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因为全球经济不景气,据说社会各个阶层都在反思或者改变原先的生活主张,纷纷过起了节俭的生活。大家清楚地意识到,“钱,毕竟是挣来的”!
爱面子的年轻人开始在网上淘便宜二手货;一些白领装修新居大力奉行“极简主义”;钱包里一摞一摞的信用卡被塞进抽屉……所谓经济适用型的生活,省钱固然是重要的,但若只记得压缩开支,无非是生生逼出一群葛朗台罢了,一旦经济好转众人又会故态萌生。所以,真正的经济适用型生活应该在省钱的基础上再赋予“精算”的奥义。
不为广告噱头买单
如今的旅游市场可谓是“特惠游”满天飞,翻开报纸上的旅游广告,“第二人立减1000元”、“两人同行第二人减半”、“买一送一”等吸引眼球的优惠令人目不暇接,促销势头之猛已经可以和百货商场的价格战媲美。不过,在各种“特价诱惑”中,有的是货真价实优惠,有的则只是容易令人产生误解的“噱头”,想做精明的消费者首先要破解广告噱头背后的秘密。
仔细研究旅行社的行程说明就会发现,绝大多数的“特惠线路”其实并没有广告说的那么夸张。以今年比较流行的“买一送一”为例,某旅行社推出“新加坡马来西亚6日游”,广告上的报价是“1999元起”而且“买一送一”,这么算下来,丽人同游平均不足千元?但事实并非如此。首先,1999元指的是“基础团费”,不包含燃油附加税、机场建设费,也不包括报名此线路必须参加的配套自费项目费用。如果加上这些费用。这个6日游的报价就上升到3879元。与此同时,“买一送一”送的只是“基础团费”,其他费用都还是要原价付的。这样一算,两人出游的总费用就是5759元,比预想中的高了3760元。事实上,除非特别说明,所有旅行社打出的优惠都是针对基础团费。如果事先说明得够清楚倒还有拒绝的机会,但若是踏上行程才逼着让你多掏腰包就有苦难说了,这样的广告噱头不可不防。
除了旅游市场,其他地方的广告噱头也不会少,最常见的促销陷阱有二:第一是打折,明码标价倒算了,最怕就是信息不对称,是商家在原价提高的基础上反馈回来的。有些甚至明降晴升。其次就是“购物有礼”,送卡、返券、积分都在此列。既然给消费者实惠。为什么不直接降价呢?等到抱回一堆“鸡肋”可就来不及后悔了。
不为多余功能买单
有位资深的“驴友”向记者描述她所见到的国内所谓“背包客”的怪现象。一个曾经进藏两次的老背包客和朋友一起去杭州附近爬山,他随便背了一个包就去了,结果遭到了同伴的嗤笑,说他的包“连负重系统都没有”,而同伴们装备精良,登山包、登山鞋、专用水壶一应俱全。
把很个人的背包旅行变成时尚,可能是媒体、出版商、旅游部门以及户外器材商家的共谋。媒体要造话题,出版商要出旅游指南和游记,商家要卖器材,糊涂的消费者则为此付出大笔的金钱。事实上绝大多数的旅行者都只是“上车睡觉、下车拍照”,对于我们而言,“全防水防风户外装备”、“超轻背囊”这样的装备只能是浪费。
产品功能严重富余在家电、数码行业更为严重,手机就不用说了,能净化空气的空调、带游戏功能的电视机、会播放音乐的电风扇、可录音留言的电冰箱……各种“身兼数职”的家电比比皆是,许多功能虽然新奇有趣,却并不实用。比如有些空调除制冷、制热的功能以外,还附加了净化空气和杀菌的功能,有的仅“抗菌”一项就列举出了至少4种方式,而有的空调除净化空气和杀菌之外,还增添了“氧吧”功能,喊出“健康全攻略”的口号。电冰箱也是如此,不仅制冷,还要抗菌,最好还能够上网,有的还有录音装置,据说这是为了方便冰箱主人互相留言用的。只是不知道1元钱的冰箱贴加上小纸条就能实现的功能凭啥要比别人多花几百块。
复杂而又无用的功能,除了带来资金上的浪费之外,还会造成额外的成本。据业内人士的估算,同样的电器每增加一项功能同时也增加了20%的故障机会,同样也就增加了使用维护的成本。所以说,仔细甄别产品中需要的功能,不光是为了眼下省钱,也是为了将来省心。
控制节日消费的规模
无论有没有经济危机,每年我们都会有几次集体性精神失常。12月的24日、25日、26这三天是最重大的一次,2月的14日是另外一次重要的日子。
