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西部车帮》是中国作家杜光辉的长篇力作,运用其具有特色的创作手法,描绘出了一部中国西部车帮所特有的古道上的一段江湖传奇,这部小说的创作就是对于中国西部车帮江湖儿女一生的真实写照,是中国一个时代一群人的人生缩影。本文主要通过对杜光辉的创作特点进行研究与剖析,从而对《西部车帮》这部长篇小说进行深度的分析与总结。
关键词:杜光辉 《西部车帮》 创作特色
引言
近些年来中国有很多学者一直致力于对杜光辉创作特色的研究,特别是通过其代表作品《西部车帮》进行了一定的分析。《西部车帮》是一部让国内外学者连连称赞的小说,对于这部小说的评价可谓是优庸并存、好差尖锐。笔者认为,在如今这样的环境与背景中,中国当代作者在创作文学作品的过程中应该是以自我的救赎为主要目的进行创造的,并在这基础上对社会的世道以及人心等进行一些补益。正是在这种机缘之中,如今居住在海南的杜光辉拥有着半辈子的流浪经验,因此在这种创造背景下,其笔下的《西部车帮》更加显得些许荒凉。
一 注重文学内涵的塑造
杜光辉的长篇小说《西部车帮》这部小说主要讲述的是在西北地区车帮的风土人情,更是主人公一生的演绎。在杜光辉创作这部长篇小说的过程中可谓是运用了自己身为小说家所具备的所有创作技巧,从而为我们展现出了一个故事情节跌宕起伏,西部特色鲜明的作品,在杜光辉创作这部长篇小说的过程中可谓是运用了自己身为小说家所具备的所有创作技巧,作者在创作《西部车帮》的过程中,本着还原中国西部车帮的写作基调,其试图站在一定的历史高度揭示中国西部农村近百年变革的社会内蕴,以及对更人性、更公道、更文明的农村社会的追求。因此,杜光辉不仅一次地强调了小说的主旨也在暗示我们这部小说并不仅仅是一部语言精彩的小说,其中也蕴含着对于我们人生具有深刻道理的寓意,也正是这样的一部小说做到了表里如一,所以才成为了中国现代小说的经典之作。
中国当代青年批评家谢友顺在其文章中也曾对《西部车帮》这部经典之作进行了全面的分析以及高度的评价,特别强调了这么五个关键词:故事、结构、现实、矛盾、勇气。正是这五个词才让我们在这部小说中感受到了西部车帮的特点,并表现出了杜光辉在创作中展现出的自身特点。杜光辉的这部小说中蕴含着很多具有灵性的光点,正是这些光点让我们在阅读的过程中体会到了不一样的阅读感受。
二 故事情节跌宕起伏
长篇小说《西部车帮》其表面的壮怀激烈以及残阳如血是吸引作者的因素之一,除此之外这些表面之下我们依然可以深究其故事结构、故事情节等细节性的内部结构更加展现出了杜光辉在创作过程中所具有的自身创作特点,即缜密的心思。也正是因为作者具有这样细腻的心思才使得《西部车帮》这部小说经得起时间的洗礼,成为中国西部车帮的一部历史长剧。特别是在构思的过程中运用或明或暗的主题线索将整个故事连贯起来,故事情节因此显得更加错落有序,从而使这部小说具有一定的整体性。我们一直都在说小说的创作首先需要构建在适宜的如何以及什么之上,具体的讲就是我们需要清楚地意识到整部小说我们应该如何去解释,以及要意识到自己说的是什么。也就是说作家需要采用适当的表现形式来创作出一个具有特色的故事情节。在《西部车帮》这部小说中杜光辉将这句话展现得淋漓尽致,吴老大传奇的人生之旅中透着些耐人寻味,从其父亲吴骡子在惨烈生存的人生道理上所遇到的失败开始,其就已经不再拥有“大脑兮”,这句“大脑兮”是陕西关中的方言,主要含义就是现今所说的一个帮派老大,而这个方言名词的运用,不仅仅为我们展现出了杜光辉对于我国西部车帮的了解,也为我们营造出了西部车帮的生活氛围,将我们一步步引进小说之中,使得这部小说展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地方特色。