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教学中很多教师一直感觉到复习课很难上,复习效果不佳,复习效率较低,其主要原因在于复习课内容较多,难度相对来说也大,时间较长,而且很多教师把中考物理复习课上成知识回忆课、知识罗列课、习题课,这种冷饭重炒的做法极易使学生产生皮软,卷怠的情绪,复习效果甚微。有效的复习能使学生对原有知识进行有效的巩固、综合、概括,提高自身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目标是高屋见瓴地领会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内化已有知识,重新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因此,教师应根据复习课的特点,利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复习实效性。现就笔者在教学实际中开展的几种新的课堂复习模式谈点自己的见解。
一、利用合作分组法开避新的课堂复习模式
在传统教学中有这种现象:课堂中发言、提出问题的学生大部分是只占少数的优秀学生,偶尔也有中间的学生。学习差的学生基本上被剥夺了发言权,甚至连思维的时间和空间都没有了。在这样的课堂内,优秀学生的个性(主体性)过分张扬,而那些 “学力”低的学生由于丧失了信心,从而产生抵触心理,使自己走向学困生的行列。
合作分组法的一般模式是这样的:每4到6位学生分成一组,如把“学力”较低的学生分成若干A组,中等学力的分成若干B组,学习较优的学生分成若干C组,即按学力分成若干同等学习小组。 合作分组法的一般操作方法如下:学生先提前自学准备,然后在各自的学习组内进行讨论,并把各自讨论的内容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和交流。
特别注意的是,各学习组讨论的内容要因组而异:学习A组讨论较容易的内容,其他二组难度递增。当学生在各自学习组内讨论完后,每个学生都可以在课堂上为其他同学讲解他所学习讨论的内容。由于不同学习组讨论的内容不同,故每位学生都成了这个问题的专家。如果内容合适,还可组织学习比赛,不同学习组的学生抢答难度不同的问题,让每个学生都有为自己的学习组作贡献的机会。例如在复习“浮力”一章内容时,教师把学生分成A、B、C三类15个学习组,把他们每组要讨论的内容提前布置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前准备如下三类问题。A组:与浮力概念有关的问题。如浮力是怎样产生的。下沉的物体受到浮力的作用吗?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怎样计算浮力的大小。B组:用那些方法可测出物体所受的浮力,怎样测?怎样理解阿基米德原理。浮力的大小与物体的体积有关吗,用什么实验来证明?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浸没在水中的深度有关吗,用什么实验来证明?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有关吗,用什么实验来证明?C组:物体的沉浮条件是什么?如何增大物体所受的浮力?浮力知识的应用。授课时,学生一起与教师完成浮力概念的内容,三个组按他们准备的内容展开讨论,待大部分学生讨论完毕后,让学生按学习组派出代表在全班交流各自学习组讨论的内容,并重新进行有关讨论。
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优秀学生“统治”小组或全班的讨论历史已不复存在。学习困难生(学力低的学生)作为一个问题的专家也有了指导别人学习的权力,而成绩优秀的学生也必须听从其他学生的指导。从深层次角度看,那些长期没有发言权,受人误解、没有成功机会的学生,由于在合作分组教学法中尝试到成功,受到别人的赞誉,克服了自卑的心理,激发起学习的欲望,从而逐渐成为学习的成功者。从教育的主體性理论来看,在这样的教学情景中,“学力”低的学生的主体性也得到了合理张扬,使主体性更加合理发挥,故师生、生生间极易达成理解、通融和共识。
