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究中医护理对中风后遗症患者的护理效果。
方法:使用中医护理,从心理护理、饮食护理、辩证护理、针灸护理等方法对中风后遗症患者进行护理。
结果:经过中医护理,36例中风后遗症患者20例效果显著,11例护理有效,5例护理无效。对于未彻底治愈患者,也基本恢复生活自理能力,较治疗前有很大改善。
结论:在良好的基本护理基础上对中风后遗症患者进行中医护理,预后效果显著,值得扩大应用范围。
关键词:中医护理 中风后遗症 后遗症治疗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3.491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3-0317-01
中风在临床医学中是一种发病率高,致死、致残率持高不下的病症,大部分中风患者在接受治疗后仍然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后遗症,对其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1]。中风后遗症存在多种表现,如语言不通、半身不遂、五官移位等。本次研究笔者针对本院36例中风患者进行分析探究,研究中医护理下患者的护理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前来本院治疗的36例中风后遗症患者,其中男21例,女15例;年龄41~79岁,平均年龄62.15±9.38岁;16例半身不遂、11例语言不畅、8例五官移位、1例失语。
1.2 护理方法。
1.2.1 心理护理。中医认为心理护理是与心脏器官相连的,心脏有病变可以使患者产生不良情绪,不良情绪的出现也能引起腹脏功能紊乱[2]。中风后遗症病程长,容易造成患者焦虑、不安、紧张等情绪。护理人员应时时关注病人心理情况,给予耐心的安慰和专业的护理,安抚患者情绪,提高其战胜病魔的信心,配合治疗。
1.2.2 饮食护理。中风后遗症患者主要发病群体为老年人[3],大多脾胃功能较差,血气供给不足,护理人员在患者饮食方面应多加注意,为其提供营养丰富、清淡、容易消化的食物,例如水果蔬菜,不可食过量辛辣食物或生痰之物。除此以外,护理人员还应针对患者独特体质和气候改变告知冬天食热性食物,如茄子、桂圆;夏天多食良性去火食物,如冬瓜、梨子、海带等。患者进食量也应严格控制。护理人员根据患者体质差异,对其强调食物精细、软质对其身体有益,食量不可过度,坚持早吃好、午吃饱、晚吃少。进食量过大会给脾胃造成压力,消化运作不及时,造成损伤;进食量过少会引起机体供能不足,身体中正气匮乏,不能抵抗邪气,长此以往导致气血受损。
1.2.3 时气护理。时气护理需从两方面入手,四时气候变化和昼夜晨昏改变。一年四季变化有常,谨遵规律,春温、夏炎、秋爽、冬寒。受到四季变化影响,人类机体阴阳也随之变换,并与气候彼此呼应。根据四季气候变化,护理人员专业指导患者饮食、习惯等。春季多补肝,迟睡早起,聚集阳气;夏季以补心类食物为主,迟睡早起;秋季以补肺类食物为主,入眠应提前,早起;冬季以补肾食物为主,早睡,延后起床时间。
祖国医学中认为人体对邪气的抵抗中,阳气起着先锋作用,而人体阳气也随着时辰的变化有所改变[5]。晨生、午长、昏收、夜藏。古书《灵枢》中有所述:“夫百病者,多以旦慧昼安,夕加夜甚”,因此大部分病者都是白天情况较好,夜半情况加重,护理人员应提高夜间观察的意识和力度,避免邪气占据患者机体,正气不足难以抵抗,引起病情恶化。
1.2.4 辩证护理。中风后遗症患者,大部分本虚标实,护理人员可为其提供一贯煎合右归丸滋补肝肾用以固本。除此以外,针对中风后遗症患者症状表现进行分类治疗,气虚血瘀型患者以补阳还五汤加减大补元气并活血施治;肾元亏损者以地黄饮子填精髓施治;风痰阻络以温胆汤加减化痰通络施治;肝阳上亢型者以镇肝熄风汤加减平肝潜阳、熄风通络施治;失语或语言不畅者以解语丹施治。
