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文化与主流文化嬗变初论

来源 :经济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z_davil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网络文化是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产物,主流文化是统治社会意识形态并为公众所接受的文化。网络文化与主流文化的博弈将引起二者的嬗变,网络文化最终必然上升为主流文化。这是网络文化“凤凰涅禁”的最终结局。
  关键词:主流文化 网络文化 冲突和依存 嬗变
  中圈分类号:G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0)09-052-02
  
  20世纪末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滋生了新的文化载体——网络文化,它与信息技术一样几乎在一夜之间成长为世人皆知的新兴产业。网络文化的崛起,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但又极大地冲击了人们传统的生活模式,并很快与主流文化分庭抗礼,欲取而代之。纵观21世纪人类文化的发展大潮,网络文化与主流文化的博弈并非只是平分秋色,其结局正是网络文化成长为人类文化的主流,网络文化与主流文化的碰撞、冲突、交汇、兼容,将构成网络文化与主流文化的嬗变,这必然是网络文化的凤凰涅槃。
  
   一、网络文化与主流文化的界定
  
  虽然人们对网络文化与主流文化耳熟能详,但二者之间的界定却奠衷一是。笔者对网络文化与主流文化的分析研究。认知如下——
  所谓“主流文化”是在社会的一定历史阶段为统治阶级所主宰并为这个时代所尊崇所倡导的,在社会意识形态领域起着主要影响力的并为公众所接受的文化。每个时代都有其主流文化,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其主流文化是儒家文化,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学”起直至清末乃至民国,几乎历代帝王都崇尚儒学。在西方,中世纪以后则以基督教文化为主流。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无疑是主流文化。这是我们执政党和政府所主张并向全社会倡导,早已成为公众接受的社会文化生活的基本构成。
  所谓“网络文化”是在现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而形成的影响整个社会生活的“网络环境”中产生的,广义的网络文化包括一切与信息网络技术有关的物质、制度、精神创造活动及其成果。狭义的网络文化是指建立在信息网络技术与网络经济基础上的精神创造活动及其成果,包涵人的心理状态、知识结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道德修养、审美情趣和行为方式等方面。有人认为网络文化是一种非主流文化(有时也称为亚文化),其离散性远高于主流文化,而主流文化具有较强的凝聚力,它的核心是传统价值观念;有人甚至认为网络文化是充斥网络的非主流文化,是80后90后的“脑残文化”,有人则把它贬低为“草根文化”,其实质是把网络文化放在主流文化的对立面;也有人认为网络文化异军突起,将主流文化边缘化。总之,社会主流意识都在排斥网络文化,这是对网络文化的误解。因为网络文化是基于网络技术革命的背景下产生的,其生命力恰如“新生事物”。人们的偏见正是由于对网络文化与主流文化界定的误区应运而生。
  
