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语文朗读教学现状分析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朗读是一种最重要、最经常的训练手段。是培养学生正确的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能力的基础训练,也是发展学生思维,提高学生认识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各年级都要重视朗读,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感的作用。”学习语文,学习一篇课文首先是读。不管是默读还是朗读,是速读还是慢读,是粗读还是精读,总之是先要读。可以说,没有读就没有语文学习。语文朗读教学现状分析如下:
(1)教师对朗读教学在思想上不重视。
(2)朗读时间不够充分。
(3)淡化了教师的范读。
(4)朗读指导过于机械。
2.朗读教学的方法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是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与教材这三者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中展开的统一过程。”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教材是媒介。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朗读教学呢?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下面就从作为教学主导的教师这一方面,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2.1 遵循教学规律,逐步实施朗读教学。
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课文的时候,要使学生的情感自然而然地与作者的情感交融在一起,入情入境,使学生朗读真正做到流畅自如,感情丰富。因此,在朗读教学中绝不可急于求成,应引导学生由易到难,循序渐进,逐步深入。
2.2 创设情境,激发朗读。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只有当感情的血液在知识这个活的机体中欢腾流动的时候,知识才会融及人的精神世界”。叶老也将有感情的朗读称为美读:“设身处地的,激昂处还它个激昂,委婉处还它个委婉……务期尽情发挥作者当时的情感。”
以情动情,使学生在爱与憎,悲与欢的心灵火花的撞击中与课文内含的理念相沟通,产生共鸣效应。也只有通过教学设计,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朗读情趣,才能使学生乐读、好读、善读。
2.3 教师示范,指导朗读。
朗读教学可以利用学生的模仿心理,通过教师的优秀示范达到较好的效果。教师的范读可分为两个层次:第一,是语言因素的范读,目的是使学生注意朗读材料的语言因素。这种范读,一般要采用介绍性的语气(不能角色化),重要词前要有启示性停顿。朗读的速度要稍慢一些,甚至还可以适时地做些精当的评点。第二,是建立在第一层次上的范读,即内容上的范读,表情性的范读。这种范读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表现朗读材料内在的思想、感情和韵律。这对语文老师是一个基本要求。教师切不可不分层次地统一用录音磁带范读,因为朗读磁带一般由艺术表演家录制而成,其阅历和感情与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接受能力有相当大的差距,如果不考虑教学对象和教学条件,硬要机械模仿,无异于拔苗助长,达不到朗读教学应有的教学效果。因此,“朗读——感知理解——背诵——进一步理解”,这是我们小学生学习语文最根本的途径。
以上就是我在教学实践中对朗读教学的感悟。当然,朗读教学作为教学方法之一,其作用和途径还有许多,还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和探索,下面我就进一步谈谈我的朗读教学实践。
3.语文教学中的朗读教学实践
为了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让学生养成朗读的良好习惯,我经常组织多种形式的朗读练习和开展多样化的课内外朗读活动。
朗读水平的提高主要靠经常性进行朗读练习。朗读水平练习的形式应该随朗读的时间、内容、目的不同经常变换。我在教学中发现,朗读形式经常变化,有利于唤起学生的朗读的兴趣。课堂朗读训练可以通过播放课文录音,示范朗读,指名朗读,轮读、接读、齐读、小组读,分角色读等形式渗透朗读教学。一些精彩生动的片段、内含深远的语段、历代传颂的古诗名篇,则要求反复朗读,熟读成诵。朗读水平的提高,不能光靠课内练习,必须要辅之以多样化的课外朗读活动。
3.1 课前练说。
多年来,我一直坚持利用课前三分钟时间进行“课前练说”。“课前练说”对提高学生的说话、写作、交际能力有重要的作用:①能在开课之前创设一种良好的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②能积累词语、丰富词汇,起到“变式复习”的作用。③能加强听说能力的训练,促进读写能力的发展。④让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利用好课前练说这段时间不但能使课堂教学锦上添花,而且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阅读范围的拓展,倾听他人观点的能力等方面的训练得到有机的结合。
