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军事哲学思想研究

来源 :科学导报·学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17623905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研究将“习近平军事哲学思想”作为核心内容,论述当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及其不断进步的意义。在“习近平军事哲学思想”的结构中,主要融合了世界各国的先进军事文化,综合了不同民族和不同地区的军事实践方法,并且将之去伪存真,进而结合我国国情形成了一个独特的军事发展体系。
  关键词:习近平军事哲学思想;实践论;科学人文两维度;军事辩证法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整体发展结构下,习近平军事哲学思想作为一个重要板块,对于国家的军事建设与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与作用。从现实角度来分析,这是一种建立在极端复杂的社会环境下的哲学思想,也是一种反映中国革命精神的表现方式。在“习近平军事哲学思想”中,其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具备“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方法。在此,笔者将从一名军人的身份,以及有着多年军旅生涯的角度,对其展开论述。能给广大同仁志士带来一些参考和帮助,是笔者的夙愿。
  一、人与武器的辩证关系
  在当今新时代背景下的军事实践过程中,习近平针对国家的军事建设工作提出了一系列的军事辩证法。在传统的军事辩证法当中,认为武器是战争的重要条件,但武器不是决定战争胜负的第一要素,而决定战争胜负的第一要素是人的要素。可是,这一观点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受到了来自于社会的严重质疑。甚至有人提出,在当今的战场环境中,人和武器的辩证关系需要倒过来分析,也就是武器是决定战争胜负的第一要素,而人则成为了必备要素。提出这一看法的人主要是受到了1991年海湾战争的影响,以及受到了2005年美伊战争的影响。其表现特点为:美军发动的这两次战争,都是以非常小的伤亡代价换取了局部的胜利。另外,还有第三种意见为:新时代的战场环境中,战争的胜负需要人和武器的紧密结合,所以其作用与价值不分高下。因为先进的武器装备需要高知识水平的人对其进行操控与应用。进而,衍生出了“人机一体化”的决定论。
  从“习近平军事哲学思想”的角度来分析,其辩证关系更加偏向于第三种意见,且高于这一意见,优越于这一意见。习近平认为,“人”并不单单指的是士兵,也不仅是作战人员,更重要的是整体的后方力量,是广大的人民群众。因为在战争爆发后,全国人民均是参战人员。因此,在“人与武器”的辩证关系中,人民需要经过良好的军事训练,且需要掌握一定的军事文化,更要善于分辨战略与战术的不同。因为战争是政治的附属品,其本质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所以,在战争打响的时候,归根结底控制国家命运的还是广大人民群众。从美伊战争来分析,美军利用短短几天时间便结束了战争。但是我们今天还可以看到,美军已经彻底的陷入到了这一泥潭中无法脱身。因为他们只知道“槍杆子里出政权”,但是不知道“枪杆子里出不了民主”。在作战中,如果按照武器作用大于人的作用这一辩证关系来看,美伊战争完全可以在短时间内结束,而且伊拉克人民也会在美军强大的武器胁迫下低头。但是,事实并非如此,政权可以被消灭,人民的抵抗意志则更加坚定。
  二、优势与劣势的辩证关系
  根据习近平对我国的未来军事形势作出的分析可得出,只要我们不断地坚持人民战争,不论敌人何时来,即便是现在来,我们也有足够的信心打败他们。即便是我们的武器和科技无法与敌人达到共同水平,也可以确保最终的战争胜利。这是我们社会主义国家体制下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军民团结一致的根本体现。敌人想要打败一支军队容易,但是想要消灭一个政权就很难,甚至想要消灭人民是根本不可能的。但是,这虽是我们的底牌,却不能是我们自持的骄傲。关于国家军事建设的工作还要努力的开展,还要像他人学习,取人长处,补足自己的短板。尽力把人民军队的训练搞上去,减少任何的非战斗减员,确保在作战中降低任何不必要的牺牲。虽然国家的军事水平在飞速前进,但是敌人也没有关起门来睡觉。而是在虎视眈眈的盯着我们。如果将来真的发生了战争,真的打了起来,我们很可能还是需要以弱胜强。但是,有全体人民参与的战争是正义的战争,是讨伐的战争。这是我们的劣势与优势,也是我们不畏惧战争,不主动发起战争的根本。毕竟,战争过后,“兴,百姓苦;亡,还是人民苦。”我们为了保证人民的利益,需要不断地加快军事发展,其目的是为了让我们的优势更加明显,让我们的劣势逐渐变成优势。
  综上所述,究其根本,“习近平军事哲学思想”是根据以下几大板块对其展开辩证的:第一是综合普列汉诺夫、列宁和斯大林等人所代表的“俄马军事哲学”;第二是综合卢卡奇、拉布里奥拉、葛兰西等人所代表的“西马军事哲学”;第三是综合李大钊、毛泽东和邓小平等人所代表的“中马军事哲学”。在以上三种体系当中,习近平将之进行了有机结合,并且根据当前的世界军事发展态势,以及国家军事建设水平做出了正确的指示与引导。
  参考文献
  [1] 田铭钊.论习近平强军目标思想与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历史继承性[J].传承,2016(09):21-23.
