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罗马人真正的胜利,是在征服希腊的过程中他们的头脑被希腊文明攻陷了。在埃及博物馆里则可以看到,古埃及的雕塑作品在两千多年中保持着没有多大变化的传统风格,再看希腊征服埃及期间留下来的希腊雕塑作品,能明显看到希腊人从埃及人那里学艺术,蜕变出鲜明的创新。不仅艺术上的创新,希腊人汲取了埃及和两河流域文明,在科学、哲学、航海贸易等方面都发生了创新,并深远地影响了罗马,乃至后来的整个欧洲。
埃及曾先后被亚历山大帝国和罗马帝国征服。当希腊和罗马以创新的更高文明覆盖这片土地时,古埃及就真正成了历史。公元640年阿拉伯人攻进埃及,并最终使这片土地“阿拉伯化”。这是因为罗马帝国此时分崩离析,欧洲文明已衰落到严重落后于崛起的阿拉伯文明。换句话说,能够使埃及“阿拉伯化”的决定性因素也不是阿拉伯人的武力,而是融会东西方文明并有创新发展的阿拉伯文化。“阿拉伯数字”是印度人发明的,却在这个时期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我由此加深了这样一个印象:在人类历史上,真正雄强的力量并不是武力,而是科技文化,是创新发展的科技文化。
再看我国二十世纪改革开放时期北京中关村的创新发展,我们可能对这个区域的历史性进步更有感觉。1983年,中关村科技企业还是“星星之火”,转眼间电子一条街兴起。这是在人类从传统工业时代向信息化时代变迁的时期,中关村科技企业在与西方数字化产品挺进中国市场的“短兵相接”中,开辟“突围之路”。这不仅是为自身谋得立锥之地,并以数字化的产品,对中国辽阔疆域的企业、教育、出版等等行业注入新的科技和经济因素,从而为中国其他地区产业的发展产生推助作用。
这种创新,不仅表现在“高技术”方面,中关村的科技企业一开始就被戏称为“编外企业”,它不是计划经济的产物,具民营企业特征。我国新颁布的十一五规划纲要要求:“除极少数必须由国家独资经营的企业外,绝大多数国有大型企业改制为多元股东公司。”这意味着非国有企业,亦即以民营为主的企业将不再是“补充”,而是主流,意味着中国企业正在全面与世界接轨。因而二十多年来,中关村的科技企业也在体制创新方面提供了宝贵实践。
五四以来中国人已认识到科学的重要。二十多年前,中关村的创业者们还深切认识到,仅有科研和科研成果是不够的,还有更为艰巨的科技开发、市场开发之路要去跋涉。大批科技知识分子去攀登产业和市场,面对着技术和体制的双重创新,他们的巨大困难远甚于美国人、英国人的困难。在陌生的跋涉中,等待着他们的并不都是鲜花和掌声,有许多泥泞、陷阱和险峰,身败名灭也是可能的。然而不去攀登,会聚了中国最多科技教育资源的中关村就会徒有丰富的知识资源。能够在艰难、艰险中,把自己的智慧和科学家的才华,以及众多经营者的劳动和责任心都凝聚起来、运用起来的人才,要有非凡的综合才能。这样的人就是优秀创业者和优秀企业家。
前人说“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今人说,现在时代发展快,成功者只能“各领风骚三两年”。其实不然。IBM创始人、“跨国公司之父”沃森,是一个横跨蒸汽机时代和计算机时代的企业巨人。比尔•盖茨在信息时代的成就和影响,已成为人类创造新经济时代的经典。中关村陈春先、王选、柳传志等前辈英雄的业绩和精神情志,迄今恢廓有容,可大可久。
中关村毕路蓝缕二十多年,今日创新英雄的阵容,不单有立足本土创业的佼佼者,海外学子归来创业的也蔚为壮观。打造“中国芯”的邓中翰,打造中文搜索第一品牌“百度”的李彦宏,打造信息安全之盾的韩永飞,运营中国小灵通的吴鹰,以及大家早就知名的搜狐缔造者张朝阳,“爱国者”品牌营造者冯军,走出清华办民营高校的傅正泰,为中关村民营企业奔走辛劳的纪世瀛等等,不胜枚举。中关村与国际经济发展同频共振,与全国经济发展激荡交融,如彼灿若星罗,相互辉耀,博大久远的中国便在这样的创新中,得到缤纷五彩的再造。
我国创新企业早有千百万雄兵卓然挺进,我惭愧自己能力卑微,对此描述很微弱。看电视剧中“企业老总”也不少,但令人困惑的是,几乎都是行贿使坏、出入灯红酒绿的坏形象。电视剧要有矛盾冲突,这是可理解的。可是让谁坏呢?似乎企业“老总”是可以这样涂抹的。似乎“商人”不狡诈谁狡诈?可是,现代社会是由于企业的发展才得以形成和运行。企业的发展关系众多员工利益,多么需要优秀企业家的才华和责任感,也多么需要在纪实的艺术的作品中塑造和维护企业家的人格、素养、尊严、胸怀、战略眼光、坚韧不拔的毅力、运筹帷幄的智慧等等。如果我们的文学艺术中缺少克服种种艰难去创新发展的企业民族英雄,在新闻报道中也缺乏生动有力的描述,如何激励一个当代民族!