1.2.5 针刺、按摩、药物护理。中风后遗症症状表现主要为半身不遂、五官移位、语言不畅、失语等。表现不同,护理方式也有所差异。半身不遂者日行平补平泻法针刺环跳、肩髃、外关、曲池、足三里、内关、三阴交、合谷、阳陵泉、解溪、昆仑等穴位;日行风池、天宗、肩井、肩髃、手三里、曲池、合谷、阳陵泉、环跳、委中及承山等穴位推拿;半身不遂患者由于长期卧床,行动困难,应提供按摩和中医药物熏浴,通脉活络,去血化瘀。失语或语言不畅患者日行平补平泻法针刺哑门、通里、内关、廉泉、风府及三阴交等穴位。五官移位者日行平补平泻法针刺合谷、攒竹、迎香、人中、颊车、地仓等穴位。
1.2.6 康复训练。护理人员对半身不遂患者进行早期被动运动,以专业手法按摩患肢患侧,后实现自主动作,要注意控制活动量,不可使患者有累感。告知患者可以通过甩手、爬墙训练进行上肢复健训练,选择平地上进行下肢活动或走路练习,长期坚持,逐渐加大动作幅度和动作量。指引失语和语言不畅患者开口说话,语言训练,从单个字到叠词再到双字,细心呵护。
2 结果
经过中医护理,参与本次研究的36例中风后遗症患者20例效果显著,11例护理有效,5例护理无效。对于未彻底治愈患者,也基本恢复生活自理能力,较治疗前有很大改善。
3 讨论
治疗后中风患者也大多会留下一定程度的后遗症,而后遗症治疗则具有病程长的特点。为了避免中风后遗症患者二次复发、致伤致残,笔者参照机体与自然界、机体内外的统一,五行及辩证理论对此类患者进行中医护理,效果良好。中风后遗症患者大多为年长者,丧失自理能力,对生活充满不安和紧张,护理人员应耐心的劝解、安抚患者,使其乐观积极,更好的配合治疗。饮食护理补气养血,扶正祛邪;辨证论治针对性更强。所以,在良好的基本护理基础上对中风后遗症患者进行中医护理,预后效果显著,值得扩大应用范围。
参考文献
[1] 王孝玲.22例中风后遗症病人的中医护理[J].中国民间疗法,2013(8):77-78
[2] 王子蓉,宋双双,钱艳.浅谈中风康复期中医护理[J].光明中医,2013(6):1245-1246
[3] 周瑜.中风后遗症168例中医护理体会[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3(3):218-219
[4] 刘莹菁,李望宁,达叶春,等.社区中风后遗症患者的中医治疗及护理干预[J].当代护士:学术版(中旬刊),2012(4):9-11
[5] 彭國珍.谈慢性病患者的心理及中医护理[J].中国民间疗法,2012(5):63-64
方法:使用中医护理,从心理护理、饮食护理、辩证护理、针灸护理等方法对中风后遗症患者进行护理。
结果:经过中医护理,36例中风后遗症患者20例效果显著,11例护理有效,5例护理无效。对于未彻底治愈患者,也基本恢复生活自理能力,较治疗前有很大改善。
结论:在良好的基本护理基础上对中风后遗症患者进行中医护理,预后效果显著,值得扩大应用范围。
关键词:中医护理 中风后遗症 后遗症治疗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3.491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3-0317-01
中风在临床医学中是一种发病率高,致死、致残率持高不下的病症,大部分中风患者在接受治疗后仍然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后遗症,对其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1]。中风后遗症存在多种表现,如语言不通、半身不遂、五官移位等。本次研究笔者针对本院36例中风患者进行分析探究,研究中医护理下患者的护理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前来本院治疗的36例中风后遗症患者,其中男21例,女15例;年龄41~79岁,平均年龄62.15±9.38岁;16例半身不遂、11例语言不畅、8例五官移位、1例失语。
1.2 护理方法。
1.2.1 心理护理。中医认为心理护理是与心脏器官相连的,心脏有病变可以使患者产生不良情绪,不良情绪的出现也能引起腹脏功能紊乱[2]。中风后遗症病程长,容易造成患者焦虑、不安、紧张等情绪。护理人员应时时关注病人心理情况,给予耐心的安慰和专业的护理,安抚患者情绪,提高其战胜病魔的信心,配合治疗。
