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工作过程导向课程改革的中职课改活动不断深入,中职语文课程的教学评价改革也同步推进,内容逐渐与现实生活接轨,形式也渐趋多样。但是,和课改的要求相对照,中职的语文教学评价还存在着不少令人反思的问题。
一、当前中职语文教学评价的反思
(一)评价内容的“非职化”受制于长期应试教育
中职的一线语文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常常摆脱不了普通中学语文教学的痕迹,教学评价更是如此。
一是一张试卷决定一个阶段的成绩。教师评定学生成绩还是以一张试卷为主。殊不知,即使教育本身所具有的特点已经决定了这种评价方式的缺陷性,更何况职业教育不是选拔性教育,用这种带有甄别选拔功能的考试来评价职业学校学生,无异于对牛弹琴。
二是评价内容单一狭窄,缺乏职业意识。职业教育应“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中职学生学习语文,受到人文熏陶的同时,也为其将来走上社会成为一个社会人、职业人打下一定基础。因此,教学评价也应从此根本出发,强调学习的基本能力,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强调适应今后工作、学习、生活的需要。而当前的语文教学评价内容单一狭窄,往往局限于书本内容,或稍加改良,这显然不能满足学生将来的就业需要。
(二)评价标准的教条化
格式的标准化。标准化试题的引进是教学评价的一大进步,尤其对于客观试题更有着不言而喻的优越性。但是,有不少人试图把主观试题标准化,逼着学生按一定的套路来思考,这对学生来说,无疑极大的束缚了其多样的思维、自由的思想。
评价结果的数据化。对语文教学成效、学生掌握程度一律以数据量化,冷冰冰的数字浇灭了学生对于人文世界的热情,一些隐性的语文能力也无法得到体现。单纯的量化评价不能全面准确衡量出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掌握程度。
(三)评价结果的功利化
本来,与深受升学压力的普通高中相比,评价结果的甄别化、功利化和职业类学校不该有大的关系的。但是,现实和本来往往会产生距离。
一是对语文学习过程评价的缺失导致了学习中的马太效应。职业类学校,学生差距大,一个班内的两个学生中考成绩相差一二百分是普遍情况。如果教师忽视了其语文学习过程而只看重最终考试数据,强者更强、弱者愈弱的马太效应的出现将是无疑的,甚至还会出现平时表现与考试成绩的逆向反映。这会极大伤害、抹杀基础较差但学习较为努力、表现较好的同学的学习积极性。
二是对语文学习内容知识化的过分强调导致学生对自己长处的“失忆”。我们应当更关注学生的亮点,唤醒他们对语文学习的美好记忆和向往。语文能力的表现是多方面的,动情的朗诵,漂亮的书法,个性的作文,深刻的思考,这些都是我们可以挖掘的材料。因此,缺乏全面的衡量是不能真正评价一个学生的语文能力的。
二、教学评价改革的基本理念
(一)在观念形态上要认识到语文教学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素养的全面提高
较高的语文素养要求一个学生必须具有语文应用能力、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同时他又能借助语文学好其他学科,提高各方面素养,成为一个具有健康人格的人。简而言之,就是教学目标的三个维度: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长期以来,我们的教学评价往往只重视知识与能力这个维度,甚至只重视知识目标,忽视了评价的整体性、综合性、过程性,不利于提高学生具有较高的语文素养。
(二)在评价功能上要强调激励和发展
中职语文的教学评价基本上不存在甄别与选拔,因此,教学评价能更好地发挥激励和发展功能。评价的目的不是为了检查,而是要从中发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采取恰当的方法,促进在现有基础上实实在在的发展。在教学中,我们首先要给学生阐明,老师利用各种评价手段的目的不是难为大家,而是让大家发现自己的问题和不足,从而来促进各自的进步和发展。其次,要给予学生明确的反馈,反馈的过程以鼓励为主,横向比较、纵向比较全面运用,主要是肯定其进步,让他们品尝到成功,感受到奖赏,把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到了学习上面来。第三,要根据学生的不同基础制定不同的目标,让目标成为他们跳一跳都能触摸到的“桃子”。
(三)在评价对象上要强调对过程的评价
和普通中学一样,中职语文的教学评价往往集中在终结性评价上,通过学习结果的评价来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课程实施情况、教师教学情况。这种过于功利性的评价方式对中职语文的评价更加不平等,因为中职学生的学习基本情况并不像普通高中的学生那样整齐,其差异性更大。我们应该把形成性评价、诊断性评价、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加强形成性评价和诊断性评价,提倡采用成长纪录的方式,收集能够反映学生语文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资料,并可以组织师生通过观察、测验、作业分析、调查研究等手段收集资料,对课程实施评价。这样,就能让教师、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更加关注过程,在关注过程中促进结果的提高。
(四)在评价方法上要更加强调质性评价
对于语文教育而言,客观化、量化的教学评价方式把大量内容鲜活、思维多样、情感丰富、具有極强感染力的人文世界肢解成了一个个呆板的、面目可憎的数据,丢失了教育中最有意义、最根本的内容,违背了教育的基本规律。我们在改革教学评价方法时更应该强调运用质性评价的方法。它以全面、深入、真实再现评价对象为特点,更加逼真的反映了教育现象,从而能更准确地对各对象加以评价。
(五)在评价主体上提倡评价主体多元化,引导学生自我评价
长期以来,教师是评价学生的唯一主体,学生总是被评价的“客体”。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包括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指导学生开展自我讨论,促进自己的反思;二是鼓励同伴、家长参与到评价中来,使评价成为学校教师、学生、同伴、家长多个主体共同积极参与的交互活动。
