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类型学的设计方法概述
1、类型选择
从大量历史上存在的建筑形式中提取、抽象出具有普遍性的建筑模式。从大量同类建筑中提取类型模式的过程便是“元设计”的过程,即类型选择的过程,类型成为描述这类建筑的工具。而一个具体的设计任务则进入“对象设计”的层次,它们在类型概念指导下生成具体形态不同的建筑。
2、类型转换
转换的最常见方法方式是在同一类型内的形式变换。由于这种变换是在深层结构基本相似或不变的情况下,表现结构所进行的不同组合,因此又称为“基本转换”或“类型转换”。
二、五台古镇关中特色商业街整体形象策划
旨在打造一条以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主的关中特色步行街区——
(1) 体现乡土田野风貌的绿色生态街区
(2) 体验关中民俗风情的特色文化街区
(3) 展现宗教朝圣文化的历史街区
(4) 开展市郊绿色旅游的新农村建设示范街区
二、核心问题及构思
在以往的图底关系研究中,力图证明是好的城市设计,能够确保有相对完善的室外与室内空间。图底关系的方法,应用在建筑设计、城市设计中,很大程度上也是为了控制并保证外部空间,内部空间完整,积极。但用图底关系分析中国的民居聚落,我们会发现,绝大多数的建筑保持着相对完整的平面外形,而街巷呈现较为零乱松散的形式。这样的形态很大的成因是由于对于没有规划的城市来言,私宅的户主会出于生活习俗、禁忌、迷信等方面的考虑,将自己的房屋建的尽可能规整、舒适。而不太注意街巷空间的完整性。这样,街道空间曲曲折折,变化颇多。又由于每家每户出于对自然环境的尊重,对地形的适应,对道路的避让,整体上建筑在朝向、体形等方面会形成自己的规律。街道空间因此在大体上也会保持一定的规律,一定的宽度。综合以上因素,街道“大曲小直”,变化中蕴含着规律。利用图底关系研究,我们发现,对于这样的传统街巷的城市设计应该采取以下的设计方法:
1.从实体入手的城市设计:应当从建筑的实体出发来进行城市设计,而不是像其他城市那样从城市公共空间入手,先思考单体的可能行与基本特点,然后考虑组合后的群体关系。街道也许是消极的,至少生成过程与方法是相对消极的。但在这种消极生成方式下生成的空间本身未必就是消极的。无法预测的空间变化加上中国人传统的生活习俗,街道,永远是生机勃勃的空间,是传统中国城市里最富活力的地方。
2.单体的聚合规律:单体的聚合规律应该从风水、大的山水格局、与公共建筑,公共空间的关联等角度出发进行研究。在研究公共空间的过程里,我们必须思考中国传统中原有的公共空间类型,并且思考这样的公共空间类型与现代生活要求间的矛盾。
3.单体的设计:单体的设计是城市设计的基础与基本元素,因此单体的控制显得尤为重要。单体的设计,可以结合类型学原理进行深入的探讨,而且这样可以保证在设计过程里大量建造民居的时候,建筑在具备同一性的条件下,在细节问题上又具备变化的可能。类型的研究方法也有很多,早阿尔多.罗西看来,“类型就是建筑的观念,它是接近于建筑的本质。”但与罗西的类型学观念不完全相同,我们并不是从建筑——生活的观点,按照大的建筑单体尺度简单地将建筑划分成不同的建筑类型。我们所持的观点,是将类型的方法贯彻到单体——部件——细部的体系中去。在这个体系中的每一个层级里,所有的元素被分类。建筑的风格因而是地方性的,而建筑的可能又是无穷尽的。
三、五台古镇关中特色商业街设计
1.类型元素提取
我们开始寻找这些构成元素和它们之间的构成法则,提取相关元素进行建筑空间改造:
(1)马头墙:“马头墙”指高于两山墙屋面的墙垣,关中旧时建筑应村落房屋密集防火、防风之需,在居宅的两山墙顶部砌筑有高出屋面的“封火墙”,图形似马头,故称“马头墙”。关中地区的马头墙作为当关中民居的特色之一,形态区别于其他地区,其错落的变化结合建筑体量以及其他构件的变化,展现出千变万化的形态,形成特有的传统风貌。
