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朗读在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

来源 :语文周报·初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yongxu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朗读是语文教学中最普遍最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深刻认识朗读教学的重要性,在语文教学中充分发挥朗读的功能价值是每个语文教师亟待研究和认真解决的重大课题。目前朗读在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目的性不强,对朗读的认识不足;朗读的范围、方式选择不当;缺乏正確的朗读指导;朗读的时间不够充分。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应采取什么对策呢?我认为可以从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1、提高教师对朗读教学的认识
  朗读是把视觉的书面语言转化为听觉的有声言语,这种转化的实质就是与文章的对话和交流,而非有口无心式的“念经”,是朗读者以自己的心灵去与文章做深层次的精神交流,以求达到某种程度的契合。学生一遍遍朗读,就是在与文章及其作者进行一次次地“对话”,在“对活”过程中他们才有可能一步步地深入文章所营构的世界,进入与作者神气相通、心灵感应的境界,于是文章进入学生心灵,学生融入文章。
  同时,教师应该认识到,朗读对语文教育的重要性不容置疑。朗读不仅可以规范学生的语言,培养学生语感,提升言语品位,也可以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效率,还可以丰富学生的语言仓库,提高表达及写作水平。
  2、开展有针对性的朗读教学
  每一篇课文,都有它一定的教学目标,朗读训练要紧紧围绕这一目标开展,为完成教学任务服务。教师在课前应该设计好朗读教学的目标,扎实地进行每一次朗读教学,如第一课时的朗读一般是为了学习字词,读通课文,大体了解课文内容。第二课时的朗读旨在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一些内在情感。第三课时的朗读主要是帮助学生品赏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语言文字的精妙之处,并通过朗读积累语言文字,使课文中的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
  3、认真研究课文,选择适合朗读教学的文章
  一般说来,文学色彩较浓的文章,比如小说、散文、诗歌等都适合诵读,而一些说明文、逻辑性比较强的议论文就不太适合诵读。一些篇幅比较长的文章,课堂上也不宜整篇诵读,应该有重点和针对性地选择,诵读的范围确定后,诵读的方式也应该有所选择。在具体的教学实际中,应该根据学生、教材、教学目标等情况,明确采用何种诵读的方式。
  4、加强对学生朗读的指导
  注重情感体悟,适当进行朗读技巧的指导。缺乏内在情感流动的朗读不能称为真正的朗读,因此,教师应指导学生学会在朗读中调动情感。情感的表达离不开朗读技巧的运用,教师指导学生朗读时,不能忽略了对朗读基本技巧的指导,朗读技巧主要包括语气、语调、顿连、重音、节奏等。语气运用的一般规律是:喜则满高,悲则沉缓,爱则缓柔,惧则抖,怒则粗重,疑则细粘,静则舒平;语调是根据语气的变化而变化的;节奏,是就整个文章说的,要善于从具体读物来确定节奏,但又不拘泥于某种类型之中,当根据需要,合理转换,通过不同的技巧加强语言的表现力。
  5、保障朗读教学的时间,加强教师朗读技能的培训
  教师应该在教学中保障朗读教学在课程中所占的时间比重,没有时间保障的朗读教学,那只能是镜中花水中月。
  加强对教师朗读技能的培训。教师的普通话朗读水平和朗读指导能力不达到一定的水准,就难以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进而难以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朗读教学的目标就更难实现了。教师应学习朗读的相关知识,进行朗读强化训练。学校也应建立制度,定期举办语文教师朗读技能比赛或交流活动,积极开展朗读教学方面的教研活动。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但愿语文课堂上不只是听到“风声、雨声”,更能听到优美的“读书声”。
其他文献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是一种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复杂活动。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学生在掌握知识的道路上,没有迈出哪怕是小小的一步,那对他来说,这是一堂无益的课。无效的劳动是每个教师和学生都面临的最大的潜在危险。”从教师的角度讲,高效的课堂教学是指能促进学生高效学习的教学;从学生的角度讲,高效的课堂教学是指学生能获得显著发展的教学,这里的“发展”是指具有全面性、整体性、持久性的发展。曾几何时,语文
期刊
语言文字训练,一直是语文教学研究的热门话题。实施新的课程标准以来,随着教学研究的深入发展,曾一度被冷落的语言文字训练,越来越受到语文界同仁、特别是教学一线教师的重视。大家认为:为了减少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无效劳动,把语文课上得扎实而富有成效,必须加强语言文字训练。因此,按照课程标准的精神,正确看待和进行语言文字训练,成为当前语文教学研究的新课题。  一、把教师的讲和学生的练结合起来  就“训练”而言,
