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阅读训练设计

来源 :考试·中考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eyue04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曾经注视着一个孩子的眼睛,很久很久……
  一天早晨,我经过一个地方,突然,看见路旁一双乌黑的小眼睛,我停下来走到他的面前,对于这种举动,他并没有退缩。他只有四五岁的样子,稚气的模样逗我无限怜爱。噢,多美丽的一双小眼睛!我望着他,不禁心里赞美。如果说世界有神圣、美丽的东西,哪里能够找到比孩子眼睛里蕴含的更多呢?我凝望着,凝望着,忽而有一种惶悚的感觉!怕我的面孔在他眸子中照出来。
  在这充满憧憬的眼睛里,找不到丝毫阴影,就像他没有忧郁的小心灵一样。我仿佛窥见他的灵魂在空间翔舞,是自由而明朗的。
  离开了这个孩子。但,他明亮的眼睛,依然闪耀在我的脑际。以后,每一次看到这孩子,总爱凝视他可爱的眼睛。我更相信:“从眼睛里,可以探悉到一颗心灵。”
  从此,我惯以冷峻的逼视,去探索人们的眼睛。怀着一份奢望,想在茫茫人海中,寻获一些可贵的心灵。别怪我说得太颓丧,我是失望了!在可笑的人群中,我从未发现像孩子一样的眼睛。我看见英勇的、高傲的、睿智的、仁慈的眼,我也看见淫荡的、谄媚的、贪婪的、哀愁的眼,然而从没有看过像那孩子如秋夜莹星一样透澈、明亮、洋溢着生命希望的眼。也许是有的,可能隐藏在晦暗的角隅,我想。
  一次,我走在薄暮的旷野里,斜阳昏黄的光线,笼罩了山峦水影,苍茫的气氛弥漫在天地间,空中充满了凄迷的情调。我孤寂地走着,一条又阔又直的黄土大路,一直伸展开去,没有尽头似的隐没在遥远的暮色里。我的心灵为这一片暮色所震撼了……
  前面,有一个行路的人影,我加速了脚步赶上。这是一位龙钟的老人,策着杖缓慢地走着,很衰老了,可是步履坚定,一步一步,迟缓,却很有力。
  从后面赶上,我问:“老先生,前面不远就到宿店了吧?”
  听到了我的声音,老人似乎有些惊讶,有些犹疑,但他终于回答了我:“青年人啊,你的眼睛看得清楚,为什么要问我呢?不过,要到宿店,路还是很远的。”
  朗朗的声调铿锵动人,我才注意到老人双目失明。
  “你走得快还是先走吧,我独自走惯了,黑夜和白天,都是一样,我总是摸索着走。”
  我走得快么?我心中反复问这句话,也许此时我的脚步比老人快,可是,谁知道老人的脚下走过多少路了?真想伴走一程,但看老人走路的姿态,知道他是善于上路的,我终于先行了。
  这件事情已过去很久了,可是它在我脑子里并不能轻轻抹去。像那次我突然间发现了孩子眼里的光亮一样,留下了深刻的印痕。我忘不了老人那种强傲的姿态。常常咀嚼着老人和我的一段对话。不错,人生旅途是漫长的,而且很难到达宿店。哪里是宿店呢?哪里又可以停下脚步呢?
  从孩子洋溢着生命希望的眼神,我懂得应该怀一份真情去开创未来的道路。从老人双目已盲的行进中,我领悟到奋力前进的意义。
  选定自己的方向,踏实地走。也许,这就是人生应该做的。我得换上孩子般真挚而热爱的眼睛。
  (选自《郭枫散文选》)
  1. 请诠释文题“眼睛”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假如设计成在黄昏遇到不谙世事的孩子的眼睛,在早晨遇到饱经沧桑的老人的盲眼,好不好?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读了这篇文章,请谈谈你的理解感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眼睛是人心灵的窗口”,试再列举一双眼睛,从其它某一角度写出你的感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有人认为结尾一句改成“我得换上孩子般真挚的热爱的眼睛,将那双执着的盲眼装在心间”更妥当。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充满童真的眼睛以及执着的盲眼。对生命充满希望,奋力前进。(意对即可)
  2.不好。早晨和黄昏分别符合孩子与老人的年龄特征。(意对即可)
  3.例:人生之路是漫长的,我们擦亮那双充满希望、充满执著的双眼,纵然是荆棘满地,纵然是浊浪险滩也要勇往直前。当苍颜白发时,我们会发现自己的一生多么精彩。(抒情性、哲理性强,则加1分)
  4.例:父亲的眼是混浊的,那里面有历经沧桑的沉郁,更有对我一次次期盼的失望。父亲,我读懂了您的眼神,儿子不会让您再失望的!