12月的那三天一到,很多人就会戴着尖顶绒球帽子、穿着红色天鹅绒外套从商场、餐馆、酒吧、广场、学校、街头等等所有你想得到的地方冒出来,让全世界陷入一片红色毛绒的恐慌当中。剩下来的人则陷入迷狂,不顾一切地去购买那些毫无用处的物品,挤破了头也要花比平时高出几倍的价钱去进入比平时糟糕很多的娱乐场所。人们花1888元一位去享受套餐,在挂满了冬青树枝的房间里,听任服务员一小勺一小勺地为他们分菜。最后,他们拿走你的膏,并刷爆它。
什么是节日?是圣洁?信仰?欢乐?家庭?爱?毫无疑问,首先是消费。所有的东西,都必须通过消费来传达:买礼物送人、请人吃饭、看电影……哪怕是11月11日这样让人伤心的节日,好歹也要对自己好点不是吗?只不过这样的抚慰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罢了。
一般来说,控制节日的消费要从数量和质量两方面着手。比方说,过了“2·14”情人节,“七夕”就可以省了;老婆生日吃了大餐,老公生日自己煮碗面也无妨。另外,选购礼品特别是家里人的礼品更要以实用为上,情人节的鲜花就可以换成新款的春装,结婚纪念日的烛光晚餐也可以变成家用的按摩仪。总而言之,花同样的钱,换回的东西使用次数越多效率才会越高,才算真正的经济适用。
精明消费计划先行
而给自己的消费列出详细的计划,则是经济适用型消费者的必备技能。一般而言,这样的消费计划要包括预算和执行两部分。
趁着百货公司的周年庆买东西,原本是很合算的,但是打折的真谛是为了用较少的金钱买到想要的东西。如果在人潮汹涌的百货商店无谓闲逛,从而产生了更多的计划外消费、甚至是无用消费可就得不偿失了。在进入打折季之前,理性地考虑自己的需要,列出需要添置的物品,并给出适当的价格范围,才不会在岁末的信用卡账单上看到让人心惊肉跳的数字。
有了完整的预算,还要靠强有力的执行。追查自己每一分钱的去向总会在不经意间克制住消费的欲望,这时候“记账”这一古老的理财方式往往最适合你的心意。聪明的女性会时时刻刻盯紧自己的收支状况,身边会有一个小账本,把每天的消费支出都记下来,然后每个月进行比较总结,看看哪些钱该花,哪些钱不该花。然后在下个月消费时就会注意,从而节省开支。收集发票也是一种简单的记账方法,因为收入多半是由公司直接存入户头,支出则较为复杂。将发票按日期收纳好,可以从中分析出自己在衣食住行上的花费,在财力有限的情况下,满足尽可能多的需求。这样不仅有了消费的成果,同时也享受到了消费的过程。
爱面子的年轻人开始在网上淘便宜二手货;一些白领装修新居大力奉行“极简主义”;钱包里一摞一摞的信用卡被塞进抽屉……所谓经济适用型的生活,省钱固然是重要的,但若只记得压缩开支,无非是生生逼出一群葛朗台罢了,一旦经济好转众人又会故态萌生。所以,真正的经济适用型生活应该在省钱的基础上再赋予“精算”的奥义。
不为广告噱头买单
如今的旅游市场可谓是“特惠游”满天飞,翻开报纸上的旅游广告,“第二人立减1000元”、“两人同行第二人减半”、“买一送一”等吸引眼球的优惠令人目不暇接,促销势头之猛已经可以和百货商场的价格战媲美。不过,在各种“特价诱惑”中,有的是货真价实优惠,有的则只是容易令人产生误解的“噱头”,想做精明的消费者首先要破解广告噱头背后的秘密。
仔细研究旅行社的行程说明就会发现,绝大多数的“特惠线路”其实并没有广告说的那么夸张。以今年比较流行的“买一送一”为例,某旅行社推出“新加坡马来西亚6日游”,广告上的报价是“1999元起”而且“买一送一”,这么算下来,丽人同游平均不足千元?但事实并非如此。首先,1999元指的是“基础团费”,不包含燃油附加税、机场建设费,也不包括报名此线路必须参加的配套自费项目费用。如果加上这些费用。这个6日游的报价就上升到3879元。与此同时,“买一送一”送的只是“基础团费”,其他费用都还是要原价付的。这样一算,两人出游的总费用就是5759元,比预想中的高了3760元。事实上,除非特别说明,所有旅行社打出的优惠都是针对基础团费。如果事先说明得够清楚倒还有拒绝的机会,但若是踏上行程才逼着让你多掏腰包就有苦难说了,这样的广告噱头不可不防。
除了旅游市场,其他地方的广告噱头也不会少,最常见的促销陷阱有二:第一是打折,明码标价倒算了,最怕就是信息不对称,是商家在原价提高的基础上反馈回来的。有些甚至明降晴升。其次就是“购物有礼”,送卡、返券、积分都在此列。既然给消费者实惠。为什么不直接降价呢?等到抱回一堆“鸡肋”可就来不及后悔了。
不为多余功能买单
