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的发展,终身学习和人的可持续发展等教育理念进一步得到认同,传统的教学模式即将发生重大改变。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是科学学习的核心,它对我国目前的高中生物课程的改革来说既是一个新的理念,又是近20年中学生物教学改革所一直推崇的教学思想。生物课程的根本任务是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特别是一个普通公民终身发展所需的生物科学素养。因此教师应考虑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特别要注重能力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要求,转变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一、“自主、合作、探究”内涵
“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通过能动的创造性的学习活动,实现自主性的发展。教师的科学指导是前提条件和主导,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学习的主体;学生能动的创造性的学习是教育教学活动的中心,是教育的基础方式和途径;实现自主性发展是教育教学活动的目的,是一切教育教学活动的本质要求。这是指狭义的“自主学习”。
“合作”是指学习的组织形式,在以班级授课制为主的教学形式下,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改善传统的师生单向交流的方式,我把它理解为生与生、生与师、生与家长、生与一切人的合作,多向互动的交流,可使每个学生语言实践和自我表现的机会,让每一个学生既发表自己的心得,又养成倾听别人意见的良好习惯,促进学生之间的互相启迪、互相帮助,以解决各种问题,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探究”是指在实践中进行学习,要求教师在课堂学习中,借助教材中的情景,创设主动、互动、生动的学习氛围,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给各类学生提供适合各自发展的听、说、读、写的实践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培养探究问题的意识。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能把它们分成几个孤立的板块,它们是相互联系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这三者的关系不是并列的。自主学习是基础,是最重要的学习方式,它应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是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前提和基础;合作学习是对自主学习的补充和促进,合作学习离开独立思考这个前提,就有如水上浮萍,落不到实处,不能发挥合作学习的有效功能。可以说,没有经过自主学习的合作必定是低效的合作,没有经过自主学习的探究也必定是肤浅的探究。
二、“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实施策略
“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程积极倡导的三种学习方式,我在学习过相关理论后发现以前有许多做法与课改的理念是不谋而合的。在此将我对一些教学模块的教学经验设想略陈几点与同仁探讨。
(一)激发学习兴趣,唤起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欲望。
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纳曾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学习欲望,让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中去。”教学环境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兴趣与欲望。因此,建立平等、民主、友爱的师生关系,创设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是学生主动探究的前提条件。这就要求教师开放教学环境,优化师生关系,将课堂还给学生,将自主还给学生,激发学生自己去学习数学,去研究数学,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发表独立见解,敢于与教师争论,与同伴争论,营造一种积极、向上、自然、和谐的探究氛围。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学习活动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学生就会越来越想学,越学越爱学。有兴趣的学习事半功倍,相反,如果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情况就大相径庭了。“强扭的瓜不甜”,学生在逼迫的状态下被动学习,学习的效果必定事倍功半。基于这点认识,我在教学中注重兴趣教学: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质疑。在学习《细菌和真菌的分布》一课,我就采用了这种方式。先展示一杯变质的牛奶,问学生:“牛奶变质了,它还能喝吗?为什么?使牛奶变质的细菌在哪里?”引导学生回答引入课题。“关于细菌和真菌,同学们还想了解哪些方面的知识?”给学生发问的机会,使这一节课变成学生自己的探险究活动。在学习《免疫与计划免疫》一课时,由于本节内容概念多、名词多,又比较抽象,学生不容易理解。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我把人体的三道防线做成动画,模拟卡通人物的语言配音。这样就把抽象的概念和原理形象化了,使本来很枯燥无味的知识一下子有了活力,同时还能帮助学生较好地理解人体的三道防线和免疫的功能。学生的情绪调动起来了,并在脑海里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另外教师激励性的评语也能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对于学生“标新立异”的现象,要满腔热情地给予评价,用一些简短而有激情的语言,如“你讲得真好!”“你真聪明。”“这个见解很独特。”这样学生会勇气倍增,回答会更完善。
(二)开展小组活动,为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创设情景。
合作学习的展开往往是在自学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内讨论、然后进行交流。合作学习对学生的学习和认知有积极的意义。
首先,合作学习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技能。在合作学习中,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而进行合作和交流,这必然促使学生培养合作意识、提高合作技能。如在做《口腔上皮细胞》实验时,我让学生对实验步骤提出问题,然后把问题分配到各小组中。小组成员积极配合,互相补充,集思广益,把问题答得既准确又全面。
其次,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广泛交流沟通,培养团队精神,凝聚人心,增进认识和理解。学生背景不同,经历不同,对事物的看法也迥异,即不同的人看到的是事物的不同方面。通过合作学习学生可以有更多的机会展示自己的想法,分享彼此的观点。例如:探究《花生果实的大小的变异》,学生提出的问题不同,制订的计划和实施的方案不同,因此会出现不同的结论,这就需要认真听取各小组的交流,取长补短,增进认识和理解。
(三)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实践操作,增强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能力。
著名教育家波利亚曾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的,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生物教学不仅是教师讲解和演示的过程,而且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师必须向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让学生亲自参与和实践。包括对生物及其相关的事物进行观察、描述、提出问题,从各种信息渠道查找信息、提出假设、验证假设、思维判断、作出解释,并能与他人合作和交流,等等。