因此,在我们阅读《西部车帮》的过程中可以清晰地感受到西部车帮中不屈的精神,特别是从小他们就要与自己的命运作斗争,就要有着不怕苦的精神,这样的环境烘托展现出了杜光辉其创作中的特点,即悲壮气氛的营造。在西部车帮所行驶的这条蕴含着千年历史的古道上,所演绎的就是我们大社会的一个小小的缩影,特别是整日来车马的喧嚣以及成人与孩子们的言语,都为我们展现出了这个世界上我们所不曾体味到的另外一种生活的滋味。
正是在对杜光辉这部长篇小说的不断探索与分析过程中,我们对于《西部车帮》这部小说中作者所说的“无法平静”有了深刻的了解,当吴老大生命不断演绎的过程中,我们已经不仅仅将其当做是小说中的一个人物去看待,更多的是当做成一个历史人物去分析,吴老大7岁的时候就娶了一个名叫菊花的童养媳,次年就开始出谋划策与乡绅张富财叫板,之后在其13岁的时候就开始进行少林武术的学习与磨练,也正是其对于自己的不断训练以及家人对他的严格要求,让他成为了当时西部车帮中年龄最小的一位车把式,17岁的时候展开了一场扭转命运的较量“刺刀见红”,这次较量也实现了吴老大父亲对其的厚望。刚刚20岁的吴老大就“把西安北乡三家庄的马车帮发展到了一百三十多辆,成了西北最大的车帮”,因此他也就成为了一位真正的“大脑兮”,在西部车帮中小有名气。但是,在刻画吴老大这个人物的时候并没有像他人一样将这个帮里的老大刻画成一个霸道的角色,而在杜光辉的笔下吴老大坚持按道上的规矩办事,有自己为人处世的一套原则。在生意中如果遇到了问题,也不会丢了一个义字,宁可自己吃亏。甚至在别的车帮之间存在着一些问题和误会的时候,还需要吴老大在中间进行调节。在调节过程中吴老大也是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分得清黑白,做事的时候有理有据,不会存在着偏袒的事情。在杜光辉刻画吴老大这个人物形象的过程中多处使用了白描的写作手法,也就是这些看似大白话,显得平淡无奇的语言也让吴老大这个人物在中国西部车帮的历史中脱颖而出。
三 人物形象有血有肉
历史中的小人物是中国历史长河中的人伦底线,在作者杜光辉的价值观念中对于这些意识流也是极其认可的,虽然对于这些小人物的关注以及刻画中所流露出的价值观并不能被当时的社会与人民所理解,但是我们也看到了杜光辉在刻画中国西部车帮这么一个小的群体时,更多的是希望通过西部车帮这么一个小的群体作为一个缩影,展现出对中国现实社会的一种关心以及提醒。这也就成为杜光辉在创作这部小说中所具有的一大特色,即隐藏在小说中的,对于社会用心良苦的提醒。 在杜光辉的长篇小说《西部车帮》中,由于车户们的生存条件有限,因此也就使得其生存过程中展现出了一定的人性问题,而在这种独特的生存背景下所构成的故事也就具有了一定的时代意义以及地域特色,从而激发了作者杜光辉希望通过《西部车帮》这部小说展现出自己的内部情怀,也将这鲜活的素材幻化成可以流传下去的一部优秀的作品。在小说的字里行间我们不难看出杜光辉对于这部小说的用心良苦,特别是对于这部小说的创作做了多方面的准备。《西部车帮》这部小说对于杜光辉所希望展示给我们大家的一种人生状态进行了完美的展现,这种展现可以说极其考验作者的勇气。作者对于其小说中的人物可以说是仁慈的,也是怜爱的,通过对小说中人物的解读,我们可以看出杜光辉对于人生的理解。因此,杜光辉小说的人物刻画中同样也展现出了其创作的特点,并没有精益求精的将小说的主角进行脸谱化,而是本着贴近小说人性的基础进行了细节性的刻画,这也就其笔下的小人物为什么如此率性而为,活灵活现。这样恣肆的人物态度,并没有让我们感受到作家的方寸大乱,而是为我们展现出了“水落石出”的一种撼人心魂的大气磅礴。
