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课改的日益深入,初中体育课堂教学改革也在如火如荼的进行。教师角色发生了转变,教与学的方式也有了全新的变革,这在教育理论与实践领域产生了极大影响。本文从多个方面着手,对初中体育教学改革进行了探讨。
新课改 初中体育 教学改革
一、转变教学角色,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
传统教学中教师的讲是教师牵着学生走,学生围绕教师转。这是以教定学,让学生配合和适应教师的教。长此以往,学生习惯被动学习,学习的主动性也渐渐丧失。显然,这种以教师“讲”为中心的教学,使学生处于被动状态。不利于学生潜能开发和身心发展。新课程中传统意义上被认为是知识传授者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将被师生互教互学所代替。教师不再是一个单纯的传授者了,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教,是为了不教,现在科学知识量多且发展快,教师要在短短的几年学校教育里把所教学科的全部知识传授给学生已是不可能了,而且也没有这个必要,学生获得知识的渠道应该多样化。教学中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不应轻易地下结论,不搞独断专行,不把学生的思维一棍子打死。尽量做到:要用发展的眼光多元的思维来看学生,相信学生会成功。台湾著名作家林清玄在山东大学演讲时告诉大学生们,什么是成功的人,就是今天比昨天更有智慧的人,今天比昨天更慈悲的人,今天比昨天更懂得爱的人,今天比昨天更懂得生活美的人,今天比昨天更懂得宽容的人;要以发散的思维看来学生,多尊重学生的想法,少一些纯科学性的、系统性的术语。新课程提倡,教是为了学生的学,教学评价标准也应以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二、优化整合教材内容,激发学生兴趣
在日常体育教学中,教师通常都会注意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体育教学是学生参与性最强的一门学科,只有在学生的积极主动地参与下,才能达到课的学习目标和完成学习任务。学习欲望是伴随着兴趣而来的。在体育学习中学生第一次接触新内容时兴趣特别的浓,那种学习欲望是自发的,来自于内心的。然而就某一学科的文化知识的学习而言要真正掌握有关的知识技能,必须有一个多次操练的过程。体育学习中技术、技能、知识的掌握过程更是如此,这种反复的操练是一种必须的实践。当学生在体育学习中反复地重复某一练习时,会产生厌烦的情绪,这种情绪的产生将原本高涨的学习欲望降到冰点。
综观学生的表现态度,我们可以看出一般来说,学生对于自主性强的内容,竞争性强的内容,能迅速看到结果的内容的学习欲望明显强烈。体育教学中的不同内容对于学生学习欲望值是有着明显的差别的。在教学中优化整合教材,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非常重要。为此,教师应尽量将课堂教学设计得生动有趣,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学习。在体育教学中,表现特别好的学生,最大的期望莫过于得到教师恰如其分地评价和鼓励。有某些过失的学生,最害怕的莫过于受到教师的挖苦和冷遇。遇到上述情况,正确的做法应该是表扬为主,就实事求是地给予表扬,并提出新的期望,鼓励其向更高的目標迈进。
三、尝试创新性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性学习,并使他们形成创新性的学习习惯,不仅能使学生获取更多的知识和技能,挖掘更多的潜能,而且还能使学生形成创新的意识和能力,获得更多的成功体验。教学中教师可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丰富学生学习的资源所谓信息化学习是指学生利用各种媒体进行体育知识和技能学习的过程。电视、杂志、网络等使知识成为全人类的共同财富,日新月异、丰富多彩的体育信息通过各种媒体显现出来,吸引着学生去阅读和观看。因此,教师应鼓励学生充分利用信息资源丰富自己的学习内容,使学生能更好地达成学目标。此外由于体育课堂教学的时间有限,学生在课堂上所学到的体育知识和技能也就有限;现在流行的运动项目一般不可能都进入课堂,但其中多数项目又很受学生欢迎,学生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有选择地进行活动。为此教师可以鼓励和引导学生参加社区体育活动,在节假日进行体育活动等。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应鼓励学生充分利用课外、校外的课程资源,积极进行体育活动,这有助于学生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有助于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等方面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
四、改进教学评价,实施新课程评价意义
在以往的评价中,只强调某项技术的运动成绩,不注意教学过程中较为相关的态度,行为等,不太重视教学中运动技术的运用和运动参与程度。学生评价的单一、片面、呆板的方法,在新课程实施中已严重影响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参与和体育锻炼的兴趣热情,使新课程的评价不能起到促进学生学习的作用,反而抹煞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有一些同学由于某些原因身体素质不错,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成绩不进反退,这样的同学会在原有的评分基础上降一个等级;相反,有一些同学原来身体素质很差,但是经过自己的不懈努力使成绩有了比较明显的提高,虽然此时的成绩仍然很差,但是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升一个等级。为此教师应承认学生存在的差异、区别对待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在最适合自己的学习环境中求得最好的发展,使人人都有“成就感”,这样,有利于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并根据教师的要求及时把学练过程中的问题加以总结、改进。教师也根据反馈回来的教学信息,及时修正教学目标,形成良性循环:教师制定教学目标→学生学练→学生自我评价学练效果→信息反馈→教师修订新的目标。
