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本文分别从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原则、任务三个方面,对为什么发展、怎样发展和发展什么等问题,作了简要阐述。
[关键词] 以人为本; 科学发展观
[中图分类号] C9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1962(2004)12-0018-01
“以人为本”和“科学发展观”,是目前我国谈论最多的两个命题。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把“以人为本”和“科学发展观”连在一起,反映了我们对自然规律、社会发展规律、人自身发展规律以及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
一、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这是由于它贯穿于事物发展的一切方面(如经济、政治、文化、科学、技术、教育、军事等),并回答发展的目的和宗旨究竟为了什么、为了谁。具体地说,发展经济不单是为了经济,更主要的是为了人民的经济利益需求;发展政治,不单是为了政治,更主要的是为了满足人民的政治利益需求;发展科技、文化、教育,也不单是为了发展科技、文化、教育,更主要的是为了满足人民对科技、文化、教育的利益需求等等。总之,坚持以人为本,就要在发展的各个方面,都以人民的利益、愿望和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必须同“以物为本”的片面性价值观划清界限。“以物为本”的价值观,在人、财、物的选择中,把物(包括商品、货币等)视为比人更重要的价值,把物或钱作为人们一切行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还要警惕陷进“以官为本”、“以精英为本”和“以个人为本”的思想误区。因为上述的思想误区,或是把人民的一部分,或是把人民的一分子当成了人民的整体,把少数人的利益和价值视为最重要的价值,从而便陷进了形而上学的片面性和表面性的错误。
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并不等于轻视物质财富的作用和意义,如果把人的价值视作惟一的价值,那便陷入价值唯人论,这同样是错误的。
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是与科学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完全一致的,它的基本价值导向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最终解放。
二、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原则
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原则,包括发展的重点和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适度性等。
发展的重点,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在党的基本路线中已有明确规定。把经济建设作为发展的中心,反映了我国社会发展规律的客观要求,也反映了人民的最根本的利益需求。发展的无中心论和多中心论都是不正确的,因为离开了发展经济这个中心,社会其他方面的发展,便无从谈起;人民群众其他方面的利益需求的满足,便失去了基础。
发展的全面性,是指发展必须统筹兼顾。从总体上说,必须全面兼顾自然、社会和人的全方位发展;从社会的发展角度说,必须全面兼顾社会、经济、政治、科学、文化、教育及其他事业的全面发展;从人的发展角度说,则必须兼顾人的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不能顾此失彼。
发展的协调性,是指发展的方方面面,必须互补、互促、互利,共同和谐发展。比如在自然、社会和人之间,在社会、经济、政治、科技、文化、教育等之间,在地区和地区之间,在城乡之间,都必须是全面和谐地发展。
发展的持续性,是指发展的各方面(如自然、社会和人,经济、社会和人等)都能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得到健康、顺畅、永续地发展,避免事物在发展过程中出现大起大落或停滞不前的局面。
发展的适度性,是指发展速度上的合理性和科学性。我们要求快速的发展,但发展的快速,必须掌握合理的度,这个度,就是发展的适度性。
在上述科学发展观的各项原则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统一整体。因此,坚持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就必须全面地落实以上各项原则,把它们作为指导我们实践的完整、统一的科学方法论。
党中央提出的“五个统筹”的思想,对我们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是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思想武器。
三、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任务
生态文明系统,是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要求实现的第一个任务。它的内涵,包括建设科学的生态文明模式、生态文明制度和生态文明意识等内容。目前,控制和抑制人们在生产领域和生活领域中产生的负面影响,缓解或杜绝人类对自然环境(水、土、气、森林等)造成的污染、破坏,对自然资源的掠夺式开发,调节人和自然的矛盾,实现人和自然的和谐发展,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实现上述人和自然和谐发展这一目标,是古人的梦想,也是今人的期望。但是,这一目标的实现,只有在具备了合理的社会制度保证和高科技充分发展的条件下,才有变为现实的可能。
社会文明系统,是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要求实现的第二项任务。建设社会文明系统,包括建设社会物质文明系统、制度文明系统(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文化制度、教育制度等)和精神文明系统。建设社会文明系统的目的,在于不断协调人和社会的关系、推动社会进步、促进促进入的全面发展和解放。
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要求实现的第三项任务,是建设主体文明系统。建设生态文明系统、社会文明系统,归根到底是为了建设主体文明系统。主体文明系统建设,包括主体的思想文明建设、语言文明建设、道德文明建设和行为文明建设等。主体文明系统建设的目的,在于全面提高人的素质(包括德、智、体、美、劳;才(能)、心(理)、科(学)、文(化)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人类的解放。
