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俺”作为第一人称代词始见于宋代文献。既可表单数也可表复数;既可以作定语,也可以作主语、宾语、兼语。山东郯城方言中,“俺”作为第一人称代词,既继承了近代汉语中的某些用法,又形成了一些新的特点:从语法意义来看,“俺”既可表单数义又可表复数义,但以表复数义为多,存在标记颠倒现象;从语法功能来看,有时还可有转指等用法;从语用角度来看也有一些特点。
关键词:人称代词 俺 近代汉语 郯城方言?
郯城县位于山东省最南端,郯城方言属北方官话系统,李荣在《汉语方言的分区》中把它划归中原官话郑曹片,贺巍在《河南山东皖北苏北的官话(稿)》中更是明确地提出了这种观点。钱曾怡等在《山东方言的分区》和《山东方言研究》中把它划归山东方言西区西鲁片。郯城由于地处江淮官话区、中原官话洛徐片和胶辽官话区交界地带,因此郯城方言除具有中原官话的基本特征外,还有独特的地域特色。
“俺”是近代汉语时期新产生的第一人称代词,始见于宋代文献,既可表单数也可表复数。在句子中既可作定语,也可作主语、宾语或兼语。在山东郯城方言中,“俺”继承了近代汉语的某些用法,同时又有自己的特点。
一、近代汉语中的“俺”
(一)关于“俺”的来源说法甚多。《说文解字》《尔雅》和郭璞《方言注》以及章炳麟《新方言》等都倾向认为“俺”来源于古“卬”字。吕叔湘认为:“宋金白话文献里的‘俺’只是取‘奄’之声来谐‘我们’的合音”。张俊阁(2007)指出:“俺”不是“我们”的合音,而是由“我”音变而成的。
第一人称代词“俺”最早见于“宋人词和金人的两种诸宫调”;元代,“俺”的使用最为广泛;明清时期,在以山东方言和河南话为背景的作品中,“俺”的使用频率仍较高。但从总体上来说,元以后,“俺”的使用范围在逐渐缩小。现代汉语中,“俺”只在山东、河南、河北等地使用,并没有收入普通话中。
(二)“俺”可表单数,也可表复数,并且表示单数的情况多于表示复数的情况。张俊阁在《汉语第一人称代词“俺”的来源》中对从宋到明清的文献作品进行了调查分析,并且列表统计得出了单数用例多于复数用例的结论。
(1)仇福说:“俺不会。”(《聊斋俚曲集·翻魇殃》)——表单数
(2)好恨这风儿,催俺分离。(《金谷遗音》)——表复数
(三)在近代汉语中,“俺”常作定语、主语、宾语和兼语等。
(3)俺公公撞府冲州。(《窦娥冤》)——作定语
(4)俺则见杨柳半藏沽酒市,桃花深映钓鱼舟。(《李逵负荆》)——作主语
(5)你是个破落户,若是和俺硬到底,洒家倒饶了你;你如何对俺讨饶,洒家偏不饶你。(《水浒传》)——作宾语
(6)孤寒时节叫俺且充个“张嫂”,甚富贵后叫别人受那号?(《董解元西厢记》)——作兼语
二、山东郯城方言中的“俺”
在现在的郯城话中,“俺”作为第一人称代词,既继承了近代汉语中的某些用法,又形成了一些新的特点:从语法意义来看,“俺”既可表单数义又可表复数义,但以表复数义为多,存在标记颠倒现象;从语法功能来看,有时还可有转指等法;从语用角度来看也有一些特点。
(一)语法意义
“俺”既可表单数义又可表复数义,近代汉语中,“俺”表单数义的占主要地位,但在郯城话中,日常交际中却以表复数义的为多。“俺”表示复数义时,可以是“我们”,在句子中作主语或宾语;也可以指“我们的”,在句子中作定语。
(7)俺妈叫俺走家吃饭了,俺不跟你玩了。(单数,我)
(8)俺一块去上学吧。(复数,我们)
(9)你跟俺妈说了吗?(复数,我们的,特定语境中)
郯城方言中的“俺”是带着复数标记的,当其用来表示单数时,是复数人称兼表单数概念。古汉语中的“我”本为单数人称代词,当其表示复数时,是单数人称兼表复数概念。按照标记论的观点,这是一种标记颠倒现象,即“俺”表示复数义多于单数义。
(二)语法功能
按照人称代词的指称功能观点,第一人称代词“俺”在郯城方言中还存在转指现象。这是种特殊用法。
转指。在日常交际中,说话人为了表示理解、同情、希望等情感,或是为了拉近距离,表示亲昵的感情色彩,有时会用表示复数义的第一人称代词“俺”来代替第二人称代词“你”和“你们”,或者是第三人称代词“他/她”,这叫作语义的转指。这种转指对象一般是与“俺”有关的人。
转指“你”或是“你们”,多数是在大人哄孩子的时候用。
(10)俺不哭咯,买糖吃去。(转指“你”:你不哭了,买糖吃去。)
(11)俺可不去了,累死了,是吧?(转指“你们”:你们不要去了,累死了,是吧?)