  5.赞同的理由可从与前文两个事例照应角度考虑,不赞同可从“我”的年龄角度考虑。(肯定与否定均可,言之有理即给分)
其他文献
【内容摘要】良好习惯的养成对一个人的成长、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帮助小学生养成好习惯,既是小学生道德教育的基本内容,也是小学生道德教育的重要目标和道德形成的重要标志,更是形成健康人格和个性的基础。因此,在小学生时期重在培养良好习惯,就是为健康人格奠定基础。  【关键词】良好习惯;小学生;从小抓起;反复训练;严格要求;栋梁之材  良好习惯的养成对一个人的成长、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帮助小学生养成
期刊
【内容摘要】许多学生作文往往仅有骨架而缺少血肉,因而空洞无物,究其原因关键在于缺乏细节描写。所谓细节描写,就是将人物在某个场合的动作、神态、语言等,通过准确、生动、细致的描写,使作品的人物性格丰满、活灵活现,文章生动形象。  【关键词】细节描写;心理活动;语言动作神态;人物性格  一、背景说明  《流泪的故事》是我根据小学高年级学生的习作水平和习作特点设计的一节习作课。在长期的习作教学中,我发现了
期刊
【摘要】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小学习作训练中最困难的是没有材料。学生习作时,“无从下笔”,“无话可说”, 叶圣陶先生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1]作文材料来自于生活,如何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获取作文的素材呢?要培养学生观察的兴趣,引导学生留心周围生活,要努力抓住事物的特点,眼睛是摄取知识的窗口,用自己的眼睛去读人间这部书,就会获得无穷无尽的知识,获得用之不竭的作
期刊
一、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区别    全面调查是为一特定目的对所有考查对象所作的调查;抽样调查为一特定目的对部分考查对象所作的调查。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是统计调查的常用方法,它们所考察的对象不同,优缺点也不相同,利用全面调查能得到比较准确的数据,但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利用抽样调查可以省时,省力,但是得到的数据不够准确,尤其是如果样本选不好时,就缺乏代表性。那么什么时候选用全面调查,又什么时候选用抽样
期刊
【摘要】利益问题,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容回避的现实问题,也是我们必须正视和妥善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马克思曾说过:“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1] 思想动机的背后,隐藏着一定的物质动因,“思想一旦脱离利益,就一定会使自己出丑”。利益是人类一切社会活动的动因;各种思想、文化、经济等方面的冲突实质是各种利益矛盾及各种利益观的冲突。研究思考马克思主义利益观,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
期刊
学工作有全面和准确的了解,才能做出正确的决策。教学评价可以调动教师教学工作的积极性,实验证明,适时地、客观地对教师教学工作做出评价,可使教師明确教学中取得的成就和需要努力的方向,可促使教师进一步地研究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关键词】教学评价;教师  教学评价是依据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及结果进行价值判断并为教学决策服务的活动。教学评价是研究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价值的过程。教学评
期刊
教学实例(一)  新学期开学后,我教七年级272班的英语课,从小学升入初中,这个班女同学大多数比较沉稳内向,男生活跃积极,有几个特别调皮好动,油嘴滑舌,班主任何老师非常头疼,我也着急。  杨金杰,体重90公斤,人高马大,整天笑呵呵的样子,很是开朗。他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却让老师们皱眉。上课没坐相,总是说话做小動作,不肯静下心来认真听讲,作业也不能按时完成,还时常与别的同学打架,考试成绩也不理想。怎
期刊
“承认差异、尊重个性、给每一位学生以充分的发展空间”是《数学课程标准》倡导的一个基本理念。由于不同的学生在认知水平、数学思维特征等方面存在差异,这些差异通常不能简单地视为“好与坏”、“强与弱”,因此数学学业考试的考查内容、试卷形式等应该力求有利于学生个性化的发展。2006年实验区试卷中就出现了许多有利于考查学生个性化发展的试题,这些试题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问题,采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用
期刊
在初中英语中,不定式to是一语法难点,考试也是经常考到,在此对其用法作如下归纳:  1. 经常接to的动词有decide to do sth、want to do sth、try to do sth、tell/ask/warn/order/advise sb to do sth等,如:  I want to play football this weekend.  He'll try to cat
期刊
【摘要】广西是实施新课改的最后一个省份,虽然在课改前也进行了培训和网络学习,但是由于各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差较大,再且农村教育水平相对较落后,导致实施过程出现较大差异。本文从农村普通高中实施新课程遇到的问题进行反思和分析,对未来实施新课程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农村;普通高中;新课程;教育资源;反思  我校是一所距县城55公里的农村山区普通高中,2012年9月我省开始实施新课程改革,在高中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