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阅读教学的“教学建议”为指导,结合《谁是最可爱的人》回归初中课本这一事件,论述在语文教学中,应重视教师与教科书编者对话、教学中师生的对话、学生与阅读文本的对话,从而尊重学生个性化阅读追求,实现阅读理解规定性与开放性的统一。
关键词:语文阅读 多重对话 必由之路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教学建议”一开头就强调:“阅读是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第二句话就提示语文教师,高度重视阅读的对话原则。积极的阅读是读者与文本的对话;阅读教学则是介入了教师与教科书编者的声音。
时隔多年,《谁是最可爱的人》回归初中课本,以教读课文的身份占据了“家国情怀”单元中的一席之地。如此变化,再度引发作者对“语文阅读教学中多重对话”问题的价值与探究意义的思考。
1 教师与教科书编者对话,准确把握本文在教材体系中的地位和价值
《谁是最可爱的人》一文的重新选入,显示了2011年版课标对教科书编者意图的尊重和重视。在《课标》“教学建议”总论部分第1条“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与创造性”论述中,增加“教师应认真钻研教材,正确理解、把握教材内容”,放在原有“创造性使用教材”一句之前,旨在指明此种导向。
1.《谁是最可爱的人》展示的是志愿军战士不畏强敌,保家卫国的英雄气魄,国际精神。它的回归,是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的归位,是教育回归“初心”的体现,目的是要青少年知道,如今的幸福安宁来之不易。这篇文章成为学生打开抗美援朝战场、认识志愿军战士的一把钥匙。与同单元其它三篇现代文作品组成一个整体,引领学生认识抗美援朝,抗日战争,红军长征这些党的发展历程中的关键节点。以这样的文章为载体,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引领青少年听党话,跟党走,把个人命运同民族兴衰结合在一起,自觉走上爱党爱国,追求奉献的人生道路,做当今时代“最可爱的人”。
2.《谁是最可爱的人》亦具备独有的教育价值,即志愿军身上体现出来的“国际主义精神”。抗美援朝战争是巩固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政权的措施之一。美国出兵朝鲜,中国的安全受到严重威胁。我志愿军援朝,是国际主义精神的体现,也是爱国思想的体现。同时,还展现了大国担当,大国人民的胸怀气度。学习这篇文章,有助于培植学生的家国情怀,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总之,《谁是最可爱的人》这篇课文对实现《课标》“总体目标”第1条“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审美情趣”有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
2 师生对话传递编者意图,为学生与文本对话定准基调
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发挥好引领作用,通过师生对话将教科书编者的意图准确传达至学生。在教学《谁是最可爱的人》时,教师的关键引领处,一是“三个事例的顺序可否调整,谈谈你的意见”;二是“谁是新一代最可爱的人,说说你的理由”。
在学生领会了三个事例各自体现出的志愿军战士的精神品质,感知到志愿军战士的“可爱”后,教师要倾听他们对“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国际主义精神”“爱国主义精神”的认识。学生对这三个概念的认知会出现交叉,此时教师抓住时机引领学生思考“三个事例顺序”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国际主义”与“爱国主义”间的关系,完成爱国思想的升华。在学生对“最可爱的人”有了比较全面深入的认识后,教师引领学生结合自身生活体验讲讲自己心中“最可爱的人”。这一导引话题旨在促使学生“思想认识”落地,将精神提升投放至生活实际,促进对生活本质的认知,进而提升学生生活品质,增强感知幸福生活的能力。
3 与文本对话,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尊重学生个性化阅读追求,实现阅读理解规定性与开放性的统一
3.1 阅读对话首先要尊重作者,读懂作者原意
作者魏巍在回忆《谁是最可爱的人》的创作时说:“写《谁是最可爱的人》,就只选择了几个例子,在写完后又删掉了两個。事实告诉我:用最能代表一般的典型例子,来说明本质的东西,给人的印象是清楚明白的,也是会突出的。”作者的创作要求,在阅读中就转化成为与文本对话的关键点:抓典型事例,感受最可爱的人的精神品质。“松骨峰战斗”“马玉祥火中救小孩”“防空洞中的谈话”分别体现了志愿军战士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国际主义精神、爱国主义精神。三个事例集中体现了志愿军战士的英雄形象,揭示文章主题。
3.2 调动学生自己的生活体验、思想观点与文本对话,对文章的内容与形式有自己的看法
志愿军战士是作者心中最可爱的人,那学生认同作者的观点吗?要给时间让学生自主感悟思考,再合作互动,相互交换解读文本的不同体验,相互交流解读文本所获得的信息。
囿于读者和作者的生活体验、思想观点间存在的差距,师生与文本的对话是有难度的。读者借助文本阅读来解读作者的思想、情感和人生体验,与作者进行间接对话,教师要发挥好文本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连接作用,促使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方向正确,内容有效。将学生引领至文本所营造的特定情境,接受感染和熏陶,和作者达成心灵沟通,取得情感共鸣,使学生的思想情感得以升华。此时学生心目中自然会显现出“新一代最可爱的人”,教师为学生提供表达机会,让学生对心中“最可爱的人”进行讴歌!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对阅读文本进行多重对话式的解读是语文教学的必由之路。作为一线语文教师,我们需要时时关注教材变化,深入理解教材内容,做一名优秀读者,优秀的阅读引领者。
基金项目:本论文是2019年度甘肃省武威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核心素养背景下构建初中语文生态课堂的实践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WW[2019]GH156)。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 杨泉良.语文课程标准与教材分析[M].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
