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观察一项公共政策的主要角度,并非只看政策说了什么,还要看这个政策的检讨状况。有时,政策的修正比政策本身更能显出真章。拿这个标准来看《规范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的意见》(征求意见稿),应该是合适的,也可以对政策的调整内容更有理解。
这个征求意见稿的出台,直接的动因当然是校车事故频发之后,国务院从上至下要求检讨政策的实施。作为这个要求的一部分,撤点并校被加以考量。换言之,是在政策出了问题后才来反思政策和修订政策。征求意见稿可以看做是此前政策的“补丁”程序。
该征求意见稿的内容主要是四方面规定:重申就近入学的并校原则,以学生单程步行40分钟以内作为确定标准;重申撤点并校的程序规定,多数家长反对的要缓行和不行;重申要扶持村小和教学点的经费和教师待遇;重申要解决撤点并校出现的寄宿、安全等问题。
在这几个问题中,最主要的是撤点并校的程序设计,但是,对于具体的实操细节则没有涉及,尽管规定了家长有否决权,但如何行使权力则语焉不详。考究起来,这是杜绝盲目撤点并校的关键程序,是这个征求意见稿的主要意义,遗憾的是没有统一规定。
如果这个程序不能明确,家长及社会团体无从介入,掌管并校权的依然是地方教育局,其实对于改善整个政策环境并无实质性帮助。也只有在这个环节上体现出对监护人权利的尊重和遵从,大班制、寄宿制等后续问题才可以得到缓解,否则又是把问题向后面的环节推。
作为“补丁”程序,在问题已经充分暴露的情况下,征求意见稿最应该“写实”,注重操作性,而不是避实就虚。整个意见稿的不足也在于行动细节一带而过,原则性规定近乎累赘。看得出来,有问题意识,但缺乏解决的具体办法,这可能是硬伤。
这样的政策修订,恐怕会让政策检讨失去焦点。明明是用学生校车的鲜血换来的政策修订机会,却因为少有实质性举措,而丧失“窗口期”。何况,校车一旦出问题,舆论关心多;而对于寄宿学校的食宿问题,不易公开,一旦失焦,于事无补最可惜。
如此的政策修订,其实仍然体现了顶层设计的思路,而切身利益方反而得不到确切的倚重。如果学生和家长只是作为顶层设计的一个变量,而不是被当做活生生的人及其家庭,设计者就真的不能体谅撤点并校的难处,看似解决问题,实际还是把问题埋下来。
这个征求意见稿的出台,直接的动因当然是校车事故频发之后,国务院从上至下要求检讨政策的实施。作为这个要求的一部分,撤点并校被加以考量。换言之,是在政策出了问题后才来反思政策和修订政策。征求意见稿可以看做是此前政策的“补丁”程序。
该征求意见稿的内容主要是四方面规定:重申就近入学的并校原则,以学生单程步行40分钟以内作为确定标准;重申撤点并校的程序规定,多数家长反对的要缓行和不行;重申要扶持村小和教学点的经费和教师待遇;重申要解决撤点并校出现的寄宿、安全等问题。
在这几个问题中,最主要的是撤点并校的程序设计,但是,对于具体的实操细节则没有涉及,尽管规定了家长有否决权,但如何行使权力则语焉不详。考究起来,这是杜绝盲目撤点并校的关键程序,是这个征求意见稿的主要意义,遗憾的是没有统一规定。
如果这个程序不能明确,家长及社会团体无从介入,掌管并校权的依然是地方教育局,其实对于改善整个政策环境并无实质性帮助。也只有在这个环节上体现出对监护人权利的尊重和遵从,大班制、寄宿制等后续问题才可以得到缓解,否则又是把问题向后面的环节推。
作为“补丁”程序,在问题已经充分暴露的情况下,征求意见稿最应该“写实”,注重操作性,而不是避实就虚。整个意见稿的不足也在于行动细节一带而过,原则性规定近乎累赘。看得出来,有问题意识,但缺乏解决的具体办法,这可能是硬伤。
这样的政策修订,恐怕会让政策检讨失去焦点。明明是用学生校车的鲜血换来的政策修订机会,却因为少有实质性举措,而丧失“窗口期”。何况,校车一旦出问题,舆论关心多;而对于寄宿学校的食宿问题,不易公开,一旦失焦,于事无补最可惜。
如此的政策修订,其实仍然体现了顶层设计的思路,而切身利益方反而得不到确切的倚重。如果学生和家长只是作为顶层设计的一个变量,而不是被当做活生生的人及其家庭,设计者就真的不能体谅撤点并校的难处,看似解决问题,实际还是把问题埋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