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学校教育中,德育是第一位的。教师除了要在教学中引导他们重视学习,还要重视对其道德品质的培养,因而提高德育课教学效果就显得非常重要。本文就运用多媒体技术优化中职德育课教学进行了初步分析。
关键词:多媒体 中职 德育课
引言
相较于传统的德育课教学模式,运用多媒体技术,结合图像、视频和音乐,可以让原本枯燥乏味的内容变得生动活泼,打破学生与教学内容的认知隔阂,让学生真正产生兴趣,从而更好地达成德育课的教学目标。
一、中职德育课教学相关问题
(一)教材陈旧
由于德育并没有被设立成考试科目,无论中职学校多么强调,都很难引起教师足够的重视。相较于文化课教学,德育课教学也没有太多的经验可以借鉴。教师运用的教材,大多是稍加注释的原版书籍,内容艰涩难懂,趣味性严重不足。加之中职学生对课本的掌握能力较差,陈旧的教材严重超出学生的学习能力,很难达到很好的学习效果,这只会让学生对德育教学形成抵触心理,与最初德育课教学的目标背道而驰。大多德育课教学的教材形成时期与学生所处时代相距较远,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差,教师尝试解析之后,屡屡碰壁,最后索性放弃。
(二)机械式教学
如果深入到中职德育课教学中,就会发现,教师内部已经形成了统一的共识,不理解没关系,背就可以了,背不过没关系,读就可以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去思考学生有没有理解,他们只需要看到学生的学习态度,最终形成了一系列非常机械的教学流程。学生越不理解,教师越不重视,德育课教学,形同虚设。
二、运用多媒体技术优化中职德育课教学的具体措施
(一)适当插入音乐,营造学习氛围
相较于学生干巴巴地诵读文章,教师完全可以安排学生齐声诵读,并播放悠长深邃的背景音乐,与教学内容相对应,营造一种沉浸式学习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到德育课学习之中。为了让学生更清晰地体会到音乐和文章的氛围并沉浸其中,教师可以事先给学生模拟朗读一遍,让学生从教师的朗读声和音乐交相形成的美感里,真正地喜欢上这种学习模式,喜欢上德育课。
(二)生动视频再现,掌握文化精髓
随着德育课的开展,越来越多的历史典籍得到重视,有了再次体现它们价值的机会。教师在教学时可以以它们为蓝本,但又需要考虑到学生能否真正理解和接受。这时候,多媒体技术的合理运用变得非常重要。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场景再现,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产生同理心,理解基于一定时代背景的知识内涵。比如《论语·为政》的一句话,“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由于其存在一定的断句和省略,学生较难理解句子含义,教師单调的言语教学,并不能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在这时候,就可以播放一些别人编排好的模拟视频,让学生结合视频去理解句子含义,体会这句话所蕴含的道德素养,掌握文化内涵。在这样的日积月累中,可以真正让学生对德育课产生兴趣,逐步增强学生的文学素养,利于后续其他德育知识的学习。
(三)展示代表图像,体味文化魅力
在德育课教学中,教师除了让学生通过学习文化知识而提高道德品质之外,还要注意其他方面。教师的工作不仅仅局限在教学中,准确地说,教师的责任是树人。在进行德育课教学时,在阅读的过程中,不乏一些特殊的物象名词。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在网上搜集图片,让学生认识到物象的实际形象,透过物象更好地了解文章所处的时代。一些特殊的物象,可以拓宽学生的眼界,让学生更好地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的特殊魅力,帮助学生发现世界的多样性,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三、运用多媒体技术优化中职德育课教学的局限性
要知道多媒体技术只是一种教学工具,要想呈现更优质的课堂,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关键还是在教师。部分教师过分依赖于多媒体技术,在课堂上形成了多媒体技术为主,教师教学为辅的习惯,利用早早编排好的课件,机械性地点击,换页。这其实只是枯燥单调的传统教学模式另一种形式的再现,忽略了学生本身对教师的需要,不符合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教师的作用是,根据学生特点,合理灵活地安排教学,在运用多媒体技术优化中职德育课教学时,绝对不可以过分强调多媒体技术,要充分认识到教师在德育课教学中的不可替代性。
结束语
对于中职学生来说,德育课,不仅可以让他们在德育教学中提高自身的品德修养,提高文学素养,而且可以让他们体会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特殊魅力,能够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相较于传统的机械式“念经版”教学模式,在德育课教学中可以运用一定的多媒体技术,优化课堂;可以利用音乐营造课堂氛围,创设沉浸式课堂;也可以通过图片和视频,让学生更直观地学习德育知识,以实现很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刘彩红.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学有效性现状与对策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18.
[2]韦锦春.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在中职德育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与实践[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6(23):233234.
[3]艾杰.浅议多媒体教学手段在中职德育课堂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6(21):163164.
