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探究式教学与探究性学习,是新课改理念下的教学活动的重要形式,它强调了学生的自主探索和研究,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中小学美术是以培养学生美术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取向的必修艺术课程,在教学中有效地进行探究性学习,则显得非常必要。
[关键词]探究性学习 美术教学 美术兴趣
探究性学习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运用探究的方法进行学习,主动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实践活动。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中小学美术是以培养学生美术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取向的必修艺术课程,在教学中有效进行探究性学
习,则显得非常必要。基于美术学科自身的特点,就这方面的问题提出几点具体的做法,供同行们参考。
一、引情激趣
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之一,应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特有的魅力,使教学与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的情意和认知特征相适应,以活泼多样的教学方式方法,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
l.寻找一个有趣的入口。美术教师要充分研究教学内容,力求找出某些关键点,从那里揭示出某种新的意外的、超出学生主观预期的东西。在教学中,教师尤其要创造性地处理好教材中某些看上去似乎是“枯燥乏味”、“简单易懂”的内容,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灵活、开放的呈现方式,给学生以出乎意料的新颖感受;或设置思维荒漠,诱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巧妙处理好这些内容,往往是解决教学中学生松驰、疲沓、厌学的良方,引发学生兴趣情绪的关键。
2.铺设一条审美的通道。情感性是美术的一个基本品质,也是美术学习活动的一个基本特征。我们在美术教学中,要积极地调动情感因素作用,从满足学生的一些重要需要入手,引发学生的快乐情绪,采取各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让学生更多地接触实际事物和具体环境,增强对形象的感受能力和想像能力,不断给学生以高尚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在发展求知需要的过程中,尽可能充溢着积极的情绪体验,满足对美的需要。
3.设计一段情感的体验。美术教育的特点正是以美感人,以情动人。它是靠真情来打开审美者的心灵大门,牵引着人们回到真实的生命状态,回到本原的心灵感觉,去体悟我们内心深处的灵性之光,发展审美能力。在教学中创设一些情感的体验,有利于发掘教学中的美感因素,寓美于情,以情育美,从而激活学生的主体意识,主动关注人类,关注自然,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二、设问置疑
“问题意识”是探究性学习的精髓。探究性学习主要是围绕问题的提出和解决问题来组织学习活动的。在当前的美术教育中,由于观点障碍、信息障碍、教师权威障碍、教学方法障碍、技能障碍等,造成了学生的问题意识普遍不强。针对这种无问题意识的状态,在美术教学实践中要有意去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1.创设问题情境。在美术教学中,让学生在认知活动中主动发现、提出问题,还有一定的难度。它需要美术教师为学生产生问题意识到逐步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给予必要的引导、帮助。首先,完全可以由教师直接提出探究学习的问题,学生根据所提供的问题进行有高度探究性的学习活动。而且,只要学生真正地融入到探究美术知识、技能的过程,就会提出这样那样的问题。其次,集中筛选和引导优化学生从问题情境中生发的问题,由此明确后续探究的目标和内容。通过这样的教学过程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再次,引导学生联系其他学科内容以及生活经验,自行提出问题,并引发他们对所收集的信息材料进行探索、分析、研究,增强对视觉语言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学会问题化解。现代教学,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给学生终生受益的学习方法、学习思维、学习品质,以此来培养学生主动、独立获取知识处理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积极教给学生学会提问的技能,引导学生学会从相关事物中找差异性、不相关事物中找相关性。比如,在教学内容的关键处设问、在饱含丰富智力因素与思想教育因素的知识处设问、在同伴认识矛盾的焦点处设问、在美术技巧的运用上设问,等等。这对学生探究方法的学习是十分有利的。
