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鮮花变色实验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科书化学在2012改版后增加的一个课外实验,出现在第十单元课题1,作为一个类似与魔术一样的实验引起了老师和学生的兴趣,但是该实验极难成功,究竟是实验本身设置不合理还是指向不明确亦或是操作有问题,这都需要对该实验从原理出发去探究可行性及改进的方法。
【关键词】鲜花;变色;酸碱性
鲜花变色实验是九年级第十单元课题1的课外实验。但是笔者从从教第一年开始实验,鲜花有红色玫瑰花、各色康乃馨等,所用的溶液有醋酸稀溶液、柠檬汁、石灰水、肥皂水等,但是均没有明显的变色现象,所以,鲜花,真的能变色么?
1.查阅资料,确定问题所在
①花朵的颜色其作用因子是多重的,如环境中的阳关、温度、土壤湿度,还有植物自身的花青素、类胡萝卜素等,根据生物学知识,花青素是花朵呈现五颜六色的主要原因,它在花瓣的多少、pH值对它的影响都会改变花的颜色。它主要存在于花瓣表皮细胞的液泡内,因其离子化特点显著,所以着色的深浅颜色与pH有很大的关系。pH值的不同,往往对应不同的颜色。
由上可以看出,对于同一颜色的花朵,花青素在不同酸碱性的环境中确实会有颜色差异,因此,调控花色的手段之一是可以改变细胞的酸碱环境。课本上的实验设计从基本原理上来看没有问题。
②当我们把带着花茎的鲜花放置在不同酸碱性的溶液中,虽然溶液中的电解质能够通过花茎中的导管输送至花柄处,但是花瓣中没有导管,所有的物质需要靠细胞膜的有选择性的透过,因此花瓣中的酸碱度是不会有太大的改变的。
正如人体一样,本身对酸碱的变化会有一定的缓冲作用,避免体液本身的酸碱度有大的变化,同理,在自然条件下,就是因为植物花瓣细胞液泡内pH值也经过自身的调节维持在比较恒定的值,所以花朵的颜色在一般条件下保持的比较稳定。
该实验通过改变外界的酸碱度,以期达到改变任意品种的花瓣酸碱环境而变色的目的显然是不现实的,否则科学家也不会不遗余力的致力于从基因等角度来创造不同颜色的鲜花了。
③当然,有些花朵基因使然,使其在不同的酸碱环境中是有可能改变自身颜色的,比如紫色牵牛花,有时会变成兰色,有时会变成红色。它的变色就是是一种基因导致细胞液泡酸碱度变化引起的,像月季花、美人蕉等都有这种特性,由于所含色素不同,颜色变化起来丰富多彩。
改进思路:
通过已有的资料可以看到能够成功进行变色的鲜花经有杜鹃、牡丹及茶花等,但是这些花卉在生活中并不常见,不值得进行推广。
该实验的目的就是想用生活化的物品证实酸碱溶液与很多植物的颜色变化有关,但是又想将该家庭小实验与酸碱指示剂的制作实验相区别,按照简单易行、趣味性强的特点要求设计,所以实验设计方案如下:
(1)取大小约为饮料瓶盖的紫甘蓝叶片三片,分别浸泡在装有小苏打溶液和白醋溶液、自来水的烧杯中,浸泡3—8小时,然后观察三个烧杯中的颜色。其中装有小苏打的溶液的烧杯中颜色为黄色,白醋的烧杯中为红色,自来水的烧杯中为蓝色或浅紫色。
(2)取(1)中紫甘蓝浸泡后的小苏打溶液和白醋,分别加入少量于一干净烧杯中,随着二中溶液混合的量不同观察颜色变化并测量相应的PH。
实验创新点评析:
1.实验现象非常明显,红黄色对比鲜明。该种操作的原理是酸碱指示剂的变色,但是无需酒精浸泡,也避免了水浸泡过久液体浑浊的问题,得出的溶液澄清,颜色鲜艳。
2.被紫甘蓝浸泡过的小苏打溶液和白醋相互混合后,颜色变化丰富,初始反应时还有大量气泡生成,能看到彩色的泡沫,观赏性和趣味性强,同时还能够通过指示剂的颜色变化和测定的PH体会反应中的过量问题。
【参考文献】
[1]张伟庆.质疑“该变花的颜色”家庭小实验[J].网络科技时代,2008(23):33-35
[2]熊庆荣.鲜花变色有佳法[J].中国花卉盆景,2002(2):23
[3]刘怀乐.对“改变花的颜色”理性分析和实证探索[J].教学仪器与实验,2005(09):32
【关键词】鲜花;变色;酸碱性
鲜花变色实验是九年级第十单元课题1的课外实验。但是笔者从从教第一年开始实验,鲜花有红色玫瑰花、各色康乃馨等,所用的溶液有醋酸稀溶液、柠檬汁、石灰水、肥皂水等,但是均没有明显的变色现象,所以,鲜花,真的能变色么?
