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 探讨贲门癌手术入路最佳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68例贲门癌经上腹正中入路、经左胸后外侧入路、经胸腹联合入路手术的临床资料,按不同手术入路分为经腹组和经胸组,比较两组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平均住院日,平均清扫淋巴结数,上切缘癌阳性率,吻合口瘘发生率,心肺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差异。结果 :两组平均清扫淋巴结数,上切缘癌阳性率,比较无差异。经腹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术后心肺并发症少。结论 贲门癌术前需要认真分析病情,合理选择手术入路,病情允许者经上腹正中入路为首选。
【关键词】 贲门癌 手术入路
迄今为止,手术为治疗贲门癌的首选方法。由于贲门癌的发生部位的特殊性,使贲门癌的手术入路有多种方式。常用的经上腹正中入路、经左胸后外侧入路、经胸腹联合入路三种途径。本文通过对168例贲门癌手术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研究,旨在探讨贲门癌手术入路的最好方法。
1. 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 收集我院2001-2005年168例贲门癌手术病例,其中男性92例,女性76例。年龄分布:50岁以下29例,51-60岁46例,61-70岁78例,70岁以上15例,平均年龄66岁。
1.2 手术方法 按不同手术入路,分为经腹组102例,经胸组66例。经胸组又分为经左胸后外侧入路61例,经胸腹联合入路5例。经腹组选择上腹正中入路,近端胃切除术73例,全胃切除术29例。其中联合胰体尾脾切除术5例。经左胸手术选取左第7肋间后外侧入路,近端胃切除术49例,全胃切除术12例。经胸腹联合入路采用上腹正中入路向上切断肋弓延长至左胸第7肋间,其中近端胃切除术3例,全胃切除术2例。其中联合胰体尾脾切除术1例。全胃切除术均采用食管空肠Roux-Y吻合术。
2. 结果
2.1 两组均无死亡病例,术后病理证实均无上切缘癌残留。
2.2 指标 两组手术各指标比较分析显示,两组的平均清扫淋巴结数,上切缘癌阳性率比较无差异。吻合口瘘发生率,心肺并发症发生率,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平均住院日有较明显差异。
3. 讨论
贲门癌是指食管胃连接部上下2cm范围内胃贲门粘膜上皮及贲门腺体所发生的恶性肿瘤。癌组织学类型多属于腺癌。其主要扩散方式有直接浸润、淋巴转移、血运转移、种植转移。贲门癌根治手术包括完整的肿瘤切除和区域淋巴结清扫。而影响贲门癌术后远期生存的主要因素为淋巴结有无转移、肿瘤的浸润程度以及手术是否为根治性。贲门癌不论是局部浸润或淋巴结转移,都主要在腹腔,其淋巴结转移通常发生在膈下的胃肝、胃脾、胃结肠韧带。手术重点应在腹腔。经腹途径较单纯经左胸途径有更好的腹腔暴露,有利于腹腔淋巴结的彻底清扫。但经腹途径行后纵膈淋巴结清扫较困难。单纯经左胸途径,由于腹腔显露较差,清扫腹腔淋巴结困难,特别是肝胃韧带、肝十二指肠韧带及腹腔动脉周围淋巴结,而且一旦探查显示需要行全胃切除以及联合脏器切除,都会使手术难度大大增加。但经胸途径便于后纵膈淋巴结清扫。本组资料显示,两组手术淋巴结清扫数目相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由于腹段食管较短,过去认为,经腹途径游离食管下段较困难,可能会因为切除食管范围不够而导致上缘癌残留;而且因为胸廓为骨性结构,膈下显露不良,给消化道重建带来困难,从而增加吻合口瘘的风险。但是,随着手术技术以及现代科技的进步,上述难点均得到了较好的克服。经上腹部正中入路,使用框架悬吊拉钩,可以获得良好的膈下显露。术中于贲门上两侧分离切断迷走神经,沿食管裂孔向脾上极方向横行切开膈肌约10cm,拉开膈肌,进入左侧胸腔,游离食管下段及清扫110、111组淋巴结,下段食管可游离出约8-10cm长度。而管型消化道吻合器的使用,使消化道吻合变得安全方便快捷。本组资料显示,两组的吻合口瘘发生率和上切缘癌残留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手术方式的选择,不但要考虑到手术的根治性,能否彻底清除病灶,还需要考虑手术的安全性。胸腹联合入路对胸腹腔显露较好,手术操作也方便。但因其手术创伤较大,术后并发症多,恢复慢,现已较少采用。开胸手术可引起术后低氧血症,而低氧血症是导致术后心肺并发症的主要原因。本组资料显示,经胸组心肺并发症发生率较高。经腹组手术时间短,术中失血量少,术后恢复快,心肺并发症少,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随着检验、检测技术的进步,术前根据胃镜,上消化道钡餐造影,胸腹部CT综合判断肿瘤的浸润范围成为可能,对食管下段受侵明显,宜经胸手术。对食管受侵不明显,宜经腹手术。因贲门癌患者多为高龄病人,常合并心肺疾病,手术耐受力差,对术前肿瘤的浸润范围判断不清者,宜经腹探查,术中发现食管下段明显受侵,经腹手术不能完成的,在病人能够耐受的前提下可改行胸腹联合入路,以减少上切缘癌残留的发生,更便于纵隔淋巴结清扫。