二、利用实验室开避新的课堂复习模式。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近几年的中考物理试题中实验题的分数占的比例较大,有些实验还渗透在其它题型中。复习课利用实验室这个巨大的课程资源,既可重现每一个实验的完整过程,又可让学生对每种实验的方法和器材进行讨论、分析、交流和评估,指出每种方法和器材的利弊以及改进的方案。如在复习“质量、密度”一章时,我提前一天给学生下发学案,让学生进行自学。然后根据学生上交的学案全面了解学情,及时调整了备课思路。授课时我在实验台上准备了:天平、铁快、盐水、量筒、水、毛衣挂件等器材。并给学生出示了两个问题:1.实验室有半杯无色无味的透明液体,现在要把它鉴别出来进行归类存放;2.我新买了一条毛衣挂件,让大家帮我鉴别一下它是什么材料。学生围绕这两个问题讨论出最好的鉴别方法就是测出它们的密度。由“测密度”这个目的,学生最终引出并学习了“质量、天平的使用、不同类物体质量的测量方法以及每种方法的利弊、量筒的使用、密度、密度的计算、不同类型物体密度的测量方法以及每种方法的利弊。” 学生把这些知识总结和归纳完后,动手随堂做了两个实验:用天平和量筒测量出了无色无味的透明液体和毛衣挂件的密度,并对这两个实验进行评估和交流。这种重基础、提能力的教学方式既突出了双基的教学,又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采用多媒体开避新的课堂复习模式
运用多媒体手段,把视频,音频材料,图片等融会到复习教学中,刺激学生感官,启迪学生思维,激发学生挖掘情景中蕴涵的物理知识的激情。在复习电学内容的时候,我们可以制作课件,利用媒体资源再现知识:如电流的走向和路径、电阻的串并联、电流表和电压表的使用、电能、电功和电功率的计算、电热。多媒体辅助教学,不仅能模拟逼真的教学环境、动静结合的教学图象、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更重要的是它提供的外部刺激不是单一的刺激,而是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多种信息的交互,能够激活学生的思维,在思维碰撞中产生有价值的问题。多种信息的刺激,使得学生思维活跃,提高了兴趣。例如在复习《力和机械》这一章,我采用多媒体手段出示人在骑自行车的场景,因为自行车是我们常用的交通工具,请同学仔细观察,看看它上面有几种简单机械,并说明它们各起什么作用?哪些地方利用摩擦?哪些地方减小摩擦?还可以拓展到第十二章长度的测量和平均速度的测量。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掌握多种复习方法,开展多种课堂复习模式,灵活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将课堂教学的知识性和趣味性有机结合起来,彰显物理复习课的活力,就一定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一、利用合作分组法开避新的课堂复习模式
在传统教学中有这种现象:课堂中发言、提出问题的学生大部分是只占少数的优秀学生,偶尔也有中间的学生。学习差的学生基本上被剥夺了发言权,甚至连思维的时间和空间都没有了。在这样的课堂内,优秀学生的个性(主体性)过分张扬,而那些 “学力”低的学生由于丧失了信心,从而产生抵触心理,使自己走向学困生的行列。
合作分组法的一般模式是这样的:每4到6位学生分成一组,如把“学力”较低的学生分成若干A组,中等学力的分成若干B组,学习较优的学生分成若干C组,即按学力分成若干同等学习小组。 合作分组法的一般操作方法如下:学生先提前自学准备,然后在各自的学习组内进行讨论,并把各自讨论的内容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和交流。
特别注意的是,各学习组讨论的内容要因组而异:学习A组讨论较容易的内容,其他二组难度递增。当学生在各自学习组内讨论完后,每个学生都可以在课堂上为其他同学讲解他所学习讨论的内容。由于不同学习组讨论的内容不同,故每位学生都成了这个问题的专家。如果内容合适,还可组织学习比赛,不同学习组的学生抢答难度不同的问题,让每个学生都有为自己的学习组作贡献的机会。例如在复习“浮力”一章内容时,教师把学生分成A、B、C三类15个学习组,把他们每组要讨论的内容提前布置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前准备如下三类问题。A组:与浮力概念有关的问题。如浮力是怎样产生的。下沉的物体受到浮力的作用吗?