期刊
关于人的发展的现实可能性,中国古代就有“人无完人,金无足赤”的说法。然而,“完人逻辑”的思维方式在教育活动中却并未彻底消亡,目前教育评价中的“全优发展观”就是“完人逻辑”的变异。其表现在教育实践中,特别是在教育评价中屡见不鲜,新课程改革后有愈演愈烈之势,许多教育工作者对此甚至已经习以为常了。  一、“全优发展观”是对全面发展思想的扭曲和异化  关于人的发展性,早在古代就有许多先哲给予了关注。古希腊
期刊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必须有自己的文化特质,并形成自己的民族灵魂,这个民族与国家才能传承和繁衍。中华诗词,无疑是这种特质文化中最绚烂和最具代表性的符号之一。  从以下几个方面,浅谈一下诗词对中学生的意义:  首先,诗词继承和弘扬了民族文化,增强了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所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教师肩负的历史使命,而对有生命力的爱国诗词的传诵,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诗以言
期刊
随着课改的进一步深入,作为教师,充当的角色已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只有做好以下三件事,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  一、积极推广普通话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十九条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为什么呢?中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各民族的语言不尽相同,甚至于千差万别。积极推广普通话,对国家统一、民族团结是有影响的。特别是在改革开放逐渐深入、经济日益全球化、
期刊
阅读教学可帮助学生获取知识,认识世界,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促进学生享受精神的洗礼,提升学生的人生价值。中外文学名著是人类文化和思想的精华,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是人类在几千年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创造的艺术瑰宝。阅读文学名著,不仅能使学生享受到良好的文学艺术熏陶,还能使学生体悟人生的经验与智慧,激发学生的人性情怀、精神理性和社会责任感。  一、阅读小组的划分  每学期,根据学生阅读水平差异,把
期刊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经常会遇到学生作文能力不强、对作文不感兴趣、甚至惧怕作文的现象,如果这种现象不能引起高度重视并及时给他们以引导,很容易导致他们产生厌弃作文、甚至厌弃学习语文的心理。那么该如何给他们正确引导来提高他们的作文能力呢?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着手:  一、让学生正确认识作文  什么是作文?作文就是用文字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创造性的脑力劳动。说白了,也就是把自己内心所思所想,用文字清楚地表述出来
期刊
在现实生活中,写错别字、字写得不规范的中小学生已经为数不少,特别是初中学生的书写水平很不乐观。有很大一部分学生,汉语的规范书写被忽视,乱写乱画、潦草、错别字现象比较严重。一些学生对汉语文字的美和丑、规范与否也分辨不清,学生的书写确实令人担忧。  一、写字教学的现状  学生为什么如此忽视写字呢?究其原因,有如下几点:  第一,信息化社会的来临,使现在的中小学生从刚开始学习就步入少纸、无纸时代。现在的
期刊
自读课文,顾名思义,就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达到学习目标的课文。实际上也就是现行的初中语文教科书中的“略读课文”。只要学习得法,学生自己学习自读课文是完全可以达到学习目标的。  读提示。现在的语文课本,不论是讲读课文(精读课文)还是自读课文(略读课文),在每篇课文的正文前面都有一个导入框,框内的内容就是“预习提示”或“自读提示”。我们就可以以此要求学生在学习自读课文时,首先认真研读提示。“提示”一
期刊
在新课标“自主、合作、探究”理念的指导下,许多初中语文教师把小组合作学习运用于课堂教学。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体中为了完成共同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  一、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  尽管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在新课改实践中被广泛运用,但在操作层面还存在很多问题,特别是来自教师方面的:  提问随意化:教师不能根据学情和教学内容恰当地提出问题,而是根据主观想象随意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