1.查阅资料,确定问题所在
①花朵的颜色其作用因子是多重的,如环境中的阳关、温度、土壤湿度,还有植物自身的花青素、类胡萝卜素等,根据生物学知识,花青素是花朵呈现五颜六色的主要原因,它在花瓣的多少、pH值对它的影响都会改变花的颜色。它主要存在于花瓣表皮细胞的液泡内,因其离子化特点显著,所以着色的深浅颜色与pH有很大的关系。pH值的不同,往往对应不同的颜色。
由上可以看出,对于同一颜色的花朵,花青素在不同酸碱性的环境中确实会有颜色差异,因此,调控花色的手段之一是可以改变细胞的酸碱环境。课本上的实验设计从基本原理上来看没有问题。
②当我们把带着花茎的鲜花放置在不同酸碱性的溶液中,虽然溶液中的电解质能够通过花茎中的导管输送至花柄处,但是花瓣中没有导管,所有的物质需要靠细胞膜的有选择性的透过,因此花瓣中的酸碱度是不会有太大的改变的。
正如人体一样,本身对酸碱的变化会有一定的缓冲作用,避免体液本身的酸碱度有大的变化,同理,在自然条件下,就是因为植物花瓣细胞液泡内pH值也经过自身的调节维持在比较恒定的值,所以花朵的颜色在一般条件下保持的比较稳定。
该实验通过改变外界的酸碱度,以期达到改变任意品种的花瓣酸碱环境而变色的目的显然是不现实的,否则科学家也不会不遗余力的致力于从基因等角度来创造不同颜色的鲜花了。
③当然,有些花朵基因使然,使其在不同的酸碱环境中是有可能改变自身颜色的,比如紫色牵牛花,有时会变成兰色,有时会变成红色。它的变色就是是一种基因导致细胞液泡酸碱度变化引起的,像月季花、美人蕉等都有这种特性,由于所含色素不同,颜色变化起来丰富多彩。
改进思路:
通过已有的资料可以看到能够成功进行变色的鲜花经有杜鹃、牡丹及茶花等,但是这些花卉在生活中并不常见,不值得进行推广。
该实验的目的就是想用生活化的物品证实酸碱溶液与很多植物的颜色变化有关,但是又想将该家庭小实验与酸碱指示剂的制作实验相区别,按照简单易行、趣味性强的特点要求设计,所以实验设计方案如下:
(1)取大小约为饮料瓶盖的紫甘蓝叶片三片,分别浸泡在装有小苏打溶液和白醋溶液、自来水的烧杯中,浸泡3—8小时,然后观察三个烧杯中的颜色。其中装有小苏打的溶液的烧杯中颜色为黄色,白醋的烧杯中为红色,自来水的烧杯中为蓝色或浅紫色。
(2)取(1)中紫甘蓝浸泡后的小苏打溶液和白醋,分别加入少量于一干净烧杯中,随着二中溶液混合的量不同观察颜色变化并测量相应的PH。
实验创新点评析:
1.实验现象非常明显,红黄色对比鲜明。该种操作的原理是酸碱指示剂的变色,但是无需酒精浸泡,也避免了水浸泡过久液体浑浊的问题,得出的溶液澄清,颜色鲜艳。
2.被紫甘蓝浸泡过的小苏打溶液和白醋相互混合后,颜色变化丰富,初始反应时还有大量气泡生成,能看到彩色的泡沫,观赏性和趣味性强,同时还能够通过指示剂的颜色变化和测定的PH体会反应中的过量问题。
【参考文献】
[1]张伟庆.质疑“该变花的颜色”家庭小实验[J].网络科技时代,2008(23):33-35
[2]熊庆荣.鲜花变色有佳法[J].中国花卉盆景,2002(2):23
[3]刘怀乐.对“改变花的颜色”理性分析和实证探索[J].教学仪器与实验,2005(0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