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校科技创新能力是衡量一所高校综合实力的重要因素之一,高校科技创新的主导者不仅是高校教师,同时高校领导者也应做出全面的部署,为高校科技创新提供支持。促进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应是每一所高校领导者和高校教师应全面考虑的问题,故应在鼓励教师科技创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有效搭建校企合作、提升高校科技管理者的水平和设立相应科技创新进步奖励方面做文章。
关键词:高校科技创新;科技创新能力;科研能力;促进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9)22-0027-03
Abstract: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bility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factors to measure their comprehensive power, so the leaders of universi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are only the teachers but also the leaders, who should make extensive deployment and support universi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Since to improve the abil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be the problem comprehensively considered by the leaders and teacher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pecial emphasis should be laid on encouraging teachers to make scientific innovation, promoting the transformation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effectively building cooperation between schools and enterprises, improving the level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anager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etting up corresponding awards for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progress.
Keyword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bility; research ability; methods to advance
一、概述
回看各個科技强国的发展沿革,其国家科学技术能力的发展,均取决于大学的科技创新水平,换言之,很多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均来自大学实验室内部的创新与研究。例如世界知名大学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其作为工科类大学的典范,在该所大学中研发了多个改变世界的成果,为人类科学技术水平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因此可以说,高校科技创新能力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实力的标志。
高校科技创新能力也是衡量一所高校综合实力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我国大学中的知名实验科研机构,主要分布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南开大学、复旦大学等名校,在医疗、机械、电气、智能制造、交通、化学、材料等等专业领域做出了极大的贡献,提升了我国整体科学技术水平和实力。由此可见,对于一所高校而言,科技创新能力是灵魂,是旗帜,是我国不竭的发展动力,因此,促进高校科技创新能力成为各高校工作的重点内容之一。
二、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现状
目前,我国高校科学技术创新能力相比于国外知名大学而言,从资金、实力和成果等方面仍有一定的差距,尽管这些年来我国经济实力不断正向发展,且在一些关键技术上取得了重大的突破,但我国在科学技术创新的整体实力仍低于例如美国、日本、德国等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尤其在轻工业科技创新等方面的差距仍然较为突出。
