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伴随着经济和社会文化的发展,人们早已开始追求更高质量的生活水平,在衡量生活幸福程度的数项指标中,心理健康指数越来越成为我们关注的问题。初中学生一直以来都面对着心理健康的各类问题,但是这些问题直到近些年才被重视起来,不过家长和教师对初中生心理健康的实际关注度在很多方面其实还是存在诸多不足。心理健康教育必须全面走进初中课堂,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正确认识自己、认识社会,实现健康发展。
关键词:初中体育;心理健康;团体运动;正确评估;定期沟通;生理教育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46-201
心理狀况与生理状况一样都会深刻地影响一个人的学习、工作状况,其对人生幸福感的影响更是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但是在当今的中学校园里,很多教师一心沉醉于学科教学,这其中不乏有体育教师,这样的教学模式严重忽视了处在青春期的中学生的心理发展,因此广大教师务必要采取行动,力求让中学生在健康的心理环境中高效学习、幸福生活。本文笔者结合多年教学经验,对初中体育课堂上如何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给出了几点建议,希望给各位教师带来一些启发。
一、团体运动,培养合作精神
现代网络社交媒体让学生在社交上变得更加孤僻,这种亚健康的状态会直接导致其失去有效的社交机会,进而使其无法培养自身的合作精神和良性竞争精神。体育教师要抓住能够领导学生进行集体户外活动的机会,给学生安排一些体育合作项目或竞争比赛,让学生在与周围人的互动中体会到合作的重要性。
例如,在“短跑”这一环节的教学中,笔者在课堂之初先给学生介绍了短跑中应当注意的运动技巧,比如发力点、摆臂幅度等,但是通过观察笔者发现,有些学生在短跑训练中表现得过于独立,以至于其不愿意与别的学生进行沟通。针对这一情况,笔者组织学生开展了一次4×100短跑接力比赛,并为其留足了一周的准备时间。在这一周时间的训练中,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发现单人跑和多人接力跑存在着很多不同,有些学生愿意跑直道,有些学生愿意跑弯道;有些学生善于交棒,有些学生善于接棒。绝大部分学生都通过友好的沟通实现了了合理的跑步顺序安排,在比赛中虽然仍有些小问题,但是每个学生都感受到了团队的力量。良好的合作精神是中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师要利用好课堂特色,通过各种运动项目促进学生合作交流。
二、正确评估,提升运动激情
不论是生理层面还是心理层面,学生总是存在着种种个体差异,这种差异在体育课堂上会表现得尤其明显,如果教师不重视个体的特点而采用传统的统一化管理,那么学生很快就会丧失运动激情。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应采用多条标准来评估学生的体育运动质量,从而使学生在自己的进步中变得更加自信、自强,这种心理教育也会帮助学生保持高涨的体育运动热情,进而保证终身运动的实现。
例如,在“自由泳”这一节课的教学中,笔者发现有一些学生虽然有游泳的基础,但是其摆脱不了蛙泳带来的习惯动作;还有一些学生并不会游泳,并且对泳池的水伴随有初学者普遍存在的恐惧心理。针对这类情况,笔者并没有给学生限定严格的学习时间,而是先给学生展示了自由泳的标准姿态,而后让那些有基础的学生在口头上清晰描述自由泳的注意事项,让初学游泳的学生下水感受水的浮力以克服恐惧心理。经过一两节课的引导和鼓励,大部分学生都能够做出标准的自由泳动作,笔者随即对这些学生进行了夸奖,学生在这种正向的激励中,表现出了较快的进步。在体育课堂上的心理健康教育中,教师要注重让学生对体育运动保持积极进取的心态,通过正向评价不断激发学生的运动热情。
三、定期沟通,减少消极情绪
初中学生正处在心理发展的过渡阶段,其与人沟通的能力也处于建立期,但是很多初中生往往会有一些社交恐惧心理,严重的话还会使其被长期的消极情绪影响,这同样不利于其健康发展。初中体育教师要把初中生的情绪状况重视起来,体育课堂既是学生锻炼身体的场所,也是让学生宣泄负面情绪、寻求沟通对象的良好场景,体育教师要尽力当一个“心理辅导员”来给学生演示如何与自己的情绪共处、如何通过体育运动寻找积极情绪。