(2)墙体铺面: 关中地区地处平原,雨量少,地下水位低,土层厚,土质塑性强,因此作为维护结构的墙体除采用砖墙外,很多住房用土坯或夯土墙。在农村民居建筑中更是广泛应用。其做法有两种:夯土和土坯结合;夯土墙。 这里更突出的特色要素是夯土墙的应用,采用当地普遍的黄土为主要建筑材料。这是自古以来生活在这片黄土地上的工匠的自发创意。砖与土不同材料的组合方式,构成材料的变化,将作为特色元素之一复合到设计所构筑的特色建筑体系中。
(3)门窗:关中地区民居的门窗,有着不同的形式,门窗的大小、开启的方式以及与其他构件的关系都能从不同角度体现关中地区的传统文化特色。作为提取元素之一,其灵活多变的形式,以及与不同功能建筑形式的组合特征,为传统的关中建筑特色带来了活力与生命。
(4)围栏:不仅起维护作用,而且对于沿街商业建筑的立面有着很好的装饰作用。不同形式的围栏带给环境以不同的感受。围栏也是关中地区建筑注重的装饰元素之一,围栏材料的选择及颜色宜体现关中文化的厚重。
(5)骑楼:是一种特殊建筑格式,二层以上的楼面整个伸出来,在人行道上空形成凌空的阁楼,下层空出人行空间。在古镇的繁华的商业街中多有使用,并以前商后居的商住楼形式居多。对这一设计元素进行提取,不但可以丰富沿街界面空间的虚实变化,其下部空间还可以起到遮风避雨的作用。
(6)人文色彩提取: 关中民居以自己独有的古朴厚重的建筑风格,在中国的民居建筑中自成一派。色彩是关中乡村居住建筑中有特色元素之一,通过调研、归纳,提取当地人文色彩作为建筑实体设计的主要色彩,以灰、褐、土黄为主色调,体现浓郁的关中文化。
(7)基本尺寸提取:关中地区的乡村住宅體现的是北方合院文化,建筑形态表现为窄院型合院式农宅,分别由大房、厦房、二层等小楼围合而成。通过分析内部几个典型的建筑组群单元的尺度以及位置的分布,提取六种基本的尺寸模式,以得到新建筑的建筑组群的合适尺度以及空间。
2.类型还原
对于传统街区构型设计而言,我们不妨认为,通过一些简单有序的构成要素,在遵循适当组合规律的情况下,可以重现自然多样化的形态。也就是说,那些复杂多变的民居建筑的实体,可以尝试用很少的构成元素通过“复杂”的组合过程来还原那种“无序却有机”的形态。以空间句法方式进行组合,形成不同形象特色的关中建筑风格,置于街区不同的功能分区中。
(1)基本尺度组合:
我们把这些基本尺度归纳成由开间进深不一的单元体。它们之间可以自由的拼接。这些基本单元的尺寸就逐渐形成了。从6米到16米之间共有七种基本尺度,通过这七种基本尺度进行组合(图1),我们选择了六种基本单元。(图2) 选择的标准是:1)原来民居基本尺度的延续;2)考虑到建筑与街阔的比例,因此2,3层建筑居多;3)针对不同功能如小商品、作坊、餐饮、住宿等的不同尺度需要;4)另外,基本单元所构成的面积在40——150㎡左右。因为考虑到商业街开发销售的原因,小于40㎡的时候门面有时不经济,但大于150㎡后可能会超出本地居民的购买能力。数个单元之间的组合也可以保证有些较大营业面积的门面。
(2)细部构件组合:
对细部语言的分类刚好让我们可以更加自由的润色这些基本单元。每个单元都可以自由的和马头墙、骑楼、不同门窗、围栏等组合。 另外对于各个不同的地段,根据不同的功能进行改变,有时候要为了地段选择单元,有时候可能要根据单元组合调整地段。 通过一些简单有序的构成要素,在遵循适当组合规律的情况下,可以重现自然多样化的形态。(表1)也就是说,那些复杂多变的民居建筑的实体,可以尝试用很少的构成元素通过“复杂”的组合过程来还原那种“无序却有机”的形态。 建筑的风格因而是地方性的,统一特色的,而建筑的可能又是无穷尽的。
表1建筑元素组合形式一览表
资料来源:作者自绘
(3) 对应平面进行特色分区,体现不同形象特色:(图3)
工艺展示区:具体包括布艺.木艺.刺绣.皮影.泥塑.木雕.石雕.砖雕等;
手工作坊区:具体包括手工挂面作坊、碾坊、酒坊、土樑榨油坊、豆腐坊、农家醋坊、织布坊、剪纸房、各类小吃加工作坊等;
特色商业区:具体包括当地的时令果蔬的销售、经营关中传统名吃的商业等;
农家乐片区:具体包括餐饮、住宿等;
四、小结
通过词汇的自由组合,根据平面的功能分区,演绎出不同的建筑组合。由词汇到句法到段落,再现了特色民居的自生长方式。在向建筑空间设计深入的过程里,具体的材质,如夯土墙面,具体的词汇,如门窗,牌匾,旗帜的加入,使得这个过程越来越真实并使所有建筑反映出统一的关中特色。
注:本章论文的所有图表及公式以PDF形式查看
