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针对内科学教学现状及临床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了“标准化病人”教学的新模式,并就在中职学校中如何开展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内科教学 “标准化病人” 教学
内科学是医学教育的重点学科,由于其内容多且复杂,要求学生有较强的动手能力。要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课堂教学效果,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劳动者,可在内科学教学中引入“标准化病人”进行教学。
一、 内科学教学现状
传统的内科学教学方法主要是以老师在课堂上讲解为主,常用的教具是教材、粉笔、黑板,后来过渡到使用幻灯片、挂图,近年来比较流行的是多媒体教学。传统教学对于过去那些主要以高中生或优秀初中毕业生为主要生源的学生来说是可行的,因为他们具有较高的基础素质,各方面理解能力较强。而如今授课对象完全改变,进入中职卫校的学生学习能力相对较差,对于抽象性较强的内容难理解,尽管近年来用多媒体教学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理解能力,但相对于操作性比较强的内科学来说,仍然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
二、 在内科学教学中引入“标准化病人”的可行性
所谓“标准化病人”,又称“专业化模拟病人”,俗称病人模特。这些模特是健康者,经过特殊学习和训练,能“扮演”各种病人,让医学学生检查,并作出诊断的一种教学方式。当前学生到医院进行临床见习或实习时,由于病人不配合,实际上与病人接触的机会较少,尤其是目前卫生部又出台新规定《医学教育临床实践管理暂行规定》,其第十一条中包含如下内容:“ 临床带教教师和指导医师在安排和指导临床实践活动之前,应尽到告知义务并得到相关患者的同意”。按照这一规定,学生在临床见习或实习时所能开展的最简单的医疗措施“问诊”,都必须要取得病人的同意,因此,在临床实际中病人往往不会让实习生和见习生来给自己看病,进行体格检查。对此,学校要提高相应的教学质量,可在教学中引入“标准化病人”,增加学生的实践机会。
三、内科学教学中开展“标准化病人”教学的优点
在内科学教学中引入“标准化病人”进行教学,从根本上解决了临床课见习难的问题,让学生能把所学到的知识用到病人身上。通过问诊采集病史,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巩固;通过对“标准病人”的体格检查,学生可以更加熟悉查体的内容及步骤。经过多次担当“准医师”的角色后,学生会逐渐形成作为一个临床医师应具备的各项要素,同时还可以纠正学生中一些不良行为,要求学生做到关心、理解病人及保护病人的隐私等,将来到临床一线时就会减少由人为因素所致的医疗纠纷。
四、内科学教学中开展“标准化病人”教学的具体措施
由于内科学是医学教学中最为重要的科目之一,也是教学难度最大的学科,因此在内科中引入“标准化病人”尤为重要。但如何在教学中组织实施,这是目前各学校在探索的一个重要内容。笔者采取如下授课措施:每一个授课内容分两次进行,首先是授课老师先在课堂上讲解,一般是两个学时,让学生对相应的疾病在理论上有充分的认识,然后由授课老师在班里挑选学习成绩比较好的几位学生进行专门的模拟病人训练,按照教材及临床患者实际发病情况进行训练,直至授课老师认为这些学生的表演已经与实际患者发病状况相差不大时就进入下一阶段的内容,即“临床实践”。这次课是让全班的同学都来当“准医师”,由这几名经过训练的“标准化病人”依次到这些“准医师”前就诊,再由这些“准医师”进行病史采集、体格检查,最后由“准医师”们写出相应的病案,这样学生就有了与“病人”接触的实践机会,虽然不是真病人,但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五、内科学教学中采用“标准化病 人”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在内科学教学中引入“标准化病人”教学是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实践中难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问题如下:一是“标准化病人”缺乏。由于目前还没有专门的机构培训“标准化病人”,而学校的“病人”都是自己临时培训的,老师既要授课又要培训“病人”,这增大了授课老师的工作量。而且“病人”的表演力欠佳,只知死背书本上的内容而忽视病人实际发病情况,往往按书来发病。二是“准医师”们从心理上认为这不是真正的病号,因此在问诊或体格检查时不认真对待。在做体格检查时,或多或少双方都有些难为情。三是采用“标准化病人”教学时教学硬件对学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防止在问诊时同学间的相互干扰,就应把很多间教室分隔起来,而目前学校难以满足。四是每个学生在问诊及体查的时间不一致,因此部分学生等待做“准医师”的时间比较长。
针对上述问题,可通过招集专门的“标准化病人”来替代这些由学生担任的角色。而这些“病人”主要以医学临床专业的本科生为主 ,由于其已经受过临床医学系统的学习,到学校后再经过简单的病人培训就可以充当“病人”的角色。同时,老师应加强医德医风的教育,学生在担当“准医师”的角色时,就是对其进行医德医风教育最佳时期,应对其在当“准医师”角色的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当、不德之处进行严格的批评,让其养成良好的医德医风。最后,学校应借国家对职业教育大会战的机会,争取建一两个标准模拟病房。