四 贴近生活实际
在庞大的西部车帮中,当一个个年迈、体衰的老一辈车户倒毙在西部的古道上的时候,又会有一个个年轻力壮的车户后代接过老一辈车户上的那根鞭子,从而走上了父辈们的道路。就这样一辈子一辈子地在这古道上演绎了一段又一段传奇故事。所以,在我们西部车帮做行驶的古道两边经常会看到因为过度劳累而死去的骡子。马匹正在被天空中的鹰、雕慢慢地啄去了皮肉、内脏,到头来也就只剩下那森森白骨,昭示着来往的人们他们曾经的岁月。就是在这样的一种生活背景下,西部车帮的车户们为了生活而劳苦奔波着,如果他们“沿途在烟馆、赌局、窑子里排泄焦渴,抛洒种子”,我们都不会感到太过差异,正是由于这些车户们为了生活而奔波着,三家庄的女人们才会被骚驴般的首户张富财骚扰甚至是欺凌。与此同时,这些女人们也正是为了今后的生活以及男人们的事业,不得不在三家庄忍辱负重地活着,她们不是没有泪水,也不是没有叹息,而是这些泪水与叹息伴随着生活的压力变得越来越不重要了。但是,隐藏在人们内心的仇恨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泯灭,相继而来的是由屈辱而激起大家复仇的意识。与此同时,来往的车户们更是为了争夺“大脑兮”这么个西部马帮的位置,开始了明争暗夺,也是使得杜光辉在描绘这些人物形象时显得更加贴切生活以及人物的本身,使得大家生活在人性的权力以及欲望之中。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岁月里,人们为了活命可以说是历尽千辛万苦,无论是与兵匪作斗争还是真正的将生命奉献给了自己一生的事业,这些常年行走在古道上的车户们都有着深刻的感悟,忍辱负重到底是为了什么。这也就是为什么杜光辉的这部长篇小说《西部车帮》如此受人喜爱的原因。
结语
综上所述,《西部车帮》这部小说可以说是让国内外学者连连称赞的一部小说。笔者认为,在如今这样的环境与背景中,中国当代作者在创作文学作品的过程中应该是以自我救赎为主要目的进行创造,并在这基础上对社会的世道以及人心等进行一些补益。我们对于杜光辉的长篇小说《西部车帮》的解读中发现,作者在创作这部小说的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创作特色是由于其在创作伊始就做了全面的准备,特别是在其人物刻画的过程中以及西部特色语言的运用,让西部马帮显现得活灵活现。与此同时,通过对于西部马帮的描述,展现出了杜光辉自己对于中国社会的感受与影响,因此也就使得《西部马帮》并不仅仅是一部展现西部马帮生活的小说,更是一部展现人性丑恶的小说。所以,杜光辉创作的这部长篇小说《西部马帮》显现出来了别具一格的创作特色。
参考文献:
[1] 雷达:《人性的光辉——我读杜光辉》,《文学报》,2009年12月11日。
[2] 邵练炼:《从海明威到杜光辉——生态文学批评视角下比较〈非洲的青山〉和〈可可西里狼〉》,《海外英语》,2013年第1期。
[3] 于雷:《杜光辉的创作风格演变》,《长春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13年第4期。
[4] 宋静、严丽华:《杜光辉及其作品的再分析》,《芒种》,2014年第6期。
[5] 李玉真:《灵与肉的分裂与整合》,《柴达木开发研究》,2005年第3期。
[6] 王达敏:《半部好小说——读长篇小说〈西部车帮〉》,《小说评论》,2004年第4期。
