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是小学生语文学习的重要途径,是促进知识创新的前提,也是落实《语文课程标准》的重要举措,然而小学生的课外阅读现状却不容乐观,其有效性不高。作者认为,通过“选书、阅读、回应”这个循环过程的三个环节的落实,可以大大提高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有效性。
【关键词】小学生 课外阅读 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23.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09)01-0087-03
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生活在信息社会,就要不断的获取信息。如何获取信息呢?阅读便是个很重要的途径。曾有人言:“取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因此,语文素养的提高的真正源泉是课外阅读。课外阅读是小学生语文学习的重要途径,是知识创新的前提;是我国语文课程教学要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关键。然而当前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不容乐观,课外阅读的有效性不高。
作者认为,提高课外阅读的有效性需要落实三个环节。
英国儿童阅读专家,2002年国际安徒生奖得主艾登•钱伯斯(Aidan Chambers)曾提出以落实“选书、阅读、回应”三个环节来提高课外阅读的实效。笔者认为这三个环节可以用这样一个阅读循环示意图1来表示:
从上图看,我们不难发现,课外阅读总是遵循着一定的循环历程,其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导致了另一个结果,这一过程并不是一个直线关系,而是一个周而复始的循环过程。
只有充分落实每个环节,才能提高小学生的课外阅读的有效性。那么,如何落实呢?
一、选书——推荐与自选结合
小学阶段,学生的课外阅读理应以儿童文学为主,因为儿童文学作家在创作儿童文学时,都有自己较为明确的读者对象的定位,在表达内容和表达技巧上,也比较符合儿童的阅读口味,能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我国每年的儿童读物出版数都在 2 万种以上,如何从中选择优秀的儿童读物,是这个居于循环圈中间地位的“有协助能力的成人”——教师、家长、图书管理员等首先应该考虑的。作者认为,在“选书”这头一环,采用推荐与自选相结合的方式。
1.推 荐
“推荐”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第1281页中的解释是这样的:“把好的人或事物向人或组织介绍,希望任用或接受。”显然,我们在向学生推荐书目时要把好“好的”和“易接受”关。
(1)教师推荐
北师大儿童文学研究中心副主任陈晖博士说:“教师对学生有着极大的感召和影响力,在儿童和儿童文学之间,教师是最重要的纽带和桥梁,学校的儿童文学阅读活动的开展必须依靠教师的指导和推动。”由此可见,教师在激活小学生课外閱读循环圈中起主导作用,在选书过程中当好参谋。教师向学生推荐的课外读物主要来源于三方面。
1)教育部门规定的书目
如杭州教育网上公布的小学课外阅读书推荐书目、《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的1~6年级古诗70首,都是教师直接向学生推荐的书,并要及时推荐,落实到位。
2)自己认可的好作品
一些公认的好作品,教师有义务向学生推荐,如冰心的作品《繁星春水》、中国四大古典名著《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沈石溪的《鸟奴》、法布尔的《昆虫记》等等。教师可以根据年段考虑作品的篇幅,主题的各异,国度的不同,作家的丰富。
3)目前流行的儿童文学作品
面对90后的学生,教师们不可不知道郑渊洁、杨红樱、曹文轩、张之路、亚米契斯、E.B怀特、J.K罗琳、C.S刘易斯等儿童文学作家,不可不了解《马小跳》、《班长上台》、《草房子》、《爱的教育》、《夏洛的网》、《哈里波特》、《纳尼亚传奇》、《快乐星球》……
(2)专栏公示
1)好书新书定期展出
担任这一重任的阵地首当其冲应是学校图书馆、阅览室。常见的书展有:新书展示、专题书展(如有关海的小说、漫画书、民间故事)、本周作家、与节日有关的书、得奖作品展、与课程有关的图书、国外儿童文学作品展等等。简明的文字介绍用轻快的字体来呈现,再配上简单的插图,是促使孩子阅读的有力“武器”。也可以以年级或班级为单位组织学生将自己的好书新书带来展出、交换。班内每月最后一周周五的“小小书市”深受学生喜爱。
