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血流动力学是流体力学的一个分支,主要从力学角度研究循环系统的生理过程,在医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为帮助医学专业的学生更加直观、形象地掌握血流动力学的知识,通过制作实体教学模型,向学生展示流体层流、湍流及红细胞轴向集中等现象,并通过调查问卷对学习效果进行验收。运用实体模型进行教学后,学生求知兴趣浓厚、知识理解得更加深入透彻。由此可见,实体教学模型在授课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机 构】
:
河北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石家庄 050011,河北医科大学医学影像学院,石家庄 050011,河北医科大学医学影像学院,石家庄 050011,河北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石家庄 050011,河北医科大学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血流动力学是流体力学的一个分支,主要从力学角度研究循环系统的生理过程,在医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为帮助医学专业的学生更加直观、形象地掌握血流动力学的知识,通过制作实体教学模型,向学生展示流体层流、湍流及红细胞轴向集中等现象,并通过调查问卷对学习效果进行验收。运用实体模型进行教学后,学生求知兴趣浓厚、知识理解得更加深入透彻。由此可见,实体教学模型在授课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其他文献
健康所系,性命相托.医学生的铿锵誓言,恰应和着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历史使命.《“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指出,“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
目的探讨基于学习通的个性化教学在生理学中的应用与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护理专业4个平行班,其中1、2班作为试验组,3、4班作为对照组,两组学生数均为102人;试验组采用基于学习通平台的"课前备课—课中施教—课后测试"的个性化教学,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比较两组学生期末总成绩,发放调查问卷,数据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秩和检验。结果试验组期末总成绩优于对照组(P<0.001);试验组学生在提
科学、合理、客观地对大学进行评价是开展一流大学建设的基础和重要保障。通过比较有代表性的中国大学和世界大学评价体系,提出立足中国特色,构建科学反映中国特色的大学评价指标;依据科学分类,合理构建不同权重的大学评价体系;弱化规模指标,强化科研成果效益评价;厘清高校职能,强化以人才培养为根本的理念;清晰界定内涵,科学评价高校社会服务贡献。
生命科学交叉融合人才的培养模式依旧处于探索阶段,本文提出的4I培养模式包括交叉课程的设置、交叉课题的融合选题、交叉研究的全过程指导与管理和最终的创新考核四个关键环节。基于4I模式,系统且有针对性地进行布局,将提升高等院校生命科学交叉融合型人才的培养水平。
目的探讨融入人文精神的医学人文素质教育教学在妇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妇科实习的60名本科学生为实验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名学生。在临床实践教学中,实验组采用融入人文精神的教学,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比较两组学生的考核成绩、教学满意度及教学效果。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实验组学生轮转出科时妇科理论考核成绩为(98.90±0.85
目的: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进行饮食护理,探讨其对于饮食治疗的依从性.方法:个体案例法.选取2018至2020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相关患者80例,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
根据检验医师培训的现状,中国医科大学通过打造一支既"精通检验"又"掌握临床"的高素质的检验医师带教教师队伍;建立以系统-器官疾病为主线,涵盖分析前、分析中、分析后全方位的有代表性、有价值的临床病例库;采用案例式学习(case-based learning,CBL)、以问题为中心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自主学习等教学方法,为检验医师专业规范化培训教学质量的提升提
目的:探究在外科护理中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在2018年1月-2019年10月本院外科收治的13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和对照组(常规护理)各65
目的探讨基于Blackboard网络教学平台的混合式教学在基础化学教学中的应用与效果。方法抽取2018级104期临床医学专业本科学生240人为研究对象。对照组(120人)采用教师通过课件进行讲授、学生听讲的传统教学模式;实验组(120人)采用基于Blackboard网络教学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方法。对两组学生进行统一考试。在课程结束后,对实验组学生进行教学满意度问卷调查。采用SPSS 13.0进行独立
医学检验技术实验教学受实验成本高、过程长、形态学教学难度大及临床标本生物安全性等相关限制,导致很多项目无法开展。虚拟实验平台通过整合课程实验、增加实验检测项目、创建形态学检验数据资源库、创建检验仪器设备虚拟操作平台及虚拟实验考核操作平台,可突破常规实验教学在时间、空间及安全性等方面的限制,在实验教学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就医学检验技术实验教学现状、虚拟仿真实验平台的建设和应用、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