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有效的教学应该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在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真正地理解,而不是表面上的理解。在教学中应想方设法地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他们多动手、动口、动脑,在数学活动中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在主动建构知识的同时获到了发展,让我们数学课堂教学更加有效和高效。
【关键词】有效 参与 趣味 知识的创造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1-0158-01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新的课堂焕发了勃勃生机,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张扬。但是看起来热闹非凡、气氛浓厚的一节课,有多少学生是真正融入到了教学活动中?有多少知识是学生真正地理解,而不是表面上的理解?这样在课堂上教师想通过提问“你们懂了吗?”“你们还有什么问题?”等来判断学生是否真正理解,就会变得毫无意义。如何能让学生在课堂中始终处于一种积极、活泼、兴奋的状态,去探究、合作、体验、创造,完成各种学习活动,达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这是值得我们每一位教师深思的问题。如何才能使课堂教学更有效和高效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完成:
一、利用儿童生活平台,让教学内容更富有趣味性
小学生低年级的学生,对童话、故事等非常感兴趣。因此,把教材中的问题编成小故事,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如我在教学《东、南、西、北》时,课一开始,先出示一颗拟人化的太阳,学生觉得非常新奇,兴趣一下给调动起来了。这时我唱起了歌:“早晨起来面对太阳,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边是北,右边是南,东西南北认清方向。”唱完后,我问学生“你们知道这首歌是什么意思吗?”学生纷纷举手发言,课堂气氛异常活跃。我抓住时机,引导学生在教室里面对虚拟的太阳,指出东西南北。当学生基本掌握后,我带他们到操场上,面对实际太阳,辨出自己前后左右各是什么方向,并用语言表达出学校里各教学楼的的方向。学生从有趣的图画、歌谣中自然地过渡到现实情境,有效地学到了数学知识,而且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参与欲望
要使学生更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从而达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必须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做数学,积极体验“创造”“发现”的快乐。传统的教学是以封闭的方式呈现问题,只要求学生运用常规或特殊的方法得到固定的答案。如果教师对这些问题做一些改变,改变设问的方向和方式,鼓励学生用发散性的思维解答,就会创设出很多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如,传统的问题是7+8=15,我们可以通过改变设问方式,变成这样的问题情境:请想一想,哪些数相加的和是15。这时,学生就必须开动他们的思维去得到各种各样的答案:0+15=15、1+14=15、2+13=15、3+12=15、4+11=15、5+10=15、6+9=15、7+8=15。在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不仅掌握了进位加法,初步理解了加法交换律,同时也能培养学生思维的有序性,以保证解答不重复不遗漏。这样的有效课堂是事半功倍的。
三、尽量使课堂贴近生活实际,让学生成为知识的创造者
建构主义强调,学习不是简单的让学习者占有别人的知识,而是学习者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形成自己的见解。在教学中就要求教师要学会用数学的观点去观察、分析现实生活,挖掘现实生活中蕴含的数学信息,把课本中的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机结合起来。比如上《百分数的意义》时,我从学生熟悉的足球比赛引入:“在一场足球比赛中,90分钟过去了,加时赛也过去了,双方的比分仍是0:0,这时不得不用残酷的点球大战来决定胜负了,这给教练出了一个难题,选谁去踢胜算更大呢?”学生的兴趣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接着出示如下一张表:
然后问:如果你是教练,你会选谁去点球?学生们都把目光集中在“谁进球多”上,但也有学生认为这样不公平,张辰虽然进球多,但他踢点球的机会也多。学生们又改变思路,从“失球数多”决定谁去踢。全班同学都同意了这个办法。突然有个学生站起来说:“这么说来,如果让我去踢,只踢一个球,但球没踢进,我的失球数是1,最少。但能让我去踢吗?”这显然是不合理的,学生们都陷入了沉思。这时我安排了一次小组合作的机会,让学生们分组讨论谁去踢比较合适。经过同学们的分析、思考和综合,有个小组代表说:“如果每人都踢100次,王明按踢25个进22个计算,100个会进88个;按照此方法计算,李伟踢100个会进90个,张辰踢100个会进86个,通过比较,我们组认为李伟去踢,胜算比较大。”全班同学给了他热烈的掌声表示认同。另一个小组的代表迫不及待地抢着说:“这个问题实际就是要求进球总个数与踢球总个数的百分比,王明是88%,李伟是90%,张辰是86%,李伟进球的机会最大。”随着他的回答,我把这些百分数填写在表上。在学生初步认识了百分数后,我让他们说说搜集到的百分数,并说明它的含义,比如有学生说,某种衣服的含棉率是98%,说明这衣服含棉量很高,穿起来比较舒服。从这可以看出,学生学了生活中的数学,能从有趣的事件中构建百分数的意义,他们是创造者,他们创造了百分数,他们从自己的探究中对百分数的知识得到了真正地理解,让教和学有效地完美结合。