2)好书新书定期宣传
少先队广播站是每个学校大队部必备的宣传阵地,也是最受学生喜爱的阵地之一。在广播站开播时开辟一个“好书新书专栏”,定期向学生宣传经典名作,新书前沿,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同样,也可以在班级内组织学生进行介绍,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将自己看的好书新书介绍给同学。同伴的介绍吸引力会更大,中国当代教育家魏书生用实践证明“教师讲的少,学生却学的多”。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是课外阅读循环圈中非常重要的人力资源。
2.自 选
小学阶段的课外阅读书目相当一部分是通过教师与学校图书管理员及部分学生的“推荐”,但每个人的需求是有所不同,所以给学生留有一个自选的空间也是十分有必要的。
“自选”从字面意思看顾名思义是“自己(自由)选择(挑选)。”这里的“自己”指的是学生。为了真正落实自由选择,在自选过程中教师尽量“袖手旁观”,做个清闲人,不要过多的干预。关注媒体上推荐的图书但又不为媒体所左右,关注获奖的儿童图书但又要考虑专家眼光和孩子兴趣之间的距离。为学生创设有益的、丰富的自选空间。这也是培养孩子参与意识和民主意识的有效途径。
(1)自助图书角随时选
很多学校都已做到班班设有自助图书角,为了不使这些教育资源形同虚设,教师在把好入书关的同时,要充分利用自助图书角的两大优势,不断鼓励学生随时到自助图书角选阅图书。第一,方便:自助图书角设在教室内,学生随时可选,上学提前几分钟,课间休息时,放学后等零星时间。第二,易产生共鸣:自助图书角的图书主要来源于同班学生与教师的捐助,小学生对于了解自己同学、老师的动态的兴趣会特别浓厚,这些书自然也成了他了解的途径。
(2)校内图书馆定期选
学校图书馆应该是距离学生最近、进出最方便的,最令学生向往的,课外阅读资源最丰富的地方。每个学校应给每个班学生一个固定的时间亲自进入图书馆自由选书。根据小学生的阅读特点,周期以两周或一个月为宜。记得三年前带新接班的四年级学生第一次进入学校图书馆(可能称为图书室更恰当),学生个个瞪大眼睛,继而欢呼雀跃,很快淹没在书架之间……让学生眼中出现的应该是阿根廷文学大师博尔赫斯的一句诗:“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
(3)校外书市时常光顾
书市与所有商场一样,有着对行情的最新了解,对书界的风吹草动都极为敏感。要想接触到新书的最前沿,对于小学中高段的学生来说时常光顾书市是一个很不错的选择。“四大名著有10元本的,很便宜”,“《马小跳》第6本出版了”,“曹文轩又出新书了”,“冰心儿童文学新作奖获奖丛书有《蓝花》、《青鸟飞过》、《象母怨》、《钟声》四本”等在学生甚至老师间流传的好消息很多来自于时常光顾书市的学生之口。当这些好消息得到同伴和老师的认可同时也大大增加了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
合理推介和自选相结合,落实选书环节,不仅可以开阔学生的眼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给课外阅读指导开启了便利之门,同时也能得到学生较积极的回应,促进小学生阅读循环圈的良好运行。
二、阅读——计划与随意并存
著名儿童文学作家金波说过:“阅读在一个人的成长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语言就是思维,一个人的思维的发展、心智的成熟和情感的成长,都离不开以阅读为核心手段的语言活动。这是电视和网络等其他媒介永远无法取代的。” 课外阅读无疑是学生提高语文水平最好的手段。但小学生不会读书的现象也是明显存在的。要改变这种令人担忧的现状,计划阅读与随意阅读并存,不失为一个良策。
1.计划阅读
(1)规定具体内容
指導学生计划阅读的内容必须有个统筹安排,按学段,分学期制定阅读指导计划,规定具体内容(这在第一环节——选书时就应完成)。这里所提的“具体内容”是指在规定的课外读物中阅读时重点关注什么,如指导学生阅读曹文轩——《山羊不吃天堂草》、《草房子》、《红瓦》、《根鸟》、《青铜葵花》等纯美文学系列中的《草房子》,由于作品格调高雅,自始至终充满美感。叙述风格谐趣而又庄重,整体结构独特而又新颖,情节设计曲折而又智慧。荡漾于全部作品的悲悯情怀,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日趋疏远、情感日趋淡漠的当今世界中,显得弥足珍贵、格外感人。指导时,就要求抓住这部被称为“中国的爱的教育”的文学作品的核心——爱,挖掘书中每位人物体现“爱”的言行,感受“爱”的伟大。再则,作品中用寥寥数笔就将人物的个性特点栩栩如生地刻画出来,也是小学高段学生应该掌握的语文技能。在学生阅读时不妨作为又一重点进行指导。
(2)选择阅读方法
