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朱德祥 许剑民(教授)
近年来,我国结直肠癌发病率逐年上升,尤其在大中城市。2013上海癌情报告显示,结直肠癌位居癌症发病第2位。尤其值得一提的是,25%的结直肠癌患者在被确诊时就已经有肝转移,还有约25%的患者虽然在被确诊时没有发现肝转移,但在术后一段时间(大多为术后2~3年内)被发现有肝转移。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的生存率较低,若未经任何治疗,生存期仅为6.9个月,5年生存率为0。因此,肝转移是导致结直肠癌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
术后辅助化疗:消灭“漏网之鱼”
预防结直肠术后肝转移的发生有重大的临床意义。研究显示,结直肠癌手术后加用辅助化疗,可以减少复发转移的发生,改善生存率。目前,临床上标准的治疗方案是,病理分期Ⅲ期患者在结直肠癌手术后4个星期内,使用5-氟尿嘧啶/亚叶酸联合奥沙利铂进行辅助化疗,每两星期进行一个疗程的化疗,总计12个疗程,即半年左右。结果显示,术后5年无复发转移的比例高达66.4%,较以往明显提高。病理分期Ⅱ期患者一般不常规进行术后辅助化疗,但合并高危因素者(如肿瘤已穿透腹膜或直接侵入周围脏器、肿瘤伴穿孔或梗阻、有淋巴管/血管/神经侵犯、检出淋巴结<12个、肿瘤为低分化或未分化等),也需行术后辅助化疗。
术前局部灌注化疗:消灭“微转移灶”
尽管术后常规进行辅助化疗可有效减低Ⅲ期结直肠癌患者发生肝转移的风险,但临床上,仍有超过30%的Ⅲ期患者在术后发生复发转移,其中大多数为肝转移。随着医学的发展,研究人员发现,这部分患者在手术前,其肝脏内就已存在B超或CT无法发现的微转移灶。当手术切除结直肠癌灶后,抑制因素被去除,激活了处于休眠状态的微转移瘤(多为0.5~3毫米),并呈几何倍数地迅速生长,最终造成远处转移的发生。近年来,肿瘤局部化疗逐渐被重视,将药物直接注射或灌注到肿瘤病灶区域,提高局部的药物浓度,可充分发挥化疗药物的疗效,减轻全身副作用。基于上述理论基础,我科自2001年起开始,联合介入科,首创在结直肠癌手术前行肝动脉和肿瘤区域动脉联合灌注化疗药物。具体操作方法是,先行股动脉穿刺,经动脉导管将化疗药物注入肿瘤主要滋养动脉和肝动脉,7~10天后行结直肠癌切除手术。与常规手术相比,这种方法并不耽误手术时机,容易被患者及家属接受。我科开展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结果显示,术前灌注化疗可使Ⅲ期结直肠癌患者术后肝转移发生风险降低27%,明显改善3年无疾病生存率(由58.1%提升到74.6%)和总体生存率(由75.7%提升到87.7%)2008年开展的术前联合灌注化疗的全国多中心临床随机对照研究也显示,术前联合灌注化疗可降低Ⅲ期结直肠癌患者的5年累计肝转移发生率(由25%降至11%),改善5年无疾病生存率(由51%提升至68%)和总体生存率(由64%提升至75%),且不影响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和死亡率,进一步验证了术前联合灌注化疗的有效性。
许剑民
中山医院普外科副主任兼结直肠外科主任、外科教研室副主任、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上海市外科医师协会结直肠肛门病学组副组长,复旦大学大肠癌诊疗中心副主任,中华医学会外科分会结直肠肛门病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分会委员兼结直肠专委会常委、副秘书长和机器人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抗癌协会转移委员会常委、大肠癌专业委员会常委、肝转移学组副组长、遗传性大肠癌学组委员。擅长结直肠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的诊治,以及腹腔镜和达芬奇机器人结直肠癌根治术。
特需门诊:周一下午、周四上午