转指“他/她”,这种转指多含有对亲人的疼爱,对他人的抚慰、责备等情感,使用者多为女性。
(12)恁怎光欺负俺的,俺怎得罪恁了?(转指“他[丈夫]”:你怎么总是欺负他[我的丈夫的],他[我的丈夫]怎么得罪你了?)
(三)语用角度
按照语用学的观点,人称指示语的指称和它们在构成语句时的含义往往取决于话语的语境和说话人的信念和意图。所以,我们要借助具体语境,弄懂说话者所要传达的弦外之音。
1.从会话目的来看,在言语交际过程中具体的说话人都是有一定的会话目的的,希望会话达成一定的效果。使用“俺”作第一人称单数时,有时候就会表达一种亲昵、撒娇的语气目的;有时是为了表现出自馁、抱怨等感情色彩。
(13)你也不知道帮帮俺,俺都快累死了。(你也不知道帮帮我,我都快累死了。)
这是表达一种撒娇的语气。
(14)俺比恁可差远了。(我比你差远了。)
这是在表达一种自馁或抱怨的感情色彩。
2.从语境来看,“俺”多用于日常口语中,年龄大的、文化程度低的人用的频率更大;女性及儿童使用的频率会大于男性。
(15)俺昨个清清上你那去了,你不搁家。(我昨天早晨去你那儿了,你不在家。) (16)我是郯城一中的老师。(我是郯城一中的老师。)
(17)俺都没有见过那挂车。(我都没有见过那辆车。)
(18)恁给俺买个棒棒糖吧。(你给我买个棒棒糖吧。)
(19)俺都累死了,恁还不来帮忙。(我都要累死了,你也不来帮忙。)
(20)俺是泥水匠。(我是泥瓦匠。)
(21)我是个老师。(我是一个老师。)
3.从礼貌原则来看,“俺”有时正好体现了语用学中礼貌原则。
(22)俺太走时了,分到恁这组。(我太幸运了,分到了你这组。)
其实,这种情况完全可以不用“俺”,但用“俺”比用“你”口气更亲切,会产生很好的交际效果。
三、结语
在近代汉语中,第一人称代词“俺”既可表单数也可表复数;既可以作定语,也可以作主语、宾语、兼语。
郯城方言虽与一般北方话有很多的共性,但由于语言发展的不平衡,仍有自己独特的地域特色。“俺”虽然也沿袭了北方方言一些共有特征,但是表示复数义的情况多些,也是标记颠倒现象。“俺”还有语义转指的特殊用法;表达亲昵等感情色彩。从语用学的角度分析“俺”,则是一个新的视角和新的尝试。
参考文献:
[1]钱曾怡.山东方言研究[M].济南:齐鲁书社,2001.
[2]邵燕梅.郯城方言志[M].济南:齐鲁书社,2005.
[3]詹伯慧.汉语方言及方言调查[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6.
[4]张俊阁.汉语第一人称代词“俺”的来源[J].河北大学学报(哲
学社会科学版),2007,(1).
[5]高玉峰.山东方言中人称代词的复数表示法[D].北京语言文化大
学,2003.
[6]郁章玲.简述人称代词“俺”及在山东莒南方言中的应用[J].文
艺生活(中旬刊),2010,(3).
[7]林青松.浅谈“俺”在近代汉语和山东方言中的使用[J].华章,
2009,(6).
[8]李蓝.汉语的人称代词复数表示法[J].方言,2008,(3).
