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开放性作业是一种以学生为主的学习方式,它尊重学生的主体意愿,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变单一为多变,变单调为有趣;变单层为多层,变无效为有效;变封闭为突破,变传统为创新,有效地激发了孩子们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关键词】开放性作业 激发 积极性
《教育大辞典》对“课外作业”是这样表述的:“根据教师的要求,学生在课外时间独立进行的学习活动。”课外作业作为家校联系的重要纽带,它与课堂教学、课外活动一起构成了完整的小学语文教学体系。它是课堂教学的延续,是课堂教学的外向扩展。
传统性作业大多是单一、重复、机械的抄写。学生没有兴趣,常常把作业视为一种负担,完成得十分被动。
爱因斯坦说:“教育应使提供的东西让学生作为一种宝贵的礼物来享受,而不是作为一种艰苦的任务要他们来负担。”怎样让孩子们享受作业带来的乐趣呢?于是,开放性作业走进了我们的课堂。
一、开放性作业,变单一为多变,变单调为有趣
开放性作业一走进课堂,就把孩子们深深吸引住了。在学第一课《我们的民族小学》时,我让孩子们收集自己感兴趣的民族资料,当好“民族介绍人”。在课堂上我先利用多媒体向孩子们展示少数民族特有的服饰,勾起他们的兴趣。第二天上课,孩子们小手齐刷刷地举起一大片,可见,他们课前都是下足了功夫的。
在第二课《金色的草地》,我让孩子们画画,画出自己心中的“金色草地”。哎呀!语文课居然布置了美术作业,孩子们惊呼真过瘾!酷呆了!在完成作业时他们更是一丝不苟,画得不好,撕了重画。一个比一个画得好。更有同学突发奇想,在画作旁附上自己作的小诗,真可谓诗情画意啊!
二、开放性作业变单层为多层,变无效为有效
传统性作业采取“一刀切”的方法,全班同学无论成绩好坏,作业的难易都是一样的。不能做到有的放矢。开放性作业则根据孩子们的学习程度,设计出不同层次的作业,满足不同水平的学生的需要。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的第12课《听听,秋的声音》是一首赞美秋天的诗,课文用优美的语言描绘秋天特有的声音。如果孩子们能够展开想象,接着续写,用手中的笔写出秋天的美,就再好不过了。可这样的要求对于一部分同学来说也许有些吃力。所以我又布置了“读”,让孩子们在读中有所感,有所悟。让孩子们自由选择。大部分的同学能进行续写,还有很多同学写得很不错,例如:
听听,
秋的声音,
“啪,啪”,
石榴咧开嘴笑了,
露出一排排整齐的牙齿。
孩子们的语言或许还略显稚嫩,他们学观察,学表达。最令我高兴的是,当天没有完成续写的同学看到身边的小伙伴完成得那么棒,也勇敢地拿起了笔,写下了让自己惊喜的句子。
三、开放性作业,变封闭为突破,变传统为创新
崔峦在《大力改进小学语文教学》一文中指出:语文是最开放的、最容易和社会发生联系的学科。我们应该打破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的壁垒,使其成为一泓活水。开放性作业正是顺应了这种要求,突破了校园、教师和课本的封闭状态,使学生置于一种开放、多元、主动、动态的学习环境之中。
我试着根据课文的特点,让开放性作业这一泓活水完完全全地流进我的日常的教学当中:
想,让孩子们大胆想一想,“小摄影师”和高尔基又发生了什么有趣的故事,大胆进行续写。
画,让孩子们用笔画一画,画出“花钟”,用最直观的形式了解到,一天之内,都有哪些不同的花在不同的时间开放。
做,让孩子们动手做一做,找来镜片,亲手做成放大镜,跟着列文虎克走进微观世界,玩出名堂。
演,让孩子们用心演一演,回到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代,和孔子一起拜师。
游,让孩子们跟着课本去旅游,去中断楚江的天门山,和“诗仙”来一场超时空的对话。
开放性作业,让孩子不拘泥于课本的限制,突破了教材为中心、学科为中心的禁锢,有效地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拓展学习语文的空间。
“教者有心,学者得益”,如何让孩子们不被作业所束缚,学得开心,学得轻松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也是值得我们每位教师深思的话题。让孩子在开放性作业里,自由呼吸吧!
参考文献:
[1]陆静.新课程标准下历史教师角色的转变[J]. 考试周刊,2011,(16):61 -61.