近年来,我国结直肠癌发病率逐年上升,尤其在大中城市。2013上海癌情报告显示,结直肠癌位居癌症发病第2位。尤其值得一提的是,25%的结直肠癌患者在被确诊时就已经有肝转移,还有约25%的患者虽然在被确诊时没有发现肝转移,但在术后一段时间(大多为术后2~3年内)被发现有肝转移。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的生存率较低,若未经任何治疗,生存期仅为6.9个月,5年生存率为0。因此,肝转移是导致结直肠癌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
术后辅助化疗:消灭“漏网之鱼”
预防结直肠术后肝转移的发生有重大的临床意义。研究显示,结直肠癌手术后加用辅助化疗,可以减少复发转移的发生,改善生存率。目前,临床上标准的治疗方案是,病理分期Ⅲ期患者在结直肠癌手术后4个星期内,使用5-氟尿嘧啶/亚叶酸联合奥沙利铂进行辅助化疗,每两星期进行一个疗程的化疗,总计12个疗程,即半年左右。结果显示,术后5年无复发转移的比例高达66.4%,较以往明显提高。病理分期Ⅱ期患者一般不常规进行术后辅助化疗,但合并高危因素者(如肿瘤已穿透腹膜或直接侵入周围脏器、肿瘤伴穿孔或梗阻、有淋巴管/血管/神经侵犯、检出淋巴结<12个、肿瘤为低分化或未分化等),也需行术后辅助化疗。
术前局部灌注化疗:消灭“微转移灶”
尽管术后常规进行辅助化疗可有效减低Ⅲ期结直肠癌患者发生肝转移的风险,但临床上,仍有超过30%的Ⅲ期患者在术后发生复发转移,其中大多数为肝转移。随着医学的发展,研究人员发现,这部分患者在手术前,其肝脏内就已存在B超或CT无法发现的微转移灶。当手术切除结直肠癌灶后,抑制因素被去除,激活了处于休眠状态的微转移瘤(多为0.5~3毫米),并呈几何倍数地迅速生长,最终造成远处转移的发生。近年来,肿瘤局部化疗逐渐被重视,将药物直接注射或灌注到肿瘤病灶区域,提高局部的药物浓度,可充分发挥化疗药物的疗效,减轻全身副作用。基于上述理论基础,我科自2001年起开始,联合介入科,首创在结直肠癌手术前行肝动脉和肿瘤区域动脉联合灌注化疗药物。具体操作方法是,先行股动脉穿刺,经动脉导管将化疗药物注入肿瘤主要滋养动脉和肝动脉,7~10天后行结直肠癌切除手术。与常规手术相比,这种方法并不耽误手术时机,容易被患者及家属接受。我科开展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结果显示,术前灌注化疗可使Ⅲ期结直肠癌患者术后肝转移发生风险降低27%,明显改善3年无疾病生存率(由58.1%提升到74.6%)和总体生存率(由75.7%提升到87.7%)2008年开展的术前联合灌注化疗的全国多中心临床随机对照研究也显示,术前联合灌注化疗可降低Ⅲ期结直肠癌患者的5年累计肝转移发生率(由25%降至11%),改善5年无疾病生存率(由51%提升至68%)和总体生存率(由64%提升至75%),且不影响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和死亡率,进一步验证了术前联合灌注化疗的有效性。
许剑民
中山医院普外科副主任兼结直肠外科主任、外科教研室副主任、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上海市外科医师协会结直肠肛门病学组副组长,复旦大学大肠癌诊疗中心副主任,中华医学会外科分会结直肠肛门病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分会委员兼结直肠专委会常委、副秘书长和机器人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抗癌协会转移委员会常委、大肠癌专业委员会常委、肝转移学组副组长、遗传性大肠癌学组委员。擅长结直肠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的诊治,以及腹腔镜和达芬奇机器人结直肠癌根治术。
特需门诊:周一下午、周四上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