古人云:“授人鱼,不如授人渔。”常用的阅读方法有精读、泛读、浏览、速读等四种;指导学生边读边思考,提高理解能力、评价人物和事件的能力及联想、想象能力等;教给学生运用“意群注视法”,提高阅读速度;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等。同时阅读方法的选择要根据学龄不同而定。如低年级常见的阅读活动方式:①讲故事。在孩子不会自己阅读前,听故事是他们接触文学、亲近阅读的重要方式。②念读作品。念读作品和讲故事不同,它是由成人和一个或几个孩子甚至是一个班的孩子一同读一本书。在念读故事时,如何控制声音的起伏变化,如何引导孩子观察图画,如何引发孩子的思考和讨论,都是孩子可以学习的阅读方法。而高年级的阅读活动方式有记录读书卡,写读书笔记等。
(3)保证阅读时间
阅读的时间保证,是阅读活动正常、顺利开展的保障。学校必须每天至少每周安排学生的“故事时间”、“阅读时间”。凡是课外阅读开展得比较出色的学校都把课外阅读列入课表。“磨刀不误砍柴工”,教师只有舍得在校花时间让学生阅读,学生课外阅读的意识、兴趣才能在最短的时间里培养起来。前几年,我校每隔一周有一节课外阅读课(单周为课外阅读指导课,双周为数学兴趣课),面对半月一次的课外阅读指导课,大部分教师是随意安排的,由于间隔时间很长,教师无法实施自己的阅读计划。而随着课外阅读逐渐受重视,我校安排的课外阅读明显增加,教师、学生也逐渐有计划地安排课外阅读活动了。
2.随意阅读
(1)创设良好的阅读空间
学校阅览室是学生随意阅读的最理想的场所。在“引诱”儿童阅读上,应“千方百计,挖空心思”,最重要的是让孩子觉得有趣。电视可以在沙发上以非常放松的姿势来看,为什么读书一定要在桌子前正襟危坐呢?如果孩子们不是把阅读当成必须完成的作业的一部分,而是可以呆在一个舒适的地方轻松阅读,那阅读一定会是一件惬意的事。阅览室可以一改传统的严肃面孔,改换墙壁颜色,更换舒适的软垫等等。同时指导家长在家中也为孩子创设舒适、自由、宽松的阅读环境。
(2)大胆放手随意阅读
指导课外阅读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和需要,在允许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选读物的同时,也应允许他们自由阅读,自由写笔记,而且,形式不拘一格,不求统一。可以表格式,可以摘录主要内容,可以图文并茂,可以划划圈圈,甚至允许“不动笔墨”。这样才能成功地激发起学生阅读动机,从而以自主、能动的心态投入课外阅读。可以将校内的阅读课堂设到阅览室,多带学生到阅览室让学生随意翻阅各种读物。多鼓励学生阅读自选的书目,同时也提醒家长在孩子阅读时不要过多干预。
阅读是小学生阅读循环圈的核心环节,只有教师有计划的指导和学生随意阅读有机的结合,才能更好的对阅读活动做出回应。
三、回应——学校与家庭联手
回应是指对某种事物作出反应,既有对这种事物的一种反馈,也有对它的一种评价,但又有所不同,三者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如下图2的包含关系。
评价是较专业的,要讲一定原则的,需要一定技巧的,并给予评定的回应。而反馈呢?反馈原理阐明:“信息输出去,又把这些信息作用的结果返回来,对信息的再输出产生影响,从而可以不断纠正偏向与失误,起到调整控制的作用,达到预期的目的。”而回应还包括潜意识中所起到的作用。学校、家庭联手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最大限度,最大范围,第一时间做出及时、积极的回应,既满足学生的表现欲,又激励她的学习信心,还传递着一个个信息。
1.学 校
(1)专设阅读反馈课
定期开设阅读反馈课,让学生将近期的课外阅读内容、感受与同学教师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常见课型有“故事会”、“主题阅读汇报”、“知识竞赛”、“阅读笔记交流”、“情景体验”等,有条件的还可以邀请大作家走进课堂,与学生零距离接触。只要教师精心备好课、学生在课前认真阅读课外作品,这类阅读回应课较受学生欢迎。如在上《草房子》阅读汇报课时,学生各抒己见,说得不亦乐乎。
(2)截取零星时间
华罗庚说:“善于利用零星时间的人,才会做出更大的成绩来。”如“课前2分钟”,用2分钟来讲解复杂的数学题也许时间太短,但是背一、两首诗,朗诵一段美文,讲一个小故事或者谈谈阅读感受,2分钟时间还是较充裕的。给学生来点“精神营养快线”还是能得到不小的收获的。所以,要善于按事情大小来分配时间,大时大用,小时小用。巧妙地利用小段时间就可避免大时小用,就为积聚大段时间创造了条件。
(3)开辟展出空间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要努力使学校的墙壁也说话。教室四周的墙壁就是很好的可用空间,展示学生的阅读体会成果。而优秀读书卡、自编阅读小报等都是理想的展出内容。甚至连教室内橱柜面也可利用。例如,请每位学生制作一个大小等同的立体封面黏在橱柜面面上,并将在平时课外阅读时收集到的相关材料放入里面,编制成“我的书屋”。具体内容可分类成:“知识吧”、“科学长廊”、“故事屋”、“作文天地”、“笑一笑十年少”、“我的七彩童年”、“教会你hapy”、“风景网”、“周游世界”(这些名称直接选用学生为自己的“书屋”取的名字。)……
