认识核心业务,了解其流程及方法,达到身临其境的效果,进一步提高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实践能力 [9]。
  (二) “互联网+”、大数据等为经管类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提供了支撑
  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引发了高等教育教学的变革,教学信息化已是大势所趋,经管类作为应用性极强的专业,应积极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体现经管类专业的场景化教学,因此,经管类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应运而生。“知识共享云”“开放式项目资源库”“O2O实验课程群”及创新管理虚拟现实实验教学资源都已成为现实,为传统经管类实验教学优化和营造场景化实验教学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在新技术的突飞猛进的背景下,基于虚拟仿真的实验教学已成为高校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
  (三)校企、校地合作为经管类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提供了条件
  校企合作是企业、学校、学生乃至社会共赢的重要举措,是目前高校人才培养与市场对接的有效途径。目前在经管类专业的学生培养中,大多高校侧重理论研究和社会实践,但其理论研究往往滯后或脱离实际,社会实践只是在某领域的某一个工作环节开展。因此,校企、校地合作在近年的经管类专业人才培养中逐渐被重视,这种合作在一定程度上为经管类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提供了优质的教学资源和技术支撑。
  (四)一流课程建设为经管类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提供了动力
  “以人为本”的高等教育理念已得到国内高校的普遍认可,一流专业和一流课程建设都离不开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的重要支撑。因此,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建设规划进一步促进了高校经管类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的积极谋划和快速发展。
  二、经管类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面临的问题
  (一)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的理念滞后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是指利用实物和计算机软件,共同模拟出真实的情境,该情景应具有交互性和沉浸性两个特征。同时,该情景应在视觉、听觉和触觉等方面与真实环境相对一致,使学生能在虚拟环境中与其中的要素进行交互,获得身临其境的感受和教学体验,这一模式既能增强学生对交互对象的想象力,也能促使学生延伸新想法。但是目前,大多数教师认为虚拟仿真实验就是用一些简单的软件来操作,或是通过一些软件让学生在模拟环境中操作实验对象 [9]。
  (二)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建设不完善
  虚拟仿真是传统实验教学的拓展、补充、延伸和提升,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实施最重要的条件是改变实验环境,为学生提供一个身临其境的生产或管理的真实环境,触发学生对所学理论的思考、理解、应用与再创造,这些都可以通过物理环境的设计来实现,同时也需要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的专用实验室进行配合,但目前多数高校,尤其是经管类高校在开展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过程当中,不能提供这些必要的硬件设施和环境建设。   (三)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资源建设不足
  理工类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资源建设成果丰富,而经管类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资源建设相对薄弱,一方面,经管类专业长期注重理论研究和社会实践,在企业数据积累、典型案例、共同开发、软件集成、云平台建设等方面相对滞后,转化为虚拟仿真教学场景的素材相对缺乏;另一方面,目前,在国家提出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的背景下,经管类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起步相对较晚,教学资源建设的体系构建、建设目标、建设内容、经费保障、体制机制等还不完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资源不足。
  (四)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模式有待改善
  传统实验教学的模式主要局限于实验室,由教师指导学生完成实验内容,而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需要学生通过体验,沉浸式地完成实验任务,此过程更注重学生在虚拟环境下的体验、思考、应用与创新等,而虚拟环境往往依托软件开发等条件,为远程终端、线上学习提供了便利条件,实现实验教学空间和时间的延伸。这就要求教师转变教学模式,由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将传统的线下课堂教学转变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等。
  (五)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师资不足
  传统的经管类实验教学师资多出身于文科专业,在将虚拟网络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信息技术与实验教学融合的过程中,会存在实际操作的技术短板;同时,专门从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辅助和负责课程资源开发的师资也较为缺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经管类虚拟仿真实验的教学效果。因此,相关高校应大量引进或培育与经管类虚拟仿真实验相匹配的具有专业理论、专业技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强的高级经管类师资。
  (六)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的配套制度不完善
  在高校教学改革过程中,新的教学模式需要有与之相匹配的制度为支撑,由于经管类虚拟仿真是近几年兴起的一种教学模式,在平台建设与管理、课程资源开发、工作量核算、教学评价与反馈等方面都还处于不断摸索的阶段,甚至有些制度还处于空白,需要不断完善,以保证经管类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的发展和创新。
  三、經管类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的对策
  (一)强化经管类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理念和建设思路
