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跟共产党革命到底
1925年8月,徐向前和几位老乡离别了黄埔军校,去河南国民二军工作。一踏进国民二军军营,徐向前就感觉异常。表面上这支国民二军打着青天白日旗帜,号称革命军,实际上是换汤不换药,北洋军阀部队的习气、作风根本未变。徐向前在《历史的回顾》中写道:“当时全国形势很乱,让人理不出个头绪来。北方是军阀之间时而混战时而联合的场面,南方是国共两党又联合又斗争的场面,报纸上的消息一天一个样,甚至相互矛盾。有人劝我在北方的军阀部队里干,我婉言谢绝了。经天津到上海后,听说广东的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攻占了武汉,使我更加坚定了去找革命队伍的决心。”
1926年11月底,徐向前来到武汉,找到了正在筹建中的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武汉军校当时有“第二黄埔”之称,一大批共产党员、优秀青年在这里工作或学习。经过在国民二军近一年的风风雨雨,徐向前从苦闷、忧虑忡忡的生活中,回到革命的大家庭。
究竟是三民主义好还是共产主义好?是徐向前这时日思夜想的中心问题。以前在黄埔时他读过一些共产主义的书报,有点印象,但理解不深,也没认真思考过。从读书、交谈和争论中,徐向前的思想发生了飞跃。他开始思考一个问题:谁能救中国,谁是真正的革命党?是国民党,还是共产党?这要他作出回答,作出决定。他不愿做“跨党分子”,没有加入中国共产党。如今目睹军阀混战、百姓受难、国民党腐败,他认识到国民党不如共产党,三民主义不如共产主义。
1927年3月,正当国民党右派反共活动猖獗,国共合作面临破裂的严重形势,徐向前经共产党员樊炳星、杨德魁介绍,正式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就在他加入共产党时,已有种种迹象表明国共两党可能分裂。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了反革命政变,工人纠察队被缴械,大批共产党员被逮捕、被屠杀。
前途如何?战事如何?徐向前日思夜虑。不管发生什么事,他决心跟共产党走,革命到底,就像党章上写的:“共产党员要为共产主义流尽最后一滴血”!
5月底的一天,徐向前接到共产党组织的一个通知:速去开会。他怀着新奇的心情,走进蛇山西粮道街一个会场,只见周恩来正端坐在主席台上。两年前在黄埔岛和东征路上,徐向前多次见到这位军校政治部主任。他潇洒的风度和雄辩的口才,给徐向前留下难忘的印象。可是,今天的周恩来,态度十分严肃。他作了关于政治形势的报告。他讲了上海发生的“四·一二”事件,讲了湖南长沙发生的“马日”事件,还讲到武汉当前的形势,夏斗寅叛军的情况。他要求同志们要认清大局,坚定信念。
这一天,是徐向前加入共产党后,参加的第一次党的会议。在《历史的回顾》中,徐向前写着:“这是我入党后第一次聆听重要政治报告。我为自己能够成为共产主义队伍中的一名战士,而感到自豪和光荣。”
70次要求入党
贺龙出生于湖南省桑植县一个贫农家庭,由于家境贫寒,仅读了5年私塾便辍学务农,以打柴、割草、放牛为生,农闲时节与父亲外出缝衣赚钱养家糊口。苦难的童年,使其以愤世嫉俗、仗义疏财、敢于同恶势力相抗争而闻名乡里。
1914年,年仅18岁的贺龙加入孙中山领导的中华革命党,开始从事反袁护国的革命活动。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屡遭失败,使贺龙逐渐认识到,穷人要翻身解放,必须抓枪杆子。于是,他酝酿了向反动当局夺枪的计划,并三次成功地夺得武器。
毛泽东从贺龙“两把菜刀闹革命”的壮举中,看到了革命的星星之火以及夺取革命胜利应采取的正确道路。在“三湾改编”中,他以此为例鼓励起义军:“贺龙两把菜刀起家,现在当军长,带出了一个军。我们现在不只两把菜刀,我们已经有了两个营的兵力,还怕干不起来吗?”