2.家 庭
孩子的阅读兴趣,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和别人交流的乐趣。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他们对孩子寄予了极大的希望。让家长定期分享孩子的课外阅读成果,参与评价,做孩子的热情听众,为孩子写上鼓励性的评语,可以更好地促进家长对孩子的学习情况的了解,促进家长和学校的沟通,更能有力地监督孩子的课外阅读,真正培养学生“课外阅读靠课外”的习惯。
(1)口头交流
为了让家长认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对自己孩子的课外阅读给予支持与监督,由教师出面布置与家长交流的内容,并要求家长做出回应。如,每星期布置一次“听我讲故事”、“与我分享阅读的快乐”等形式的家庭阅读交流会,家长参与交流,发表对作品的看法,讨论延伸的问题,尽快让孩子成为一名成熟的阅读者。
(2)实践交流
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人的阅读史实质上就是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成长史。再组织学生阅读《爱的教育》后,可组织学生为父母写信表达感恩之心,为父母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从实践中更深刻的明白“爱”,感受“爱”的力量,“爱”的伟大,进而深化阅读的意义。
积极有利地回应小学生的阅读活动,才能促使学生走入另一个学读循环圈。
“选书、阅读、回应”三环节,环环相扣,缺一不可。把每个环节作细作效,一定能激活小学生阅读循环圈,并使之良好运作,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一定能得到很大的提高。正如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所评论的那样:“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
参考文献
1 艾登•钱伯斯(Aidan Chambers).打造儿童阅读环境.天卫文化图书有限公司出版,2001
2 魏书生. 魏书生教育文库——语文教学.沈阳出版社,2000
3 陆志平等.实施新课程精要读本——小学语文.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4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5 崔 峦.学习《语文课程标准》 深化语文教学改革(上).课程•教材•教法,2002
6 浅野法子.我在日本小学图书馆工作的日子.中国教育报,2007.3.29:第7版
【关键词】小学生 课外阅读 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23.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09)01-0087-03
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生活在信息社会,就要不断的获取信息。如何获取信息呢?阅读便是个很重要的途径。曾有人言:“取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因此,语文素养的提高的真正源泉是课外阅读。课外阅读是小学生语文学习的重要途径,是知识创新的前提;是我国语文课程教学要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关键。然而当前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不容乐观,课外阅读的有效性不高。
作者认为,提高课外阅读的有效性需要落实三个环节。
英国儿童阅读专家,2002年国际安徒生奖得主艾登•钱伯斯(Aidan Chambers)曾提出以落实“选书、阅读、回应”三个环节来提高课外阅读的实效。笔者认为这三个环节可以用这样一个阅读循环示意图1来表示:
从上图看,我们不难发现,课外阅读总是遵循着一定的循环历程,其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导致了另一个结果,这一过程并不是一个直线关系,而是一个周而复始的循环过程。
只有充分落实每个环节,才能提高小学生的课外阅读的有效性。那么,如何落实呢?