近些年虽然我国在各领域中的技术均有不同程度突破,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和技术壁垒,不断申请并获得各类专利技术,但是由于我国在前期发展较慢导致“底子薄”,在未来的十几年中,我国的科学技术创新水平的发展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高校作为科技创新的先驱,为我国科学技术发展做出了不竭的贡献。但我国目前高校科技创新能力仍存在差异与不足。由于我国各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各地区高校的科研资金具有一定的差距,例如在江浙一带、“北上深广”四市和“金三角”、“珠三角”等区域,由于地区经济发达并一度领先全国,其区域内的大学具有极其丰厚的经济资源和项目支撑,导致其开展的科研中经费充足、受众面较大、优秀师生较多,这些优势资源是保证其科技创新能力发展的不竭动力。除此之外,不光受到经济区域的影响,地域的差异也是影响到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因素。例如,沿海地区的大学开展海洋经济科学研究和海洋治理等科技创新,其具有先决的研发条件,即便没有大量的资金支持,这也对提升其整体科技实力提供了可能性。 不考虑经济和地域差异的影响,普通高校中科技创新能力其实也并不差,很多高校内部的教师均具有较高学历和科研能力,并具有一定的创新实践能力,然而可能由于缺乏优秀的团队和良好的管理,甚至是缺乏较好的科技创新氛围,导致一些高校教师的潜力没有被深刻发掘。就高校内部氛围而言,高校的领导者虽也注重教师科技创新实践,但却缺乏必要的管理手段和激励措施,缺乏与时俱进的政策和鼓励,同时高效领导者的科技创新管理能力稍微欠缺。因此,在未来的高校科学技术创新能力提升管理中,高校管理者应该认清自身能力的不足,深刻分析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及动态的发展趋势,用实质性的行动逐渐提升高校科技创新的整体实力。
三、教师科技创新方式方法路径
教师是高校科技创新的主导者,是我国科研的中坚力量,更是我国不断发展的正向力量。教师在科技创新的道路上,应该越走越宽、越走越远。众所周知,高校教师相比于中小学教师,除了要承担基础课程或专业课程的教学任务外,还要不断进行科研工作,而很多科研工作既是对教学的促进,又是对专业的升华,因此,教师科技创新方式方法路径十分重要。
(一)从教学出发,获取科研创新课题
教学是教师的本分,同样在高校教师中,除了承担自身课程教学外,应从本专业出发,获取相应的科研创新项目和课题。一般获取科研课题的路径包括自拟项目、承接国家横向或纵向子课题、承揽企业实践项目、与国外机构合作共同开展课题项目等方式。在承接课题项目时,首先要从自身专业出发,这是开展科研的立足点;其次要在自身专业的基础上,选取有创新意义的课题,而不是已有课题或成型项目,这样才能体现出创新意识;然后要有一定的前瞻性,紧扣时代主题,做到与时俱进;最后还要有面对困难的决心和持之以恒的信心,既然是创新课题,那么就是没有人做过的课题,其面对的未知情况和困难肯定存在,因此必须要具有面对困难和解决困难的决心,与此同时,还要对科研创新持之以恒,不轻言放弃,否则一切努力都将会付之东流。
(二)从实践出发,获得科研创新成果
高校科研不是纯理论性的研究,肯定离不开实践过程,要以理论去指导实践,还要在实践中总结和验证理论。所谓的理论和概念,都是人类从实践中总结出的,只有在实践的基础上才能够得到值得人信赖的结论。可以说实践才是衡量高校科技创新的重要指标,是获得科研创新成果的必经之路。良好的实践方法和实验方案,能够高效率促进科研创新效果,因此广大高校教师在科研过程中,必须注重实践的方式方法。
(三)从科研中反思,争取更大的创新空间
高校科技创新过程中,在每一个课题和项目下,均会有阶段性的成果,而在取得每一个阶段胜利的同时,必须要学会反思和总结,才能为下一步科研打下良好的铺垫。科技创新的过程中似乎总是无法避免“走弯路”,因为如果不“走弯路”而是一路顺畅,那么缺乏了科研的乐趣,也是不太可能的。及时在科研的“弯路”上不断总结,抱着吃一堑长一智的科学态度,循序渐进,善于总结,才能争取更大的创新空间和创新成果。
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有效搭建校企合作平台,提升科学实践水平
(一)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高校科技创新最终的目的是要取得成果,也就是说科技创新还是要看结果。在投入大量相应科研资金的支持下,如果没有得到有效的科研成果,那么几乎所有的科研都是失败。科技成果是科技水平提升的重要标志,纵观世界,所有科技成果都是经历了坎坷的科研路程得到的,但是不是所有经历了坎坷科研路程的科研都能转换成为成果。因此,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工作也是高校科研的重中之重。科技成果的转化一般分为发表论文、制作工艺、生产产品等,高校教师应该拥有实践产出科技成果的能力,例如在得到一项关于污水有效处理的科研成果中,首先要完善制作相应的处理流程,有实验数据的支持,也有污水经过处理手段后产出达标净化水的过程与结果,最后还要将所有工艺流程及重点科研结论以论文的形式,发表在专业相关且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期刊中,而越有影响力的科研成果,其可发表的刊物级别也就越高,其科研成果的认可率也就越高。