3.引发问题次生。在教学中,教师对学生提问或回答时要有正确的态度,让学生尝到探究的成果,尽可能地给予学生成功的体验和愉悦。这样,才能激起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才能引发学生求知、探究、创作的欲望,并能引出另一些新的问题。真正的学生探究活动就是由问题引导的。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提出问题的能力,需要美术教师在具体的教学中灵活地设计和取舍,使探究性学习获得实效。
三、潜移默化
探究性学习实际上是一种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通过多种途径去循循善诱,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1.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个体创造潜能的发挥,首先,依赖于个体主体性的充分体现。在教师的精心设计下,把教学内容转化为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掌握方法,培养能力有效手段,把学生推向探究知识的前台。在美术课堂上,从探究问题的提出、学习伙伴的选择,到学习过程的安排、学习方法的确定,乃至学习成果的呈现,学生要有更大的自主性,有更多实践的机会,有更大的创造空间。学生在学习和探究中始终处于主体地位。
2.提供展现交互平台。在课堂上创造氛围、空间,提供学习、实践的机会,使美术教学有一个民主、宽松、和谐、愉悦、包容的氛围,在整个学习探究过程中,时时、人人有提问、发表、展示的机会,让学生更多地介入信息交流;提供最适宜的创造活动环境,让学生自由奔放和新颖地想像,在无拘无束的氛围里自由地呼吸,引发学生的创作灵感。让学生在富有情趣、表现活动自由的美术教学过程中,逐步体会美术学习的特征和技术方法,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和学习能力,培养良好的个性和创新精神。
3.注重培养参与意识。探究性教学首先就是要注重学生在学习中的参与度,大力改进美术课堂教学,变封闭为开放,加强与课外、与生活的联系和沟通,让丰富多彩的美术实践活动充盈课堂:讨论、游戏、表演、创作、展示、欣赏、评价……使实践活动贯穿于学习探究的全过程,促使每个学生真正的动脑、动口、动手,参加到学习探究、创意构思、自由创作中去。通过亲身感知、直接体验、主动观察、动手动口等方式,重新认识外部世界,重新认识自我,在“有意无意之间”潜移默化中实现认识、技能、情感、态度、道德的变化和发现。发展综合实践能力,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探究式教学与探究性学习,是新课改理念下的教学活动的重要形式,它强调了学生的自主探索和研究,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随着新课改的进一步深化,需要探究的问题和方面更加广泛,需要解决问题和矛盾也会更加复杂,这就要求广大的一线美术教师勤于思考,敢于探索,善于发现,适时总结,根据美术学科自身特点和教育教学规律,来进一步展开探究性的有效教学。
(作者单位:安徽安庆市教育教学研究室)
[关键词]探究性学习 美术教学 美术兴趣
探究性学习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运用探究的方法进行学习,主动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实践活动。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中小学美术是以培养学生美术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取向的必修艺术课程,在教学中有效进行探究性学
习,则显得非常必要。基于美术学科自身的特点,就这方面的问题提出几点具体的做法,供同行们参考。
一、引情激趣
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之一,应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特有的魅力,使教学与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的情意和认知特征相适应,以活泼多样的教学方式方法,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
l.寻找一个有趣的入口。美术教师要充分研究教学内容,力求找出某些关键点,从那里揭示出某种新的意外的、超出学生主观预期的东西。在教学中,教师尤其要创造性地处理好教材中某些看上去似乎是“枯燥乏味”、“简单易懂”的内容,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灵活、开放的呈现方式,给学生以出乎意料的新颖感受;或设置思维荒漠,诱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巧妙处理好这些内容,往往是解决教学中学生松驰、疲沓、厌学的良方,引发学生兴趣情绪的关键。
2.铺设一条审美的通道。情感性是美术的一个基本品质,也是美术学习活动的一个基本特征。我们在美术教学中,要积极地调动情感因素作用,从满足学生的一些重要需要入手,引发学生的快乐情绪,采取各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让学生更多地接触实际事物和具体环境,增强对形象的感受能力和想像能力,不断给学生以高尚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在发展求知需要的过程中,尽可能充溢着积极的情绪体验,满足对美的需要。
