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研究

来源 :职业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crc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职院校应从高职教育的目标出发,分析计算机应用基础教育的现状,并结合学校的教学现状,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进行多方面的改革,通过探讨与交流,把握改革与创新的方向,将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关键词: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改革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了解计算机文化、掌握一些计算机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自学能力。在全国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中,计算机基本技能测试的内容主要为《计算机应用基础》的基本操作。由此可见,《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效果得到了评估专家组的高度重视。《计算机应用基础》包括的内容虽然比较简单,但其教学效果的优劣却直接影响到学生进一步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和能力。因此,提高《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就显得非常重要。
  
  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的现状
  
  高职院校学生的现状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高职院校大部分学生的高考分数在250~350分之间,这是高职院校教育必须面对的现实。尽管教育部已经拟定了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规划和教学大纲,但是由于信息技术不是高考科目,受到高考科目的挤压,不少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并没有达到大纲的要求。边远农村中学与城市重点中学的计算机教学差距悬殊,城市重点中学已经普遍建立了校园网和多媒体教室,并在部分学科和课程的教学中使用了网络和多媒体教学手段,这些学校的学生在中学阶段对信息技术就有了感性认识。而在农村中学,特别是边远地区的农村中学根本就没有计算机,来自农村中学的高职院校新生很多是计算机盲。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现状目前我院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普遍开设在学生入校的第一年,学时为140左右,上课与上机的比例为1∶1。讲授的主要内容有计算机基础知识、文字录入、Windows2000(XP)操作系统、Word2000(XP)文字编辑、Excel2000(XP)电子表格、PowerPoint2000(XP)幻灯片制作、Internet应用、数据库应用基础(VFP)、FrontPage2000(XP)网页制作、计算机网络基础、常用工具软件的使用等。教学内容基本符合社会对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基本要求,但在教学导向、教学方法上与高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不尽合拍。通过对2004级和2005级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问卷调查,学生反映的主要问题有:(1)教学内容讲得太快,每一部分内容缺乏复习和综合练习的过程,不容易接受。(2)课时安排不合理,理论课与上机实践的时间相隔太久。到上机时,教师课上讲的操作方法大都已经忘记了。要求理论课与上机课合起来上,不要先上理论课,隔几天才上操作课。(3)上机时间太少,95%以上的学生没有电脑,想自己学习,又没有条件,教师所讲的操作方法不能及时巩固,呼声最高的是增加上机时间。(4)通过一年的学习,学生使用计算机的能力仍然很差,很多学生学了一年《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连操作系统和简单的软件都不会安装,打字还需要看键盘,打字速度也达不到理想的效果,更不用说利用计算机进行复杂的文字处理和排版操作了。针对这种情况,要实现技能培养的教学目标,必须切实转变教学观念,淡化课程内容的大而全与系统性,突出知识点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的改革
  
  对传统的教学方法与手段进行深层次的改革,是我们进行非计算机类专业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模式教学改革与研究的突破口。计算机基础教学必须大力提倡“精讲多练”,突出基础知识的掌握,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与自学能力。
  教学内容的合理安排根据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应用》课的教学需要,合理安排课时,理论课后马上进行上机实验,也就是说课程安排要连续4节。部分章节如Word、Excel、PowerPoint、FrontPage应留有复习和综合练习的时间,每一部分操作应有自由上机的安排。我院很多操作性强的课程都有停课实训一周的安排,《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尤其应安排实训,通过系统实训才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由于非计算机专业每一届至少要涉及30个以上的班级,停课实训显然会受到实验机房的限制。因此,学院应赠送给学生一定的免费上机课时(我院的做法如下表所示)。
  