(责编 卢 海)
【关键词】内科教学 “标准化病人” 教学
内科学是医学教育的重点学科,由于其内容多且复杂,要求学生有较强的动手能力。要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课堂教学效果,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劳动者,可在内科学教学中引入“标准化病人”进行教学。
一、 内科学教学现状
传统的内科学教学方法主要是以老师在课堂上讲解为主,常用的教具是教材、粉笔、黑板,后来过渡到使用幻灯片、挂图,近年来比较流行的是多媒体教学。传统教学对于过去那些主要以高中生或优秀初中毕业生为主要生源的学生来说是可行的,因为他们具有较高的基础素质,各方面理解能力较强。而如今授课对象完全改变,进入中职卫校的学生学习能力相对较差,对于抽象性较强的内容难理解,尽管近年来用多媒体教学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理解能力,但相对于操作性比较强的内科学来说,仍然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
二、 在内科学教学中引入“标准化病人”的可行性
所谓“标准化病人”,又称“专业化模拟病人”,俗称病人模特。这些模特是健康者,经过特殊学习和训练,能“扮演”各种病人,让医学学生检查,并作出诊断的一种教学方式。当前学生到医院进行临床见习或实习时,由于病人不配合,实际上与病人接触的机会较少,尤其是目前卫生部又出台新规定《医学教育临床实践管理暂行规定》,其第十一条中包含如下内容:“ 临床带教教师和指导医师在安排和指导临床实践活动之前,应尽到告知义务并得到相关患者的同意”。按照这一规定,学生在临床见习或实习时所能开展的最简单的医疗措施“问诊”,都必须要取得病人的同意,因此,在临床实际中病人往往不会让实习生和见习生来给自己看病,进行体格检查。对此,学校要提高相应的教学质量,可在教学中引入“标准化病人”,增加学生的实践机会。
三、内科学教学中开展“标准化病人”教学的优点
在内科学教学中引入“标准化病人”进行教学,从根本上解决了临床课见习难的问题,让学生能把所学到的知识用到病人身上。通过问诊采集病史,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巩固;通过对“标准病人”的体格检查,学生可以更加熟悉查体的内容及步骤。经过多次担当“准医师”的角色后,学生会逐渐形成作为一个临床医师应具备的各项要素,同时还可以纠正学生中一些不良行为,要求学生做到关心、理解病人及保护病人的隐私等,将来到临床一线时就会减少由人为因素所致的医疗纠纷。
四、内科学教学中开展“标准化病人”教学的具体措施
由于内科学是医学教学中最为重要的科目之一,也是教学难度最大的学科,因此在内科中引入“标准化病人”尤为重要。但如何在教学中组织实施,这是目前各学校在探索的一个重要内容。笔者采取如下授课措施:每一个授课内容分两次进行,首先是授课老师先在课堂上讲解,一般是两个学时,让学生对相应的疾病在理论上有充分的认识,然后由授课老师在班里挑选学习成绩比较好的几位学生进行专门的模拟病人训练,按照教材及临床患者实际发病情况进行训练,直至授课老师认为这些学生的表演已经与实际患者发病状况相差不大时就进入下一阶段的内容,即“临床实践”。这次课是让全班的同学都来当“准医师”,由这几名经过训练的“标准化病人”依次到这些“准医师”前就诊,再由这些“准医师”进行病史采集、体格检查,最后由“准医师”们写出相应的病案,这样学生就有了与“病人”接触的实践机会,虽然不是真病人,但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五、内科学教学中采用“标准化病 人”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在内科学教学中引入“标准化病人”教学是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实践中难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问题如下:一是“标准化病人”缺乏。由于目前还没有专门的机构培训“标准化病人”,而学校的“病人”都是自己临时培训的,老师既要授课又要培训“病人”,这增大了授课老师的工作量。而且“病人”的表演力欠佳,只知死背书本上的内容而忽视病人实际发病情况,往往按书来发病。二是“准医师”们从心理上认为这不是真正的病号,因此在问诊或体格检查时不认真对待。在做体格检查时,或多或少双方都有些难为情。三是采用“标准化病人”教学时教学硬件对学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防止在问诊时同学间的相互干扰,就应把很多间教室分隔起来,而目前学校难以满足。四是每个学生在问诊及体查的时间不一致,因此部分学生等待做“准医师”的时间比较长。
针对上述问题,可通过招集专门的“标准化病人”来替代这些由学生担任的角色。而这些“病人”主要以医学临床专业的本科生为主 ,由于其已经受过临床医学系统的学习,到学校后再经过简单的病人培训就可以充当“病人”的角色。同时,老师应加强医德医风的教育,学生在担当“准医师”的角色时,就是对其进行医德医风教育最佳时期,应对其在当“准医师”角色的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当、不德之处进行严格的批评,让其养成良好的医德医风。最后,学校应借国家对职业教育大会战的机会,争取建一两个标准模拟病房。
(责编 卢 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