也就是说,科研过程中即便实验成功或者达到相应科研目标,但是没有最终科研成果的产出,其科研过程也是失败的。那么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工作,已然成为整个科研过程中最为关键也是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促进科研成果的转换工作,要求在整个科研团队中,既有精通理论的科研工作者,又要有精通实践、“动手”能力和实验能力很强的实践者,还要有精通文字书写、能够产出论文的写手,这样才能将整个科研过程中得出的科研成果展示在世人面前,并最终被百姓所应用。
(二)有效搭建校企合作平台
“校企合作”是指高校与企业在利益共同点做出相应的合作,以促进学校的正向发展和企业的实力提升或利益产出,做到“双赢”甚至“三赢”的效果。所谓“三赢”中的“第一赢”指高校本身科研实力得到了提升,“第二赢”是指企业综合实力及经济效益的提升,而往往在校企合作中大家会忽略“第三赢”,所谓“第三赢”是指参与校企合作建设和实践的教师和学生,他们在校企合作平台下的工作与实践,提升了他们的个人能力,也为国家培养出了更具实效的科研人才,毕竟,国家的发展离不开人才库的建设。
校企合作是近些年来比较流行的一种认可度极高的合作形势,初期的校企合作主要是技工类院校和高职类院校与企业直接对接培养,开展“定向班”等形式的定向培养,这是由于教育工作者发现,这些院校培养的学生在分配到企业和工厂中后,其工作能力较差,有时甚至在校期间的学习内容在企业和工厂中无法直接应用,导致很多企业和工厂必须重新培养学生一段时间后,方能使学生上岗工作。从教师角度而言,很多教师在教学中也与企业生产“脱节”,导致教师甚至不了解目前企业的生产情况和目前工厂中应用的是何种技术。这就使教育与实践出现了明显的“脱钩”环节。并且,在近些年我国科学技术发展不断加快,经济实力也由此不断加强,企业应用的科技手段和设备在发展中,更新换代速度极快,导致这种“脱钩”现象。因此,为了使学校教学内容与企业生产实践有機结合并且做到“无缝”连接,很多学校开展了校企合作。高校教育和科研实践中,同样存在以上问题,因此近些年高校也逐渐开始意识到了校企合作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同时开始注重校企合作的实践。 但是在校企合作中,最难的一个环节还是时代的快速发展带来的知识技术更新。纵观教育教学的惯例,一项新兴技术欲拟成一本合格的教材,往往需要大量的理论和实践论证,这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尤其是工科类的教材,一般将新技术转化为可靠教材的时间在3~5年,这为校企合作增加了极大的阻力。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校企合作中的“校本教材”发挥了重要作用,所谓的“校本教材”是指企业与学校共同编写的教材,具有较大的实时性和时效性,并且可以随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完善,打破了传统教材编写的限制,达到了良好的教学和实践效果。
之所以要广泛进行校企合作,是因为高校教学尤其是高校专业教学,不应该与企业生产实践、应用脱节,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复杂问题,就可以成为高校科技创新课题的选题。企业主要注重的是生产和科技的应用,在遇到复杂问题急需寻求良好解决方案的情况下,就可以将这个“难题”以创新实践项目或课题的形式交给高校对应专业的科研团队,这样企业在保持原有生产方式不变的情况下可以继续生产,而与此同时高校并行进行解决方案的科研。当高校科研取得相应成果后,将成果应用于原有生产后,解决了企业的生产难题,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企业的经济效益,同时在此科研过程中,必然少不了企业和学校的密切联系,也必然会提升高校教师的科研能力以及科研经验。这就是高校与企业之间开展合作的最大意义。
五、提升高校科技管理者的水平
前文提到高校教师是高校科技创新的主导者,在高校教师不断提升科研实力并开展科研实践的过程,高校科技管理者的职能也不能缺失。高校科技管理者可以说是高校科技创新的保障者,为高校教师开展科研工作“保驾护航”。高校科技管理者的专业能力和专业水平,是高校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的保证,因此提高高校科技管理者的水平势在必行。
(一)选聘科技创新经验丰富的教师参与兼职管理
高校的科技创新工作离不开具有高水平科研能力的高校教师参与,在管理科技创新的过程中,要尽量避免“外行”管理“内行”,打破传统的管理制度。高校可以设立专职的科技创新管理部门,选拔高校优秀管理者全面主抓高校科技创新工作,但不能进行管理的“一言堂”,而是要吸纳校内科技创新经验丰富的教师参与兼职管理,为高校科技创新管理部门从科研的专业角度,辅助参与科技创新的管理。甚至应该由专业的科研人员担任科研管理部门的领导者,真正做到“内行”领导“内行”,这样的领导者能够从科研的角度真正为科研者设身处地的去想、去做、去为科研保驾护航。
(二)加强与兄弟院校和国外知名院校的沟通与交流
虽然各个高校的科研水平均不相同,但是各个高校在科研方面具有不同的优势和创新点。高校管理者水平的提升,不应该“闭门造车”,而是应该多去“外面”看看。所谓的“外面”是指其他国内院校甚至是国外知名院校的相同和相近专业。在积极交流的过程中,彼此取长补短,从高校科研管理者的角度出发,将优秀的科研管理思路带回本校,也可以组织相应科研教师参观交流学习,然后将优秀的科研思路带回本校。科技管理者应全面了解科研的过程,也应该对本校的科研工作全面指导和引领,在不断的学习和交流中,提升高校的科技创新实力。