  教学方法的改革(1)采取以“用”开路、精讲多练的教学方法。针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内容多、学时紧、实用性强、知识更新快等特点,教学中应采取以“用”开路,精讲多练的教学策略,即以学以致用为原则,以能力培养为核心,围绕“用”精讲多练,开展教学。教学过程中尽量采用实例化教学。通过实例引导和讲授基本操作内容,这样学生容易接受和掌握。(2)实行“双证”培养。许多用人单位在招聘人员时都要求具备各种相应的证书,因此,高职教育必须根据市场需求开展多种技能培训,调整教学计划,增加技能实训,将“双证”培养纳入培养目标,使之制度化。在《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过程中,应将劳动厅计算机操作员的考试内容纳入正常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够取得计算机职业资格证书。(3)注重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由于计算机软硬件发展迅速,计算机知识不断更新,学生在校所学的知识,到毕业后应用时可能已经陈旧过时。因此,《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不仅要传授给学生知识,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养成自学的习惯。教师应指导学生主动地使用教材,养成自学习惯。教学中不会产生错误理解或错误操作的部分可留给学生自己阅读学习,教师则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和布置任务,让学生带着问题看教材、想方法、找答案,指导学生使用软件中的“帮助”功能。软件中的“帮助”功能就像一位时刻陪伴左右的好教师,会实时地、动态地对使用者操作中碰到的问题提供解决方法。教学中应重视培养学生操作中碰到困难时从“帮助”功能中寻找解决办法的思想意识。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而且能深化与拓展教学内容。
  实验实训的改革要加强上机实践环节,建立良好的上机环境。计算机基础课实践性很强,相当多的知识需要通过上机实践掌握。因此,必须重视上机实践教学,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探究环境。首先,教师应针对每堂课的重点内容,给出具体的上机实践题目,在设计实践指导时,应有步骤,有练习,操作步骤不能写得过于详细,导致学生照做仍不能真正掌握,但也不能写得过于粗略。学生在开始时很难在众多的方法中确定正确的方法,应注重介绍主要步骤,提示操作方法,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综合操作题,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既有积极思考的余地,又有解决问题的参考方法,减少学生上机操作的盲目性。其次,应尽量多安排一些具有可操作性、设计性与综合性的题目,减少只具有验证性与演示性的题目,提高上机实践课的质量。再次,应加强上机实践课的测试和考核,给出上机实践课成绩。除了应检查学生是否较好地完成了测试题目外,还应考虑到学生独立操作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应提供充足的上机时间,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由于课时内的上机时间每周仅有2学时,远远不能满足学生上机的需求,同时由于计算机硬件更新速度与淘汰速度都很快,因此,要充分提高计算机的使用效率,加强计算机机房的建设和管理,为学生提供随时上机的良好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网络信息服务,以满足教学和学生上机的需要。应尽可能地提高计算机的利用率,防止资源浪费,确保学生在良好的学习环境中学习,保证学生有足够的上机时间。许多学生在课余时间到附近的网吧上网,主要是聊天、看电影、玩游戏,有些学生在网吧通宵达旦玩游戏,导致白天上课没有精神,甚至逃课,久而久之,学习成绩不断下降,导致不能正常毕业。针对这种状况,学校应在课余时间开放机房,除了提供免费上机课时外,其余时间可以收取一定的上机费,既可增加实验设备的收入,同时也可为学生提供有利的学习环境。业余开放时间可规定为每天晚上6点至10点,星期六与星期日可全天开放。
  考试考核方式的改革由于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考核也应采用不同的方式。考核应该分为以下几部分:(1)文字录入。采用打字系统进行测试,打字速度要求达到英文录入80字/分以上,中文录入40字/分以上。学生可以在任何一个学期报名参加测试,直到考试合格为止,达不到上述水平,则不能毕业。(2)办公应用部分。参加省劳动厅的计算机操作员考试,取得相应的计算机职业资格证书。全面推行毕业证与计算机职业资格证书相结合的“双证书”制度,努力争取“零距离上岗”,为使学生做到“一专多证”,增强在就业市场中的竞争力添加砝码。(3)其余部分。由学校教师出题,进行相关知识的上机考核。
  
  开展计算机知识技能大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学习与应用技能的提高,单凭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实践证明,开辟第二课堂是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技能,拓展计算机新知识与新技术的最佳途径。可以开展全校打字比赛、Office综合应用比赛、幻灯片设计比赛、网页设计比赛等。参赛学生除掌握必修课的内容外,必须利用业余时间学习一些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与综合应用技能,才有可能在大赛中脱颖而出。大赛结束后,应对部分优秀学生予以奖励。通过大赛,可极大地增强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锻炼学生自学的能力,还可以从中发现一批计算机应用的优秀学生。
  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也应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内容的变化与教学要求的提高不断改革,改善上机环境,改革教学手段和方法,使计算机教学与实践紧密结合,注重对学生综合应用能力与自学能力的培养,提高计算机基础应用教学的质量,提高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计算机应用水平,以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要。
  
  作者简介:
  刘建知,女,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教师,主要从事高等数学和计算机应用的教学与研究。
其他文献
摘要:从国际航海职业教育发展的状况及趋势看,我国的航海职业教育与国际水准尚有差距。因此,应以国际化视野,从航海职业教育立法、教学改革、师资建设、国际交流和人文教育五个方面制定具体的改革策略。  关键词:航海职业教育;国际视野;改革策略  世界经济的快速增长与国际贸易量的剧增为海运业带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作为最高效、最安全和最环保的一种大宗远程运输方式,海运业承担着90%的国际贸易量。发展可持续海运
在原油和成品油管道中添加减阻剂,是输油系统降低管道能力消耗,提升特定地段管道流通能力的重要措施之一。文章介绍了减阻剂的减阻机理,并通过国外输油管道应用实例阐述了减阻剂
介绍了镁合金的分类,生物相容性和作为生物医用材料的优势,论述了镁及其合金的腐蚀机理,综述了纯净化处理、合金化、形变处理,热处理和表面处理等方法提高镁合金耐体液腐蚀的机理
摘要:甘肃是一个农业大省,加强农业职业教育,提高农业从业人员素质,是解决甘肃省“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应对现阶段甘肃省农业职业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加以分析,并结合国家发展职业教育的大政方针,对发展甘肃省农业职业教育进行思考,提出对策。  关键词:甘肃省;农业职业教育;对策    甘肃是一个农业大省,农业经济相对比较落后,部分农民仍处于温饱的边缘,整体素质偏低。正视甘肃省情与农业职业教育发
过向单一氧化镁固化剂中加入氧化铁粉末,配制复合固化剂。研究表明使用该种复合固化剂后磷酸盐自硬砂的抗拉强度提高达60%以上,砂型存放稳定性也得到改善。改变氧化铁与氧化
对《安全防范技术基础》课程进行了教学内容的重组,从学习者的角度出发.遵循人的认知过程、特点与需要重组教学内容可以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提高学习的实效性,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
三元合金沉淀过程动力学模型基于微观相场扩散方程建立,以原子占位几率和序参数描述合金沉淀过程的成分簇聚和有序化。该模型将三维问题进行二维投影,在倒易空间求解。该模型无
病例男,74岁,干部.因"右侧肢体无力5年,加重10天"于2002年5月15日入院.患者5年前因右侧肢体无力住院,查头颅CT诊断"脑梗死(左基底节区)",治疗后后遗右侧肢体肌力减退,能独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