在旧军队里,贺龙从营长当到军长,但他从孙中山的国民党中没有看到中国的希望。他曾对好友刘达五说:“孙中山是个伟人,我一直是对他敬佩的。可是,经过两三年在四川打仗,我有点想法啰,依我看,孙中山很多次出兵作战,都是正义的。照理说,正义应该得胜嘛,毛病就出在他依靠的还是军阀队伍。这帮人有奶便是娘……早晚是靠不住的。”
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和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贺龙在黑暗中找到了光明。1924年1月,国民党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确定“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支持下,孙中山创办了黄埔陆军军官学校。这年夏,贺龙收到秘书长严仁珊的亲戚、共产党人周逸群从黄埔军校寄来的许多进步书刊和关于广东时局、黄埔军校、国共合作等情况的信件。贺龙认真地阅读了这些材料,请严仁珊为他详细讲解,思想豁然开朗,以前许多想不明白的道理,现在突然明白了。他由衷地感叹说:“我看啊,只有找到共产党,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才能救中国!”
1926年8月30日,贺龙向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派到他的军中开展政治工作的共产党员周逸群公开提出:“我要参加共产党,你介绍我加入。”由于当时中共规定在友军内部不准吸收高级军官入党,周逸群对他说:“共产党是不关门的,只要够条件,时机一到,一定会有人找你。”
此后,贺龙一次又一次地提出入党申请,但都没有得到批准。其中,阻止贺龙入党的一个重要人物是张国焘。他认为贺龙“出身土匪,他要参加中共跟你干,你要不同意他干的话,他反水,要翻脸就麻烦”了。这时,蒋介石派人游说、拉拢贺龙,许诺让他当国民党中央委员、江西省主席,并赠送一栋地处南京的大洋楼,贺龙断然拒绝。
在大革命失败前夕,面对白色恐怖,有的人动摇了,有的人远离甚至背叛了革命,但贺龙对中国共产党却意志弥坚。贺龙主动拜访共产党人林伯渠,表示坚决跟共产党走到底。
1927年7月23日,中共临时政治局常委会决定举行南昌起义。当日,中共临时政治局委员谭平山会见贺龙,向他通报了中央的决定,希望贺龙率领第二十军参加。贺龙说:“我贺龙感谢党中央对我的信任,也感谢你把这样重大的机密告诉我。我只有一句话,赞成!我完全听从共产党的指示。” 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领导2万余人的革命武装,在南昌举行起义。战斗异常激烈。贺龙的指挥部和敌人隔街相望,距离不到200米。他从容不迫,指挥若定。激战4个小时,以全歼敌军3000余人的结果,宣告了南昌起义的胜利。
根据周恩来、周逸群提议,8月末或9月初的一天,贺龙终于如愿以偿地加入中国共产党。多年后,回顾自己的入党经历,贺龙如是说:“有的材料写着我70次找党,算上历次的要求,我也记不清楚了,没有70次,恐怕也有几十次吧!”
用生命维护党章尊严
1922年7月,邓中夏出席了党的二大,并参与了二大宣言和党章的制定。二大党章作为中国共产党的首部正式章程,体现了严明党的纪律的极端重要性。参与制定通过这部党章的邓中夏,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一个共产党员对党的纪律的坚守,维护了党的章程的神圣尊严。
1931年,由于“左”倾错误,身为中共湘鄂西特委书记、红二军团政委的邓中夏被免去了党内军内一切职务,还遭受到残酷的批判和打击,王明控制的中央曾想开除他的党籍。尽管遭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但他依旧相信革命的前途,不仅毫无怨言,而且坚定地执行党的各项决定。
1933年5月15日,邓中夏第四次被捕。在狱中,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他将一个共产党人的铮铮铁骨展现得淋漓尽致,让反动派束手无策。邓中夏被捕后,一位所谓对中共颇有了解的专家劝他投靠国民党,认为他堂堂一个大人物遭到不公待遇,没必要再为共产党拼命。邓中夏义正辞严地拒绝了他的“好意”:“你有什么资格谈我们党的错误,一个患深度杨梅大疮的人,有资格嘲笑偶尔伤风感冒的人吗?民国十六年,你们背叛革命搞大屠杀,向帝国主义献媚、邀宠,满清皇帝不敢做的事,你们却敢冒天下之大不韪,至于死,对我们来说,入狱、杀头视如家常饭。”邓中夏对党的忠贞让敌人利诱的如意算盘落了空。