[9]林素蓉.第一人称指示语的语用分析[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
2004,(1).
[10]蔡华祥.汉语语法研究的新领域——方言语法研究形势之探析
[J].湖北社会科学,2010,(6).
?
?(李庆莉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210097)
关键词:人称代词 俺 近代汉语 郯城方言?
郯城县位于山东省最南端,郯城方言属北方官话系统,李荣在《汉语方言的分区》中把它划归中原官话郑曹片,贺巍在《河南山东皖北苏北的官话(稿)》中更是明确地提出了这种观点。钱曾怡等在《山东方言的分区》和《山东方言研究》中把它划归山东方言西区西鲁片。郯城由于地处江淮官话区、中原官话洛徐片和胶辽官话区交界地带,因此郯城方言除具有中原官话的基本特征外,还有独特的地域特色。
“俺”是近代汉语时期新产生的第一人称代词,始见于宋代文献,既可表单数也可表复数。在句子中既可作定语,也可作主语、宾语或兼语。在山东郯城方言中,“俺”继承了近代汉语的某些用法,同时又有自己的特点。
一、近代汉语中的“俺”
(一)关于“俺”的来源说法甚多。《说文解字》《尔雅》和郭璞《方言注》以及章炳麟《新方言》等都倾向认为“俺”来源于古“卬”字。吕叔湘认为:“宋金白话文献里的‘俺’只是取‘奄’之声来谐‘我们’的合音”。张俊阁(2007)指出:“俺”不是“我们”的合音,而是由“我”音变而成的。
第一人称代词“俺”最早见于“宋人词和金人的两种诸宫调”;元代,“俺”的使用最为广泛;明清时期,在以山东方言和河南话为背景的作品中,“俺”的使用频率仍较高。但从总体上来说,元以后,“俺”的使用范围在逐渐缩小。现代汉语中,“俺”只在山东、河南、河北等地使用,并没有收入普通话中。
(二)“俺”可表单数,也可表复数,并且表示单数的情况多于表示复数的情况。张俊阁在《汉语第一人称代词“俺”的来源》中对从宋到明清的文献作品进行了调查分析,并且列表统计得出了单数用例多于复数用例的结论。
(1)仇福说:“俺不会。”(《聊斋俚曲集·翻魇殃》)——表单数
(2)好恨这风儿,催俺分离。(《金谷遗音》)——表复数
(三)在近代汉语中,“俺”常作定语、主语、宾语和兼语等。
(3)俺公公撞府冲州。(《窦娥冤》)——作定语
(4)俺则见杨柳半藏沽酒市,桃花深映钓鱼舟。(《李逵负荆》)——作主语
(5)你是个破落户,若是和俺硬到底,洒家倒饶了你;你如何对俺讨饶,洒家偏不饶你。(《水浒传》)——作宾语
(6)孤寒时节叫俺且充个“张嫂”,甚富贵后叫别人受那号?(《董解元西厢记》)——作兼语
二、山东郯城方言中的“俺”
在现在的郯城话中,“俺”作为第一人称代词,既继承了近代汉语中的某些用法,又形成了一些新的特点:从语法意义来看,“俺”既可表单数义又可表复数义,但以表复数义为多,存在标记颠倒现象;从语法功能来看,有时还可有转指等法;从语用角度来看也有一些特点。
(一)语法意义
“俺”既可表单数义又可表复数义,近代汉语中,“俺”表单数义的占主要地位,但在郯城话中,日常交际中却以表复数义的为多。“俺”表示复数义时,可以是“我们”,在句子中作主语或宾语;也可以指“我们的”,在句子中作定语。
(7)俺妈叫俺走家吃饭了,俺不跟你玩了。(单数,我)
(8)俺一块去上学吧。(复数,我们)
(9)你跟俺妈说了吗?(复数,我们的,特定语境中)
郯城方言中的“俺”是带着复数标记的,当其用来表示单数时,是复数人称兼表单数概念。古汉语中的“我”本为单数人称代词,当其表示复数时,是单数人称兼表复数概念。按照标记论的观点,这是一种标记颠倒现象,即“俺”表示复数义多于单数义。
(二)语法功能
按照人称代词的指称功能观点,第一人称代词“俺”在郯城方言中还存在转指现象。这是种特殊用法。
转指。在日常交际中,说话人为了表示理解、同情、希望等情感,或是为了拉近距离,表示亲昵的感情色彩,有时会用表示复数义的第一人称代词“俺”来代替第二人称代词“你”和“你们”,或者是第三人称代词“他/她”,这叫作语义的转指。这种转指对象一般是与“俺”有关的人。
转指“你”或是“你们”,多数是在大人哄孩子的时候用。
(10)俺不哭咯,买糖吃去。(转指“你”:你不哭了,买糖吃去。)
(11)俺可不去了,累死了,是吧?(转指“你们”:你们不要去了,累死了,是吧?)