  由于传统经管类实验教学难以适应现代市场对人才的需要,经管类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已成为现代经管类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和打造“金课”的主要手段。因此,高校尤其是财经类院校要注重经管类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的优势和重要性,形成经管类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的共识;同时,教学管理部门和实验教学中心要协同制定经管类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建设目标、推进计划和实施保障,使经管类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具有自上而下的建设思路。
  (二)推进经管类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建设
  平台建设是开展经管类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的根本。由于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对物理环境有特殊要求,目前多数高校尤其是经管类高校在开展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过程中,难以提供必要的硬件设施和物质环境。因此,一方面相关高校要积极争取国家对虚拟仿真平台建设的支持,另一方面,高校要统筹规划建设经管类虚拟仿真实验平台,加大对平台基础支撑条件的建设,为经管类虚拟仿真实验开展提供基础条件。
  (三)加快经管类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的师资队伍建设
  经管类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不但需要掌握虚拟网络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信息技术的技术型教师,而且需要具有探索精神、创新精神的实战型教师 [10]。因此,在师资队伍建设中,高校应积极引进具有现代信息技术与经管类专业融合能力的高学历教师;积极鼓励现有教师外出进修培训,引导现有教师参与各种有关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的研讨会、学历提升教育等;积极与相关企业合作,开展企业技术骨干和团队教师互派,让企业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参与虚拟仿真实验的教学指导,推荐团队教师到相关企业进行学习历练、积累实践经验,积极培育“双师型”教师团队。
  (四)加大经管类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资源建设
  高校应以应用型经管人才培养目标为导向,进一步完善实验课程体系,积极了解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根据新时期经管类实验教学的趋势,探索与经管类专业相匹配、有利于培养现代经管类人才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资源。基于此,高校应积极鼓励本校教学团队开展经管类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资源的开发与研究;加强校企合作,借助企业数据资源、全链条工作场景等,强化教学案例资源的开发;加强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资源的建设工作,不但要使虚拟仿真实验课程资源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同步,而且要注意教学资源的可扩展性和兼容性,加强与“未来教室”的对接等 [10]。
  (五)完善经管类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制度配套
  配套制度是经管类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可持续发展和不断优化提升的保障。高校应积极制定能够促进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开展的相关制度,将虚拟仿真实验课程纳入一流课程建设范畴;在虚拟仿真实验课程工作量的认定中,可以考虑课程的特殊性,提高课时量结算的系数等;重视制定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开展过程中的反馈机制、教学效果评价制度、资源开放共享和提高资源利用率等制度。
  四、结语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是我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教育部推进教学质量改革、打造“金课”的重要组成部分。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经管类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亦是如此,本文从全方位视角,即从搭建实验平台、强化师资力量、加快资源建设和完善相关制度等方面,提出了推动经管类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发展的对策,对推进高校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然而,随着技术手段的进步和教学方法的革新,经管类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的内涵也在不断变化,因此,本文所提出的对策也应该是动态变化的。
  参考文献:
  [1] 王晓迪.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设中八项关系的理解与探讨[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31(08):9-11.   [2] 张伯伟,华均. 经济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31(11):34:40.
  [3] 郭馨梅,房成鑫. 国家级经济管理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设的经验借鉴[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31(11):8-12.
  [4] 王卫国,胡今鸿. 国外高校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现状与发展[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5,34(05):214-219.
  [5] 徐明,熊宏齐. 土木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设[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6,35(02):139-142.
  [6] 罗勇. 高校经管类实验教学平台建设的创新与实践——重庆工商大学的改革探索[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31(05):103-106.
  [7] 李虹. 經管类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设与实践[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6,35(06):140-143.
  [8] 董云展,刘喆. 基于虚拟仿真的经管类专业实验教学改革初探——以河南财政金融学院为例[J]. 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9,33(03):84-87.
  [9] 朱科蓉. 文科类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设的问题与思考[J]. 现代教育管理,2016(01):87-91.
  [10] 韦素娟. 经管类专业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资源建设与实践[J]. 福建江夏学院学报,2019,9(09):102-109.