一、选书——推荐与自选结合
小学阶段,学生的课外阅读理应以儿童文学为主,因为儿童文学作家在创作儿童文学时,都有自己较为明确的读者对象的定位,在表达内容和表达技巧上,也比较符合儿童的阅读口味,能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我国每年的儿童读物出版数都在 2 万种以上,如何从中选择优秀的儿童读物,是这个居于循环圈中间地位的“有协助能力的成人”——教师、家长、图书管理员等首先应该考虑的。作者认为,在“选书”这头一环,采用推荐与自选相结合的方式。
1.推 荐
“推荐”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第1281页中的解释是这样的:“把好的人或事物向人或组织介绍,希望任用或接受。”显然,我们在向学生推荐书目时要把好“好的”和“易接受”关。
(1)教师推荐
北师大儿童文学研究中心副主任陈晖博士说:“教师对学生有着极大的感召和影响力,在儿童和儿童文学之间,教师是最重要的纽带和桥梁,学校的儿童文学阅读活动的开展必须依靠教师的指导和推动。”由此可见,教师在激活小学生课外閱读循环圈中起主导作用,在选书过程中当好参谋。教师向学生推荐的课外读物主要来源于三方面。
1)教育部门规定的书目
如杭州教育网上公布的小学课外阅读书推荐书目、《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的1~6年级古诗70首,都是教师直接向学生推荐的书,并要及时推荐,落实到位。
2)自己认可的好作品
一些公认的好作品,教师有义务向学生推荐,如冰心的作品《繁星春水》、中国四大古典名著《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沈石溪的《鸟奴》、法布尔的《昆虫记》等等。教师可以根据年段考虑作品的篇幅,主题的各异,国度的不同,作家的丰富。
3)目前流行的儿童文学作品
面对90后的学生,教师们不可不知道郑渊洁、杨红樱、曹文轩、张之路、亚米契斯、E.B怀特、J.K罗琳、C.S刘易斯等儿童文学作家,不可不了解《马小跳》、《班长上台》、《草房子》、《爱的教育》、《夏洛的网》、《哈里波特》、《纳尼亚传奇》、《快乐星球》……
(2)专栏公示
1)好书新书定期展出
担任这一重任的阵地首当其冲应是学校图书馆、阅览室。常见的书展有:新书展示、专题书展(如有关海的小说、漫画书、民间故事)、本周作家、与节日有关的书、得奖作品展、与课程有关的图书、国外儿童文学作品展等等。简明的文字介绍用轻快的字体来呈现,再配上简单的插图,是促使孩子阅读的有力“武器”。也可以以年级或班级为单位组织学生将自己的好书新书带来展出、交换。班内每月最后一周周五的“小小书市”深受学生喜爱。
2)好书新书定期宣传
少先队广播站是每个学校大队部必备的宣传阵地,也是最受学生喜爱的阵地之一。在广播站开播时开辟一个“好书新书专栏”,定期向学生宣传经典名作,新书前沿,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同样,也可以在班级内组织学生进行介绍,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将自己看的好书新书介绍给同学。同伴的介绍吸引力会更大,中国当代教育家魏书生用实践证明“教师讲的少,学生却学的多”。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是课外阅读循环圈中非常重要的人力资源。
2.自 选
小学阶段的课外阅读书目相当一部分是通过教师与学校图书管理员及部分学生的“推荐”,但每个人的需求是有所不同,所以给学生留有一个自选的空间也是十分有必要的。
“自选”从字面意思看顾名思义是“自己(自由)选择(挑选)。”这里的“自己”指的是学生。为了真正落实自由选择,在自选过程中教师尽量“袖手旁观”,做个清闲人,不要过多的干预。关注媒体上推荐的图书但又不为媒体所左右,关注获奖的儿童图书但又要考虑专家眼光和孩子兴趣之间的距离。为学生创设有益的、丰富的自选空间。这也是培养孩子参与意识和民主意识的有效途径。
