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引言
城市商业银行是中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城市商业银行成立之初,单一的城市制经营模式是必要,但是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以及城市商业银行自身实力的壮大,单一的城市制经营模式的负面效应日益凸显,跨区域经营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
2、文献综述
国外学者关于商业银行放松地域管制对银行效率、银行体系稳定、经济增长影响的研究值得我国借鉴。Jith,Philp(1998)用美国银行业1978-1992年的数据研究了取消限制对整个银行体系绩效的影响。Berger等(1993)研究表明取消地域管制,能使银行将其规模扩大到最优的水平。
国内学术界对跨区域的问题研究,曹风岐等(2006)认为单一的城市制将导致贷款集中度很高,风险大,地域限制导致结算难,造成客户流失。刘煌辉等(2009)对于城商行区域定位时指出城商行所具有的股权设置特殊、地方信息优势等条件,使其更能得到当地政府的支持。
3、城市商业银行跨区域经营的理论基础
3.1、“增长极”理论,“增长极”理论认为,经济增长是在不同部门、行业或地区,按不同的速度不平衡增长的。它的吸引和扩散作用不仅有利于促进自身发展,而且容易形成经济区域集中和网络密集。
3.2、规模经济理论,规模经济理论是指在一特定时期内,企业产品绝对量增加时,其单位成本下降,即扩大经营规模可以降低平均成本,从而提高利润水平。
3.3、利润最大化理论,按照新古典经济学理论,利润最大化是企业的根本目标,也为西方微观经济学奠定了理论基础。
4、我国城市商业银行跨区域经营模式分析
4.1、新设异地分支机构模式,新设异地分支机构是城市商业银行跨区域发展的经典模式。包括三种形式,一是跨省区域经营,如北京银行立足于中国三大区域经济圈,将分行设在上海、深圳、西安、南京等地;二是省内异地经营,既有城市商业银行在中心城市,却转向二级城市开设分支机构,又有二级城市的城市商业银行到中心城市开设分行。三是既跨省经营又在省内异地经营,如浙江民泰商业银行等,此形式开立分支机构的占据多数。
4.2、合并重组模式,“合并重组”模式是某一地区的城商行,通常是将某一省内多个城市的商业银行以资本为纽带,将该区域内的城商行的资产、负债、业务、人员等合并,形成具备一级法人资格的银行。
4.3、组织联合模式,组织联合模式是指某一地域的城商行仍保留原来的一级法人资格,以解决单个城商行面临的仅凭一己之力难以解决或者解决成本过高的共性问题。如山东省域内的所有城商行仿效德国储蓄银行通过组建股份公司的形式而建立的“山东城商行联盟”。
4.4、直接参股模式,城商行通过参股控股异地城商行或农村商业银行,进而参与被投资机构的经营决策,在对被投资机构有效控制的情况下,被投资机构事实上成为城商行的子公司。如北京银行通过协议安排认购廊坊市商业银行股份成为廊坊市商业银行第一大股东。
4.5、发起成立村镇银行,发起设立村镇银行已成为城商行拓展农村金融市场的有效手段,同时也成为那些短期内无法直接在异地设立分支机构的城商行探索跨区域经营的有效途径。
5、实证分析
5.1、数据来源及变量定义
实证数据中的有关财务指标主要源于《中国商业银行竞争力报告2010》,因变量为虚拟变量,如果有跨区域经营,因变量赋值1,没有则赋值0,因变量用cross表示。自变量选取总资产、风险管理能力、资本、盈利和流动性。
6、结论及对策
本文针对近年来愈演愈烈的城商行跨区域经营浪潮,对城商行跨区域经营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分析。根据本文分析结果,各城商行在进行跨区域决策时,要着重考虑自身资产规模、风险管理能力,这两项指标对是否跨区域经营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坚持适合的市场定位,不盲目扩大经营范围,立足自身优势,合理经营。走差异化经营之路,定价差异化、产品差异化、服务差异化,避免与大型商业银行的业务重叠。
参考文献:
[1]曹凤岐.城市商业银行的市场定位[J].农村金融研究.2006(6).
