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人”的培养,让学生做最好的自己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beikby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大学生创新教育是大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培养的通道和平台,是高素质创新性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创新的过程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实际问题为主线,以团队协作为基础,通过学习、探究、合作,不断激发学生兴趣,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得到综合素质的提高,充分突出大学生创新实践的自主性。在加强专业素质培养的同时,导师要更加注重对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引导和塑造,强化“人”的培养,让学生做最好的自己。
  关键词: 创新教育 “人”的培养 价值观 团队 兴趣
  创新教育的核心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其内涵归根结底是“人”的教育。创新教学强调了对学生主体意识和独立精神的培养,对学生终身学习能力和社会技能的培养,以及对学生思维品质和人文素质的培养。通过让学生走进科研、接触科研,进行探究式学习和思考,逐渐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主观能动性和求实创新能力。从根本上说,创新训练是一种不断累加和转换的过程,是知识从单一到复杂的累积过程;是能力从量变到质变的转变过程;是思维从简单到全面的升华过程。
  导师应注意把控“教”与“学”过程中的平衡,将创新教学的“重心”放在科研平台的搭建和思维方法的指引上,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存在的意义,帮助学生形成独立的行为方式,让学生找到真正的自己,并做最好的自己。
  1.树立正确价值导向,创造温暖人文关怀
  1.1注重素质的培养
  素质的培养,也是创新教育培养的目标。导师在创新教学过程中,应注重从“人”的培养的角度,培养学生知识、能力、思维方面的同时,更要注重精神上的支持和培养,具体体现在对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独立自由精神的培养,尤其是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即导师在给予学生知识和能力方面指导的同时,应大力推动并引导本科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社会责任感。只有思维强了,境界高了,才会更加促进团队的合作建设和更多高质量成果的产出。
  1.2凝聚团队的力量
  在创新训练过程中,有些导师过于关注项目本身,而忽略了对学生这一主体的“人”的培养。培养学生除了要学生拥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基础、实践能力和充足的时间,更要有对项目的兴趣、耐心、信心、决心和意志,少了这些条件,犹如丧失了创新的“环境”,另外,老师要利用好“团队”的能量。团队的作用远不止相互交流、促成合作、提高效率和增进产出这么简单,它可以改变一个人、改变一群人的价值观和人生态度。当学生懂得了感恩社会、感恩他人,具备了责任意识、大局意识,建立了集体荣誉感和自豪感,那么这个团队就充满了力量,积极奋进的力量。
  2.激发浓厚兴趣,引领智慧源泉
  2.1自主选题的项目立项形式是激发学生兴趣的有利支持
  目前选题立项有两种模式:“教师主导”模式和“学生主导”模式。“教师主导”模式,即老师设定题目,学生按需选择,但局限性在于,教师设定的题目未必能够充分满足学生的兴趣需求;“学生主导”模式,即学生根据兴趣自主选择题目,老师提供帮助和支持,该模式立足于学生自身的兴趣喜好,更有利于大学生的个性化培养。
  对有个性化选题需求、有创新欲望的团队,要积极给予自主选题的权利,创造个性化创新环境。对于暂时没有想法的学生,可以采用“教师主导”模式,导师制定科研题目、学生自由选择,然后在训练过程中导师采用循序渐进、思维引导的方式,激发这类学生潜在的科研兴奋点和创新活性。
  2.2构建“问题”环境是激发学生兴趣的有效途径
  “学不好”不代表“不能学好”。事实上,学生本身内在的潜力是无限的,只是缺乏必要且正确的引导,导师应充分利用青年学生强烈的猎奇心理和求知欲望,给学生创设一个有意义的“问题”情境,通过层层引入、不断深入的过程,以不断将其潜在能力激发出来,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目的。这个“问题”引导的过程也构成了“问题式”学习法则: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实际问题为主线,以团队协作为基础,通过学习、探究、合作,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达到综合素质的提高。通过问题的刺激,让学生探究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并发展学生自主学习策略、批判性思维技能、问题解决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的技巧,最终转化为学生自身的创新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2.3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是激发学生兴趣的最佳方式