1.2.2 饮食护理。中风后遗症患者主要发病群体为老年人[3],大多脾胃功能较差,血气供给不足,护理人员在患者饮食方面应多加注意,为其提供营养丰富、清淡、容易消化的食物,例如水果蔬菜,不可食过量辛辣食物或生痰之物。除此以外,护理人员还应针对患者独特体质和气候改变告知冬天食热性食物,如茄子、桂圆;夏天多食良性去火食物,如冬瓜、梨子、海带等。患者进食量也应严格控制。护理人员根据患者体质差异,对其强调食物精细、软质对其身体有益,食量不可过度,坚持早吃好、午吃饱、晚吃少。进食量过大会给脾胃造成压力,消化运作不及时,造成损伤;进食量过少会引起机体供能不足,身体中正气匮乏,不能抵抗邪气,长此以往导致气血受损。
1.2.3 时气护理。时气护理需从两方面入手,四时气候变化和昼夜晨昏改变。一年四季变化有常,谨遵规律,春温、夏炎、秋爽、冬寒。受到四季变化影响,人类机体阴阳也随之变换,并与气候彼此呼应。根据四季气候变化,护理人员专业指导患者饮食、习惯等。春季多补肝,迟睡早起,聚集阳气;夏季以补心类食物为主,迟睡早起;秋季以补肺类食物为主,入眠应提前,早起;冬季以补肾食物为主,早睡,延后起床时间。
祖国医学中认为人体对邪气的抵抗中,阳气起着先锋作用,而人体阳气也随着时辰的变化有所改变[5]。晨生、午长、昏收、夜藏。古书《灵枢》中有所述:“夫百病者,多以旦慧昼安,夕加夜甚”,因此大部分病者都是白天情况较好,夜半情况加重,护理人员应提高夜间观察的意识和力度,避免邪气占据患者机体,正气不足难以抵抗,引起病情恶化。
1.2.4 辩证护理。中风后遗症患者,大部分本虚标实,护理人员可为其提供一贯煎合右归丸滋补肝肾用以固本。除此以外,针对中风后遗症患者症状表现进行分类治疗,气虚血瘀型患者以补阳还五汤加减大补元气并活血施治;肾元亏损者以地黄饮子填精髓施治;风痰阻络以温胆汤加减化痰通络施治;肝阳上亢型者以镇肝熄风汤加减平肝潜阳、熄风通络施治;失语或语言不畅者以解语丹施治。
1.2.5 针刺、按摩、药物护理。中风后遗症症状表现主要为半身不遂、五官移位、语言不畅、失语等。表现不同,护理方式也有所差异。半身不遂者日行平补平泻法针刺环跳、肩髃、外关、曲池、足三里、内关、三阴交、合谷、阳陵泉、解溪、昆仑等穴位;日行风池、天宗、肩井、肩髃、手三里、曲池、合谷、阳陵泉、环跳、委中及承山等穴位推拿;半身不遂患者由于长期卧床,行动困难,应提供按摩和中医药物熏浴,通脉活络,去血化瘀。失语或语言不畅患者日行平补平泻法针刺哑门、通里、内关、廉泉、风府及三阴交等穴位。五官移位者日行平补平泻法针刺合谷、攒竹、迎香、人中、颊车、地仓等穴位。
1.2.6 康复训练。护理人员对半身不遂患者进行早期被动运动,以专业手法按摩患肢患侧,后实现自主动作,要注意控制活动量,不可使患者有累感。告知患者可以通过甩手、爬墙训练进行上肢复健训练,选择平地上进行下肢活动或走路练习,长期坚持,逐渐加大动作幅度和动作量。指引失语和语言不畅患者开口说话,语言训练,从单个字到叠词再到双字,细心呵护。
2 结果
经过中医护理,参与本次研究的36例中风后遗症患者20例效果显著,11例护理有效,5例护理无效。对于未彻底治愈患者,也基本恢复生活自理能力,较治疗前有很大改善。
3 讨论
治疗后中风患者也大多会留下一定程度的后遗症,而后遗症治疗则具有病程长的特点。为了避免中风后遗症患者二次复发、致伤致残,笔者参照机体与自然界、机体内外的统一,五行及辩证理论对此类患者进行中医护理,效果良好。中风后遗症患者大多为年长者,丧失自理能力,对生活充满不安和紧张,护理人员应耐心的劝解、安抚患者,使其乐观积极,更好的配合治疗。饮食护理补气养血,扶正祛邪;辨证论治针对性更强。所以,在良好的基本护理基础上对中风后遗症患者进行中医护理,预后效果显著,值得扩大应用范围。
参考文献
[1] 王孝玲.22例中风后遗症病人的中医护理[J].中国民间疗法,2013(8):77-78
[2] 王子蓉,宋双双,钱艳.浅谈中风康复期中医护理[J].光明中医,2013(6):1245-1246
[3] 周瑜.中风后遗症168例中医护理体会[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3(3):218-219
[4] 刘莹菁,李望宁,达叶春,等.社区中风后遗症患者的中医治疗及护理干预[J].当代护士:学术版(中旬刊),2012(4):9-11
[5] 彭國珍.谈慢性病患者的心理及中医护理[J].中国民间疗法,2012(5):6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