(三)完善科技创新管理制度
高校的创新管理离不开制度的支持和束缚,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我国不免有些高校科技创新团队缺乏制度的束缚和科研道德,例如我国某团队研究出的转基因抗艾滋病婴儿,就违背了道德伦理和自然规律,这也是该所高校科技管理者对该科研团队管理的缺失。科技创新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实施,是保障高校中所有科学团队能够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在符合国家利益、法律规定和伦理道德的前提下开展科技创新工作。在科技创新的道路上,政治的管理不能缺失,否则先进的科技成果可能给人类带来毁灭性的灾难。
六、设立相应科技创新进步奖励
我国对于科技创新的重视程度极高,每年都会评选出科技进步奖,这是对我国科研工作者的肯定,也是对全国科研团队的鼓励。高校科研团队作为国家科研团队中最为重要的力量,在获得相应技术突破和攻破技术难点时,也理应受到奖励。各高校应设立相应的科技创新进步奖项,以此激励高校教师和高校科研团队的科技创新工作,激发高校教师的潜力。在设置科技创新进步奖时,不仅要设立个人科技创新奖项,还要对优秀的团队进行表彰和嘉奖,甚至要对高校的科技领导者进行奖励。
科技创新进步奖显然是对优秀高校科研团队的奖励,但是也有一些科研团队“不务正业”,打着科研的旗号,效率低下导致很长时间内无法取得科研成果,甚至骗取国家科研资金。因此,设立高校内部的科技创新进步奖的同时,也应该对创新能力不足和比较懒散的科研团队进行处罚,这样才能有效提升高校科技创新的整体实力。
七、结束语
高校科技创新能力是衡量一个国家科学技术水平的标志,也是促进国家不断发展的不竭动力。在当今科技引领时代发展与变迁的年代里,科技能力决定了一个国家在世界的地位。我国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在“中国制造2025”和伟大复兴中国梦实现的过程中,科技的发展成为了最为关键的核心内容。高校作为科技创新的重要领域,必须加强科技创新能力,为我国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周才云.我国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省际比较研究[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9(2):47-51.
[2]白玉.基于扎根理论的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模型构建[J].科技管理研究,2017,37(5):102-108.
[3]葉李.高校科技创新团队建设状况、存在问题与改革取向——基于全国61所高校的实证调查[J].科技管理研究,2017,37(16):124-129.
关键词:高校科技创新;科技创新能力;科研能力;促进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9)22-0027-03
Abstract: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bility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factors to measure their comprehensive power, so the leaders of universi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are only the teachers but also the leaders, who should make extensive deployment and support universi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Since to improve the abil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be the problem comprehensively considered by the leaders and teacher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pecial emphasis should be laid on encouraging teachers to make scientific innovation, promoting the transformation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effectively building cooperation between schools and enterprises, improving the level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anager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etting up corresponding awards for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progress.