  (责任编辑:邹宇铭)
  基金项目: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管理类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质量保障研究”(项目编号:183107);重庆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重点课题“基于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的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研究”(项目编号:2019-GX-016);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地方高校经管类虚拟仿真实验项目建设探索与实践”(项目编号:193132)。
  作者简介:李斌(1976—),男,硕士,重庆工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系主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城乡规划和土地利用、虚拟仿真教学;石永明(1980—),男,硕士,重庆工商大学经济管理实验中心实验师,研究方向: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及实验室管理;蔡进(1989—),男,博士,重庆工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区域发展与乡村贫困治理。
其他文献
截止2020年9月,湖南电网新能源装机规模接近900万kW,占比全省全社会总装机容量接近18.5%,是湖南电网的第三大电源。受限于新能源反调峰特性、负荷峰谷差大、丰水期大量水电不
摘 要:民族文化是国家发展、社会前进的“根”与“魂”,继承民族文化是国家和民族不断向前的内生动力。核心素养是我国在迈向新时代的新实践中提出的,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需在民族文化的基础之上。本文通过厘清民族文化与学生核心素养的内在定义,发现两者之间是相互影响、互助共生的逻辑关系,继而从顶层设计视角出发,从整合民族文化与核心素养的目标、筛选民族文化的内容、构建多元主体的联动参与三方面,阐释如何传承民族文化
针对传统预报与调度系统分散独立建设,信息与模型共享耦合和互动反馈自动化水平不高,系统通用性、安全性、跨平台功能不足等方面的问题,利用跨平台系统开发框架Spring Boot技
摘 要:分析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网络影响力提升的路径,必须从研究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效能的影响因素出发,平台所囊括的理论知识、网络技术发展程度、网络环境治理等都会对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效能的发挥产生重要影响。同时,当前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又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必然面临很多发展的困境与挑战,娱乐化的网络平台造成平台缺乏理论深度,平台的交互性功能还不完善,当下网络环境监管力度不够等问题
针对一起调压措施执行不当导致的主变后备保护动作案例,梳理主变分接头档位调节过程,剖析档位调节后主变后备保护误动机理,分析了事故原因,并通过PSCAD对分析结果进行了仿真
摘 要:作为我国经济总量最大的省份,广东省是我国较早开展终身教育实践的地区之一,经过多年发展,已取得了一定的阶段性成果,但也面临一些困境。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背景下,通过广东终身教育立法研究,一方面可总结广东省终身教育工作的实践经验,保障其法制化和规范化发展;另一方面,增强政策支持,引领和推动广东省终身教育事业发展,提高居民素质,促进学习型社会的构建,提升社会的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终身
摘 要:比例原则起源于德国的警察法,并逐渐传播到其他大陆法系国家,主要适用于行政法领域,其涉及的是控权思想,包含了适当性、必要性和相称性三个方面的内容,对警察行政权的运作具有较强的规范作用。针对当前警察行政处罚权力的扩张和民众控权意识的提高,必须在警察权力与公民权利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防止警察在权力行使过程中对公民造成侵害。因此有必要在警察行政处罚中确立比例原则,通过限制警察行政处罚权来保障人权,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快速发展,传统的二维设计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的缺点逐渐突出,制约了水利水电工程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升,而BIM技术的发展可以实现对工程项目过程的可视化
摘 要: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被广泛应用于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在为人们带来精彩生活的同时,拓宽了表达渠道,使得公民有了更广阔的言论空间,大学生思政工作的开展也有了新的平台。为此,可以通过完善网络监督管理法律法规,建立网络空间顶层管理机制;构建优势网络平台,整合优秀教育资源;加强学校教育引导,形成优秀校园氛围等措施,发挥网络舆论的正向积极作用,从而培育出高素质、有思想、爱国家、爱社会主义
摘 要:国家治理体系建设要求高职院校提高内部治理能力。高职院校内部治理还存在诸多问题,需要在营造内部治理文化氛围、完善治理结构、创新管理干部的选拔和培养机制、加强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等方面开展工作,有效推进内部治理工作。  关键词:高职院校;内部治理;治理结构;治理能力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1)09-0067-03  经过近20年的高速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