转指“他/她”,这种转指多含有对亲人的疼爱,对他人的抚慰、责备等情感,使用者多为女性。
(12)恁怎光欺负俺的,俺怎得罪恁了?(转指“他[丈夫]”:你怎么总是欺负他[我的丈夫的],他[我的丈夫]怎么得罪你了?)
(三)语用角度
按照语用学的观点,人称指示语的指称和它们在构成语句时的含义往往取决于话语的语境和说话人的信念和意图。所以,我们要借助具体语境,弄懂说话者所要传达的弦外之音。
1.从会话目的来看,在言语交际过程中具体的说话人都是有一定的会话目的的,希望会话达成一定的效果。使用“俺”作第一人称单数时,有时候就会表达一种亲昵、撒娇的语气目的;有时是为了表现出自馁、抱怨等感情色彩。
(13)你也不知道帮帮俺,俺都快累死了。(你也不知道帮帮我,我都快累死了。)
这是表达一种撒娇的语气。
(14)俺比恁可差远了。(我比你差远了。)
这是在表达一种自馁或抱怨的感情色彩。
2.从语境来看,“俺”多用于日常口语中,年龄大的、文化程度低的人用的频率更大;女性及儿童使用的频率会大于男性。
(15)俺昨个清清上你那去了,你不搁家。(我昨天早晨去你那儿了,你不在家。) (16)我是郯城一中的老师。(我是郯城一中的老师。)
(17)俺都没有见过那挂车。(我都没有见过那辆车。)
(18)恁给俺买个棒棒糖吧。(你给我买个棒棒糖吧。)
(19)俺都累死了,恁还不来帮忙。(我都要累死了,你也不来帮忙。)
(20)俺是泥水匠。(我是泥瓦匠。)
(21)我是个老师。(我是一个老师。)
3.从礼貌原则来看,“俺”有时正好体现了语用学中礼貌原则。
(22)俺太走时了,分到恁这组。(我太幸运了,分到了你这组。)
其实,这种情况完全可以不用“俺”,但用“俺”比用“你”口气更亲切,会产生很好的交际效果。
三、结语
在近代汉语中,第一人称代词“俺”既可表单数也可表复数;既可以作定语,也可以作主语、宾语、兼语。
郯城方言虽与一般北方话有很多的共性,但由于语言发展的不平衡,仍有自己独特的地域特色。“俺”虽然也沿袭了北方方言一些共有特征,但是表示复数义的情况多些,也是标记颠倒现象。“俺”还有语义转指的特殊用法;表达亲昵等感情色彩。从语用学的角度分析“俺”,则是一个新的视角和新的尝试。
参考文献:
[1]钱曾怡.山东方言研究[M].济南:齐鲁书社,2001.
[2]邵燕梅.郯城方言志[M].济南:齐鲁书社,2005.
[3]詹伯慧.汉语方言及方言调查[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6.
[4]张俊阁.汉语第一人称代词“俺”的来源[J].河北大学学报(哲
学社会科学版),2007,(1).
[5]高玉峰.山东方言中人称代词的复数表示法[D].北京语言文化大
学,2003.
[6]郁章玲.简述人称代词“俺”及在山东莒南方言中的应用[J].文
艺生活(中旬刊),2010,(3).
[7]林青松.浅谈“俺”在近代汉语和山东方言中的使用[J].华章,
2009,(6).
[8]李蓝.汉语的人称代词复数表示法[J].方言,2008,(3).
[9]林素蓉.第一人称指示语的语用分析[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
2004,(1).
[10]蔡华祥.汉语语法研究的新领域——方言语法研究形势之探析
[J].湖北社会科学,2010,(6).
?
?(李庆莉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2100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