Keyword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bility; research ability; methods to advance
一、概述
回看各個科技强国的发展沿革,其国家科学技术能力的发展,均取决于大学的科技创新水平,换言之,很多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均来自大学实验室内部的创新与研究。例如世界知名大学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其作为工科类大学的典范,在该所大学中研发了多个改变世界的成果,为人类科学技术水平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因此可以说,高校科技创新能力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实力的标志。
高校科技创新能力也是衡量一所高校综合实力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我国大学中的知名实验科研机构,主要分布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南开大学、复旦大学等名校,在医疗、机械、电气、智能制造、交通、化学、材料等等专业领域做出了极大的贡献,提升了我国整体科学技术水平和实力。由此可见,对于一所高校而言,科技创新能力是灵魂,是旗帜,是我国不竭的发展动力,因此,促进高校科技创新能力成为各高校工作的重点内容之一。
二、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现状
目前,我国高校科学技术创新能力相比于国外知名大学而言,从资金、实力和成果等方面仍有一定的差距,尽管这些年来我国经济实力不断正向发展,且在一些关键技术上取得了重大的突破,但我国在科学技术创新的整体实力仍低于例如美国、日本、德国等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尤其在轻工业科技创新等方面的差距仍然较为突出。
近些年虽然我国在各领域中的技术均有不同程度突破,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和技术壁垒,不断申请并获得各类专利技术,但是由于我国在前期发展较慢导致“底子薄”,在未来的十几年中,我国的科学技术创新水平的发展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高校作为科技创新的先驱,为我国科学技术发展做出了不竭的贡献。但我国目前高校科技创新能力仍存在差异与不足。由于我国各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各地区高校的科研资金具有一定的差距,例如在江浙一带、“北上深广”四市和“金三角”、“珠三角”等区域,由于地区经济发达并一度领先全国,其区域内的大学具有极其丰厚的经济资源和项目支撑,导致其开展的科研中经费充足、受众面较大、优秀师生较多,这些优势资源是保证其科技创新能力发展的不竭动力。除此之外,不光受到经济区域的影响,地域的差异也是影响到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因素。例如,沿海地区的大学开展海洋经济科学研究和海洋治理等科技创新,其具有先决的研发条件,即便没有大量的资金支持,这也对提升其整体科技实力提供了可能性。 不考虑经济和地域差异的影响,普通高校中科技创新能力其实也并不差,很多高校内部的教师均具有较高学历和科研能力,并具有一定的创新实践能力,然而可能由于缺乏优秀的团队和良好的管理,甚至是缺乏较好的科技创新氛围,导致一些高校教师的潜力没有被深刻发掘。就高校内部氛围而言,高校的领导者虽也注重教师科技创新实践,但却缺乏必要的管理手段和激励措施,缺乏与时俱进的政策和鼓励,同时高效领导者的科技创新管理能力稍微欠缺。因此,在未来的高校科学技术创新能力提升管理中,高校管理者应该认清自身能力的不足,深刻分析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及动态的发展趋势,用实质性的行动逐渐提升高校科技创新的整体实力。
三、教师科技创新方式方法路径
教师是高校科技创新的主导者,是我国科研的中坚力量,更是我国不断发展的正向力量。教师在科技创新的道路上,应该越走越宽、越走越远。众所周知,高校教师相比于中小学教师,除了要承担基础课程或专业课程的教学任务外,还要不断进行科研工作,而很多科研工作既是对教学的促进,又是对专业的升华,因此,教师科技创新方式方法路径十分重要。
(一)从教学出发,获取科研创新课题
教学是教师的本分,同样在高校教师中,除了承担自身课程教学外,应从本专业出发,获取相应的科研创新项目和课题。一般获取科研课题的路径包括自拟项目、承接国家横向或纵向子课题、承揽企业实践项目、与国外机构合作共同开展课题项目等方式。在承接课题项目时,首先要从自身专业出发,这是开展科研的立足点;其次要在自身专业的基础上,选取有创新意义的课题,而不是已有课题或成型项目,这样才能体现出创新意识;然后要有一定的前瞻性,紧扣时代主题,做到与时俱进;最后还要有面对困难的决心和持之以恒的信心,既然是创新课题,那么就是没有人做过的课题,其面对的未知情况和困难肯定存在,因此必须要具有面对困难和解决困难的决心,与此同时,还要对科研创新持之以恒,不轻言放弃,否则一切努力都将会付之东流。