敌人见诱降无效,就一次次地用酷刑摧残他的肉体,他被折磨得遍体鳞伤,右脑上离耳朵不到一寸的地方,露出粉红的肉色疤痕。即便如此,关于党的秘密,他也没有向敌人透露过一个字。同年9月7日,邓中夏被押解往南京,他明知即将牺牲,仍坚定地说:“我邓中夏就是烧成灰,也是共产党人!”狱中的同志为之深受感动。9月21日,邓中夏被敌人杀害于南京雨花台,年仅39岁。邓中夏用生命维护党章尊严,被历史和人民永远铭记。
1925年8月,徐向前和几位老乡离别了黄埔军校,去河南国民二军工作。一踏进国民二军军营,徐向前就感觉异常。表面上这支国民二军打着青天白日旗帜,号称革命军,实际上是换汤不换药,北洋军阀部队的习气、作风根本未变。徐向前在《历史的回顾》中写道:“当时全国形势很乱,让人理不出个头绪来。北方是军阀之间时而混战时而联合的场面,南方是国共两党又联合又斗争的场面,报纸上的消息一天一个样,甚至相互矛盾。有人劝我在北方的军阀部队里干,我婉言谢绝了。经天津到上海后,听说广东的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攻占了武汉,使我更加坚定了去找革命队伍的决心。”
1926年11月底,徐向前来到武汉,找到了正在筹建中的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武汉军校当时有“第二黄埔”之称,一大批共产党员、优秀青年在这里工作或学习。经过在国民二军近一年的风风雨雨,徐向前从苦闷、忧虑忡忡的生活中,回到革命的大家庭。
究竟是三民主义好还是共产主义好?是徐向前这时日思夜想的中心问题。以前在黄埔时他读过一些共产主义的书报,有点印象,但理解不深,也没认真思考过。从读书、交谈和争论中,徐向前的思想发生了飞跃。他开始思考一个问题:谁能救中国,谁是真正的革命党?是国民党,还是共产党?这要他作出回答,作出决定。他不愿做“跨党分子”,没有加入中国共产党。如今目睹军阀混战、百姓受难、国民党腐败,他认识到国民党不如共产党,三民主义不如共产主义。
1927年3月,正当国民党右派反共活动猖獗,国共合作面临破裂的严重形势,徐向前经共产党员樊炳星、杨德魁介绍,正式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就在他加入共产党时,已有种种迹象表明国共两党可能分裂。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了反革命政变,工人纠察队被缴械,大批共产党员被逮捕、被屠杀。
前途如何?战事如何?徐向前日思夜虑。不管发生什么事,他决心跟共产党走,革命到底,就像党章上写的:“共产党员要为共产主义流尽最后一滴血”!
5月底的一天,徐向前接到共产党组织的一个通知:速去开会。他怀着新奇的心情,走进蛇山西粮道街一个会场,只见周恩来正端坐在主席台上。两年前在黄埔岛和东征路上,徐向前多次见到这位军校政治部主任。他潇洒的风度和雄辩的口才,给徐向前留下难忘的印象。可是,今天的周恩来,态度十分严肃。他作了关于政治形势的报告。他讲了上海发生的“四·一二”事件,讲了湖南长沙发生的“马日”事件,还讲到武汉当前的形势,夏斗寅叛军的情况。他要求同志们要认清大局,坚定信念。
这一天,是徐向前加入共产党后,参加的第一次党的会议。在《历史的回顾》中,徐向前写着:“这是我入党后第一次聆听重要政治报告。我为自己能够成为共产主义队伍中的一名战士,而感到自豪和光荣。”
70次要求入党
贺龙出生于湖南省桑植县一个贫农家庭,由于家境贫寒,仅读了5年私塾便辍学务农,以打柴、割草、放牛为生,农闲时节与父亲外出缝衣赚钱养家糊口。苦难的童年,使其以愤世嫉俗、仗义疏财、敢于同恶势力相抗争而闻名乡里。
1914年,年仅18岁的贺龙加入孙中山领导的中华革命党,开始从事反袁护国的革命活动。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屡遭失败,使贺龙逐渐认识到,穷人要翻身解放,必须抓枪杆子。于是,他酝酿了向反动当局夺枪的计划,并三次成功地夺得武器。
毛泽东从贺龙“两把菜刀闹革命”的壮举中,看到了革命的星星之火以及夺取革命胜利应采取的正确道路。在“三湾改编”中,他以此为例鼓励起义军:“贺龙两把菜刀起家,现在当军长,带出了一个军。我们现在不只两把菜刀,我们已经有了两个营的兵力,还怕干不起来吗?”