1、类型选择
从大量历史上存在的建筑形式中提取、抽象出具有普遍性的建筑模式。从大量同类建筑中提取类型模式的过程便是“元设计”的过程,即类型选择的过程,类型成为描述这类建筑的工具。而一个具体的设计任务则进入“对象设计”的层次,它们在类型概念指导下生成具体形态不同的建筑。
2、类型转换
转换的最常见方法方式是在同一类型内的形式变换。由于这种变换是在深层结构基本相似或不变的情况下,表现结构所进行的不同组合,因此又称为“基本转换”或“类型转换”。
二、五台古镇关中特色商业街整体形象策划
旨在打造一条以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主的关中特色步行街区——
(1) 体现乡土田野风貌的绿色生态街区
(2) 体验关中民俗风情的特色文化街区
(3) 展现宗教朝圣文化的历史街区
(4) 开展市郊绿色旅游的新农村建设示范街区
二、核心问题及构思
在以往的图底关系研究中,力图证明是好的城市设计,能够确保有相对完善的室外与室内空间。图底关系的方法,应用在建筑设计、城市设计中,很大程度上也是为了控制并保证外部空间,内部空间完整,积极。但用图底关系分析中国的民居聚落,我们会发现,绝大多数的建筑保持着相对完整的平面外形,而街巷呈现较为零乱松散的形式。这样的形态很大的成因是由于对于没有规划的城市来言,私宅的户主会出于生活习俗、禁忌、迷信等方面的考虑,将自己的房屋建的尽可能规整、舒适。而不太注意街巷空间的完整性。这样,街道空间曲曲折折,变化颇多。又由于每家每户出于对自然环境的尊重,对地形的适应,对道路的避让,整体上建筑在朝向、体形等方面会形成自己的规律。街道空间因此在大体上也会保持一定的规律,一定的宽度。综合以上因素,街道“大曲小直”,变化中蕴含着规律。利用图底关系研究,我们发现,对于这样的传统街巷的城市设计应该采取以下的设计方法:
1.从实体入手的城市设计:应当从建筑的实体出发来进行城市设计,而不是像其他城市那样从城市公共空间入手,先思考单体的可能行与基本特点,然后考虑组合后的群体关系。街道也许是消极的,至少生成过程与方法是相对消极的。但在这种消极生成方式下生成的空间本身未必就是消极的。无法预测的空间变化加上中国人传统的生活习俗,街道,永远是生机勃勃的空间,是传统中国城市里最富活力的地方。
2.单体的聚合规律:单体的聚合规律应该从风水、大的山水格局、与公共建筑,公共空间的关联等角度出发进行研究。在研究公共空间的过程里,我们必须思考中国传统中原有的公共空间类型,并且思考这样的公共空间类型与现代生活要求间的矛盾。
3.单体的设计:单体的设计是城市设计的基础与基本元素,因此单体的控制显得尤为重要。单体的设计,可以结合类型学原理进行深入的探讨,而且这样可以保证在设计过程里大量建造民居的时候,建筑在具备同一性的条件下,在细节问题上又具备变化的可能。类型的研究方法也有很多,早阿尔多.罗西看来,“类型就是建筑的观念,它是接近于建筑的本质。”但与罗西的类型学观念不完全相同,我们并不是从建筑——生活的观点,按照大的建筑单体尺度简单地将建筑划分成不同的建筑类型。我们所持的观点,是将类型的方法贯彻到单体——部件——细部的体系中去。在这个体系中的每一个层级里,所有的元素被分类。建筑的风格因而是地方性的,而建筑的可能又是无穷尽的。
三、五台古镇关中特色商业街设计
1.类型元素提取
我们开始寻找这些构成元素和它们之间的构成法则,提取相关元素进行建筑空间改造:
(1)马头墙:“马头墙”指高于两山墙屋面的墙垣,关中旧时建筑应村落房屋密集防火、防风之需,在居宅的两山墙顶部砌筑有高出屋面的“封火墙”,图形似马头,故称“马头墙”。关中地区的马头墙作为当关中民居的特色之一,形态区别于其他地区,其错落的变化结合建筑体量以及其他构件的变化,展现出千变万化的形态,形成特有的传统风貌。
(2)墙体铺面: 关中地区地处平原,雨量少,地下水位低,土层厚,土质塑性强,因此作为维护结构的墙体除采用砖墙外,很多住房用土坯或夯土墙。在农村民居建筑中更是广泛应用。其做法有两种:夯土和土坯结合;夯土墙。 这里更突出的特色要素是夯土墙的应用,采用当地普遍的黄土为主要建筑材料。这是自古以来生活在这片黄土地上的工匠的自发创意。砖与土不同材料的组合方式,构成材料的变化,将作为特色元素之一复合到设计所构筑的特色建筑体系中。