总之,我们应当充分认识语文教学评价改革的重要性,规范和促进中职语文教学评价改革,学会利用新的评价方法更好地为中职语文教学服务,提高教师的科研素养,努力成为优秀的中职语文教师。
一、当前中职语文教学评价的反思
(一)评价内容的“非职化”受制于长期应试教育
中职的一线语文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常常摆脱不了普通中学语文教学的痕迹,教学评价更是如此。
一是一张试卷决定一个阶段的成绩。教师评定学生成绩还是以一张试卷为主。殊不知,即使教育本身所具有的特点已经决定了这种评价方式的缺陷性,更何况职业教育不是选拔性教育,用这种带有甄别选拔功能的考试来评价职业学校学生,无异于对牛弹琴。
二是评价内容单一狭窄,缺乏职业意识。职业教育应“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中职学生学习语文,受到人文熏陶的同时,也为其将来走上社会成为一个社会人、职业人打下一定基础。因此,教学评价也应从此根本出发,强调学习的基本能力,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强调适应今后工作、学习、生活的需要。而当前的语文教学评价内容单一狭窄,往往局限于书本内容,或稍加改良,这显然不能满足学生将来的就业需要。
(二)评价标准的教条化
格式的标准化。标准化试题的引进是教学评价的一大进步,尤其对于客观试题更有着不言而喻的优越性。但是,有不少人试图把主观试题标准化,逼着学生按一定的套路来思考,这对学生来说,无疑极大的束缚了其多样的思维、自由的思想。
评价结果的数据化。对语文教学成效、学生掌握程度一律以数据量化,冷冰冰的数字浇灭了学生对于人文世界的热情,一些隐性的语文能力也无法得到体现。单纯的量化评价不能全面准确衡量出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掌握程度。
(三)评价结果的功利化
本来,与深受升学压力的普通高中相比,评价结果的甄别化、功利化和职业类学校不该有大的关系的。但是,现实和本来往往会产生距离。
一是对语文学习过程评价的缺失导致了学习中的马太效应。职业类学校,学生差距大,一个班内的两个学生中考成绩相差一二百分是普遍情况。如果教师忽视了其语文学习过程而只看重最终考试数据,强者更强、弱者愈弱的马太效应的出现将是无疑的,甚至还会出现平时表现与考试成绩的逆向反映。这会极大伤害、抹杀基础较差但学习较为努力、表现较好的同学的学习积极性。
二是对语文学习内容知识化的过分强调导致学生对自己长处的“失忆”。我们应当更关注学生的亮点,唤醒他们对语文学习的美好记忆和向往。语文能力的表现是多方面的,动情的朗诵,漂亮的书法,个性的作文,深刻的思考,这些都是我们可以挖掘的材料。因此,缺乏全面的衡量是不能真正评价一个学生的语文能力的。
二、教学评价改革的基本理念
(一)在观念形态上要认识到语文教学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素养的全面提高
较高的语文素养要求一个学生必须具有语文应用能力、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同时他又能借助语文学好其他学科,提高各方面素养,成为一个具有健康人格的人。简而言之,就是教学目标的三个维度: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长期以来,我们的教学评价往往只重视知识与能力这个维度,甚至只重视知识目标,忽视了评价的整体性、综合性、过程性,不利于提高学生具有较高的语文素养。
(二)在评价功能上要强调激励和发展
中职语文的教学评价基本上不存在甄别与选拔,因此,教学评价能更好地发挥激励和发展功能。评价的目的不是为了检查,而是要从中发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采取恰当的方法,促进在现有基础上实实在在的发展。在教学中,我们首先要给学生阐明,老师利用各种评价手段的目的不是难为大家,而是让大家发现自己的问题和不足,从而来促进各自的进步和发展。其次,要给予学生明确的反馈,反馈的过程以鼓励为主,横向比较、纵向比较全面运用,主要是肯定其进步,让他们品尝到成功,感受到奖赏,把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到了学习上面来。第三,要根据学生的不同基础制定不同的目标,让目标成为他们跳一跳都能触摸到的“桃子”。
(三)在评价对象上要强调对过程的评价
和普通中学一样,中职语文的教学评价往往集中在终结性评价上,通过学习结果的评价来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课程实施情况、教师教学情况。这种过于功利性的评价方式对中职语文的评价更加不平等,因为中职学生的学习基本情况并不像普通高中的学生那样整齐,其差异性更大。我们应该把形成性评价、诊断性评价、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加强形成性评价和诊断性评价,提倡采用成长纪录的方式,收集能够反映学生语文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资料,并可以组织师生通过观察、测验、作业分析、调查研究等手段收集资料,对课程实施评价。这样,就能让教师、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更加关注过程,在关注过程中促进结果的提高。
(四)在评价方法上要更加强调质性评价
对于语文教育而言,客观化、量化的教学评价方式把大量内容鲜活、思维多样、情感丰富、具有極强感染力的人文世界肢解成了一个个呆板的、面目可憎的数据,丢失了教育中最有意义、最根本的内容,违背了教育的基本规律。我们在改革教学评价方法时更应该强调运用质性评价的方法。它以全面、深入、真实再现评价对象为特点,更加逼真的反映了教育现象,从而能更准确地对各对象加以评价。
(五)在评价主体上提倡评价主体多元化,引导学生自我评价
长期以来,教师是评价学生的唯一主体,学生总是被评价的“客体”。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包括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指导学生开展自我讨论,促进自己的反思;二是鼓励同伴、家长参与到评价中来,使评价成为学校教师、学生、同伴、家长多个主体共同积极参与的交互活动。
总之,我们应当充分认识语文教学评价改革的重要性,规范和促进中职语文教学评价改革,学会利用新的评价方法更好地为中职语文教学服务,提高教师的科研素养,努力成为优秀的中职语文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