3.设计一段情感的体验。美术教育的特点正是以美感人,以情动人。它是靠真情来打开审美者的心灵大门,牵引着人们回到真实的生命状态,回到本原的心灵感觉,去体悟我们内心深处的灵性之光,发展审美能力。在教学中创设一些情感的体验,有利于发掘教学中的美感因素,寓美于情,以情育美,从而激活学生的主体意识,主动关注人类,关注自然,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二、设问置疑
“问题意识”是探究性学习的精髓。探究性学习主要是围绕问题的提出和解决问题来组织学习活动的。在当前的美术教育中,由于观点障碍、信息障碍、教师权威障碍、教学方法障碍、技能障碍等,造成了学生的问题意识普遍不强。针对这种无问题意识的状态,在美术教学实践中要有意去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1.创设问题情境。在美术教学中,让学生在认知活动中主动发现、提出问题,还有一定的难度。它需要美术教师为学生产生问题意识到逐步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给予必要的引导、帮助。首先,完全可以由教师直接提出探究学习的问题,学生根据所提供的问题进行有高度探究性的学习活动。而且,只要学生真正地融入到探究美术知识、技能的过程,就会提出这样那样的问题。其次,集中筛选和引导优化学生从问题情境中生发的问题,由此明确后续探究的目标和内容。通过这样的教学过程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再次,引导学生联系其他学科内容以及生活经验,自行提出问题,并引发他们对所收集的信息材料进行探索、分析、研究,增强对视觉语言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学会问题化解。现代教学,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给学生终生受益的学习方法、学习思维、学习品质,以此来培养学生主动、独立获取知识处理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积极教给学生学会提问的技能,引导学生学会从相关事物中找差异性、不相关事物中找相关性。比如,在教学内容的关键处设问、在饱含丰富智力因素与思想教育因素的知识处设问、在同伴认识矛盾的焦点处设问、在美术技巧的运用上设问,等等。这对学生探究方法的学习是十分有利的。
3.引发问题次生。在教学中,教师对学生提问或回答时要有正确的态度,让学生尝到探究的成果,尽可能地给予学生成功的体验和愉悦。这样,才能激起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才能引发学生求知、探究、创作的欲望,并能引出另一些新的问题。真正的学生探究活动就是由问题引导的。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提出问题的能力,需要美术教师在具体的教学中灵活地设计和取舍,使探究性学习获得实效。
三、潜移默化
探究性学习实际上是一种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通过多种途径去循循善诱,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1.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个体创造潜能的发挥,首先,依赖于个体主体性的充分体现。在教师的精心设计下,把教学内容转化为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掌握方法,培养能力有效手段,把学生推向探究知识的前台。在美术课堂上,从探究问题的提出、学习伙伴的选择,到学习过程的安排、学习方法的确定,乃至学习成果的呈现,学生要有更大的自主性,有更多实践的机会,有更大的创造空间。学生在学习和探究中始终处于主体地位。
2.提供展现交互平台。在课堂上创造氛围、空间,提供学习、实践的机会,使美术教学有一个民主、宽松、和谐、愉悦、包容的氛围,在整个学习探究过程中,时时、人人有提问、发表、展示的机会,让学生更多地介入信息交流;提供最适宜的创造活动环境,让学生自由奔放和新颖地想像,在无拘无束的氛围里自由地呼吸,引发学生的创作灵感。让学生在富有情趣、表现活动自由的美术教学过程中,逐步体会美术学习的特征和技术方法,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和学习能力,培养良好的个性和创新精神。
3.注重培养参与意识。探究性教学首先就是要注重学生在学习中的参与度,大力改进美术课堂教学,变封闭为开放,加强与课外、与生活的联系和沟通,让丰富多彩的美术实践活动充盈课堂:讨论、游戏、表演、创作、展示、欣赏、评价……使实践活动贯穿于学习探究的全过程,促使每个学生真正的动脑、动口、动手,参加到学习探究、创意构思、自由创作中去。通过亲身感知、直接体验、主动观察、动手动口等方式,重新认识外部世界,重新认识自我,在“有意无意之间”潜移默化中实现认识、技能、情感、态度、道德的变化和发现。发展综合实践能力,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探究式教学与探究性学习,是新课改理念下的教学活动的重要形式,它强调了学生的自主探索和研究,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随着新课改的进一步深化,需要探究的问题和方面更加广泛,需要解决问题和矛盾也会更加复杂,这就要求广大的一线美术教师勤于思考,敢于探索,善于发现,适时总结,根据美术学科自身特点和教育教学规律,来进一步展开探究性的有效教学。
(作者单位:安徽安庆市教育教学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