3.2 朗读欣赏。
要教会学生朗读,首先应教会学生欣赏朗读。我在课堂上经常播放或亲自朗读一些优美的课文朗读片段,让学生来欣赏,让他们感受朗读中鲜明的节奏,抑扬的语调,以及语言的气韵及美感,以此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这样不仅帮助他们理解了原文,还让学生知道了不同的文章应该如何去读。
3.3 朗读比赛。
我还经常在课堂上举行诗歌,散文等的朗读比赛,来检验学生的朗读成果,同时也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我往往采用分组的形式,把全班分成三到四个小组,每组推荐几名同学分别代表各自小组参加诗歌,散文及剧本(分角色朗读)的朗读比赛,个人单项计分,小组计总分。学生的积极性很高,他们在这个时候都体现出了高度的团结协作的精神。参赛同学为了本组的荣誉,往往都极其认真,投入地进行比赛,所以他们的朗读发挥得比平时还好,有些同学在这种气氛下还超水平发挥,他们抑扬顿挫,声情并茂的朗读赢得了全班同学的阵阵掌声。
3.4 课本剧表演。
课本剧是根据课文内容组织学生编排的角色表演,学生要走进文本,与作者对话,与文中人物对话。在课本剧表演中,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将情节紧凑,人物鲜明的课文改编成小品式的课本剧。课本剧表演对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和表达能力有很大帮助,它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活动的空间,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也是最能体现人物本质的。没有什么比深入到情境中去揣摩人物的语言更有说服力和表现力了。
总之,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要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就必须重视语文朗读教学,使学生在朗读中得到美的享受和情感的熏陶,让他们真正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的无穷魅力。在语文教学中加强朗读教学作用是显而易见的,针对我们目前在课堂教学中的情况,要研究的东西很多。我想,只要我们不断研究,一定会对朗读教学产生新的认识,一定会探索出更多,更新的研究途径和教学方法。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朗读是一种最重要、最经常的训练手段。是培养学生正确的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能力的基础训练,也是发展学生思维,提高学生认识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各年级都要重视朗读,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感的作用。”学习语文,学习一篇课文首先是读。不管是默读还是朗读,是速读还是慢读,是粗读还是精读,总之是先要读。可以说,没有读就没有语文学习。语文朗读教学现状分析如下:
(1)教师对朗读教学在思想上不重视。
(2)朗读时间不够充分。
(3)淡化了教师的范读。
(4)朗读指导过于机械。
2.朗读教学的方法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是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与教材这三者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中展开的统一过程。”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教材是媒介。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朗读教学呢?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下面就从作为教学主导的教师这一方面,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2.1 遵循教学规律,逐步实施朗读教学。
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课文的时候,要使学生的情感自然而然地与作者的情感交融在一起,入情入境,使学生朗读真正做到流畅自如,感情丰富。因此,在朗读教学中绝不可急于求成,应引导学生由易到难,循序渐进,逐步深入。
2.2 创设情境,激发朗读。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只有当感情的血液在知识这个活的机体中欢腾流动的时候,知识才会融及人的精神世界”。叶老也将有感情的朗读称为美读:“设身处地的,激昂处还它个激昂,委婉处还它个委婉……务期尽情发挥作者当时的情感。”
以情动情,使学生在爱与憎,悲与欢的心灵火花的撞击中与课文内含的理念相沟通,产生共鸣效应。也只有通过教学设计,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朗读情趣,才能使学生乐读、好读、善读。