例如,在“篮球”这一节课的教学中,笔者给篮球课程划分了很多课时,在中后期笔者专门推举了那些与其他学生相处状况良好的学生做篮球队长。笔者注意到,尽管队员之间在一些小问题上能够进行良好沟通,但是还是有一些比较棘手的问题使队员和队长之间出现了一些分歧,并最终导致了双方消极情绪爆发。笔者就此问题与二者进行了单独交流,并给其提供了一些建议,比如先建议其通过跑步、投篮等运动排解情绪,然后指导其从优缺点两个方面来剖析自己。而后笔者又邀请学生聚在一起共同探讨了如何解决眼下的篮球问题、如何控制情绪等,学生在这种有效沟通中迅速恢复了积极状态。沟通是化解学生消极心理的良方,是学生心理建设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
四、生理教育,摆脱青春困扰
近年来,国内关于性教育的讨论也越来越热烈,对中学生生理教育的不足的问题随之暴露在大众视野中,师生如不对其加以重视,那么这种问题轻则导致学生对自己的身体认识不足,重则会导致学生心理扭曲,甚至会使其伤害他人。体育教师在授课时可以利用指导学生进行生理锻炼的机会,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身体,从而使其客观、理性地认识青春期第二性征,最终从心理层面使学生彼此之间互相尊重、互敬互爱。
例如,在“健美操”这一小节的教学中,笔者让学生换上了练功服而后进行体操动作训练,但是很多学生羞于面对自己的身体,也有部分学生会对其他学生的身体形态随意指点,笔者充分反思了教学方法,然后邀请了另外一位异性教师来给学生进一步普及生理知识,意在消除学生对生理发育的羞耻感。学生很快就明白了互相尊重彼此生理特征的重要性,也有很多学生在课下又继续追问了很多与自我生理有关的问题和烦恼,笔者又一一进行了解答,并为学生严格保密。只有在生理教育环节充分发力,才能提前避免学生由于不了解自己的身体而带来的青春期苦恼,这同样是体育教师要做好的重要心理教育工作。
总而言之,初中体育课上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工作对学生的在校生活和长久发展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教师可以选择适量的集体竞赛运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用合适的评价鼓励学生树立信心,用有效的交流排解学生的情绪,用科学的生理知识使学生正确看待自己和他人的身心发育。
参考文献
[1]马校和.初探初中体育健康课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J].当代体育科技,2017,7(04)
[2]盛久埂.初中体育教学中如何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J].科教导刊(下旬),2015(12)
关键词:初中体育;心理健康;团体运动;正确评估;定期沟通;生理教育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46-201
心理狀况与生理状况一样都会深刻地影响一个人的学习、工作状况,其对人生幸福感的影响更是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但是在当今的中学校园里,很多教师一心沉醉于学科教学,这其中不乏有体育教师,这样的教学模式严重忽视了处在青春期的中学生的心理发展,因此广大教师务必要采取行动,力求让中学生在健康的心理环境中高效学习、幸福生活。本文笔者结合多年教学经验,对初中体育课堂上如何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给出了几点建议,希望给各位教师带来一些启发。
一、团体运动,培养合作精神
现代网络社交媒体让学生在社交上变得更加孤僻,这种亚健康的状态会直接导致其失去有效的社交机会,进而使其无法培养自身的合作精神和良性竞争精神。体育教师要抓住能够领导学生进行集体户外活动的机会,给学生安排一些体育合作项目或竞争比赛,让学生在与周围人的互动中体会到合作的重要性。
例如,在“短跑”这一环节的教学中,笔者在课堂之初先给学生介绍了短跑中应当注意的运动技巧,比如发力点、摆臂幅度等,但是通过观察笔者发现,有些学生在短跑训练中表现得过于独立,以至于其不愿意与别的学生进行沟通。针对这一情况,笔者组织学生开展了一次4×100短跑接力比赛,并为其留足了一周的准备时间。在这一周时间的训练中,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发现单人跑和多人接力跑存在着很多不同,有些学生愿意跑直道,有些学生愿意跑弯道;有些学生善于交棒,有些学生善于接棒。绝大部分学生都通过友好的沟通实现了了合理的跑步顺序安排,在比赛中虽然仍有些小问题,但是每个学生都感受到了团队的力量。良好的合作精神是中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师要利用好课堂特色,通过各种运动项目促进学生合作交流。