[7] 杨兹举:《阅读的愉悦与思索的沉重——评杜光辉的中篇小说〈谁都无奈〉》,《时代文学》(双月版),2006年第6期。
(欧阳焱,海南琼州学院人文社科学院讲师)
关键词:杜光辉 《西部车帮》 创作特色
引言
近些年来中国有很多学者一直致力于对杜光辉创作特色的研究,特别是通过其代表作品《西部车帮》进行了一定的分析。《西部车帮》是一部让国内外学者连连称赞的小说,对于这部小说的评价可谓是优庸并存、好差尖锐。笔者认为,在如今这样的环境与背景中,中国当代作者在创作文学作品的过程中应该是以自我的救赎为主要目的进行创造的,并在这基础上对社会的世道以及人心等进行一些补益。正是在这种机缘之中,如今居住在海南的杜光辉拥有着半辈子的流浪经验,因此在这种创造背景下,其笔下的《西部车帮》更加显得些许荒凉。
一 注重文学内涵的塑造
杜光辉的长篇小说《西部车帮》这部小说主要讲述的是在西北地区车帮的风土人情,更是主人公一生的演绎。在杜光辉创作这部长篇小说的过程中可谓是运用了自己身为小说家所具备的所有创作技巧,从而为我们展现出了一个故事情节跌宕起伏,西部特色鲜明的作品,在杜光辉创作这部长篇小说的过程中可谓是运用了自己身为小说家所具备的所有创作技巧,作者在创作《西部车帮》的过程中,本着还原中国西部车帮的写作基调,其试图站在一定的历史高度揭示中国西部农村近百年变革的社会内蕴,以及对更人性、更公道、更文明的农村社会的追求。因此,杜光辉不仅一次地强调了小说的主旨也在暗示我们这部小说并不仅仅是一部语言精彩的小说,其中也蕴含着对于我们人生具有深刻道理的寓意,也正是这样的一部小说做到了表里如一,所以才成为了中国现代小说的经典之作。
中国当代青年批评家谢友顺在其文章中也曾对《西部车帮》这部经典之作进行了全面的分析以及高度的评价,特别强调了这么五个关键词:故事、结构、现实、矛盾、勇气。正是这五个词才让我们在这部小说中感受到了西部车帮的特点,并表现出了杜光辉在创作中展现出的自身特点。杜光辉的这部小说中蕴含着很多具有灵性的光点,正是这些光点让我们在阅读的过程中体会到了不一样的阅读感受。
二 故事情节跌宕起伏
长篇小说《西部车帮》其表面的壮怀激烈以及残阳如血是吸引作者的因素之一,除此之外这些表面之下我们依然可以深究其故事结构、故事情节等细节性的内部结构更加展现出了杜光辉在创作过程中所具有的自身创作特点,即缜密的心思。也正是因为作者具有这样细腻的心思才使得《西部车帮》这部小说经得起时间的洗礼,成为中国西部车帮的一部历史长剧。特别是在构思的过程中运用或明或暗的主题线索将整个故事连贯起来,故事情节因此显得更加错落有序,从而使这部小说具有一定的整体性。我们一直都在说小说的创作首先需要构建在适宜的如何以及什么之上,具体的讲就是我们需要清楚地意识到整部小说我们应该如何去解释,以及要意识到自己说的是什么。也就是说作家需要采用适当的表现形式来创作出一个具有特色的故事情节。在《西部车帮》这部小说中杜光辉将这句话展现得淋漓尽致,吴老大传奇的人生之旅中透着些耐人寻味,从其父亲吴骡子在惨烈生存的人生道理上所遇到的失败开始,其就已经不再拥有“大脑兮”,这句“大脑兮”是陕西关中的方言,主要含义就是现今所说的一个帮派老大,而这个方言名词的运用,不仅仅为我们展现出了杜光辉对于我国西部车帮的了解,也为我们营造出了西部车帮的生活氛围,将我们一步步引进小说之中,使得这部小说展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地方特色。因此,在我们阅读《西部车帮》的过程中可以清晰地感受到西部车帮中不屈的精神,特别是从小他们就要与自己的命运作斗争,就要有着不怕苦的精神,这样的环境烘托展现出了杜光辉其创作中的特点,即悲壮气氛的营造。在西部车帮所行驶的这条蕴含着千年历史的古道上,所演绎的就是我们大社会的一个小小的缩影,特别是整日来车马的喧嚣以及成人与孩子们的言语,都为我们展现出了这个世界上我们所不曾体味到的另外一种生活的滋味。