  激励学生的最好方式,就是让学生看到自身的进步,因为每个人的动力来源于由自己创造出来的自信。
  (1)促进成果的产出。“重在过程”的培养模式体现的是项目研究过程中对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培养,淡化成果要求,不以追逐“功利性”成果为目的,重在学生自身能力水平的提高。学生创造的每一项成果都直接体现了过程培养的成效,同时是导师创新教学成果的价值体现。
  (2)取得“看得见”的成果。“看得见”的成果指的是实物性作品,它最大的特点就是可操作性强、可视性程度高。相比于理论性研究成果,能够更易让学生切身感受成功的喜悦,更大程度地培养团队成员的成就认同感、激发共同兴趣、建立能力自信,形成越做越有兴趣、越做越好的良性循环。
  3.合理设计问题,促进问题研究的深度化发展
  导师设计的问题应小而精,重视问题的深度,而非广度。导师在确立课题题目时,应结合本科生的自身特点及科研水平和能力,有针对性地对问题进行设计,避免所谓“高、大、空”式的题目让学生陷入进退维谷的境地。导师设计的问题应更贴近社会、贴近生活,强调学生的自主选择和研究事物的社会价值,这也更容易增强学生的兴趣和自信。
  4.结语
  在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过程中,着力强化“人”的培养,充分发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理念和实践性,将会极大地促进大学生的创新素质培养,使学生做最好的自己。
  参考文献:
  [1]钱小明,孙承庭,张家超.基于导师制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教育的实践与思考[J].福建电脑,2009.
  [2]任长松.探究式学习:18条原则(上)[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
  [3]常维亚,朱郴韦,邢鹏.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培养高素质创新性人才[J].中国高等教育,2013.
  [4]张玲.论基于问题式学习的本质和特点[J].文教资料,2005.
  [5]简世德.试论大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J].中国高教研究,2000.
其他文献
该文结合液体爆炸特征和相关的工程计算方法,经适当的假设建立了计算运载火箭爆炸碎片散布范围的数学模型并计算出了CZ-2F运动火箭初始段爆炸碎片的散布范围。
“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课堂教学的前提是“爱”的教育,生物课堂教学的提升是趣味化、生活化和知识化。秉承慢的艺术、新的教育理念,用爱等待学生成长
以减小火箭缺陷引起的落点散布为目的,研究了被动控制器的工作原理以及在发射过程中火箭弹与发射管的相互作用,通过对某火箭武器的发射过程的计算机模拟,结果表明,该火箭被动
摘 要: 地方高职教育要树立为地方服务的办学理念,其与当地经济相互适应协调发展是科技兴市的重要手段与途径,也是高职院校寻求自身发展的需要。本文从高职院校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途径、高职教育理念的定位、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提升科研队伍科技服务能力等方面,阐述了区域经济视域下地方高职院校在科技兴市中的发展策略。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地方经济 发展策略 人才培养  地方高等职业教育作为培养直接服务于地方经
摘 要: 作者首先从南京工程学院大学生科技创新的实践活动出发,分析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接下来以自己2014年度所指导的某个创新项目为例,探讨了如何从多方面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创新过程;最后阐述了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精神培养的四条思路与对策。  关键词: 大学生科技创新 创新型人才培养 实践和探索  一、引言  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是指在国家有关部门和学校的组织引导下,大学生在校内或者校外教师的指导下
摘 要: 在创新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者要不断探索新方法,让学生工作贴近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实际,提高学生工作的实效性。  关键词: 以生为本 学生工作机制 教育创新  学生工作以“强化特色、提高质量”为总体要求,坚持规范管理、科学引导、强化服务的原则,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工作理念,加强学生思想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深化学风建设,加强就业指导,提高学生职业素养,保持高就业率,努力探索建立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