二、正确评估,提升运动激情
不论是生理层面还是心理层面,学生总是存在着种种个体差异,这种差异在体育课堂上会表现得尤其明显,如果教师不重视个体的特点而采用传统的统一化管理,那么学生很快就会丧失运动激情。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应采用多条标准来评估学生的体育运动质量,从而使学生在自己的进步中变得更加自信、自强,这种心理教育也会帮助学生保持高涨的体育运动热情,进而保证终身运动的实现。
例如,在“自由泳”这一节课的教学中,笔者发现有一些学生虽然有游泳的基础,但是其摆脱不了蛙泳带来的习惯动作;还有一些学生并不会游泳,并且对泳池的水伴随有初学者普遍存在的恐惧心理。针对这类情况,笔者并没有给学生限定严格的学习时间,而是先给学生展示了自由泳的标准姿态,而后让那些有基础的学生在口头上清晰描述自由泳的注意事项,让初学游泳的学生下水感受水的浮力以克服恐惧心理。经过一两节课的引导和鼓励,大部分学生都能够做出标准的自由泳动作,笔者随即对这些学生进行了夸奖,学生在这种正向的激励中,表现出了较快的进步。在体育课堂上的心理健康教育中,教师要注重让学生对体育运动保持积极进取的心态,通过正向评价不断激发学生的运动热情。
三、定期沟通,减少消极情绪
初中学生正处在心理发展的过渡阶段,其与人沟通的能力也处于建立期,但是很多初中生往往会有一些社交恐惧心理,严重的话还会使其被长期的消极情绪影响,这同样不利于其健康发展。初中体育教师要把初中生的情绪状况重视起来,体育课堂既是学生锻炼身体的场所,也是让学生宣泄负面情绪、寻求沟通对象的良好场景,体育教师要尽力当一个“心理辅导员”来给学生演示如何与自己的情绪共处、如何通过体育运动寻找积极情绪。
例如,在“篮球”这一节课的教学中,笔者给篮球课程划分了很多课时,在中后期笔者专门推举了那些与其他学生相处状况良好的学生做篮球队长。笔者注意到,尽管队员之间在一些小问题上能够进行良好沟通,但是还是有一些比较棘手的问题使队员和队长之间出现了一些分歧,并最终导致了双方消极情绪爆发。笔者就此问题与二者进行了单独交流,并给其提供了一些建议,比如先建议其通过跑步、投篮等运动排解情绪,然后指导其从优缺点两个方面来剖析自己。而后笔者又邀请学生聚在一起共同探讨了如何解决眼下的篮球问题、如何控制情绪等,学生在这种有效沟通中迅速恢复了积极状态。沟通是化解学生消极心理的良方,是学生心理建设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
四、生理教育,摆脱青春困扰
近年来,国内关于性教育的讨论也越来越热烈,对中学生生理教育的不足的问题随之暴露在大众视野中,师生如不对其加以重视,那么这种问题轻则导致学生对自己的身体认识不足,重则会导致学生心理扭曲,甚至会使其伤害他人。体育教师在授课时可以利用指导学生进行生理锻炼的机会,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身体,从而使其客观、理性地认识青春期第二性征,最终从心理层面使学生彼此之间互相尊重、互敬互爱。
例如,在“健美操”这一小节的教学中,笔者让学生换上了练功服而后进行体操动作训练,但是很多学生羞于面对自己的身体,也有部分学生会对其他学生的身体形态随意指点,笔者充分反思了教学方法,然后邀请了另外一位异性教师来给学生进一步普及生理知识,意在消除学生对生理发育的羞耻感。学生很快就明白了互相尊重彼此生理特征的重要性,也有很多学生在课下又继续追问了很多与自我生理有关的问题和烦恼,笔者又一一进行了解答,并为学生严格保密。只有在生理教育环节充分发力,才能提前避免学生由于不了解自己的身体而带来的青春期苦恼,这同样是体育教师要做好的重要心理教育工作。
总而言之,初中体育课上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工作对学生的在校生活和长久发展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教师可以选择适量的集体竞赛运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用合适的评价鼓励学生树立信心,用有效的交流排解学生的情绪,用科学的生理知识使学生正确看待自己和他人的身心发育。
参考文献
[1]马校和.初探初中体育健康课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J].当代体育科技,2017,7(04)
[2]盛久埂.初中体育教学中如何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J].科教导刊(下旬),201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