[关键词] 以人为本; 科学发展观
[中图分类号] C9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1962(2004)12-0018-01
“以人为本”和“科学发展观”,是目前我国谈论最多的两个命题。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把“以人为本”和“科学发展观”连在一起,反映了我们对自然规律、社会发展规律、人自身发展规律以及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
一、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这是由于它贯穿于事物发展的一切方面(如经济、政治、文化、科学、技术、教育、军事等),并回答发展的目的和宗旨究竟为了什么、为了谁。具体地说,发展经济不单是为了经济,更主要的是为了人民的经济利益需求;发展政治,不单是为了政治,更主要的是为了满足人民的政治利益需求;发展科技、文化、教育,也不单是为了发展科技、文化、教育,更主要的是为了满足人民对科技、文化、教育的利益需求等等。总之,坚持以人为本,就要在发展的各个方面,都以人民的利益、愿望和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必须同“以物为本”的片面性价值观划清界限。“以物为本”的价值观,在人、财、物的选择中,把物(包括商品、货币等)视为比人更重要的价值,把物或钱作为人们一切行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还要警惕陷进“以官为本”、“以精英为本”和“以个人为本”的思想误区。因为上述的思想误区,或是把人民的一部分,或是把人民的一分子当成了人民的整体,把少数人的利益和价值视为最重要的价值,从而便陷进了形而上学的片面性和表面性的错误。
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并不等于轻视物质财富的作用和意义,如果把人的价值视作惟一的价值,那便陷入价值唯人论,这同样是错误的。
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是与科学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完全一致的,它的基本价值导向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最终解放。
二、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原则
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原则,包括发展的重点和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适度性等。
发展的重点,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在党的基本路线中已有明确规定。把经济建设作为发展的中心,反映了我国社会发展规律的客观要求,也反映了人民的最根本的利益需求。发展的无中心论和多中心论都是不正确的,因为离开了发展经济这个中心,社会其他方面的发展,便无从谈起;人民群众其他方面的利益需求的满足,便失去了基础。
发展的全面性,是指发展必须统筹兼顾。从总体上说,必须全面兼顾自然、社会和人的全方位发展;从社会的发展角度说,必须全面兼顾社会、经济、政治、科学、文化、教育及其他事业的全面发展;从人的发展角度说,则必须兼顾人的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不能顾此失彼。
发展的协调性,是指发展的方方面面,必须互补、互促、互利,共同和谐发展。比如在自然、社会和人之间,在社会、经济、政治、科技、文化、教育等之间,在地区和地区之间,在城乡之间,都必须是全面和谐地发展。
发展的持续性,是指发展的各方面(如自然、社会和人,经济、社会和人等)都能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得到健康、顺畅、永续地发展,避免事物在发展过程中出现大起大落或停滞不前的局面。
发展的适度性,是指发展速度上的合理性和科学性。我们要求快速的发展,但发展的快速,必须掌握合理的度,这个度,就是发展的适度性。
在上述科学发展观的各项原则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统一整体。因此,坚持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就必须全面地落实以上各项原则,把它们作为指导我们实践的完整、统一的科学方法论。
党中央提出的“五个统筹”的思想,对我们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是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思想武器。
三、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任务
生态文明系统,是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要求实现的第一个任务。它的内涵,包括建设科学的生态文明模式、生态文明制度和生态文明意识等内容。目前,控制和抑制人们在生产领域和生活领域中产生的负面影响,缓解或杜绝人类对自然环境(水、土、气、森林等)造成的污染、破坏,对自然资源的掠夺式开发,调节人和自然的矛盾,实现人和自然的和谐发展,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实现上述人和自然和谐发展这一目标,是古人的梦想,也是今人的期望。但是,这一目标的实现,只有在具备了合理的社会制度保证和高科技充分发展的条件下,才有变为现实的可能。
社会文明系统,是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要求实现的第二项任务。建设社会文明系统,包括建设社会物质文明系统、制度文明系统(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文化制度、教育制度等)和精神文明系统。建设社会文明系统的目的,在于不断协调人和社会的关系、推动社会进步、促进促进入的全面发展和解放。
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要求实现的第三项任务,是建设主体文明系统。建设生态文明系统、社会文明系统,归根到底是为了建设主体文明系统。主体文明系统建设,包括主体的思想文明建设、语言文明建设、道德文明建设和行为文明建设等。主体文明系统建设的目的,在于全面提高人的素质(包括德、智、体、美、劳;才(能)、心(理)、科(学)、文(化)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人类的解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