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武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体育项目,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不断积累和丰富起来的宝贵的优秀文化遗产之一。它历史悠久、内涵丰富、博大精深、形式多样、意蕴深邃。然而,进入到现代社会,随着社会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特别是信息革命不断向更高层次延伸,以及在勃兴的大众传播媒介的催化与加速作用下,中华武术正面临着自身可持续发展与应对外来强势体育文化冲击的双重压力。
【关键词】武术大众传媒传统体育 中学生
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人类社会早已置身于半个世纪以前加拿大学者麦克卢汉所预言的电子信息时代,世界范围内的传媒已不可避免地置身于跨文化表达之中。根据媒介理论家詹姆斯·W·凯利(James ·W·Kelly)关于传播和现实之间联系的理解——传播是一个符号程序,现实在这个程序中被创造、被维持、被修复、被改变①——从这种意义上来说,传播就是文化的基础。因而,在这场文化话语权的相互碰撞与争夺中,无论是法国学者阿芒·马特拉(Armand Mattelart)的绝地反思,还是美国学者特德·梅杰(Ted Madger)针锋相对的质疑②,都无时无刻不在从正反两方面敦促武术传播应担负起历史传承与文化自觉的使命,最终融入到“文化多样性”的语境中。③这期间,初中生群体将扮演一个相当重要的角色。
然而,任何一名体育传播的关注者都不得不面对一个不可忽视的事实,就是今天,西方体育文化,以大众传媒为手段彰显着娱乐精神与明星崇拜对体育文化主导地位的悄然占据。由于诸如NBA等主流体育文化在中国民众,特别是青少年学生群体中的强势传播使得我国体育媒介对武术的传播一直以较低“音量”自说自话以及处在不断地被弱化与被边缘化的不利地位。④“武术信息并没有成为诸多媒体的关注内容,甚至已经被某些媒体所遗忘。”⑤甚至是“在国外的发展甚至远远超过了在国内受关注的程度”。⑥结果出现了如乔治·立兹(George Leeds)所言的情况:当我们继续看到全球差异的时候,几乎所有的文化都将受到美国舶来品的影响,美国终将会变成所有人的“第二文化”;⑦于是出现了中学生崇拜西方体育明星,而武术参与意识不强,参与程度不深和以“追逐跆拳道为时尚”的现象。这与武术作为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核心地位极不相称。因此,初中生作为中华武术文化直接和主要的继承者与传播者,他们的大众传播媒介接触行为特征对武术的认知、武术参与及相关影响等问题亟待关注。
初中生阶段是人一生中的黄金时代,也是正值人生观与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从认知的特征上看,初中生的认知能力明显提高,主要表现为自我意识能力、观察力、记忆能力、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得到迅速发展。从情绪、情感上来看,初中生富于激情,但情绪波动较大。根据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初中生群体对事物的认知正处于向“高层次认知发展阶段”过渡,这个阶段所接收的信息对形成正确的认知具有重要意义。
由于武术运动传播的商业化取向,使武术的传播被引入到单纯以赢利为目的险境中。另外,武术传播缺乏引导,社会性的武术传播机构甚至远远多于政府资助或引导的机构。因此,自然化倾向也使得放任自流式的粗放型传播大行其道,直接导致初中学生武术“知识构成的‘扁平化’”。⑧加之部分武术影视作品以玄幻化、神秘化以及过于渲染血腥暴力等不良倾向使得受众群体,特别是初中生群体在武术的认知上产生了一定的偏差,“普遍对武术存在误读”。⑨这种不良影响不仅严重抵消了中国武术中最为深厚的文化与精神的内涵,同时由于初中学生心智发育的特点,容易引发和强化初中生“实施暴力行为的作用”,进而会“影响到武术的健康发展”,⑩乃至影响到初中生群体形成积极的、健康向上的体育观。因此,考察初中生群体通过大众传播媒介接触武术的相关特征将会有助于进一步研究大众传播媒介接触与初中生正确的武术认知与武术参与这一问题。
考察初中生武术的大众媒介接触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提出的要求。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在强势文化的不断渗透下,“我国的文化生态正在发生巨大变化,文化遗产及其生存环境受到严重威胁。”⑾