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怎样计算浮力的大小。B组:用那些方法可测出物体所受的浮力,怎样测?怎样理解阿基米德原理。浮力的大小与物体的体积有关吗,用什么实验来证明?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浸没在水中的深度有关吗,用什么实验来证明?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有关吗,用什么实验来证明?C组:物体的沉浮条件是什么?如何增大物体所受的浮力?浮力知识的应用。授课时,学生一起与教师完成浮力概念的内容,三个组按他们准备的内容展开讨论,待大部分学生讨论完毕后,让学生按学习组派出代表在全班交流各自学习组讨论的内容,并重新进行有关讨论。
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优秀学生“统治”小组或全班的讨论历史已不复存在。学习困难生(学力低的学生)作为一个问题的专家也有了指导别人学习的权力,而成绩优秀的学生也必须听从其他学生的指导。从深层次角度看,那些长期没有发言权,受人误解、没有成功机会的学生,由于在合作分组教学法中尝试到成功,受到别人的赞誉,克服了自卑的心理,激发起学习的欲望,从而逐渐成为学习的成功者。从教育的主體性理论来看,在这样的教学情景中,“学力”低的学生的主体性也得到了合理张扬,使主体性更加合理发挥,故师生、生生间极易达成理解、通融和共识。
二、利用实验室开避新的课堂复习模式。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近几年的中考物理试题中实验题的分数占的比例较大,有些实验还渗透在其它题型中。复习课利用实验室这个巨大的课程资源,既可重现每一个实验的完整过程,又可让学生对每种实验的方法和器材进行讨论、分析、交流和评估,指出每种方法和器材的利弊以及改进的方案。如在复习“质量、密度”一章时,我提前一天给学生下发学案,让学生进行自学。然后根据学生上交的学案全面了解学情,及时调整了备课思路。授课时我在实验台上准备了:天平、铁快、盐水、量筒、水、毛衣挂件等器材。并给学生出示了两个问题:1.实验室有半杯无色无味的透明液体,现在要把它鉴别出来进行归类存放;2.我新买了一条毛衣挂件,让大家帮我鉴别一下它是什么材料。学生围绕这两个问题讨论出最好的鉴别方法就是测出它们的密度。由“测密度”这个目的,学生最终引出并学习了“质量、天平的使用、不同类物体质量的测量方法以及每种方法的利弊、量筒的使用、密度、密度的计算、不同类型物体密度的测量方法以及每种方法的利弊。” 学生把这些知识总结和归纳完后,动手随堂做了两个实验:用天平和量筒测量出了无色无味的透明液体和毛衣挂件的密度,并对这两个实验进行评估和交流。这种重基础、提能力的教学方式既突出了双基的教学,又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采用多媒体开避新的课堂复习模式
运用多媒体手段,把视频,音频材料,图片等融会到复习教学中,刺激学生感官,启迪学生思维,激发学生挖掘情景中蕴涵的物理知识的激情。在复习电学内容的时候,我们可以制作课件,利用媒体资源再现知识:如电流的走向和路径、电阻的串并联、电流表和电压表的使用、电能、电功和电功率的计算、电热。多媒体辅助教学,不仅能模拟逼真的教学环境、动静结合的教学图象、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更重要的是它提供的外部刺激不是单一的刺激,而是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多种信息的交互,能够激活学生的思维,在思维碰撞中产生有价值的问题。多种信息的刺激,使得学生思维活跃,提高了兴趣。例如在复习《力和机械》这一章,我采用多媒体手段出示人在骑自行车的场景,因为自行车是我们常用的交通工具,请同学仔细观察,看看它上面有几种简单机械,并说明它们各起什么作用?哪些地方利用摩擦?哪些地方减小摩擦?还可以拓展到第十二章长度的测量和平均速度的测量。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掌握多种复习方法,开展多种课堂复习模式,灵活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将课堂教学的知识性和趣味性有机结合起来,彰显物理复习课的活力,就一定能收到良好的效果。