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语文教学的思考

来源 :现代科学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loria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教三十余年,辗转义务教育阶段各学科,周而复始的站在三尺讲台上,感受到着教育改革的冲击以挑战,青眼目睹了祖国教育事业的变化,感受到了农村教育和城市教育的差距。特别是在我们贵州盘县两河学生流动性较明显,滚滚的进城读书潮,驱走了琅琅书声,留下几许冷寂和深深的思索。自参加工作以来,所从事初中语文教学工作情有独钟,我认为只要良心从教,安心钻研,善心对待,方能使学生成才。有如下几点思考:
  一、语文要重视读,用读促进知
  很长时间总是怀念小学时的读书经历,一班学生放开喉咙,摇头晃脑,教室里人声鼎沸,好不热闹。不知大家可有这种体念,脑海中印象最深的诗句、名言,小学时记忆的居多。是的,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大声的,毫无顾忌的诵读离初中语文教学越来越远了。尤其是农村初中,由于人才凋零,高亢的诵读已几成天籁。须知琅琅的书声可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人文环境,同时其潜移默化的渗透作用也是非常巨大的。
  以前,私塾里常常傳出诸如“人之初,性本善”,“关关睢鸠在河之洲”之类的读书声,那是先生让学生诵读诗歌和文章。这些学生对于这些诗文的意思可能不甚了了。但在诵读过程中,诗歌优美的韵律,如画的意境,甚至深奥的道理,通过诵读便“渗透”到了学生的头脑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年龄和知识的增长,他们会渐渐理解了所背诵诗文的意思。人们常说的“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等等,说的正是这个道理。因此,农村初中,注重诵读,回归语文教学的本真尤为重要。
  语文教学中,诵读方式很多,如齐读,小组竞读,个别读,分角色读,表演读等等。只有放声读,多读,才能读出韵味,读出情感,读出语文,语文教学才实至名归。
  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材施教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重要思想,提出了合作探究的教学思维,一时间表演课,讨论课,情景模拟课等各种新颖的课型百花齐放,蔚为壮观。在网上看了名师的优秀示范课,在教学中教师主要重视学生的表演和自主学习,打破常规引导学生学习。这样的课堂得到很好, 气氛活跃,生动形象,形式新颖,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精神,这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另外在从事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不同文体的教学,我认为自有其内在的规律和要求,也有其必需让学生掌握的知识点。如记叙文的六要素,人称、线索、主题;议论文的论点、论据、论证,结构、语言;说明文的说明对象、方法、语言等等。虽然上述各知识点不需每篇文章均必详细列出,但在一系列的教学中,这些知识的教授和渗透是必须的。语文教材,七年级偏重记叙文,八年级几个单元说明文的学习,九年级议论文的增多,不正是教材编者对文体知识的系统学习的重视吗?脱离文体特点,放弃文体基本知识掌握,要谈人文性,学生的个性发展,创新和探究,无疑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也失去了语文教学的工具性意义。
  语文教学应根据不同的文体特点,在掌握文本基本内容的基础上作合理、有度的个性阅读。
  三、紧抓语文课的核心目标,有的放矢
  一节语文课不论采取何种教学方式,教学目的总是会有的,且有时会有几个。一节好的语文课像一篇优美的文章,总有一个中心内容或一中心目标。不管是师生互动的教学,还是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不管是讨论合作学习,还是动手实验操作,其培养目标应是明确的,集中的,重点突出的。当然一节语文课有个核心目标还不够,还应再找一个牵一点而动全课的切入点。让学生文中按先后顺序查找,归纳,迅速掌握文章内容,并以老师的表现,学生的反应来印证巩固,实践证明,明确了课堂教学的核心目标,也便确定了师生活动的方向和区域,可以使课堂教学任务完成得更好;选择了切入点,使学生积极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可以使教学率更高,效果更好。
  四、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当今各级示范课、观摩课、优质课纷至沓来。“多媒体”“电教化”“课件”等概念备受青睐。想讲好课,没课件,没多媒体,没电教化,对不起,免谈。上述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在一定程度上让课堂形象、生动、直观,氛围浓厚,能较好地实现课堂目标。但无论是课件还是多媒体,真正动手动脑的是老师。这究竟是教师围着学生转呢,还是学生围着教师转呢?而且作为农村初中,这些先进教学手段确实难于普及,这里我主张培养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语文的学习是一个积累的过程,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我在所教班级中设了5个语文兴趣小组,让每个小组成员每周必向其他同组同学推荐精彩句子、诗文,并阐述推荐理由。如公议好的做法或内容还可以向其它小组推荐。这样人人动手,充分调动了语文学习的积极性。
  语文的学习不仅是一个理解消化的过程,也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在语文教学中让同学们根据自已的理解,通过绘画、表演、歌唱等形式对文本内容进行再创造,能收到极好的效果。总之,语文课堂中动手能力的培养,对确定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深化探究式学习方式,建立科学高效理想的语文教学,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五、语文教学注意培养学生情感
  语言不仅是传递信息的工具,还是传递情感的工具。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不仅是知识的输送,更应是情感道德的熏陶培养过程。完整的语文教学,在进行理性思维训练的同时,还应充分利用教材的情感因素,通过各种手段使学生能认知、理解、体会其中的感情。只有通情了才能达理,只有让学生受到心灵的触动,才能更好地体味文章作者的良苦用心,用情感来触动学生,青少年的情感培养和身体发育一样,需要我们不断挖掘文本,设境创情,为他们提供更多的精神涵养,他们才会人格更健全,精神更丰富。当我们的语文课到处都有情感的绿洲时,青少年的情感发育才会果实累累,同学们上语文课的兴趣才能长盛不衰。我们的语文教学才会不断创新,引领各学科前列。
其他文献
英语是中等职业学校的主要文化课程之一。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国际交往日益增多,英语的重要性也显得越来越突出,各行各业都需要掌握不同程度英语的人才,不少用人单位也将英语水平作为录用人才的必备条件之一。国际政治、经济交流日益频繁,英语作为一种国际语言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显得越来越重要。掌握英语基础知识,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对中职生来说是必备的技能之一。而当前中职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不浓
期刊
新课标强调:“要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地方给学生留下许多想象空间,教师可结合阅读教学,启发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进行想象训练。这样既有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能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更主要的是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下面分别从两个角度谈谈凭借教材进行想象训练的几种具体方法。  一、从课文的不同构成成分入手,进行想象训练  1.
