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穆青

来源 :中国记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q1983wy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那是黎明的一刻,《穆青传》最后一个字终于落下了。望着窗外微微泛白的天空,我就像一个跋涉日久的登山者,为胸怀间所收获的这片从未如此深切领略过的世界久久地感动。记得刚接手传记写作时,我忐忑不安,近乎一种胆怯。是新华社上上下下的鼓励和期望让我最终蓄积起力量。至今忘不 It was the dawn of the moment, “Mu Qing Biography,” the last word has finally fallen. Looking out at the slight white sky, I was like a long-distance climber moving for a long time in a world that has never been so appreciated before. I remember just taking over biographical writing, I am uneasy, almost a timid. Xinhua News Agency is up and down the encouragement and expectations so that I eventually accumulate strength. Never forget
其他文献
当代中国人对西方的了解远超过西方公众对中国的了解。西方公众对中国的误解甚多。2004年9月,西班牙埃切尔发生“焚烧中国鞋”事件。西方只知道,在这个拥有“欧洲鞋都”之称
亦步亦趋于欧美传媒,还是以国家利益为重?一味“炒作”热点,还是坚持深层次思考?关系国计民生的硬新闻与百姓喜闻乐见的软报道的结合点在哪里?从上世纪50年代起,能源报道一直
作为优质能源和重要化工原料,石油被誉为“现代工业的血液”。今天,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五大石油生产国、第二大石油消费国、第三大石油进口国。石油报道在经济报道中占有越来越
毋庸置疑,能源紧缺的现状及其影响是新闻媒体应该关注的热点,但只有这些是远远不够的.事实上,能源问题已经牵出科学民主决策、深化改革、利益分配、节能型社会等许多深层次问
揭示煤电矛盾:市场化改革报道的成功切入点rn最近一年来,关于煤炭和电力矛盾的报道屡屡见诸报端,并且大都是综述、新闻分析、记者调查之类的重头报道.媒体之所以把较多报道资
2004年12月13日,作为新华社金沙萨分社记者,我到联合国驻刚果(金)特派团总部(以下简称“联刚团”)联系采访时,新闻官娜芭女士递来一张VIP通行证。我先是惊讶,继而感慨付出终
一位学者给过我这样的提示:认识一座城市,除了要研究它的主动脉,也要关注它的末梢神经。那句话我想了好多天。
在灾难报道中,记者如何自我调适以保持心理健康?如何采访以兼顾人文关怀和工作质量?本期我们以“调查”的形式记录6位记者的体验与感悟,希望对您有所启发。 How do reporter
2004年仲秋,当我结束青藏铁路的采访,翻过万山之祖的风雪昆仑,奔向格尔木之际,随着海拔的降低,多日“休克失语”的手机,终于出现一条短信:祝贺你荣获第六届范长江新闻奖。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