(3)门窗:关中地区民居的门窗,有着不同的形式,门窗的大小、开启的方式以及与其他构件的关系都能从不同角度体现关中地区的传统文化特色。作为提取元素之一,其灵活多变的形式,以及与不同功能建筑形式的组合特征,为传统的关中建筑特色带来了活力与生命。
(4)围栏:不仅起维护作用,而且对于沿街商业建筑的立面有着很好的装饰作用。不同形式的围栏带给环境以不同的感受。围栏也是关中地区建筑注重的装饰元素之一,围栏材料的选择及颜色宜体现关中文化的厚重。
(5)骑楼:是一种特殊建筑格式,二层以上的楼面整个伸出来,在人行道上空形成凌空的阁楼,下层空出人行空间。在古镇的繁华的商业街中多有使用,并以前商后居的商住楼形式居多。对这一设计元素进行提取,不但可以丰富沿街界面空间的虚实变化,其下部空间还可以起到遮风避雨的作用。
(6)人文色彩提取: 关中民居以自己独有的古朴厚重的建筑风格,在中国的民居建筑中自成一派。色彩是关中乡村居住建筑中有特色元素之一,通过调研、归纳,提取当地人文色彩作为建筑实体设计的主要色彩,以灰、褐、土黄为主色调,体现浓郁的关中文化。
(7)基本尺寸提取:关中地区的乡村住宅體现的是北方合院文化,建筑形态表现为窄院型合院式农宅,分别由大房、厦房、二层等小楼围合而成。通过分析内部几个典型的建筑组群单元的尺度以及位置的分布,提取六种基本的尺寸模式,以得到新建筑的建筑组群的合适尺度以及空间。
2.类型还原
对于传统街区构型设计而言,我们不妨认为,通过一些简单有序的构成要素,在遵循适当组合规律的情况下,可以重现自然多样化的形态。也就是说,那些复杂多变的民居建筑的实体,可以尝试用很少的构成元素通过“复杂”的组合过程来还原那种“无序却有机”的形态。以空间句法方式进行组合,形成不同形象特色的关中建筑风格,置于街区不同的功能分区中。
(1)基本尺度组合:
我们把这些基本尺度归纳成由开间进深不一的单元体。它们之间可以自由的拼接。这些基本单元的尺寸就逐渐形成了。从6米到16米之间共有七种基本尺度,通过这七种基本尺度进行组合(图1),我们选择了六种基本单元。(图2) 选择的标准是:1)原来民居基本尺度的延续;2)考虑到建筑与街阔的比例,因此2,3层建筑居多;3)针对不同功能如小商品、作坊、餐饮、住宿等的不同尺度需要;4)另外,基本单元所构成的面积在40——150㎡左右。因为考虑到商业街开发销售的原因,小于40㎡的时候门面有时不经济,但大于150㎡后可能会超出本地居民的购买能力。数个单元之间的组合也可以保证有些较大营业面积的门面。
(2)细部构件组合:
对细部语言的分类刚好让我们可以更加自由的润色这些基本单元。每个单元都可以自由的和马头墙、骑楼、不同门窗、围栏等组合。 另外对于各个不同的地段,根据不同的功能进行改变,有时候要为了地段选择单元,有时候可能要根据单元组合调整地段。 通过一些简单有序的构成要素,在遵循适当组合规律的情况下,可以重现自然多样化的形态。(表1)也就是说,那些复杂多变的民居建筑的实体,可以尝试用很少的构成元素通过“复杂”的组合过程来还原那种“无序却有机”的形态。 建筑的风格因而是地方性的,统一特色的,而建筑的可能又是无穷尽的。
表1建筑元素组合形式一览表
资料来源:作者自绘
(3) 对应平面进行特色分区,体现不同形象特色:(图3)
工艺展示区:具体包括布艺.木艺.刺绣.皮影.泥塑.木雕.石雕.砖雕等;
手工作坊区:具体包括手工挂面作坊、碾坊、酒坊、土樑榨油坊、豆腐坊、农家醋坊、织布坊、剪纸房、各类小吃加工作坊等;
特色商业区:具体包括当地的时令果蔬的销售、经营关中传统名吃的商业等;
农家乐片区:具体包括餐饮、住宿等;
四、小结
通过词汇的自由组合,根据平面的功能分区,演绎出不同的建筑组合。由词汇到句法到段落,再现了特色民居的自生长方式。在向建筑空间设计深入的过程里,具体的材质,如夯土墙面,具体的词汇,如门窗,牌匾,旗帜的加入,使得这个过程越来越真实并使所有建筑反映出统一的关中特色。
注:本章论文的所有图表及公式以PDF形式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