  二、网络文化与主流文化的冲突和依存
  
  任何文化都是适应时代要求而产生和发展的,它既要传承社会历史文化,又要在新的历史阶段有所创新有所追求。我们不能因为网络文化对主流文化的冲击而否认网络文化存在的合理性和必然性。网络文化是伴随网络的产生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如果没有网络,就不可能有网络文化。网络已经延伸到社会生活、学习和工作的各个领域,它不仅仅是一种先进的通讯手段,而且已经形成了影响整个社会生活的“网络环境”,因此网络也具有了文化的意义。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10年1月发布《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09年12月30日,中国网民规模达到3.84亿人,普及率达到28.9%。网民规模较2008年底年增长8600万人,年增长率为28.9%,中国手机网民规模年增加1.2亿,达到2.33亿人,占整体网民的60.8%。其中只使用手机上网的网民3070万,占整体网民的8%。手机上网成互联网用户新的增长点。2010年4月26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2009年中国青少年上网行为调查报告》显示:截至2009年12月,中国青少年网民为1.95亿,互联网普及率已经达到54.5%,远高于整体网民28.9%的平均水平,2009年中国新增青少年网民2800万。2010年4月15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2009年中国农村互联网发展状况调查报告》显示,截至2009年12月底,中国农村网民规模已经达到10681万人,其中,农村手机上网用户约为7189万人,农村网民中30岁以下群体所占比例高达69.2%,其中19岁以下年轻网民所占比重达41.1%;农村网民平均文化水平相对较低。初中及以下学历的网民占52.1%,其中,初中文化程度的农村网民比例达到39.5%,与2008年相比,农村初中文化程度的网民所占比例增长了2.7%,互联网在中国农村地区正在向低学历人口渗透。
  如此众多的网民,必然自觉或不自觉地接受网络文化,尤其是广大青少年网民,他们所接受的首选就是网络文化。农村网民结构偏向年轻化、低学历和学生群体,他们所看到的世界,所认识的事物。必然认同网络文化。网络文化的最大特点表现为非主流、平民化、多元化、个性化、随意性、互动性和即时性,强调体验分享,具有生机勃勃的前卫、另类、反叛和颠覆气质。网络文化使我们意识到一种与传统文化存在明显差异的话语体系、思维方式、生活态度和价值评判标准,一个巨大的文化断裂和社会代沟,一个完全不同于常态的虚拟世界、一个把传统主流文化驱逐并取而代之的未来道路。尤其重要的是网络时代的社会主体是青年人,而社会的未来是青年人的天下,未来的主流文化必将是网络文化,这正是我们所看到所忧虑的核心问题。
  阿络文化是一个“新生事物”,任何新生事物的出现必然泥沙俱下,鱼龙混杂。网络文化在带给我们耳目一新的感觉体验之时,也带来了许多与传统主流文化节相悖的内容:各种道听途说甚至谣言,浮躁、媚俗。低级趣味、封建迷信、色情图文等,在网上一不小心就会目睹到让人触目惊心的东西。“网络文化自由化”客观上存在的各种反1人类文化的现象,将会威胁“文化生态”的平衡,将严重阻碍网络文化的健康成长,也必将破坏网络产业和网络经济的发展壮大。
  面对网络文化的挑战,主流文化必须积极应对。必须看到网络文化与主流文化之间除了冲突,还有相互依存的一面。
  首先,主流文化必须借助网络而进行全面传播。主流文化离开了网络将寸步难行。网络正在取代传统的文化传媒成为统治世界的最好传媒工具。以高速宽带和移动网络等信息技术为依托。信息化和网络化的潮流为主流文化发展开辟了一个无限广阔的天地,从信息产业的高端人手,以数字化等高新技术促进主流文化的发展,改造传统的文化生产流通方式,完成文化产业的全面改革,实现文化创新能力的提升。开发和推广弘扬民族精神、反映时代主题、科技含量高、有益网民健康、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网络主流文化产品,造就具有中华民族光荣传统和灿烂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和道德情感的文化精品,并走出国门,从“中国制造”走 向“中国创造”,从而使主流文化在网络环境中适应和发展,这是主流文化的唯一选择。
  其次,网络文化的成长必须与主流文化“联姻”,实现网络文化的“凤凰涅槃”。网络文化虽然来势汹汹,但毕竟是“新生事物”,太年轻和不成熟造就了网络文化的致命弱点:推崇时尚但过分浮躁,追求时代却盲目超前,虽有好客更招惹是非。如果不与主流文化同道,网络文化将可能走向歧途甚至于夭折。网络文化的消费群体绝大多数是年轻人,这个群体本身也有许多的诟病,必然造成网络文化的“异端”和不稳定性,使其无法正常运转。只有与主流文化合作并接受其指导,网络文化才能更快更好地成长并逐步走向成熟,逐步成为广大网民所认同所喜欢的新文化。
  