作者简介:
李庆祯(1988.2.2),男,汉,广东省广州市,经济学硕士,研究方向:金融理论与政策。
城市商业银行是中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城市商业银行成立之初,单一的城市制经营模式是必要,但是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以及城市商业银行自身实力的壮大,单一的城市制经营模式的负面效应日益凸显,跨区域经营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
2、文献综述
国外学者关于商业银行放松地域管制对银行效率、银行体系稳定、经济增长影响的研究值得我国借鉴。Jith,Philp(1998)用美国银行业1978-1992年的数据研究了取消限制对整个银行体系绩效的影响。Berger等(1993)研究表明取消地域管制,能使银行将其规模扩大到最优的水平。
国内学术界对跨区域的问题研究,曹风岐等(2006)认为单一的城市制将导致贷款集中度很高,风险大,地域限制导致结算难,造成客户流失。刘煌辉等(2009)对于城商行区域定位时指出城商行所具有的股权设置特殊、地方信息优势等条件,使其更能得到当地政府的支持。
3、城市商业银行跨区域经营的理论基础
3.1、“增长极”理论,“增长极”理论认为,经济增长是在不同部门、行业或地区,按不同的速度不平衡增长的。它的吸引和扩散作用不仅有利于促进自身发展,而且容易形成经济区域集中和网络密集。
3.2、规模经济理论,规模经济理论是指在一特定时期内,企业产品绝对量增加时,其单位成本下降,即扩大经营规模可以降低平均成本,从而提高利润水平。
3.3、利润最大化理论,按照新古典经济学理论,利润最大化是企业的根本目标,也为西方微观经济学奠定了理论基础。
4、我国城市商业银行跨区域经营模式分析
4.1、新设异地分支机构模式,新设异地分支机构是城市商业银行跨区域发展的经典模式。包括三种形式,一是跨省区域经营,如北京银行立足于中国三大区域经济圈,将分行设在上海、深圳、西安、南京等地;二是省内异地经营,既有城市商业银行在中心城市,却转向二级城市开设分支机构,又有二级城市的城市商业银行到中心城市开设分行。三是既跨省经营又在省内异地经营,如浙江民泰商业银行等,此形式开立分支机构的占据多数。
4.2、合并重组模式,“合并重组”模式是某一地区的城商行,通常是将某一省内多个城市的商业银行以资本为纽带,将该区域内的城商行的资产、负债、业务、人员等合并,形成具备一级法人资格的银行。
4.3、组织联合模式,组织联合模式是指某一地域的城商行仍保留原来的一级法人资格,以解决单个城商行面临的仅凭一己之力难以解决或者解决成本过高的共性问题。如山东省域内的所有城商行仿效德国储蓄银行通过组建股份公司的形式而建立的“山东城商行联盟”。
4.4、直接参股模式,城商行通过参股控股异地城商行或农村商业银行,进而参与被投资机构的经营决策,在对被投资机构有效控制的情况下,被投资机构事实上成为城商行的子公司。如北京银行通过协议安排认购廊坊市商业银行股份成为廊坊市商业银行第一大股东。
4.5、发起成立村镇银行,发起设立村镇银行已成为城商行拓展农村金融市场的有效手段,同时也成为那些短期内无法直接在异地设立分支机构的城商行探索跨区域经营的有效途径。
5、实证分析
5.1、数据来源及变量定义
实证数据中的有关财务指标主要源于《中国商业银行竞争力报告2010》,因变量为虚拟变量,如果有跨区域经营,因变量赋值1,没有则赋值0,因变量用cross表示。自变量选取总资产、风险管理能力、资本、盈利和流动性。
6、结论及对策
本文针对近年来愈演愈烈的城商行跨区域经营浪潮,对城商行跨区域经营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分析。根据本文分析结果,各城商行在进行跨区域决策时,要着重考虑自身资产规模、风险管理能力,这两项指标对是否跨区域经营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坚持适合的市场定位,不盲目扩大经营范围,立足自身优势,合理经营。走差异化经营之路,定价差异化、产品差异化、服务差异化,避免与大型商业银行的业务重叠。
参考文献:
[1]曹凤岐.城市商业银行的市场定位[J].农村金融研究.2006(6).
作者简介:
李庆祯(1988.2.2),男,汉,广东省广州市,经济学硕士,研究方向:金融理论与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