平时教师应多设计一些具有探究性的实验,创设情境。例如提供相关的图文资料、数据,或呈现生物标本、模型、生活环境,或从学生的生活经验、经历中提出探究性的问题,或从社会关注的与生物学有关的热点问题切入,等等。另外,还要鼓励学生自己观察、思考、提问,并在提出假设的基础上进行探究活动方案的设计和实施。如在《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实验中教师可让学生自己提问、假设并设计方案,教师只起引导者、参与者、组织者的作用。一旦学生无从下手时,教师可提示一下,如“你的手上有没有细菌呀?你怎样设计方案来验证这个实验呢?”这样学生会茅塞顿开,会产生更多问题、假设与设计方案,而且会独辟蹊径。
一、“自主、合作、探究”内涵
“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通过能动的创造性的学习活动,实现自主性的发展。教师的科学指导是前提条件和主导,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学习的主体;学生能动的创造性的学习是教育教学活动的中心,是教育的基础方式和途径;实现自主性发展是教育教学活动的目的,是一切教育教学活动的本质要求。这是指狭义的“自主学习”。
“合作”是指学习的组织形式,在以班级授课制为主的教学形式下,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改善传统的师生单向交流的方式,我把它理解为生与生、生与师、生与家长、生与一切人的合作,多向互动的交流,可使每个学生语言实践和自我表现的机会,让每一个学生既发表自己的心得,又养成倾听别人意见的良好习惯,促进学生之间的互相启迪、互相帮助,以解决各种问题,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探究”是指在实践中进行学习,要求教师在课堂学习中,借助教材中的情景,创设主动、互动、生动的学习氛围,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给各类学生提供适合各自发展的听、说、读、写的实践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培养探究问题的意识。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能把它们分成几个孤立的板块,它们是相互联系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这三者的关系不是并列的。自主学习是基础,是最重要的学习方式,它应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是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前提和基础;合作学习是对自主学习的补充和促进,合作学习离开独立思考这个前提,就有如水上浮萍,落不到实处,不能发挥合作学习的有效功能。可以说,没有经过自主学习的合作必定是低效的合作,没有经过自主学习的探究也必定是肤浅的探究。
二、“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实施策略
“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程积极倡导的三种学习方式,我在学习过相关理论后发现以前有许多做法与课改的理念是不谋而合的。在此将我对一些教学模块的教学经验设想略陈几点与同仁探讨。
(一)激发学习兴趣,唤起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欲望。
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纳曾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学习欲望,让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中去。”教学环境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兴趣与欲望。因此,建立平等、民主、友爱的师生关系,创设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是学生主动探究的前提条件。这就要求教师开放教学环境,优化师生关系,将课堂还给学生,将自主还给学生,激发学生自己去学习数学,去研究数学,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发表独立见解,敢于与教师争论,与同伴争论,营造一种积极、向上、自然、和谐的探究氛围。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学习活动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学生就会越来越想学,越学越爱学。有兴趣的学习事半功倍,相反,如果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情况就大相径庭了。“强扭的瓜不甜”,学生在逼迫的状态下被动学习,学习的效果必定事倍功半。基于这点认识,我在教学中注重兴趣教学: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质疑。在学习《细菌和真菌的分布》一课,我就采用了这种方式。先展示一杯变质的牛奶,问学生:“牛奶变质了,它还能喝吗?为什么?使牛奶变质的细菌在哪里?”引导学生回答引入课题。“关于细菌和真菌,同学们还想了解哪些方面的知识?”给学生发问的机会,使这一节课变成学生自己的探险究活动。在学习《免疫与计划免疫》一课时,由于本节内容概念多、名词多,又比较抽象,学生不容易理解。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我把人体的三道防线做成动画,模拟卡通人物的语言配音。这样就把抽象的概念和原理形象化了,使本来很枯燥无味的知识一下子有了活力,同时还能帮助学生较好地理解人体的三道防线和免疫的功能。学生的情绪调动起来了,并在脑海里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另外教师激励性的评语也能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对于学生“标新立异”的现象,要满腔热情地给予评价,用一些简短而有激情的语言,如“你讲得真好!”“你真聪明。”“这个见解很独特。”这样学生会勇气倍增,回答会更完善。
(二)开展小组活动,为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创设情景。
合作学习的展开往往是在自学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内讨论、然后进行交流。合作学习对学生的学习和认知有积极的意义。
首先,合作学习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技能。在合作学习中,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而进行合作和交流,这必然促使学生培养合作意识、提高合作技能。如在做《口腔上皮细胞》实验时,我让学生对实验步骤提出问题,然后把问题分配到各小组中。小组成员积极配合,互相补充,集思广益,把问题答得既准确又全面。
其次,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广泛交流沟通,培养团队精神,凝聚人心,增进认识和理解。学生背景不同,经历不同,对事物的看法也迥异,即不同的人看到的是事物的不同方面。通过合作学习学生可以有更多的机会展示自己的想法,分享彼此的观点。例如:探究《花生果实的大小的变异》,学生提出的问题不同,制订的计划和实施的方案不同,因此会出现不同的结论,这就需要认真听取各小组的交流,取长补短,增进认识和理解。
(三)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实践操作,增强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能力。
著名教育家波利亚曾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的,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生物教学不仅是教师讲解和演示的过程,而且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师必须向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让学生亲自参与和实践。包括对生物及其相关的事物进行观察、描述、提出问题,从各种信息渠道查找信息、提出假设、验证假设、思维判断、作出解释,并能与他人合作和交流,等等。
平时教师应多设计一些具有探究性的实验,创设情境。例如提供相关的图文资料、数据,或呈现生物标本、模型、生活环境,或从学生的生活经验、经历中提出探究性的问题,或从社会关注的与生物学有关的热点问题切入,等等。另外,还要鼓励学生自己观察、思考、提问,并在提出假设的基础上进行探究活动方案的设计和实施。如在《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实验中教师可让学生自己提问、假设并设计方案,教师只起引导者、参与者、组织者的作用。一旦学生无从下手时,教师可提示一下,如“你的手上有没有细菌呀?你怎样设计方案来验证这个实验呢?”这样学生会茅塞顿开,会产生更多问题、假设与设计方案,而且会独辟蹊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