与之相对,随着西方体育文化对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冲击,严重挤压了中国民族传统体育的生存发展空间,以武术为代表的民族传统体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瓶颈。同时,伴随着现代中国人的生活节奏、生活方式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作为本质是一种搏杀术的传统武术已没有实践舞台,“大规模存在的基础已经动摇或已经不复存在”,⑿从而导致了中华武术我们这一“最大宗最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濒危”。⒀如何保护传统武术和传统武术文化并使之能在新时代焕发出生机,是一个严肃而沉重的话题。
面对“文化交流场中的现实处境”中的压力,中华武术通过“走出去”,进行“自我诉求”,主动寻求“文化认同”⒁。而初中生在武术传播的过程中将会扮演重要角色,同时也将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因此,对初中生群体的争夺将决定武术传播在未来的国际化竞争中能否占据有利的制高点。
重视初中生武术的大众媒介接触是民族传统体育现代化与培养中学生受众的需要。中华武术作为民族优秀传统体育运动项目,虽然纳入世界体育文化体系并拥有相应的“话语权”已是必然趋势,但还需要自身不断发展,逐渐完成武术现代化。我国著名体育活动家徐才曾经指出“中华武术在国内的普及提高,在世界的传播推广,都离不开新闻媒介。从某种意义上说,宣传媒介对武术的推广具有头等重要的意义。在今天信息社会里,及时地传递和播放信息,往往是一个事物迅速为世人所知所用所爱的先导。”⒂事实上,大众传媒对体育现代化的促进作用有两个方面,一是在先进的技术支持下,搭建体育的现代化传播平台,促进体育传播的现代化。另外一方面是促进与体育相关的场馆设施以及规则制度的现代化、国际化。现代体育的发展,除了项目自身发展规律外,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不断适应受众的需求与接受信息的模式而发展的。同时,伴随着新技术的发展,“信息在数字化连接的全球范围内行走自如”⒃业已成为可能,使得武术国际传播迅速与便捷,扩大了影响的广度与深度。
然而,在这个重要的历史进程中,由于武术“传播途径的断裂”⒄,尤其是某些影视作品的夸大宣传,使得国人特别是学生群体对武术的认知陷入到片面的,甚至是错误的理解中。因此,如何寻求传统武术向现代化转型,研究初中生群体的接触大众传播媒介的行为特征及其影响并通过他们使新一代的受众群体成长与成熟起来,对中华武术的现代化转变将有特殊的意义。
参考文献
①斯坦利·J·巴伦:《大众传播概论:媒介认知与文化》[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②单波、石义彬:《跨文化传播新论》[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
③张凤霞,《当代武术的责任与价值审视》[J],《搏击》,2005:(2)
④许晓琴:《中央电视台对中国武术传播边缘化的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07
⑤李琪,《试论大众传媒对武术运动发展的影响》[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74
⑥约翰.斯道雷:《英国文化研究中的文化与权力:对全球化等同于文化美国化观点的一点疑问》
⑦喻国明:《传媒影响力:传媒产业本质与竞争优势》[M].广州:南方日报出版社,2003
⑧秦志华:《武术馆校师生对中国武术认知程度的调查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08
⑨唐兰,《试论大众传媒对武术的影响》[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2006(3)
⑩《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
⑾胡儿,《武术的口号应该是“保护”而非振兴》[J].《体育文化导刊》,2004(4)
⑿张洪安、姜雪婷,《传统武术——非物质文化濒临灭绝的原因》[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4(3)
⒀马文国、邱丕相,《文化的流失——传统武术的痛楚》[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6(2)
⒁叶献丹,《中国武术的“文化失语”与”文化认同”的思考——以体育全球化为背景》[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7(3)
⒂徐才:《徐才武术文集》[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5