[4]张秀芬.浅析多媒体在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学中的应用[J].才智,2016(06):2829.
关键词:多媒体 中职 德育课
引言
相较于传统的德育课教学模式,运用多媒体技术,结合图像、视频和音乐,可以让原本枯燥乏味的内容变得生动活泼,打破学生与教学内容的认知隔阂,让学生真正产生兴趣,从而更好地达成德育课的教学目标。
一、中职德育课教学相关问题
(一)教材陈旧
由于德育并没有被设立成考试科目,无论中职学校多么强调,都很难引起教师足够的重视。相较于文化课教学,德育课教学也没有太多的经验可以借鉴。教师运用的教材,大多是稍加注释的原版书籍,内容艰涩难懂,趣味性严重不足。加之中职学生对课本的掌握能力较差,陈旧的教材严重超出学生的学习能力,很难达到很好的学习效果,这只会让学生对德育教学形成抵触心理,与最初德育课教学的目标背道而驰。大多德育课教学的教材形成时期与学生所处时代相距较远,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差,教师尝试解析之后,屡屡碰壁,最后索性放弃。
(二)机械式教学
如果深入到中职德育课教学中,就会发现,教师内部已经形成了统一的共识,不理解没关系,背就可以了,背不过没关系,读就可以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去思考学生有没有理解,他们只需要看到学生的学习态度,最终形成了一系列非常机械的教学流程。学生越不理解,教师越不重视,德育课教学,形同虚设。
二、运用多媒体技术优化中职德育课教学的具体措施
(一)适当插入音乐,营造学习氛围
相较于学生干巴巴地诵读文章,教师完全可以安排学生齐声诵读,并播放悠长深邃的背景音乐,与教学内容相对应,营造一种沉浸式学习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到德育课学习之中。为了让学生更清晰地体会到音乐和文章的氛围并沉浸其中,教师可以事先给学生模拟朗读一遍,让学生从教师的朗读声和音乐交相形成的美感里,真正地喜欢上这种学习模式,喜欢上德育课。
(二)生动视频再现,掌握文化精髓
随着德育课的开展,越来越多的历史典籍得到重视,有了再次体现它们价值的机会。教师在教学时可以以它们为蓝本,但又需要考虑到学生能否真正理解和接受。这时候,多媒体技术的合理运用变得非常重要。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场景再现,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产生同理心,理解基于一定时代背景的知识内涵。比如《论语·为政》的一句话,“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由于其存在一定的断句和省略,学生较难理解句子含义,教師单调的言语教学,并不能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在这时候,就可以播放一些别人编排好的模拟视频,让学生结合视频去理解句子含义,体会这句话所蕴含的道德素养,掌握文化内涵。在这样的日积月累中,可以真正让学生对德育课产生兴趣,逐步增强学生的文学素养,利于后续其他德育知识的学习。
(三)展示代表图像,体味文化魅力
在德育课教学中,教师除了让学生通过学习文化知识而提高道德品质之外,还要注意其他方面。教师的工作不仅仅局限在教学中,准确地说,教师的责任是树人。在进行德育课教学时,在阅读的过程中,不乏一些特殊的物象名词。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在网上搜集图片,让学生认识到物象的实际形象,透过物象更好地了解文章所处的时代。一些特殊的物象,可以拓宽学生的眼界,让学生更好地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的特殊魅力,帮助学生发现世界的多样性,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三、运用多媒体技术优化中职德育课教学的局限性
要知道多媒体技术只是一种教学工具,要想呈现更优质的课堂,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关键还是在教师。部分教师过分依赖于多媒体技术,在课堂上形成了多媒体技术为主,教师教学为辅的习惯,利用早早编排好的课件,机械性地点击,换页。这其实只是枯燥单调的传统教学模式另一种形式的再现,忽略了学生本身对教师的需要,不符合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教师的作用是,根据学生特点,合理灵活地安排教学,在运用多媒体技术优化中职德育课教学时,绝对不可以过分强调多媒体技术,要充分认识到教师在德育课教学中的不可替代性。
结束语
对于中职学生来说,德育课,不仅可以让他们在德育教学中提高自身的品德修养,提高文学素养,而且可以让他们体会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特殊魅力,能够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相较于传统的机械式“念经版”教学模式,在德育课教学中可以运用一定的多媒体技术,优化课堂;可以利用音乐营造课堂氛围,创设沉浸式课堂;也可以通过图片和视频,让学生更直观地学习德育知识,以实现很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刘彩红.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学有效性现状与对策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18.
[2]韦锦春.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在中职德育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与实践[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6(23):233234.
[3]艾杰.浅议多媒体教学手段在中职德育课堂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6(21):163164.
[4]张秀芬.浅析多媒体在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学中的应用[J].才智,2016(06):2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