(二)从实践出发,获得科研创新成果
高校科研不是纯理论性的研究,肯定离不开实践过程,要以理论去指导实践,还要在实践中总结和验证理论。所谓的理论和概念,都是人类从实践中总结出的,只有在实践的基础上才能够得到值得人信赖的结论。可以说实践才是衡量高校科技创新的重要指标,是获得科研创新成果的必经之路。良好的实践方法和实验方案,能够高效率促进科研创新效果,因此广大高校教师在科研过程中,必须注重实践的方式方法。
(三)从科研中反思,争取更大的创新空间
高校科技创新过程中,在每一个课题和项目下,均会有阶段性的成果,而在取得每一个阶段胜利的同时,必须要学会反思和总结,才能为下一步科研打下良好的铺垫。科技创新的过程中似乎总是无法避免“走弯路”,因为如果不“走弯路”而是一路顺畅,那么缺乏了科研的乐趣,也是不太可能的。及时在科研的“弯路”上不断总结,抱着吃一堑长一智的科学态度,循序渐进,善于总结,才能争取更大的创新空间和创新成果。
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有效搭建校企合作平台,提升科学实践水平
(一)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高校科技创新最终的目的是要取得成果,也就是说科技创新还是要看结果。在投入大量相应科研资金的支持下,如果没有得到有效的科研成果,那么几乎所有的科研都是失败。科技成果是科技水平提升的重要标志,纵观世界,所有科技成果都是经历了坎坷的科研路程得到的,但是不是所有经历了坎坷科研路程的科研都能转换成为成果。因此,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工作也是高校科研的重中之重。科技成果的转化一般分为发表论文、制作工艺、生产产品等,高校教师应该拥有实践产出科技成果的能力,例如在得到一项关于污水有效处理的科研成果中,首先要完善制作相应的处理流程,有实验数据的支持,也有污水经过处理手段后产出达标净化水的过程与结果,最后还要将所有工艺流程及重点科研结论以论文的形式,发表在专业相关且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期刊中,而越有影响力的科研成果,其可发表的刊物级别也就越高,其科研成果的认可率也就越高。
也就是说,科研过程中即便实验成功或者达到相应科研目标,但是没有最终科研成果的产出,其科研过程也是失败的。那么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工作,已然成为整个科研过程中最为关键也是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促进科研成果的转换工作,要求在整个科研团队中,既有精通理论的科研工作者,又要有精通实践、“动手”能力和实验能力很强的实践者,还要有精通文字书写、能够产出论文的写手,这样才能将整个科研过程中得出的科研成果展示在世人面前,并最终被百姓所应用。
(二)有效搭建校企合作平台
“校企合作”是指高校与企业在利益共同点做出相应的合作,以促进学校的正向发展和企业的实力提升或利益产出,做到“双赢”甚至“三赢”的效果。所谓“三赢”中的“第一赢”指高校本身科研实力得到了提升,“第二赢”是指企业综合实力及经济效益的提升,而往往在校企合作中大家会忽略“第三赢”,所谓“第三赢”是指参与校企合作建设和实践的教师和学生,他们在校企合作平台下的工作与实践,提升了他们的个人能力,也为国家培养出了更具实效的科研人才,毕竟,国家的发展离不开人才库的建设。
校企合作是近些年来比较流行的一种认可度极高的合作形势,初期的校企合作主要是技工类院校和高职类院校与企业直接对接培养,开展“定向班”等形式的定向培养,这是由于教育工作者发现,这些院校培养的学生在分配到企业和工厂中后,其工作能力较差,有时甚至在校期间的学习内容在企业和工厂中无法直接应用,导致很多企业和工厂必须重新培养学生一段时间后,方能使学生上岗工作。从教师角度而言,很多教师在教学中也与企业生产“脱节”,导致教师甚至不了解目前企业的生产情况和目前工厂中应用的是何种技术。这就使教育与实践出现了明显的“脱钩”环节。并且,在近些年我国科学技术发展不断加快,经济实力也由此不断加强,企业应用的科技手段和设备在发展中,更新换代速度极快,导致这种“脱钩”现象。因此,为了使学校教学内容与企业生产实践有機结合并且做到“无缝”连接,很多学校开展了校企合作。高校教育和科研实践中,同样存在以上问题,因此近些年高校也逐渐开始意识到了校企合作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同时开始注重校企合作的实践。 但是在校企合作中,最难的一个环节还是时代的快速发展带来的知识技术更新。纵观教育教学的惯例,一项新兴技术欲拟成一本合格的教材,往往需要大量的理论和实践论证,这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尤其是工科类的教材,一般将新技术转化为可靠教材的时间在3~5年,这为校企合作增加了极大的阻力。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校企合作中的“校本教材”发挥了重要作用,所谓的“校本教材”是指企业与学校共同编写的教材,具有较大的实时性和时效性,并且可以随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完善,打破了传统教材编写的限制,达到了良好的教学和实践效果。