  [2] 刘继贤.学习贯彻习近平军事思想的认识——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体会之八十五[J].前线,2015(05):60-61+91.
其他文献
摘 要:传统的《管理学》教学中存在着理论教学与学生实践分离、学生参与度不高等问题。本文结合“以学生学习和发展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提出改革课堂教学管理、丰富教学方法和引入现代教学工具的教学改革措施。  关键词:管理学;教学改革;以学生学习和发展为中心  一 引言  《管理学》是商科专业的基础专业课,它兼具了科学性、抽象性和艺术性,且应用广泛,其教学质量对学生影响深远。因此,如何帮助学生掌握这门课程的
期刊
摘 要:无论从考试的角度来说还是从发展的角度来说,毋庸置疑,阅读是高中语文教学最重要的板块之一,是学生吸收语言和文化知识的主要途径。因而,阅读与欣赏是高中语文教学用时最长的教学内容,然而用时长、效率低也是阅读教学的“痛点”。由于教学方法不当,学生无法身心愉悦地参与阅读与欣赏活动,各方面的学习反映能力都比较迟钝,阻碍了个人的发展与进步。鉴于此,随着素质改革的深入开展,本文探究了情境教学下的阅读课堂,
期刊
摘 要:育人工作不仅仅是一种工作理念更是一个需要实现的目标,各大高校要充分重视体育工作对学生提升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意义,不断实现体育育人的核心目标。要在增加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提升学生综合品质,进一步强化学生的精神品质,帮助学生更好的成长进步。  关键词:高效体育;育人功能;实现策略  新时代的高校体育教学不仅仅要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教会学生怎样参加体育活动,还要让学生了解到体育运功的重要意义,提
期刊
摘 要:自党十八大提出社会主义价值观以来,引领着我们,我们的社会,我们的国家为实现中国梦而共同前行。培养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们努力的目标。教育倡导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我们的课堂,让学生们也能感受它,学习它,实践它。在真实的课堂上,许多老师对于如何融入课堂存在疑惑,但我们仍要直面困难,担起重任,引领学生行为,挖掘教材资源,拓展教学形式,将社会主义价值观更好地融入我们教学、我们生活的点滴
期刊
摘 要:随着社会对各类人才的英语能力要求不断提高,提升高职英语教学的成效已然成为高职英语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一大工作要点。基于此,笔者在对“支架式”教学进行较为透彻的了解后,在本文中着重对“支架式”教学法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意义以及应用策略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探讨。  关键词:“支架式”教学法;高职英语;应用途径  当前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师在开展一系列教学活动的时候遇到了一些阻碍英语教学成效得到有效提升
期刊
摘 要:文章依据民办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及学生党支部工作现状,基于长春信息技术职业学院实践育人经验,提出了加强民办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的创新思路。实践育人对高职学生成长成才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尤其在增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说服力上更是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关键词:民办高职院校;实践育人;学生党支部  一、激发民办高职院校学生党支部活力的必要性  1、党中央对基层党
期刊
摘 要:在生活水平和质量快速提高的同时,人们对日常生活饮用水的质量的关注也越来越多。社会对饮用水生产企业的生产情况和国家水质监管部门的检测水准提出了更加严格的标准,因此,只有持续改进和优化饮用水检测方法,有效提升检测的准确程度和水质检测质量,只有这样才能确保生活饮用水的卫生和安全。  关键词:生活饮用水;卫生质量;检测;问题  1 质量检测效果常见问题  1.1 相关制度的影响  生活饮用水在进行
期刊
摘 要:学校德育是指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心理素质、法律等方面的教育渗透,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基本教育形式。中职学生是青年学生的一个重要分支,他们在将来要走向社会为祖国做贡献,为此,加强他们的德育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中职教师要通过特定的教育教学形式,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德育渗透,让中职学生成为思想道德健全、法律意识强、心理素质较好的人。基于此,本文结合中职学生的特点提出了具体的德育实施策略。
期刊
摘 要:通过分析现阶段高职高等数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提出了从提高数学教师的教学能力、调整与高中数学课程无缝对接的教学内容、实践性教学充分与专业相结合、信息化教学平台实施数学教学等方向进行高职院校高等数学课程教学改革和实践,使学生应用高等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与素质大大提高。  关键词:教学能力;课程改革;数学教学;信息化教学  高等数学课程是高等职业院校各专业必修的基础课程之一,对培养学生逻辑
期刊
摘 要:职业的成功与否与是否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有看密切的关系。随着就业竟争日趋激烈,中职毕业生要想获得就业机会,需要适应学校环境向职业领域的转变,这种转变的成功与否取决于他们是否具备社会所认可的职业素养。同时需要认识到,这种素养的具备绝不是朝夕可获的,需要职业学校从意识层面到能力层面持之以恒地对学生进行培养。所以,探讨中职生职业素养培养途径意义非凡。  关键词:中职学校:中职生;职业素养;培养途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