[2]黄红艳. 精心设计语文课外作业 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J].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版,2012,(1):53 -54.
作者简介:张莹,上饶市第一小学,邮编:334000
【关键词】开放性作业 激发 积极性
《教育大辞典》对“课外作业”是这样表述的:“根据教师的要求,学生在课外时间独立进行的学习活动。”课外作业作为家校联系的重要纽带,它与课堂教学、课外活动一起构成了完整的小学语文教学体系。它是课堂教学的延续,是课堂教学的外向扩展。
传统性作业大多是单一、重复、机械的抄写。学生没有兴趣,常常把作业视为一种负担,完成得十分被动。
爱因斯坦说:“教育应使提供的东西让学生作为一种宝贵的礼物来享受,而不是作为一种艰苦的任务要他们来负担。”怎样让孩子们享受作业带来的乐趣呢?于是,开放性作业走进了我们的课堂。
一、开放性作业,变单一为多变,变单调为有趣
开放性作业一走进课堂,就把孩子们深深吸引住了。在学第一课《我们的民族小学》时,我让孩子们收集自己感兴趣的民族资料,当好“民族介绍人”。在课堂上我先利用多媒体向孩子们展示少数民族特有的服饰,勾起他们的兴趣。第二天上课,孩子们小手齐刷刷地举起一大片,可见,他们课前都是下足了功夫的。
在第二课《金色的草地》,我让孩子们画画,画出自己心中的“金色草地”。哎呀!语文课居然布置了美术作业,孩子们惊呼真过瘾!酷呆了!在完成作业时他们更是一丝不苟,画得不好,撕了重画。一个比一个画得好。更有同学突发奇想,在画作旁附上自己作的小诗,真可谓诗情画意啊!
二、开放性作业变单层为多层,变无效为有效
传统性作业采取“一刀切”的方法,全班同学无论成绩好坏,作业的难易都是一样的。不能做到有的放矢。开放性作业则根据孩子们的学习程度,设计出不同层次的作业,满足不同水平的学生的需要。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的第12课《听听,秋的声音》是一首赞美秋天的诗,课文用优美的语言描绘秋天特有的声音。如果孩子们能够展开想象,接着续写,用手中的笔写出秋天的美,就再好不过了。可这样的要求对于一部分同学来说也许有些吃力。所以我又布置了“读”,让孩子们在读中有所感,有所悟。让孩子们自由选择。大部分的同学能进行续写,还有很多同学写得很不错,例如:
听听,
秋的声音,
“啪,啪”,
石榴咧开嘴笑了,
露出一排排整齐的牙齿。
孩子们的语言或许还略显稚嫩,他们学观察,学表达。最令我高兴的是,当天没有完成续写的同学看到身边的小伙伴完成得那么棒,也勇敢地拿起了笔,写下了让自己惊喜的句子。
三、开放性作业,变封闭为突破,变传统为创新
崔峦在《大力改进小学语文教学》一文中指出:语文是最开放的、最容易和社会发生联系的学科。我们应该打破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的壁垒,使其成为一泓活水。开放性作业正是顺应了这种要求,突破了校园、教师和课本的封闭状态,使学生置于一种开放、多元、主动、动态的学习环境之中。
我试着根据课文的特点,让开放性作业这一泓活水完完全全地流进我的日常的教学当中:
想,让孩子们大胆想一想,“小摄影师”和高尔基又发生了什么有趣的故事,大胆进行续写。
画,让孩子们用笔画一画,画出“花钟”,用最直观的形式了解到,一天之内,都有哪些不同的花在不同的时间开放。
做,让孩子们动手做一做,找来镜片,亲手做成放大镜,跟着列文虎克走进微观世界,玩出名堂。
演,让孩子们用心演一演,回到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代,和孔子一起拜师。
游,让孩子们跟着课本去旅游,去中断楚江的天门山,和“诗仙”来一场超时空的对话。
开放性作业,让孩子不拘泥于课本的限制,突破了教材为中心、学科为中心的禁锢,有效地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拓展学习语文的空间。
“教者有心,学者得益”,如何让孩子们不被作业所束缚,学得开心,学得轻松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也是值得我们每位教师深思的话题。让孩子在开放性作业里,自由呼吸吧!
参考文献:
[1]陆静.新课程标准下历史教师角色的转变[J]. 考试周刊,2011,(16):61 -61.
[2]黄红艳. 精心设计语文课外作业 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J].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版,2012,(1):53 -54.
作者简介:张莹,上饶市第一小学,邮编:33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