总之,贲门癌术前需认真分析病情,合理选择手术入路。经腹途径,创伤小,恢复快,病情允许者为首选。
(作者单位:河北赞皇县中医院)
【关键词】 贲门癌 手术入路
迄今为止,手术为治疗贲门癌的首选方法。由于贲门癌的发生部位的特殊性,使贲门癌的手术入路有多种方式。常用的经上腹正中入路、经左胸后外侧入路、经胸腹联合入路三种途径。本文通过对168例贲门癌手术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研究,旨在探讨贲门癌手术入路的最好方法。
1. 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 收集我院2001-2005年168例贲门癌手术病例,其中男性92例,女性76例。年龄分布:50岁以下29例,51-60岁46例,61-70岁78例,70岁以上15例,平均年龄66岁。
1.2 手术方法 按不同手术入路,分为经腹组102例,经胸组66例。经胸组又分为经左胸后外侧入路61例,经胸腹联合入路5例。经腹组选择上腹正中入路,近端胃切除术73例,全胃切除术29例。其中联合胰体尾脾切除术5例。经左胸手术选取左第7肋间后外侧入路,近端胃切除术49例,全胃切除术12例。经胸腹联合入路采用上腹正中入路向上切断肋弓延长至左胸第7肋间,其中近端胃切除术3例,全胃切除术2例。其中联合胰体尾脾切除术1例。全胃切除术均采用食管空肠Roux-Y吻合术。
2. 结果
2.1 两组均无死亡病例,术后病理证实均无上切缘癌残留。
2.2 指标 两组手术各指标比较分析显示,两组的平均清扫淋巴结数,上切缘癌阳性率比较无差异。吻合口瘘发生率,心肺并发症发生率,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平均住院日有较明显差异。
3. 讨论
贲门癌是指食管胃连接部上下2cm范围内胃贲门粘膜上皮及贲门腺体所发生的恶性肿瘤。癌组织学类型多属于腺癌。其主要扩散方式有直接浸润、淋巴转移、血运转移、种植转移。贲门癌根治手术包括完整的肿瘤切除和区域淋巴结清扫。而影响贲门癌术后远期生存的主要因素为淋巴结有无转移、肿瘤的浸润程度以及手术是否为根治性。贲门癌不论是局部浸润或淋巴结转移,都主要在腹腔,其淋巴结转移通常发生在膈下的胃肝、胃脾、胃结肠韧带。手术重点应在腹腔。经腹途径较单纯经左胸途径有更好的腹腔暴露,有利于腹腔淋巴结的彻底清扫。但经腹途径行后纵膈淋巴结清扫较困难。单纯经左胸途径,由于腹腔显露较差,清扫腹腔淋巴结困难,特别是肝胃韧带、肝十二指肠韧带及腹腔动脉周围淋巴结,而且一旦探查显示需要行全胃切除以及联合脏器切除,都会使手术难度大大增加。但经胸途径便于后纵膈淋巴结清扫。本组资料显示,两组手术淋巴结清扫数目相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由于腹段食管较短,过去认为,经腹途径游离食管下段较困难,可能会因为切除食管范围不够而导致上缘癌残留;而且因为胸廓为骨性结构,膈下显露不良,给消化道重建带来困难,从而增加吻合口瘘的风险。但是,随着手术技术以及现代科技的进步,上述难点均得到了较好的克服。经上腹部正中入路,使用框架悬吊拉钩,可以获得良好的膈下显露。术中于贲门上两侧分离切断迷走神经,沿食管裂孔向脾上极方向横行切开膈肌约10cm,拉开膈肌,进入左侧胸腔,游离食管下段及清扫110、111组淋巴结,下段食管可游离出约8-10cm长度。而管型消化道吻合器的使用,使消化道吻合变得安全方便快捷。本组资料显示,两组的吻合口瘘发生率和上切缘癌残留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手术方式的选择,不但要考虑到手术的根治性,能否彻底清除病灶,还需要考虑手术的安全性。胸腹联合入路对胸腹腔显露较好,手术操作也方便。但因其手术创伤较大,术后并发症多,恢复慢,现已较少采用。开胸手术可引起术后低氧血症,而低氧血症是导致术后心肺并发症的主要原因。本组资料显示,经胸组心肺并发症发生率较高。经腹组手术时间短,术中失血量少,术后恢复快,心肺并发症少,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随着检验、检测技术的进步,术前根据胃镜,上消化道钡餐造影,胸腹部CT综合判断肿瘤的浸润范围成为可能,对食管下段受侵明显,宜经胸手术。对食管受侵不明显,宜经腹手术。因贲门癌患者多为高龄病人,常合并心肺疾病,手术耐受力差,对术前肿瘤的浸润范围判断不清者,宜经腹探查,术中发现食管下段明显受侵,经腹手术不能完成的,在病人能够耐受的前提下可改行胸腹联合入路,以减少上切缘癌残留的发生,更便于纵隔淋巴结清扫。
总之,贲门癌术前需认真分析病情,合理选择手术入路。经腹途径,创伤小,恢复快,病情允许者为首选。
(作者单位:河北赞皇县中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