正是在对杜光辉这部长篇小说的不断探索与分析过程中,我们对于《西部车帮》这部小说中作者所说的“无法平静”有了深刻的了解,当吴老大生命不断演绎的过程中,我们已经不仅仅将其当做是小说中的一个人物去看待,更多的是当做成一个历史人物去分析,吴老大7岁的时候就娶了一个名叫菊花的童养媳,次年就开始出谋划策与乡绅张富财叫板,之后在其13岁的时候就开始进行少林武术的学习与磨练,也正是其对于自己的不断训练以及家人对他的严格要求,让他成为了当时西部车帮中年龄最小的一位车把式,17岁的时候展开了一场扭转命运的较量“刺刀见红”,这次较量也实现了吴老大父亲对其的厚望。刚刚20岁的吴老大就“把西安北乡三家庄的马车帮发展到了一百三十多辆,成了西北最大的车帮”,因此他也就成为了一位真正的“大脑兮”,在西部车帮中小有名气。但是,在刻画吴老大这个人物的时候并没有像他人一样将这个帮里的老大刻画成一个霸道的角色,而在杜光辉的笔下吴老大坚持按道上的规矩办事,有自己为人处世的一套原则。在生意中如果遇到了问题,也不会丢了一个义字,宁可自己吃亏。甚至在别的车帮之间存在着一些问题和误会的时候,还需要吴老大在中间进行调节。在调节过程中吴老大也是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分得清黑白,做事的时候有理有据,不会存在着偏袒的事情。在杜光辉刻画吴老大这个人物形象的过程中多处使用了白描的写作手法,也就是这些看似大白话,显得平淡无奇的语言也让吴老大这个人物在中国西部车帮的历史中脱颖而出。
三 人物形象有血有肉
历史中的小人物是中国历史长河中的人伦底线,在作者杜光辉的价值观念中对于这些意识流也是极其认可的,虽然对于这些小人物的关注以及刻画中所流露出的价值观并不能被当时的社会与人民所理解,但是我们也看到了杜光辉在刻画中国西部车帮这么一个小的群体时,更多的是希望通过西部车帮这么一个小的群体作为一个缩影,展现出对中国现实社会的一种关心以及提醒。这也就成为杜光辉在创作这部小说中所具有的一大特色,即隐藏在小说中的,对于社会用心良苦的提醒。 在杜光辉的长篇小说《西部车帮》中,由于车户们的生存条件有限,因此也就使得其生存过程中展现出了一定的人性问题,而在这种独特的生存背景下所构成的故事也就具有了一定的时代意义以及地域特色,从而激发了作者杜光辉希望通过《西部车帮》这部小说展现出自己的内部情怀,也将这鲜活的素材幻化成可以流传下去的一部优秀的作品。在小说的字里行间我们不难看出杜光辉对于这部小说的用心良苦,特别是对于这部小说的创作做了多方面的准备。《西部车帮》这部小说对于杜光辉所希望展示给我们大家的一种人生状态进行了完美的展现,这种展现可以说极其考验作者的勇气。作者对于其小说中的人物可以说是仁慈的,也是怜爱的,通过对小说中人物的解读,我们可以看出杜光辉对于人生的理解。因此,杜光辉小说的人物刻画中同样也展现出了其创作的特点,并没有精益求精的将小说的主角进行脸谱化,而是本着贴近小说人性的基础进行了细节性的刻画,这也就其笔下的小人物为什么如此率性而为,活灵活现。这样恣肆的人物态度,并没有让我们感受到作家的方寸大乱,而是为我们展现出了“水落石出”的一种撼人心魂的大气磅礴。
四 贴近生活实际