⒃达雅·K·萨苏:《全球化时代的国际传播》[J].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⒄戴国斌,《武术现代性的断裂》[J].《体育文化导刊》,2004(2)
(作者:天津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08级研究生)
责编:周蕾
【关键词】武术大众传媒传统体育 中学生
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人类社会早已置身于半个世纪以前加拿大学者麦克卢汉所预言的电子信息时代,世界范围内的传媒已不可避免地置身于跨文化表达之中。根据媒介理论家詹姆斯·W·凯利(James ·W·Kelly)关于传播和现实之间联系的理解——传播是一个符号程序,现实在这个程序中被创造、被维持、被修复、被改变①——从这种意义上来说,传播就是文化的基础。因而,在这场文化话语权的相互碰撞与争夺中,无论是法国学者阿芒·马特拉(Armand Mattelart)的绝地反思,还是美国学者特德·梅杰(Ted Madger)针锋相对的质疑②,都无时无刻不在从正反两方面敦促武术传播应担负起历史传承与文化自觉的使命,最终融入到“文化多样性”的语境中。③这期间,初中生群体将扮演一个相当重要的角色。
然而,任何一名体育传播的关注者都不得不面对一个不可忽视的事实,就是今天,西方体育文化,以大众传媒为手段彰显着娱乐精神与明星崇拜对体育文化主导地位的悄然占据。由于诸如NBA等主流体育文化在中国民众,特别是青少年学生群体中的强势传播使得我国体育媒介对武术的传播一直以较低“音量”自说自话以及处在不断地被弱化与被边缘化的不利地位。④“武术信息并没有成为诸多媒体的关注内容,甚至已经被某些媒体所遗忘。”⑤甚至是“在国外的发展甚至远远超过了在国内受关注的程度”。⑥结果出现了如乔治·立兹(George Leeds)所言的情况:当我们继续看到全球差异的时候,几乎所有的文化都将受到美国舶来品的影响,美国终将会变成所有人的“第二文化”;⑦于是出现了中学生崇拜西方体育明星,而武术参与意识不强,参与程度不深和以“追逐跆拳道为时尚”的现象。这与武术作为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核心地位极不相称。因此,初中生作为中华武术文化直接和主要的继承者与传播者,他们的大众传播媒介接触行为特征对武术的认知、武术参与及相关影响等问题亟待关注。
初中生阶段是人一生中的黄金时代,也是正值人生观与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从认知的特征上看,初中生的认知能力明显提高,主要表现为自我意识能力、观察力、记忆能力、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得到迅速发展。从情绪、情感上来看,初中生富于激情,但情绪波动较大。根据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初中生群体对事物的认知正处于向“高层次认知发展阶段”过渡,这个阶段所接收的信息对形成正确的认知具有重要意义。
由于武术运动传播的商业化取向,使武术的传播被引入到单纯以赢利为目的险境中。另外,武术传播缺乏引导,社会性的武术传播机构甚至远远多于政府资助或引导的机构。因此,自然化倾向也使得放任自流式的粗放型传播大行其道,直接导致初中学生武术“知识构成的‘扁平化’”。⑧加之部分武术影视作品以玄幻化、神秘化以及过于渲染血腥暴力等不良倾向使得受众群体,特别是初中生群体在武术的认知上产生了一定的偏差,“普遍对武术存在误读”。⑨这种不良影响不仅严重抵消了中国武术中最为深厚的文化与精神的内涵,同时由于初中学生心智发育的特点,容易引发和强化初中生“实施暴力行为的作用”,进而会“影响到武术的健康发展”,⑩乃至影响到初中生群体形成积极的、健康向上的体育观。因此,考察初中生群体通过大众传播媒介接触武术的相关特征将会有助于进一步研究大众传播媒介接触与初中生正确的武术认知与武术参与这一问题。
考察初中生武术的大众媒介接触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提出的要求。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在强势文化的不断渗透下,“我国的文化生态正在发生巨大变化,文化遗产及其生存环境受到严重威胁。”⑾
与之相对,随着西方体育文化对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冲击,严重挤压了中国民族传统体育的生存发展空间,以武术为代表的民族传统体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瓶颈。同时,伴随着现代中国人的生活节奏、生活方式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作为本质是一种搏杀术的传统武术已没有实践舞台,“大规模存在的基础已经动摇或已经不复存在”,⑿从而导致了中华武术我们这一“最大宗最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濒危”。⒀如何保护传统武术和传统武术文化并使之能在新时代焕发出生机,是一个严肃而沉重的话题。