“企业家形象”在文学艺术表现中备受误解,大众,甚至为企业服务的国家公务员,对我国企业“老总”乃至优秀企业家的理解,就变得非常艰涩与隔阂了。我们在认知企业,学会生存与发展方面,就会模糊了应该着力的点,漫漶了精神的面。
事实上,许多企业的创业者从艰辛中走来,有很多平民色彩,有那么大的生活意义,他们或喜或悲,或折戟疆场,或鹏飞万里,都在坎坎坷坷中提升着大家走向现代的参与力和传承力。我坚信,如同灿烂的古代文明仍在照耀今天,今天那些在企业发展中创造出新文明的努力也必将汇入历史成为永恒。
《中关村》杂志创刊三年来,组织采写和选编来稿,发表了许多介绍创新英雄的篇章。今选编汇集成书,虽只是中关村的创新精英,但在相当份量上代表着中国高科技产业的先进水平。由于高技术领域公众比较陌生,其中有些文章的通俗化或揭示成功奥秘的分析力可能不够简明,有些读者读来可能有些难度。但如果细心读进去,这些中国当代顶级创新精英的实践,其实都是相当宝贵的“黄金实践”,值得从中去淘金。当然,这很挑战我们的眼力。我祝贺你能从中“吹尽寒沙始到金”!我也祝贺中关村的发展,再添辉煌,星垂大野,朗照万方。
(作者系解放军总后勤部一级作家,著有《无极之路》、《智慧风暴》、《现在出发》、《新教育风暴》等长篇报告文学集)
埃及曾先后被亚历山大帝国和罗马帝国征服。当希腊和罗马以创新的更高文明覆盖这片土地时,古埃及就真正成了历史。公元640年阿拉伯人攻进埃及,并最终使这片土地“阿拉伯化”。这是因为罗马帝国此时分崩离析,欧洲文明已衰落到严重落后于崛起的阿拉伯文明。换句话说,能够使埃及“阿拉伯化”的决定性因素也不是阿拉伯人的武力,而是融会东西方文明并有创新发展的阿拉伯文化。“阿拉伯数字”是印度人发明的,却在这个时期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我由此加深了这样一个印象:在人类历史上,真正雄强的力量并不是武力,而是科技文化,是创新发展的科技文化。
再看我国二十世纪改革开放时期北京中关村的创新发展,我们可能对这个区域的历史性进步更有感觉。1983年,中关村科技企业还是“星星之火”,转眼间电子一条街兴起。这是在人类从传统工业时代向信息化时代变迁的时期,中关村科技企业在与西方数字化产品挺进中国市场的“短兵相接”中,开辟“突围之路”。这不仅是为自身谋得立锥之地,并以数字化的产品,对中国辽阔疆域的企业、教育、出版等等行业注入新的科技和经济因素,从而为中国其他地区产业的发展产生推助作用。
这种创新,不仅表现在“高技术”方面,中关村的科技企业一开始就被戏称为“编外企业”,它不是计划经济的产物,具民营企业特征。我国新颁布的十一五规划纲要要求:“除极少数必须由国家独资经营的企业外,绝大多数国有大型企业改制为多元股东公司。”这意味着非国有企业,亦即以民营为主的企业将不再是“补充”,而是主流,意味着中国企业正在全面与世界接轨。因而二十多年来,中关村的科技企业也在体制创新方面提供了宝贵实践。
五四以来中国人已认识到科学的重要。二十多年前,中关村的创业者们还深切认识到,仅有科研和科研成果是不够的,还有更为艰巨的科技开发、市场开发之路要去跋涉。大批科技知识分子去攀登产业和市场,面对着技术和体制的双重创新,他们的巨大困难远甚于美国人、英国人的困难。在陌生的跋涉中,等待着他们的并不都是鲜花和掌声,有许多泥泞、陷阱和险峰,身败名灭也是可能的。然而不去攀登,会聚了中国最多科技教育资源的中关村就会徒有丰富的知识资源。能够在艰难、艰险中,把自己的智慧和科学家的才华,以及众多经营者的劳动和责任心都凝聚起来、运用起来的人才,要有非凡的综合才能。这样的人就是优秀创业者和优秀企业家。