在庞大的西部车帮中,当一个个年迈、体衰的老一辈车户倒毙在西部的古道上的时候,又会有一个个年轻力壮的车户后代接过老一辈车户上的那根鞭子,从而走上了父辈们的道路。就这样一辈子一辈子地在这古道上演绎了一段又一段传奇故事。所以,在我们西部车帮做行驶的古道两边经常会看到因为过度劳累而死去的骡子。马匹正在被天空中的鹰、雕慢慢地啄去了皮肉、内脏,到头来也就只剩下那森森白骨,昭示着来往的人们他们曾经的岁月。就是在这样的一种生活背景下,西部车帮的车户们为了生活而劳苦奔波着,如果他们“沿途在烟馆、赌局、窑子里排泄焦渴,抛洒种子”,我们都不会感到太过差异,正是由于这些车户们为了生活而奔波着,三家庄的女人们才会被骚驴般的首户张富财骚扰甚至是欺凌。与此同时,这些女人们也正是为了今后的生活以及男人们的事业,不得不在三家庄忍辱负重地活着,她们不是没有泪水,也不是没有叹息,而是这些泪水与叹息伴随着生活的压力变得越来越不重要了。但是,隐藏在人们内心的仇恨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泯灭,相继而来的是由屈辱而激起大家复仇的意识。与此同时,来往的车户们更是为了争夺“大脑兮”这么个西部马帮的位置,开始了明争暗夺,也是使得杜光辉在描绘这些人物形象时显得更加贴切生活以及人物的本身,使得大家生活在人性的权力以及欲望之中。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岁月里,人们为了活命可以说是历尽千辛万苦,无论是与兵匪作斗争还是真正的将生命奉献给了自己一生的事业,这些常年行走在古道上的车户们都有着深刻的感悟,忍辱负重到底是为了什么。这也就是为什么杜光辉的这部长篇小说《西部车帮》如此受人喜爱的原因。
结语
综上所述,《西部车帮》这部小说可以说是让国内外学者连连称赞的一部小说。笔者认为,在如今这样的环境与背景中,中国当代作者在创作文学作品的过程中应该是以自我救赎为主要目的进行创造,并在这基础上对社会的世道以及人心等进行一些补益。我们对于杜光辉的长篇小说《西部车帮》的解读中发现,作者在创作这部小说的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创作特色是由于其在创作伊始就做了全面的准备,特别是在其人物刻画的过程中以及西部特色语言的运用,让西部马帮显现得活灵活现。与此同时,通过对于西部马帮的描述,展现出了杜光辉自己对于中国社会的感受与影响,因此也就使得《西部马帮》并不仅仅是一部展现西部马帮生活的小说,更是一部展现人性丑恶的小说。所以,杜光辉创作的这部长篇小说《西部马帮》显现出来了别具一格的创作特色。
参考文献:
[1] 雷达:《人性的光辉——我读杜光辉》,《文学报》,2009年12月11日。
[2] 邵练炼:《从海明威到杜光辉——生态文学批评视角下比较〈非洲的青山〉和〈可可西里狼〉》,《海外英语》,2013年第1期。
[3] 于雷:《杜光辉的创作风格演变》,《长春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13年第4期。
[4] 宋静、严丽华:《杜光辉及其作品的再分析》,《芒种》,2014年第6期。
[5] 李玉真:《灵与肉的分裂与整合》,《柴达木开发研究》,2005年第3期。
[6] 王达敏:《半部好小说——读长篇小说〈西部车帮〉》,《小说评论》,2004年第4期。
[7] 杨兹举:《阅读的愉悦与思索的沉重——评杜光辉的中篇小说〈谁都无奈〉》,《时代文学》(双月版),2006年第6期。
(欧阳焱,海南琼州学院人文社科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