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鸟画中的象势动静及其对生命精神的阐释

来源 :美与时代· 美术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jip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国花鸟画的发展,蕴涵着对生命的关怀。历史上花鸟画家对形式、笔墨的追求贯穿花鸟画发展的始末。在人与自然的对话过程中,倾注着自身的精神情感和文化内涵,是中国绘画艺术中人与自然的交流。中国花鸟画在用笔、用墨、构图、选题等方面,都受到生命意识的影响。花鸟画以表现自然生命为画面的主要精神内容。
  关键词:花鸟画 自然 历史 生命精神
  一、中国花鸟画本质表现
  花卉是大自然之美的精华,也是自然生命的象征。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有史以来,以花为生命主题的绘画创作形式流行不衰,形成了以花鸟为题材的绘画形式,这就是花鸟画。大自然中的鸟类也是与花卉一样,种类各异,形态多样。花卉的美丽娇艳和鸟类的灵动轻盈,这亦静亦动的组合,形成自然界中最感人至深的画面和脱俗的境界。老庄的《逍遥游》开篇:“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徒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自然界中鱼的自由遨游和鸟的自由飞翔,庄子的“逍遥游”思想就起源与此。老子和庄子崇尚自然、自由的思想的基垫,成就了中国绘画的生命精神的精髓。
  中国花鸟画不以显现自然的对象的外形为主要的目标,它一方面增强了画面的时间的意识,同时打破空间的再现。中国的时空观最早起源于周朝《易经》和先秦道家的哲学思想,这些古典美学的思想沉淀都是以“生命即美”为内涵的。中国美学大师宗白华写到:“‘虚’,宇也,空间也。‘动’,宙也,时间也。”其中“动”是中国绘画时间观表现的哲学基础。“动”决定了绘画不是凝固的静态的,而是充满了时间意味的空间;中国画中独有的的虚无和空白,也是绵延的生命与生气,是画面生命灵动的遐想空间。中国画的“气韵生动”的本质决定了花鸟画在创作的过程中推出新的艺术生命,这种创作的过程是从自然生命到艺术生命,也是从自然之美到艺术之美,是相互联系的动态过程。 绘画所凝定的就是这生成之妙,即绘画所谓“齐造化之功”。同时,气韵生动也强调绘画与生命的相通。“气”为“动”之载体,动是“气”之动。气乃是绘画的动力。这气韵虽然“意在笔先”但却“妙在画外”,气韵生动将画面点化为灵动、飘逸的绘画空间。画面的空灵之气就是气韵生动的结果。“生动”就意味着画面生命和精神的存在。中国古典绘画的本源在儒道美学思想中都有所体现,儒家以“仁”为本,道家崇尚“自然”,在人与自然之间所进行的生命与生命的对话中,这些自然生命力激发、唤起人自身的生命力,为人的精神生命提供给养。
  中国花鸟画是洋溢着动感和音乐节奏的,要求化“静”观为“动”照,写生和传神是花鸟画对生命精神的明确追求。绘画本身就是凝固的静态的“象”,动的是创作者富含自我生命的信息的生命本体。由于画者观察视线的活动,才感觉到事物的运动状态。由于这种游离着的视线的不停运动,将绘画空间的节奏潜化为观者审美心理的有节律动感状态。
  二、花鸟画的生命精神
  中国古典美学思想在其发展与演变的过程中,存在六大美学思想,即“儒家美学、道家美学、楚骚美学、玄学美学、禅宗美学、明清自然人性论美学”。这六种美学思想各自具有特点,然而他们始终贯穿一个核心内容,“生命”即美。这些美学思潮蕴涵广阔的人性内容。所以中国古典美学同样也是富于生命精神的美学思想,它们将生命美学的历史不断的丰富和沉淀。这些古典美学的思想都是以此为内蕴的。
  花鸟画作品的创作过程,标志着创作者塑造并产生了一个新的艺术的生命。中国的花鸟画自唐代开始,就发展到不以再现自然界的生命对象的外形为其创作目的,而是以把握自然物象的内在生命精神为其创作的目标。花鸟画的艺术生命把自然中的花和鸟的形象与人的生命相互结合,融为一体,使自然界的花鸟生命得到了艺术的高度升华而存在。