在旧军队里,贺龙从营长当到军长,但他从孙中山的国民党中没有看到中国的希望。他曾对好友刘达五说:“孙中山是个伟人,我一直是对他敬佩的。可是,经过两三年在四川打仗,我有点想法啰,依我看,孙中山很多次出兵作战,都是正义的。照理说,正义应该得胜嘛,毛病就出在他依靠的还是军阀队伍。这帮人有奶便是娘……早晚是靠不住的。”
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和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贺龙在黑暗中找到了光明。1924年1月,国民党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确定“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支持下,孙中山创办了黄埔陆军军官学校。这年夏,贺龙收到秘书长严仁珊的亲戚、共产党人周逸群从黄埔军校寄来的许多进步书刊和关于广东时局、黄埔军校、国共合作等情况的信件。贺龙认真地阅读了这些材料,请严仁珊为他详细讲解,思想豁然开朗,以前许多想不明白的道理,现在突然明白了。他由衷地感叹说:“我看啊,只有找到共产党,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才能救中国!”
1926年8月30日,贺龙向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派到他的军中开展政治工作的共产党员周逸群公开提出:“我要参加共产党,你介绍我加入。”由于当时中共规定在友军内部不准吸收高级军官入党,周逸群对他说:“共产党是不关门的,只要够条件,时机一到,一定会有人找你。”
此后,贺龙一次又一次地提出入党申请,但都没有得到批准。其中,阻止贺龙入党的一个重要人物是张国焘。他认为贺龙“出身土匪,他要参加中共跟你干,你要不同意他干的话,他反水,要翻脸就麻烦”了。这时,蒋介石派人游说、拉拢贺龙,许诺让他当国民党中央委员、江西省主席,并赠送一栋地处南京的大洋楼,贺龙断然拒绝。
在大革命失败前夕,面对白色恐怖,有的人动摇了,有的人远离甚至背叛了革命,但贺龙对中国共产党却意志弥坚。贺龙主动拜访共产党人林伯渠,表示坚决跟共产党走到底。
1927年7月23日,中共临时政治局常委会决定举行南昌起义。当日,中共临时政治局委员谭平山会见贺龙,向他通报了中央的决定,希望贺龙率领第二十军参加。贺龙说:“我贺龙感谢党中央对我的信任,也感谢你把这样重大的机密告诉我。我只有一句话,赞成!我完全听从共产党的指示。” 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领导2万余人的革命武装,在南昌举行起义。战斗异常激烈。贺龙的指挥部和敌人隔街相望,距离不到200米。他从容不迫,指挥若定。激战4个小时,以全歼敌军3000余人的结果,宣告了南昌起义的胜利。
根据周恩来、周逸群提议,8月末或9月初的一天,贺龙终于如愿以偿地加入中国共产党。多年后,回顾自己的入党经历,贺龙如是说:“有的材料写着我70次找党,算上历次的要求,我也记不清楚了,没有70次,恐怕也有几十次吧!”
用生命维护党章尊严
1922年7月,邓中夏出席了党的二大,并参与了二大宣言和党章的制定。二大党章作为中国共产党的首部正式章程,体现了严明党的纪律的极端重要性。参与制定通过这部党章的邓中夏,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一个共产党员对党的纪律的坚守,维护了党的章程的神圣尊严。
1931年,由于“左”倾错误,身为中共湘鄂西特委书记、红二军团政委的邓中夏被免去了党内军内一切职务,还遭受到残酷的批判和打击,王明控制的中央曾想开除他的党籍。尽管遭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但他依旧相信革命的前途,不仅毫无怨言,而且坚定地执行党的各项决定。
1933年5月15日,邓中夏第四次被捕。在狱中,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他将一个共产党人的铮铮铁骨展现得淋漓尽致,让反动派束手无策。邓中夏被捕后,一位所谓对中共颇有了解的专家劝他投靠国民党,认为他堂堂一个大人物遭到不公待遇,没必要再为共产党拼命。邓中夏义正辞严地拒绝了他的“好意”:“你有什么资格谈我们党的错误,一个患深度杨梅大疮的人,有资格嘲笑偶尔伤风感冒的人吗?民国十六年,你们背叛革命搞大屠杀,向帝国主义献媚、邀宠,满清皇帝不敢做的事,你们却敢冒天下之大不韪,至于死,对我们来说,入狱、杀头视如家常饭。”邓中夏对党的忠贞让敌人利诱的如意算盘落了空。
敌人见诱降无效,就一次次地用酷刑摧残他的肉体,他被折磨得遍体鳞伤,右脑上离耳朵不到一寸的地方,露出粉红的肉色疤痕。即便如此,关于党的秘密,他也没有向敌人透露过一个字。同年9月7日,邓中夏被押解往南京,他明知即将牺牲,仍坚定地说:“我邓中夏就是烧成灰,也是共产党人!”狱中的同志为之深受感动。9月21日,邓中夏被敌人杀害于南京雨花台,年仅39岁。邓中夏用生命维护党章尊严,被历史和人民永远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