关键词:语文阅读 多重对话 必由之路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教学建议”一开头就强调:“阅读是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第二句话就提示语文教师,高度重视阅读的对话原则。积极的阅读是读者与文本的对话;阅读教学则是介入了教师与教科书编者的声音。
时隔多年,《谁是最可爱的人》回归初中课本,以教读课文的身份占据了“家国情怀”单元中的一席之地。如此变化,再度引发作者对“语文阅读教学中多重对话”问题的价值与探究意义的思考。
1 教师与教科书编者对话,准确把握本文在教材体系中的地位和价值
《谁是最可爱的人》一文的重新选入,显示了2011年版课标对教科书编者意图的尊重和重视。在《课标》“教学建议”总论部分第1条“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与创造性”论述中,增加“教师应认真钻研教材,正确理解、把握教材内容”,放在原有“创造性使用教材”一句之前,旨在指明此种导向。
1.《谁是最可爱的人》展示的是志愿军战士不畏强敌,保家卫国的英雄气魄,国际精神。它的回归,是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的归位,是教育回归“初心”的体现,目的是要青少年知道,如今的幸福安宁来之不易。这篇文章成为学生打开抗美援朝战场、认识志愿军战士的一把钥匙。与同单元其它三篇现代文作品组成一个整体,引领学生认识抗美援朝,抗日战争,红军长征这些党的发展历程中的关键节点。以这样的文章为载体,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引领青少年听党话,跟党走,把个人命运同民族兴衰结合在一起,自觉走上爱党爱国,追求奉献的人生道路,做当今时代“最可爱的人”。
2.《谁是最可爱的人》亦具备独有的教育价值,即志愿军身上体现出来的“国际主义精神”。抗美援朝战争是巩固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政权的措施之一。美国出兵朝鲜,中国的安全受到严重威胁。我志愿军援朝,是国际主义精神的体现,也是爱国思想的体现。同时,还展现了大国担当,大国人民的胸怀气度。学习这篇文章,有助于培植学生的家国情怀,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总之,《谁是最可爱的人》这篇课文对实现《课标》“总体目标”第1条“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审美情趣”有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
2 师生对话传递编者意图,为学生与文本对话定准基调
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发挥好引领作用,通过师生对话将教科书编者的意图准确传达至学生。在教学《谁是最可爱的人》时,教师的关键引领处,一是“三个事例的顺序可否调整,谈谈你的意见”;二是“谁是新一代最可爱的人,说说你的理由”。
在学生领会了三个事例各自体现出的志愿军战士的精神品质,感知到志愿军战士的“可爱”后,教师要倾听他们对“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国际主义精神”“爱国主义精神”的认识。学生对这三个概念的认知会出现交叉,此时教师抓住时机引领学生思考“三个事例顺序”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国际主义”与“爱国主义”间的关系,完成爱国思想的升华。在学生对“最可爱的人”有了比较全面深入的认识后,教师引领学生结合自身生活体验讲讲自己心中“最可爱的人”。这一导引话题旨在促使学生“思想认识”落地,将精神提升投放至生活实际,促进对生活本质的认知,进而提升学生生活品质,增强感知幸福生活的能力。
3 与文本对话,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尊重学生个性化阅读追求,实现阅读理解规定性与开放性的统一
3.1 阅读对话首先要尊重作者,读懂作者原意
作者魏巍在回忆《谁是最可爱的人》的创作时说:“写《谁是最可爱的人》,就只选择了几个例子,在写完后又删掉了两個。事实告诉我:用最能代表一般的典型例子,来说明本质的东西,给人的印象是清楚明白的,也是会突出的。”作者的创作要求,在阅读中就转化成为与文本对话的关键点:抓典型事例,感受最可爱的人的精神品质。“松骨峰战斗”“马玉祥火中救小孩”“防空洞中的谈话”分别体现了志愿军战士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国际主义精神、爱国主义精神。三个事例集中体现了志愿军战士的英雄形象,揭示文章主题。
3.2 调动学生自己的生活体验、思想观点与文本对话,对文章的内容与形式有自己的看法
志愿军战士是作者心中最可爱的人,那学生认同作者的观点吗?要给时间让学生自主感悟思考,再合作互动,相互交换解读文本的不同体验,相互交流解读文本所获得的信息。
囿于读者和作者的生活体验、思想观点间存在的差距,师生与文本的对话是有难度的。读者借助文本阅读来解读作者的思想、情感和人生体验,与作者进行间接对话,教师要发挥好文本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连接作用,促使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方向正确,内容有效。将学生引领至文本所营造的特定情境,接受感染和熏陶,和作者达成心灵沟通,取得情感共鸣,使学生的思想情感得以升华。此时学生心目中自然会显现出“新一代最可爱的人”,教师为学生提供表达机会,让学生对心中“最可爱的人”进行讴歌!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对阅读文本进行多重对话式的解读是语文教学的必由之路。作为一线语文教师,我们需要时时关注教材变化,深入理解教材内容,做一名优秀读者,优秀的阅读引领者。
基金项目:本论文是2019年度甘肃省武威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核心素养背景下构建初中语文生态课堂的实践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WW[2019]GH156)。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 杨泉良.语文课程标准与教材分析[M].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