之所以要广泛进行校企合作,是因为高校教学尤其是高校专业教学,不应该与企业生产实践、应用脱节,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复杂问题,就可以成为高校科技创新课题的选题。企业主要注重的是生产和科技的应用,在遇到复杂问题急需寻求良好解决方案的情况下,就可以将这个“难题”以创新实践项目或课题的形式交给高校对应专业的科研团队,这样企业在保持原有生产方式不变的情况下可以继续生产,而与此同时高校并行进行解决方案的科研。当高校科研取得相应成果后,将成果应用于原有生产后,解决了企业的生产难题,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企业的经济效益,同时在此科研过程中,必然少不了企业和学校的密切联系,也必然会提升高校教师的科研能力以及科研经验。这就是高校与企业之间开展合作的最大意义。
五、提升高校科技管理者的水平
前文提到高校教师是高校科技创新的主导者,在高校教师不断提升科研实力并开展科研实践的过程,高校科技管理者的职能也不能缺失。高校科技管理者可以说是高校科技创新的保障者,为高校教师开展科研工作“保驾护航”。高校科技管理者的专业能力和专业水平,是高校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的保证,因此提高高校科技管理者的水平势在必行。
(一)选聘科技创新经验丰富的教师参与兼职管理
高校的科技创新工作离不开具有高水平科研能力的高校教师参与,在管理科技创新的过程中,要尽量避免“外行”管理“内行”,打破传统的管理制度。高校可以设立专职的科技创新管理部门,选拔高校优秀管理者全面主抓高校科技创新工作,但不能进行管理的“一言堂”,而是要吸纳校内科技创新经验丰富的教师参与兼职管理,为高校科技创新管理部门从科研的专业角度,辅助参与科技创新的管理。甚至应该由专业的科研人员担任科研管理部门的领导者,真正做到“内行”领导“内行”,这样的领导者能够从科研的角度真正为科研者设身处地的去想、去做、去为科研保驾护航。
(二)加强与兄弟院校和国外知名院校的沟通与交流
虽然各个高校的科研水平均不相同,但是各个高校在科研方面具有不同的优势和创新点。高校管理者水平的提升,不应该“闭门造车”,而是应该多去“外面”看看。所谓的“外面”是指其他国内院校甚至是国外知名院校的相同和相近专业。在积极交流的过程中,彼此取长补短,从高校科研管理者的角度出发,将优秀的科研管理思路带回本校,也可以组织相应科研教师参观交流学习,然后将优秀的科研思路带回本校。科技管理者应全面了解科研的过程,也应该对本校的科研工作全面指导和引领,在不断的学习和交流中,提升高校的科技创新实力。
(三)完善科技创新管理制度
高校的创新管理离不开制度的支持和束缚,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我国不免有些高校科技创新团队缺乏制度的束缚和科研道德,例如我国某团队研究出的转基因抗艾滋病婴儿,就违背了道德伦理和自然规律,这也是该所高校科技管理者对该科研团队管理的缺失。科技创新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实施,是保障高校中所有科学团队能够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在符合国家利益、法律规定和伦理道德的前提下开展科技创新工作。在科技创新的道路上,政治的管理不能缺失,否则先进的科技成果可能给人类带来毁灭性的灾难。
六、设立相应科技创新进步奖励
我国对于科技创新的重视程度极高,每年都会评选出科技进步奖,这是对我国科研工作者的肯定,也是对全国科研团队的鼓励。高校科研团队作为国家科研团队中最为重要的力量,在获得相应技术突破和攻破技术难点时,也理应受到奖励。各高校应设立相应的科技创新进步奖项,以此激励高校教师和高校科研团队的科技创新工作,激发高校教师的潜力。在设置科技创新进步奖时,不仅要设立个人科技创新奖项,还要对优秀的团队进行表彰和嘉奖,甚至要对高校的科技领导者进行奖励。
科技创新进步奖显然是对优秀高校科研团队的奖励,但是也有一些科研团队“不务正业”,打着科研的旗号,效率低下导致很长时间内无法取得科研成果,甚至骗取国家科研资金。因此,设立高校内部的科技创新进步奖的同时,也应该对创新能力不足和比较懒散的科研团队进行处罚,这样才能有效提升高校科技创新的整体实力。
七、结束语
高校科技创新能力是衡量一个国家科学技术水平的标志,也是促进国家不断发展的不竭动力。在当今科技引领时代发展与变迁的年代里,科技能力决定了一个国家在世界的地位。我国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在“中国制造2025”和伟大复兴中国梦实现的过程中,科技的发展成为了最为关键的核心内容。高校作为科技创新的重要领域,必须加强科技创新能力,为我国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周才云.我国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省际比较研究[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9(2):47-51.
[2]白玉.基于扎根理论的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模型构建[J].科技管理研究,2017,37(5):102-108.
[3]葉李.高校科技创新团队建设状况、存在问题与改革取向——基于全国61所高校的实证调查[J].科技管理研究,2017,37(16):124-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