有位资深的“驴友”向记者描述她所见到的国内所谓“背包客”的怪现象。一个曾经进藏两次的老背包客和朋友一起去杭州附近爬山,他随便背了一个包就去了,结果遭到了同伴的嗤笑,说他的包“连负重系统都没有”,而同伴们装备精良,登山包、登山鞋、专用水壶一应俱全。
把很个人的背包旅行变成时尚,可能是媒体、出版商、旅游部门以及户外器材商家的共谋。媒体要造话题,出版商要出旅游指南和游记,商家要卖器材,糊涂的消费者则为此付出大笔的金钱。事实上绝大多数的旅行者都只是“上车睡觉、下车拍照”,对于我们而言,“全防水防风户外装备”、“超轻背囊”这样的装备只能是浪费。
产品功能严重富余在家电、数码行业更为严重,手机就不用说了,能净化空气的空调、带游戏功能的电视机、会播放音乐的电风扇、可录音留言的电冰箱……各种“身兼数职”的家电比比皆是,许多功能虽然新奇有趣,却并不实用。比如有些空调除制冷、制热的功能以外,还附加了净化空气和杀菌的功能,有的仅“抗菌”一项就列举出了至少4种方式,而有的空调除净化空气和杀菌之外,还增添了“氧吧”功能,喊出“健康全攻略”的口号。电冰箱也是如此,不仅制冷,还要抗菌,最好还能够上网,有的还有录音装置,据说这是为了方便冰箱主人互相留言用的。只是不知道1元钱的冰箱贴加上小纸条就能实现的功能凭啥要比别人多花几百块。
复杂而又无用的功能,除了带来资金上的浪费之外,还会造成额外的成本。据业内人士的估算,同样的电器每增加一项功能同时也增加了20%的故障机会,同样也就增加了使用维护的成本。所以说,仔细甄别产品中需要的功能,不光是为了眼下省钱,也是为了将来省心。
控制节日消费的规模
无论有没有经济危机,每年我们都会有几次集体性精神失常。12月的24日、25日、26这三天是最重大的一次,2月的14日是另外一次重要的日子。
12月的那三天一到,很多人就会戴着尖顶绒球帽子、穿着红色天鹅绒外套从商场、餐馆、酒吧、广场、学校、街头等等所有你想得到的地方冒出来,让全世界陷入一片红色毛绒的恐慌当中。剩下来的人则陷入迷狂,不顾一切地去购买那些毫无用处的物品,挤破了头也要花比平时高出几倍的价钱去进入比平时糟糕很多的娱乐场所。人们花1888元一位去享受套餐,在挂满了冬青树枝的房间里,听任服务员一小勺一小勺地为他们分菜。最后,他们拿走你的膏,并刷爆它。
什么是节日?是圣洁?信仰?欢乐?家庭?爱?毫无疑问,首先是消费。所有的东西,都必须通过消费来传达:买礼物送人、请人吃饭、看电影……哪怕是11月11日这样让人伤心的节日,好歹也要对自己好点不是吗?只不过这样的抚慰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罢了。
一般来说,控制节日的消费要从数量和质量两方面着手。比方说,过了“2·14”情人节,“七夕”就可以省了;老婆生日吃了大餐,老公生日自己煮碗面也无妨。另外,选购礼品特别是家里人的礼品更要以实用为上,情人节的鲜花就可以换成新款的春装,结婚纪念日的烛光晚餐也可以变成家用的按摩仪。总而言之,花同样的钱,换回的东西使用次数越多效率才会越高,才算真正的经济适用。
精明消费计划先行
而给自己的消费列出详细的计划,则是经济适用型消费者的必备技能。一般而言,这样的消费计划要包括预算和执行两部分。
趁着百货公司的周年庆买东西,原本是很合算的,但是打折的真谛是为了用较少的金钱买到想要的东西。如果在人潮汹涌的百货商店无谓闲逛,从而产生了更多的计划外消费、甚至是无用消费可就得不偿失了。在进入打折季之前,理性地考虑自己的需要,列出需要添置的物品,并给出适当的价格范围,才不会在岁末的信用卡账单上看到让人心惊肉跳的数字。
有了完整的预算,还要靠强有力的执行。追查自己每一分钱的去向总会在不经意间克制住消费的欲望,这时候“记账”这一古老的理财方式往往最适合你的心意。聪明的女性会时时刻刻盯紧自己的收支状况,身边会有一个小账本,把每天的消费支出都记下来,然后每个月进行比较总结,看看哪些钱该花,哪些钱不该花。然后在下个月消费时就会注意,从而节省开支。收集发票也是一种简单的记账方法,因为收入多半是由公司直接存入户头,支出则较为复杂。将发票按日期收纳好,可以从中分析出自己在衣食住行上的花费,在财力有限的情况下,满足尽可能多的需求。这样不仅有了消费的成果,同时也享受到了消费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