(1)自助图书角随时选
很多学校都已做到班班设有自助图书角,为了不使这些教育资源形同虚设,教师在把好入书关的同时,要充分利用自助图书角的两大优势,不断鼓励学生随时到自助图书角选阅图书。第一,方便:自助图书角设在教室内,学生随时可选,上学提前几分钟,课间休息时,放学后等零星时间。第二,易产生共鸣:自助图书角的图书主要来源于同班学生与教师的捐助,小学生对于了解自己同学、老师的动态的兴趣会特别浓厚,这些书自然也成了他了解的途径。
(2)校内图书馆定期选
学校图书馆应该是距离学生最近、进出最方便的,最令学生向往的,课外阅读资源最丰富的地方。每个学校应给每个班学生一个固定的时间亲自进入图书馆自由选书。根据小学生的阅读特点,周期以两周或一个月为宜。记得三年前带新接班的四年级学生第一次进入学校图书馆(可能称为图书室更恰当),学生个个瞪大眼睛,继而欢呼雀跃,很快淹没在书架之间……让学生眼中出现的应该是阿根廷文学大师博尔赫斯的一句诗:“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
(3)校外书市时常光顾
书市与所有商场一样,有着对行情的最新了解,对书界的风吹草动都极为敏感。要想接触到新书的最前沿,对于小学中高段的学生来说时常光顾书市是一个很不错的选择。“四大名著有10元本的,很便宜”,“《马小跳》第6本出版了”,“曹文轩又出新书了”,“冰心儿童文学新作奖获奖丛书有《蓝花》、《青鸟飞过》、《象母怨》、《钟声》四本”等在学生甚至老师间流传的好消息很多来自于时常光顾书市的学生之口。当这些好消息得到同伴和老师的认可同时也大大增加了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
合理推介和自选相结合,落实选书环节,不仅可以开阔学生的眼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给课外阅读指导开启了便利之门,同时也能得到学生较积极的回应,促进小学生阅读循环圈的良好运行。
二、阅读——计划与随意并存
著名儿童文学作家金波说过:“阅读在一个人的成长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语言就是思维,一个人的思维的发展、心智的成熟和情感的成长,都离不开以阅读为核心手段的语言活动。这是电视和网络等其他媒介永远无法取代的。” 课外阅读无疑是学生提高语文水平最好的手段。但小学生不会读书的现象也是明显存在的。要改变这种令人担忧的现状,计划阅读与随意阅读并存,不失为一个良策。
1.计划阅读
(1)规定具体内容
指導学生计划阅读的内容必须有个统筹安排,按学段,分学期制定阅读指导计划,规定具体内容(这在第一环节——选书时就应完成)。这里所提的“具体内容”是指在规定的课外读物中阅读时重点关注什么,如指导学生阅读曹文轩——《山羊不吃天堂草》、《草房子》、《红瓦》、《根鸟》、《青铜葵花》等纯美文学系列中的《草房子》,由于作品格调高雅,自始至终充满美感。叙述风格谐趣而又庄重,整体结构独特而又新颖,情节设计曲折而又智慧。荡漾于全部作品的悲悯情怀,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日趋疏远、情感日趋淡漠的当今世界中,显得弥足珍贵、格外感人。指导时,就要求抓住这部被称为“中国的爱的教育”的文学作品的核心——爱,挖掘书中每位人物体现“爱”的言行,感受“爱”的伟大。再则,作品中用寥寥数笔就将人物的个性特点栩栩如生地刻画出来,也是小学高段学生应该掌握的语文技能。在学生阅读时不妨作为又一重点进行指导。
(2)选择阅读方法