面对“文化交流场中的现实处境”中的压力,中华武术通过“走出去”,进行“自我诉求”,主动寻求“文化认同”⒁。而初中生在武术传播的过程中将会扮演重要角色,同时也将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因此,对初中生群体的争夺将决定武术传播在未来的国际化竞争中能否占据有利的制高点。
重视初中生武术的大众媒介接触是民族传统体育现代化与培养中学生受众的需要。中华武术作为民族优秀传统体育运动项目,虽然纳入世界体育文化体系并拥有相应的“话语权”已是必然趋势,但还需要自身不断发展,逐渐完成武术现代化。我国著名体育活动家徐才曾经指出“中华武术在国内的普及提高,在世界的传播推广,都离不开新闻媒介。从某种意义上说,宣传媒介对武术的推广具有头等重要的意义。在今天信息社会里,及时地传递和播放信息,往往是一个事物迅速为世人所知所用所爱的先导。”⒂事实上,大众传媒对体育现代化的促进作用有两个方面,一是在先进的技术支持下,搭建体育的现代化传播平台,促进体育传播的现代化。另外一方面是促进与体育相关的场馆设施以及规则制度的现代化、国际化。现代体育的发展,除了项目自身发展规律外,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不断适应受众的需求与接受信息的模式而发展的。同时,伴随着新技术的发展,“信息在数字化连接的全球范围内行走自如”⒃业已成为可能,使得武术国际传播迅速与便捷,扩大了影响的广度与深度。
然而,在这个重要的历史进程中,由于武术“传播途径的断裂”⒄,尤其是某些影视作品的夸大宣传,使得国人特别是学生群体对武术的认知陷入到片面的,甚至是错误的理解中。因此,如何寻求传统武术向现代化转型,研究初中生群体的接触大众传播媒介的行为特征及其影响并通过他们使新一代的受众群体成长与成熟起来,对中华武术的现代化转变将有特殊的意义。
参考文献
①斯坦利·J·巴伦:《大众传播概论:媒介认知与文化》[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②单波、石义彬:《跨文化传播新论》[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
③张凤霞,《当代武术的责任与价值审视》[J],《搏击》,2005:(2)
④许晓琴:《中央电视台对中国武术传播边缘化的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07
⑤李琪,《试论大众传媒对武术运动发展的影响》[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74
⑥约翰.斯道雷:《英国文化研究中的文化与权力:对全球化等同于文化美国化观点的一点疑问》
⑦喻国明:《传媒影响力:传媒产业本质与竞争优势》[M].广州:南方日报出版社,2003
⑧秦志华:《武术馆校师生对中国武术认知程度的调查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08
⑨唐兰,《试论大众传媒对武术的影响》[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2006(3)
⑩《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
⑾胡儿,《武术的口号应该是“保护”而非振兴》[J].《体育文化导刊》,2004(4)
⑿张洪安、姜雪婷,《传统武术——非物质文化濒临灭绝的原因》[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4(3)
⒀马文国、邱丕相,《文化的流失——传统武术的痛楚》[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6(2)
⒁叶献丹,《中国武术的“文化失语”与”文化认同”的思考——以体育全球化为背景》[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7(3)
⒂徐才:《徐才武术文集》[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5
⒃达雅·K·萨苏:《全球化时代的国际传播》[J].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⒄戴国斌,《武术现代性的断裂》[J].《体育文化导刊》,2004(2)
(作者:天津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08级研究生)
责编:周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