新课改 初中体育 教学改革
一、转变教学角色,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
传统教学中教师的讲是教师牵着学生走,学生围绕教师转。这是以教定学,让学生配合和适应教师的教。长此以往,学生习惯被动学习,学习的主动性也渐渐丧失。显然,这种以教师“讲”为中心的教学,使学生处于被动状态。不利于学生潜能开发和身心发展。新课程中传统意义上被认为是知识传授者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将被师生互教互学所代替。教师不再是一个单纯的传授者了,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教,是为了不教,现在科学知识量多且发展快,教师要在短短的几年学校教育里把所教学科的全部知识传授给学生已是不可能了,而且也没有这个必要,学生获得知识的渠道应该多样化。教学中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不应轻易地下结论,不搞独断专行,不把学生的思维一棍子打死。尽量做到:要用发展的眼光多元的思维来看学生,相信学生会成功。台湾著名作家林清玄在山东大学演讲时告诉大学生们,什么是成功的人,就是今天比昨天更有智慧的人,今天比昨天更慈悲的人,今天比昨天更懂得爱的人,今天比昨天更懂得生活美的人,今天比昨天更懂得宽容的人;要以发散的思维看来学生,多尊重学生的想法,少一些纯科学性的、系统性的术语。新课程提倡,教是为了学生的学,教学评价标准也应以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二、优化整合教材内容,激发学生兴趣
在日常体育教学中,教师通常都会注意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体育教学是学生参与性最强的一门学科,只有在学生的积极主动地参与下,才能达到课的学习目标和完成学习任务。学习欲望是伴随着兴趣而来的。在体育学习中学生第一次接触新内容时兴趣特别的浓,那种学习欲望是自发的,来自于内心的。然而就某一学科的文化知识的学习而言要真正掌握有关的知识技能,必须有一个多次操练的过程。体育学习中技术、技能、知识的掌握过程更是如此,这种反复的操练是一种必须的实践。当学生在体育学习中反复地重复某一练习时,会产生厌烦的情绪,这种情绪的产生将原本高涨的学习欲望降到冰点。
综观学生的表现态度,我们可以看出一般来说,学生对于自主性强的内容,竞争性强的内容,能迅速看到结果的内容的学习欲望明显强烈。体育教学中的不同内容对于学生学习欲望值是有着明显的差别的。在教学中优化整合教材,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非常重要。为此,教师应尽量将课堂教学设计得生动有趣,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学习。在体育教学中,表现特别好的学生,最大的期望莫过于得到教师恰如其分地评价和鼓励。有某些过失的学生,最害怕的莫过于受到教师的挖苦和冷遇。遇到上述情况,正确的做法应该是表扬为主,就实事求是地给予表扬,并提出新的期望,鼓励其向更高的目標迈进。
三、尝试创新性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性学习,并使他们形成创新性的学习习惯,不仅能使学生获取更多的知识和技能,挖掘更多的潜能,而且还能使学生形成创新的意识和能力,获得更多的成功体验。教学中教师可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丰富学生学习的资源所谓信息化学习是指学生利用各种媒体进行体育知识和技能学习的过程。电视、杂志、网络等使知识成为全人类的共同财富,日新月异、丰富多彩的体育信息通过各种媒体显现出来,吸引着学生去阅读和观看。因此,教师应鼓励学生充分利用信息资源丰富自己的学习内容,使学生能更好地达成学目标。此外由于体育课堂教学的时间有限,学生在课堂上所学到的体育知识和技能也就有限;现在流行的运动项目一般不可能都进入课堂,但其中多数项目又很受学生欢迎,学生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有选择地进行活动。为此教师可以鼓励和引导学生参加社区体育活动,在节假日进行体育活动等。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应鼓励学生充分利用课外、校外的课程资源,积极进行体育活动,这有助于学生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有助于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等方面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
四、改进教学评价,实施新课程评价意义
在以往的评价中,只强调某项技术的运动成绩,不注意教学过程中较为相关的态度,行为等,不太重视教学中运动技术的运用和运动参与程度。学生评价的单一、片面、呆板的方法,在新课程实施中已严重影响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参与和体育锻炼的兴趣热情,使新课程的评价不能起到促进学生学习的作用,反而抹煞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有一些同学由于某些原因身体素质不错,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成绩不进反退,这样的同学会在原有的评分基础上降一个等级;相反,有一些同学原来身体素质很差,但是经过自己的不懈努力使成绩有了比较明显的提高,虽然此时的成绩仍然很差,但是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升一个等级。为此教师应承认学生存在的差异、区别对待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在最适合自己的学习环境中求得最好的发展,使人人都有“成就感”,这样,有利于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并根据教师的要求及时把学练过程中的问题加以总结、改进。教师也根据反馈回来的教学信息,及时修正教学目标,形成良性循环:教师制定教学目标→学生学练→学生自我评价学练效果→信息反馈→教师修订新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