2.3 教师示范,指导朗读。
朗读教学可以利用学生的模仿心理,通过教师的优秀示范达到较好的效果。教师的范读可分为两个层次:第一,是语言因素的范读,目的是使学生注意朗读材料的语言因素。这种范读,一般要采用介绍性的语气(不能角色化),重要词前要有启示性停顿。朗读的速度要稍慢一些,甚至还可以适时地做些精当的评点。第二,是建立在第一层次上的范读,即内容上的范读,表情性的范读。这种范读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表现朗读材料内在的思想、感情和韵律。这对语文老师是一个基本要求。教师切不可不分层次地统一用录音磁带范读,因为朗读磁带一般由艺术表演家录制而成,其阅历和感情与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接受能力有相当大的差距,如果不考虑教学对象和教学条件,硬要机械模仿,无异于拔苗助长,达不到朗读教学应有的教学效果。因此,“朗读——感知理解——背诵——进一步理解”,这是我们小学生学习语文最根本的途径。
以上就是我在教学实践中对朗读教学的感悟。当然,朗读教学作为教学方法之一,其作用和途径还有许多,还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和探索,下面我就进一步谈谈我的朗读教学实践。
3.语文教学中的朗读教学实践
为了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让学生养成朗读的良好习惯,我经常组织多种形式的朗读练习和开展多样化的课内外朗读活动。
朗读水平的提高主要靠经常性进行朗读练习。朗读水平练习的形式应该随朗读的时间、内容、目的不同经常变换。我在教学中发现,朗读形式经常变化,有利于唤起学生的朗读的兴趣。课堂朗读训练可以通过播放课文录音,示范朗读,指名朗读,轮读、接读、齐读、小组读,分角色读等形式渗透朗读教学。一些精彩生动的片段、内含深远的语段、历代传颂的古诗名篇,则要求反复朗读,熟读成诵。朗读水平的提高,不能光靠课内练习,必须要辅之以多样化的课外朗读活动。
3.1 课前练说。
多年来,我一直坚持利用课前三分钟时间进行“课前练说”。“课前练说”对提高学生的说话、写作、交际能力有重要的作用:①能在开课之前创设一种良好的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②能积累词语、丰富词汇,起到“变式复习”的作用。③能加强听说能力的训练,促进读写能力的发展。④让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利用好课前练说这段时间不但能使课堂教学锦上添花,而且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阅读范围的拓展,倾听他人观点的能力等方面的训练得到有机的结合。
3.2 朗读欣赏。
要教会学生朗读,首先应教会学生欣赏朗读。我在课堂上经常播放或亲自朗读一些优美的课文朗读片段,让学生来欣赏,让他们感受朗读中鲜明的节奏,抑扬的语调,以及语言的气韵及美感,以此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这样不仅帮助他们理解了原文,还让学生知道了不同的文章应该如何去读。
3.3 朗读比赛。
我还经常在课堂上举行诗歌,散文等的朗读比赛,来检验学生的朗读成果,同时也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我往往采用分组的形式,把全班分成三到四个小组,每组推荐几名同学分别代表各自小组参加诗歌,散文及剧本(分角色朗读)的朗读比赛,个人单项计分,小组计总分。学生的积极性很高,他们在这个时候都体现出了高度的团结协作的精神。参赛同学为了本组的荣誉,往往都极其认真,投入地进行比赛,所以他们的朗读发挥得比平时还好,有些同学在这种气氛下还超水平发挥,他们抑扬顿挫,声情并茂的朗读赢得了全班同学的阵阵掌声。
3.4 课本剧表演。
课本剧是根据课文内容组织学生编排的角色表演,学生要走进文本,与作者对话,与文中人物对话。在课本剧表演中,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将情节紧凑,人物鲜明的课文改编成小品式的课本剧。课本剧表演对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和表达能力有很大帮助,它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活动的空间,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也是最能体现人物本质的。没有什么比深入到情境中去揣摩人物的语言更有说服力和表现力了。
总之,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要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就必须重视语文朗读教学,使学生在朗读中得到美的享受和情感的熏陶,让他们真正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的无穷魅力。在语文教学中加强朗读教学作用是显而易见的,针对我们目前在课堂教学中的情况,要研究的东西很多。我想,只要我们不断研究,一定会对朗读教学产生新的认识,一定会探索出更多,更新的研究途径和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