期刊
数学很好玩,数学很漂亮,在数学家眼中,数学就像一位恋人……  数学家大会上,一位位数学大师用洋溢着激情的字眼描绘数学。但数学真的那么美吗?对于大多数中国学生来说,他们感受不到数学的魅力。  现在,中小学里多数学生对学习数学缺乏兴趣,花的力气不少,但成绩并不好,数学成了学习的负担。著名数学家、中科院数学与系统科学院院长杨乐认为,这其中有教材内容过多过繁的原因;有教师水平不齐整,教得不够活的原因;更有
期刊
礼仪教育是指对他人尊重及赢的他人尊重。作为21世纪的幼儿教师,让幼儿理解宽容、谦让、诚实的待人态度和庄重大方,热情友好的习惯。幼儿园《纲要》中也明确提出:品德教育应以情感教育,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主,注重潜移默化的影响,并贯穿于幼儿的一日生活和各项活动之中开展丰富多彩的礼仪活动是培养幼儿礼仪习惯的基础让孩子们在玩乐中学习礼仪规范,对孩子们来说,很多深奥复杂的礼仪规范,难以理解,不容易记住,所以
期刊
面对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生产过程日益智能化以及新科技革命带来的挑战,现代社会急需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才。个体创造潜能的发挥,首先依赖个体主体性的充分体现。弘扬人的主体性是现代教育最重要的特征。现代教育越来越重视每个人一生的发展,越来越关注每个学生潜能的开发和个性的发展。小学数学教学有着自身的特点和规律,但它的基本出发点在于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展。  小学数学探究式课堂教学,主要
期刊
【摘要】读是学习语文的一扇窗口,也是感受语言、训练语感的基本方式。要让学生充分地读,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关键词】语感 生活体验 情感体验  语感是指对语言文字的意义和情味的敏锐感受力,是读者将自己的生活经验融合到语言文字上去的结果。它包含对语言文字的正确、丰富的理解力,又包含用语言文字准确、生动地反映生活的表现力。 郭沫若曾经说过“大凡一个作家
期刊
每年春节刚过,许多学生家长就离家别子,踏上了外出务工的征程,带走的是新一年的希望和憧憬,留下的是故土家园和一家老小。“留守学生”——一个伴随着民工潮而生的群体,就自然而然地摆在了我们每位教师的面前。这些长期与父母分离的“留守学生”,往往会出现心理障碍和感情危机,严重影响了这些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为此,我校积极开展 “关爱留守学生”的活动,成立了“亲情之家”等模拟家庭,有的教师挂钩的“留守学生”甚至多
期刊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无疑是基础教育的一场革命。新课标下数学教学过程是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主动掌握数学知识,发展数学能力,形成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的认识与发展相统一的过程,而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双边活动要以教材为中介,教材把他们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教材的编写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法。  新课程标准的观念强调我们教师要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在传统教育观念下所编写的旧教材,过
期刊
教育心理学认为:创造性思维能力是创新能力的基本组成部分。因此每位教师都应彻底转变教育观念,以发展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重点,全面落实新课改要求。对于小学数学教学而言,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是全面提升学生数学能力、落实素质教育的根本方法。积几十年数学教学之心得,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一、认真钻研教材教法,注意教学的梯度和层次  学生接受新知识、掌握新技能,总是由
期刊
我家姐妹六个,儿时原本清贫艰苦的生活由于母亲的双手而变得温暖而幸福了许多。还记得每天清晨那一打打的千层底布鞋,还记得春节那一件件受风的黄格格布衣(那时家里没有缝纫机),更记得兄弟姐妹调皮是那高高举起却迟迟不肯落下的手!  我是家中的大姐。从小身体羸弱多病,尤其是一双手一到冬天就会肿的像蛤蟆肚子一样,母亲看了心疼的只掉眼泪。每晚放学回家炕上就会有一盆用茄子杆与辣椒叶子熬成的水,无论多晚,母亲都会坐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