  三、网络文化与主流文化的嬗变趋势
  
  文化源自于人类自身的诉求,文化是人作为有理性的实体为了一定的目的而进行的有效的创造。人是自然的最终目的,文化则是这一最终目的存在于人身上的一种形式上的、主观的条件。“在一个有理性的存在者里面,产生了一种达到任何自行抉择其目的的能力,从而也就是产生一种使一个存在者自由地抉择其目的之能力的就是文化。因之我们关于人类有理由来以之归于自然的最终目的只能是文化。”文化的本质在于使人不断地获得确立一切目的的能力。促进人们更加自由地选择。从一定意义上说,文化也就是人的社会价值和人的力量的表现。人的社会价值表现必然要通过一定的具体形式,在信息科学高速发展的今天,网络文化无疑是人们的最自然的选择。
  网络文化与主流文化的嬗变是合乎人类文化发展规律的必然趋势,我们需要认真分析研究,在其嬗变模式和发展趋势上作科学的探讨。
  其一,相互兼容。主流文化有必要改变态度,放弃过去那种高高在上“天下第一”的王者地位,主动进人网络并与网络文化联合,从而更大地拓展发展空间,从过去的“对抗”走向合作。这必将有利于主流文化的地位巩固并有效对外扩充。网络文化也要改变“草根”的身价标签,逐步进入大雅之堂,关键要与主流文化融合并接受其指导,携手共创2l世纪新文化。
  其二,相互替代。这是一个博弈的结局,也许在中国根本不会发生。网络文化与主流文化的“冲突”,是否要演变为激烈交锋,关键取决于社会的自由开放程度。主流文化如果将网络文化完全收容,就网络的自由选择本质而言。这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并且也不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潮流。如果网络文化热浪滚滚之时,公开挑战主流文化并企图一夜之问取而代之,这本来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唯一可能是在社会变革出现“突变”,主流文化退出历史舞台。这种可能性很小,人们并不想看到这种事件发生。
  其三,自行其道。这种状态已经持续了很长时间,自从网络文化产生以来,二者之间“井水不犯河水”。是否还将继续下去直到“永远”,从人类文化的发展规律来看,网络文化与主流文化不可能永远“大路朝天各走一边”,它们迟早要走向融合。
  最后,笔者认为:网络文化最终必然上升为主流文化,只是二者的“融合模式”问题。网络文化嬗变为主流文化。并非等同于网络文化“取代”(或打败、颠覆、吞并)主流文化,而是网络文化从“草根”走向成熟,“凤凰涅槃”修成正果。主流文化与网络文化相互融合,并非主流文化的地位丢失。而是适应时代潮流,通过社会变革向前发展的必然结果。“文化是一种通过符号在历史上代代相传的意义模式,它将传承的观念表现于象征形式之中。通过文化的符号体系,人与人得以相互沟通,绵延传续,并发展出对人生的知识及对生命的态度”。我们要改变观念,正视现实,面向未来。网络文化与主流文化嬗变而造就的新文化,必将带来人类文化的更加繁荣,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友好沟通。改善人类的生存观念,更好地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其他文献
为了解英语专业的普高生与自考生在英语写作方面的自我效能感状况,作者通过问卷调查形式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发现他们的自我效能感总体水平都不高,男女生之间也无显著性差异,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和理论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在对以江西省为例的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调查基础上,总结当前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现状,并针对这一现状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
全市2012年度订读用报刊工作会议今天召开了。首先,我向从事国土房管新闻宣传发行工作的同志们表示欢迎和问候,向长期以来支持、关心、重视局新闻宣传和记者站、局杂志工作的各
自然语言存在模糊性。从合作原则的角度来看,模糊语言总会违反其中一条或几条准则,但实际上这种违反有助于语言交流的顺利进行。从语用上看,它使语言简洁,灵活,礼貌。
原稿:XX省国土资源执法监察总队努力构建执法监察长效机制XX省国土资源执法监察总队成立以来。依法履行国土资源执法监察职责,狠抓队伍创新机制,为进一步做好全省国土资源执法监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诚实守信从企业到个人普遍处于失范状态,由此导致青少年学生在校园、家庭、社会生活中表现出种种失信问题。因此,学校要顺应时代要求,寻求对策,加
我来自巴南区花溪国土资源管理所,作为一名普通职工,能参加大会的交流发言,心里十分激动,感谢市局谢处长的厚爱及各位领导的关心。我发言的题目是《用心感受平凡的工作》。基层国
针对大学生网络道德行为失范现象,如何强化网络道德建设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问题。就这一问题展开分析,旨在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健康的网络道德。
“一个政府、一个社会应该更多地关爱穷人,穷人应该拥有平等的权利。”10月29日,温家宝总理在《光明日报》发表署名文章——《同南开中学的师生们谈心》。文章中,总理首先从自己
阅读理解是个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读者往往要借助图式来解读阅读的内容。图式是"先存知识"或"背景知识",是人们存储于头脑中所有对世界的一般认识。文章先是对图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