古人云:“授人鱼,不如授人渔。”常用的阅读方法有精读、泛读、浏览、速读等四种;指导学生边读边思考,提高理解能力、评价人物和事件的能力及联想、想象能力等;教给学生运用“意群注视法”,提高阅读速度;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等。同时阅读方法的选择要根据学龄不同而定。如低年级常见的阅读活动方式:①讲故事。在孩子不会自己阅读前,听故事是他们接触文学、亲近阅读的重要方式。②念读作品。念读作品和讲故事不同,它是由成人和一个或几个孩子甚至是一个班的孩子一同读一本书。在念读故事时,如何控制声音的起伏变化,如何引导孩子观察图画,如何引发孩子的思考和讨论,都是孩子可以学习的阅读方法。而高年级的阅读活动方式有记录读书卡,写读书笔记等。
(3)保证阅读时间
阅读的时间保证,是阅读活动正常、顺利开展的保障。学校必须每天至少每周安排学生的“故事时间”、“阅读时间”。凡是课外阅读开展得比较出色的学校都把课外阅读列入课表。“磨刀不误砍柴工”,教师只有舍得在校花时间让学生阅读,学生课外阅读的意识、兴趣才能在最短的时间里培养起来。前几年,我校每隔一周有一节课外阅读课(单周为课外阅读指导课,双周为数学兴趣课),面对半月一次的课外阅读指导课,大部分教师是随意安排的,由于间隔时间很长,教师无法实施自己的阅读计划。而随着课外阅读逐渐受重视,我校安排的课外阅读明显增加,教师、学生也逐渐有计划地安排课外阅读活动了。
2.随意阅读
(1)创设良好的阅读空间
学校阅览室是学生随意阅读的最理想的场所。在“引诱”儿童阅读上,应“千方百计,挖空心思”,最重要的是让孩子觉得有趣。电视可以在沙发上以非常放松的姿势来看,为什么读书一定要在桌子前正襟危坐呢?如果孩子们不是把阅读当成必须完成的作业的一部分,而是可以呆在一个舒适的地方轻松阅读,那阅读一定会是一件惬意的事。阅览室可以一改传统的严肃面孔,改换墙壁颜色,更换舒适的软垫等等。同时指导家长在家中也为孩子创设舒适、自由、宽松的阅读环境。
(2)大胆放手随意阅读
指导课外阅读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和需要,在允许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选读物的同时,也应允许他们自由阅读,自由写笔记,而且,形式不拘一格,不求统一。可以表格式,可以摘录主要内容,可以图文并茂,可以划划圈圈,甚至允许“不动笔墨”。这样才能成功地激发起学生阅读动机,从而以自主、能动的心态投入课外阅读。可以将校内的阅读课堂设到阅览室,多带学生到阅览室让学生随意翻阅各种读物。多鼓励学生阅读自选的书目,同时也提醒家长在孩子阅读时不要过多干预。
阅读是小学生阅读循环圈的核心环节,只有教师有计划的指导和学生随意阅读有机的结合,才能更好的对阅读活动做出回应。
三、回应——学校与家庭联手
回应是指对某种事物作出反应,既有对这种事物的一种反馈,也有对它的一种评价,但又有所不同,三者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如下图2的包含关系。
评价是较专业的,要讲一定原则的,需要一定技巧的,并给予评定的回应。而反馈呢?反馈原理阐明:“信息输出去,又把这些信息作用的结果返回来,对信息的再输出产生影响,从而可以不断纠正偏向与失误,起到调整控制的作用,达到预期的目的。”而回应还包括潜意识中所起到的作用。学校、家庭联手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最大限度,最大范围,第一时间做出及时、积极的回应,既满足学生的表现欲,又激励她的学习信心,还传递着一个个信息。
1.学 校
(1)专设阅读反馈课
定期开设阅读反馈课,让学生将近期的课外阅读内容、感受与同学教师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常见课型有“故事会”、“主题阅读汇报”、“知识竞赛”、“阅读笔记交流”、“情景体验”等,有条件的还可以邀请大作家走进课堂,与学生零距离接触。只要教师精心备好课、学生在课前认真阅读课外作品,这类阅读回应课较受学生欢迎。如在上《草房子》阅读汇报课时,学生各抒己见,说得不亦乐乎。
(2)截取零星时间