一节课的效果如何,最关键的是学生学得如何。知识是不能传递的,它必须通过学生的主动学习去获得。主要我们能从课堂的有效性出发,在教学中想方设法地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他们多动手、动口、动脑,在数学活动中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就会在主动建构知识的同时获到了发展,让我们数学课堂教学更加有效和高效。
【关键词】有效 参与 趣味 知识的创造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1-0158-01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新的课堂焕发了勃勃生机,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张扬。但是看起来热闹非凡、气氛浓厚的一节课,有多少学生是真正融入到了教学活动中?有多少知识是学生真正地理解,而不是表面上的理解?这样在课堂上教师想通过提问“你们懂了吗?”“你们还有什么问题?”等来判断学生是否真正理解,就会变得毫无意义。如何能让学生在课堂中始终处于一种积极、活泼、兴奋的状态,去探究、合作、体验、创造,完成各种学习活动,达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这是值得我们每一位教师深思的问题。如何才能使课堂教学更有效和高效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完成:
一、利用儿童生活平台,让教学内容更富有趣味性
小学生低年级的学生,对童话、故事等非常感兴趣。因此,把教材中的问题编成小故事,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如我在教学《东、南、西、北》时,课一开始,先出示一颗拟人化的太阳,学生觉得非常新奇,兴趣一下给调动起来了。这时我唱起了歌:“早晨起来面对太阳,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边是北,右边是南,东西南北认清方向。”唱完后,我问学生“你们知道这首歌是什么意思吗?”学生纷纷举手发言,课堂气氛异常活跃。我抓住时机,引导学生在教室里面对虚拟的太阳,指出东西南北。当学生基本掌握后,我带他们到操场上,面对实际太阳,辨出自己前后左右各是什么方向,并用语言表达出学校里各教学楼的的方向。学生从有趣的图画、歌谣中自然地过渡到现实情境,有效地学到了数学知识,而且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参与欲望
要使学生更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从而达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必须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做数学,积极体验“创造”“发现”的快乐。传统的教学是以封闭的方式呈现问题,只要求学生运用常规或特殊的方法得到固定的答案。如果教师对这些问题做一些改变,改变设问的方向和方式,鼓励学生用发散性的思维解答,就会创设出很多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如,传统的问题是7+8=15,我们可以通过改变设问方式,变成这样的问题情境:请想一想,哪些数相加的和是15。这时,学生就必须开动他们的思维去得到各种各样的答案:0+15=15、1+14=15、2+13=15、3+12=15、4+11=15、5+10=15、6+9=15、7+8=15。在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不仅掌握了进位加法,初步理解了加法交换律,同时也能培养学生思维的有序性,以保证解答不重复不遗漏。这样的有效课堂是事半功倍的。
三、尽量使课堂贴近生活实际,让学生成为知识的创造者
建构主义强调,学习不是简单的让学习者占有别人的知识,而是学习者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形成自己的见解。在教学中就要求教师要学会用数学的观点去观察、分析现实生活,挖掘现实生活中蕴含的数学信息,把课本中的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机结合起来。比如上《百分数的意义》时,我从学生熟悉的足球比赛引入:“在一场足球比赛中,90分钟过去了,加时赛也过去了,双方的比分仍是0:0,这时不得不用残酷的点球大战来决定胜负了,这给教练出了一个难题,选谁去踢胜算更大呢?”学生的兴趣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接着出示如下一张表:
然后问:如果你是教练,你会选谁去点球?学生们都把目光集中在“谁进球多”上,但也有学生认为这样不公平,张辰虽然进球多,但他踢点球的机会也多。学生们又改变思路,从“失球数多”决定谁去踢。全班同学都同意了这个办法。突然有个学生站起来说:“这么说来,如果让我去踢,只踢一个球,但球没踢进,我的失球数是1,最少。但能让我去踢吗?”这显然是不合理的,学生们都陷入了沉思。这时我安排了一次小组合作的机会,让学生们分组讨论谁去踢比较合适。经过同学们的分析、思考和综合,有个小组代表说:“如果每人都踢100次,王明按踢25个进22个计算,100个会进88个;按照此方法计算,李伟踢100个会进90个,张辰踢100个会进86个,通过比较,我们组认为李伟去踢,胜算比较大。”全班同学给了他热烈的掌声表示认同。另一个小组的代表迫不及待地抢着说:“这个问题实际就是要求进球总个数与踢球总个数的百分比,王明是88%,李伟是90%,张辰是86%,李伟进球的机会最大。”随着他的回答,我把这些百分数填写在表上。在学生初步认识了百分数后,我让他们说说搜集到的百分数,并说明它的含义,比如有学生说,某种衣服的含棉率是98%,说明这衣服含棉量很高,穿起来比较舒服。从这可以看出,学生学了生活中的数学,能从有趣的事件中构建百分数的意义,他们是创造者,他们创造了百分数,他们从自己的探究中对百分数的知识得到了真正地理解,让教和学有效地完美结合。
一节课的效果如何,最关键的是学生学得如何。知识是不能传递的,它必须通过学生的主动学习去获得。主要我们能从课堂的有效性出发,在教学中想方设法地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他们多动手、动口、动脑,在数学活动中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就会在主动建构知识的同时获到了发展,让我们数学课堂教学更加有效和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