  中国花鸟画从最初的对事物“妙得其真”的追求,演变到为了创作者的思想感情的表达而情景交融的“寓兴”,和不拘于形似的直抒画者胸臆断“写意”。反映了中国人对于花鸟画的审美层次和习惯的改变,使中国花鸟画表现出独具特点的审美价值,凭借于对自然的描绘,从而揭示人们的思生活理想、品格修养和高尚情操。中国花鸟画的表达的目的不是自然的对象本身的形象,更是艺术生命的生成过程。
  中国的花鸟画形式,其主题无论是以形写神的艺术手法,还是借物抒情的艺术手法,都不仅仅传达着来自自然界的花和鸟的生命信息,也传送着来自画家自己的生命精神的信息,而这种生命信息又以创作思维、审美意识、表达情感、画面意境等形式出现在其绘画艺术作品中。中国花鸟画中的节奏动感和韵律,是画面通过各种形式因素体现出来的。例如用笔的轻重刚柔;用线的粗细,转折;用墨的浓淡干湿,造型的形式;色彩的明暗关系;构图的象势虚实等,都产生迥然不同的视觉感受。创作过程中自然生命存在于自然的节奏变化之中,艺术生命则存在于艺术创作的气韵之中。在这种不同的动感和生命韵律之中,产生了不朽的艺术生命,表现着生命的精神。
  三、生命精神在花鸟画中的阐释
  上溯古代,花鸟画是人们对生活的质朴纯真的记录。发展至唐代,花鸟画是画家对自然生命的一种纯真的表达,他们在画面中追求“似与真”, 通过惟妙惟肖的描绘传达出自然生命之真实,把“妙得其真”作为绘画作品的最高境界。在唐代初期,花鸟画作为自然界美好景色的替代品被人们欣赏和描绘。此时的花鸟画也不是仅仅满足于外形相似,而突出自然生命的特征的同时,体现出其顽强的生命力。画家们所传达的是自然界中的生命的状态,还不能够将画家的自我生命精神与绘画本身联系起来。
  五代十国时期后蜀的画家黄荃成功地描绘了六种不同情态的仙鹤,以致真鹤主动地跻身于它们的行列。这种“真”是形与神的高度统一。北宋画家崔白的出现,花鸟画发展到了表达画家自身的感受,他注重写生,笔迹劲利,设色淡雅。同时,画法也不拘泥于当时的格式而变得相对的轻松。北宋的花鸟画以崔白的《双喜图》为代表,反映了宫廷的花鸟画家在表现人对自然生命的审美感受的表达上进入了新的层次和新的阶段。宋徽宗赵佶是有才华的艺术家,其诗词、书法秉之以风神,出之以飘洒,自成一体。要他求所画花卉,能够画出不同季节,不同时间下的特定情态,他们对自然生命的表达生动贴切。在对生命的认识和表达上,宋代的院体花鸟画有了很大发展。北宋中期苏轼为代表的花鸟画家,在抒写情感时,便“溢而为书,变而为画”。在绘画上,文同的花鸟画用笔柔软坚韧,用线流畅,设色清秀而雅致,具有文人意味。南宋精密不苟的工笔花鸟画承传北宋的风格,以小幅花鸟画创作为主,不仅仅花鸟形象精微传神,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成熟与繁荣。元代画家追求内在的精神自由和人格完美和性情的抒发。钱选的花鸟画融入了更多的思想情绪和主观感受。王冕喜欢表现山中野梅。他屡试进士不第,便放弃了出仕之路,游历名山大川,过着隐居山林的生活。他自身的生命就好像画面中的野梅花,在寒冷的冬天傲雪绽放,展示了其顽强的的生命精神和内涵。   明代的院体工笔细腻的花鸟画又重新的兴起,边景昭、林良和吕纪为代表的宫廷画家们,建立了明代院体花鸟画的辉煌灿烂时代。沈周的花鸟画对生命的表达又是一种独特的面貌,他用色淡雅,开启了文人水墨写意花鸟画的先河,他的革新,为文人花鸟画开拓了丰富而广阔的的表现题材和内容,还以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影响了后世的绘画风格,使写意花鸟画成为文人绘画的一种重要的艺术表现手法,丰富了花鸟画的形式和内容。陈淳画风质朴,受到沈周水墨的影响,少年工细,中年后笔法放纵,作品虽显一花半叶,却淋漓舒爽。形成文人隽雅的风格。他的花鸟画随意,意境灵动。徐渭生命中坎坷的际遇,充分的体现在绘画上的泼墨写意花鸟的个性特点。他只有通过艺术的形式来找到和抒发自身生命的价值和存在,艺术创作的过程中,跌宕的人生过程与内在的生命之流在此得以相遇。