华罗庚说:“善于利用零星时间的人,才会做出更大的成绩来。”如“课前2分钟”,用2分钟来讲解复杂的数学题也许时间太短,但是背一、两首诗,朗诵一段美文,讲一个小故事或者谈谈阅读感受,2分钟时间还是较充裕的。给学生来点“精神营养快线”还是能得到不小的收获的。所以,要善于按事情大小来分配时间,大时大用,小时小用。巧妙地利用小段时间就可避免大时小用,就为积聚大段时间创造了条件。
(3)开辟展出空间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要努力使学校的墙壁也说话。教室四周的墙壁就是很好的可用空间,展示学生的阅读体会成果。而优秀读书卡、自编阅读小报等都是理想的展出内容。甚至连教室内橱柜面也可利用。例如,请每位学生制作一个大小等同的立体封面黏在橱柜面面上,并将在平时课外阅读时收集到的相关材料放入里面,编制成“我的书屋”。具体内容可分类成:“知识吧”、“科学长廊”、“故事屋”、“作文天地”、“笑一笑十年少”、“我的七彩童年”、“教会你hapy”、“风景网”、“周游世界”(这些名称直接选用学生为自己的“书屋”取的名字。)……
2.家 庭
孩子的阅读兴趣,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和别人交流的乐趣。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他们对孩子寄予了极大的希望。让家长定期分享孩子的课外阅读成果,参与评价,做孩子的热情听众,为孩子写上鼓励性的评语,可以更好地促进家长对孩子的学习情况的了解,促进家长和学校的沟通,更能有力地监督孩子的课外阅读,真正培养学生“课外阅读靠课外”的习惯。
(1)口头交流
为了让家长认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对自己孩子的课外阅读给予支持与监督,由教师出面布置与家长交流的内容,并要求家长做出回应。如,每星期布置一次“听我讲故事”、“与我分享阅读的快乐”等形式的家庭阅读交流会,家长参与交流,发表对作品的看法,讨论延伸的问题,尽快让孩子成为一名成熟的阅读者。
(2)实践交流
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人的阅读史实质上就是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成长史。再组织学生阅读《爱的教育》后,可组织学生为父母写信表达感恩之心,为父母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从实践中更深刻的明白“爱”,感受“爱”的力量,“爱”的伟大,进而深化阅读的意义。
积极有利地回应小学生的阅读活动,才能促使学生走入另一个学读循环圈。
“选书、阅读、回应”三环节,环环相扣,缺一不可。把每个环节作细作效,一定能激活小学生阅读循环圈,并使之良好运作,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一定能得到很大的提高。正如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所评论的那样:“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
参考文献
1 艾登•钱伯斯(Aidan Chambers).打造儿童阅读环境.天卫文化图书有限公司出版,2001
2 魏书生. 魏书生教育文库——语文教学.沈阳出版社,2000
3 陆志平等.实施新课程精要读本——小学语文.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4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5 崔 峦.学习《语文课程标准》 深化语文教学改革(上).课程•教材•教法,2002
6 浅野法子.我在日本小学图书馆工作的日子.中国教育报,2007.3.29:第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