前人说“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今人说,现在时代发展快,成功者只能“各领风骚三两年”。其实不然。IBM创始人、“跨国公司之父”沃森,是一个横跨蒸汽机时代和计算机时代的企业巨人。比尔•盖茨在信息时代的成就和影响,已成为人类创造新经济时代的经典。中关村陈春先、王选、柳传志等前辈英雄的业绩和精神情志,迄今恢廓有容,可大可久。
中关村毕路蓝缕二十多年,今日创新英雄的阵容,不单有立足本土创业的佼佼者,海外学子归来创业的也蔚为壮观。打造“中国芯”的邓中翰,打造中文搜索第一品牌“百度”的李彦宏,打造信息安全之盾的韩永飞,运营中国小灵通的吴鹰,以及大家早就知名的搜狐缔造者张朝阳,“爱国者”品牌营造者冯军,走出清华办民营高校的傅正泰,为中关村民营企业奔走辛劳的纪世瀛等等,不胜枚举。中关村与国际经济发展同频共振,与全国经济发展激荡交融,如彼灿若星罗,相互辉耀,博大久远的中国便在这样的创新中,得到缤纷五彩的再造。
我国创新企业早有千百万雄兵卓然挺进,我惭愧自己能力卑微,对此描述很微弱。看电视剧中“企业老总”也不少,但令人困惑的是,几乎都是行贿使坏、出入灯红酒绿的坏形象。电视剧要有矛盾冲突,这是可理解的。可是让谁坏呢?似乎企业“老总”是可以这样涂抹的。似乎“商人”不狡诈谁狡诈?可是,现代社会是由于企业的发展才得以形成和运行。企业的发展关系众多员工利益,多么需要优秀企业家的才华和责任感,也多么需要在纪实的艺术的作品中塑造和维护企业家的人格、素养、尊严、胸怀、战略眼光、坚韧不拔的毅力、运筹帷幄的智慧等等。如果我们的文学艺术中缺少克服种种艰难去创新发展的企业民族英雄,在新闻报道中也缺乏生动有力的描述,如何激励一个当代民族!
“企业家形象”在文学艺术表现中备受误解,大众,甚至为企业服务的国家公务员,对我国企业“老总”乃至优秀企业家的理解,就变得非常艰涩与隔阂了。我们在认知企业,学会生存与发展方面,就会模糊了应该着力的点,漫漶了精神的面。
事实上,许多企业的创业者从艰辛中走来,有很多平民色彩,有那么大的生活意义,他们或喜或悲,或折戟疆场,或鹏飞万里,都在坎坎坷坷中提升着大家走向现代的参与力和传承力。我坚信,如同灿烂的古代文明仍在照耀今天,今天那些在企业发展中创造出新文明的努力也必将汇入历史成为永恒。
《中关村》杂志创刊三年来,组织采写和选编来稿,发表了许多介绍创新英雄的篇章。今选编汇集成书,虽只是中关村的创新精英,但在相当份量上代表着中国高科技产业的先进水平。由于高技术领域公众比较陌生,其中有些文章的通俗化或揭示成功奥秘的分析力可能不够简明,有些读者读来可能有些难度。但如果细心读进去,这些中国当代顶级创新精英的实践,其实都是相当宝贵的“黄金实践”,值得从中去淘金。当然,这很挑战我们的眼力。我祝贺你能从中“吹尽寒沙始到金”!我也祝贺中关村的发展,再添辉煌,星垂大野,朗照万方。
(作者系解放军总后勤部一级作家,著有《无极之路》、《智慧风暴》、《现在出发》、《新教育风暴》等长篇报告文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