  陈洪绶是明末清初的卓越的画家。他对自然生命的描绘平淡祥和,简单而富有微妙的变化,根据画家自己的心境去反映自身的精神和情绪,他的画就是其生命本身.。清初四僧中的的八大山人和石涛等主要以花鸟画表达他们的生命愤懑,他们用笔荒寒、率意,突破常规,借助笔墨画面来表达或排遣心中对社会的的积郁和不满,成为花鸟画历史中感人的一笔。恽寿平的画浅淡飘逸、轻缓柔润,虚实相兼,透着一股澄明之气。为后人展示了一个清空、恬淡、优美的生命之境。当他的生命在画作中徐徐展开时,生命的存在也自然而然地延续到艺术的生命之中。
  “扬州八怪”有着文人画家和职业画家身份,各自不同的坎坷的生活和生命状态使得他们的观念与生活兴趣与常人不同,使他们的绘画的风格与他人迥异。他们在自然中能抽离出真切感人的动人景象,并将自身的内心感情倾注其中,在美的画面之中感受到达到生命世界。这些艺术的画面展示了各自的艺术风格和面貌,它们是中国花鸟画艺术对生命精神的描绘和表现。
  四、结 语
  中国花鸟画这一独具特色的绘画种类,在历经多年的发展和演进过程中,创作者们被花卉和鸟类的生命与人的生命、情感相联系,将其生命精神通过画面流传不息。随着花鸟画的演进和发展,花鸟画的内涵和表现力都日渐加强,具有“夺造化而移精神遐想”的怡情效果。花鸟画作品不仅仅是一种鲜活的艺术生命体,而是表现画家生命精神的载体。一系列花鸟画作品能显示出其艺术生命的日趋成熟的进程,历代画家们留下的大量的艺术作品就形成了绘画艺术的生命流。中国花鸟画是历代花鸟画创作者精神生命的聚汇,画家们通过笔墨绘画的的形式抒发来自画家心灵对生命的感悟。从花鸟画中不仅仅能折射出中国博大精深的古典哲学、美学的文化底蕴,而且能反应出创作者的对精神世界的追求。花鸟画从本质上也反映了中国人对于自然和自由的崇尚和追求,是中国绘画对于生命精神的最完整的阐释。
  参考文献:
  [1] 刘墨.中国画论与中国美学[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3
  [2] 张延风.中国艺术的文化阐释[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3
  [3] 杨辛,甘霖.美学原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4] 张法.中国美学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5] 宗白华.艺境[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作者简介:
  李培裕,天津大学工笔重彩研究所博士在读,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副教授。研究方向:工笔重彩绘画。
其他文献
《中华民居——传统住宅建筑分析》是一本优秀的住宅建筑之书,也是刘森林先生人居环境系列丛书中的一本,人居环境工作任重而道远,其综合的研究方法以及其学术价值意义等对中国人
我国高职教育一般秉承"就业"优先的原则,对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有所缺失。高职院校图书馆在传统文化教育方面具有诸多优势,对高职院校传统文化建设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高职院校
颈脊髓过伸性损伤临床上并不少见,但常误诊为其他神经系统疾病,现将我院1995年6月-2002年12月收治的10例分析报告如下.
摘要:装饰人物色彩是服装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基础课程。目前,装饰人物色彩课学习中存在学生对装饰性认识缺失、综合材料滥用等问题。因此,装饰人物色彩课程教学必须强化专业知识、拓展材料属性、融入民族性和地方性特色。  关键词:装饰人物色彩 课程设计 教学  装饰人物色彩作为服装设计专业的学科基础课,对学习服装设计专业的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课程之一,尤其在学生完成服装设计效果图的绘画制作方面作用更大。笔者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